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電腦組裝心得 #1 從主機板開始 (從相容性開始)

顫慄的奏魂曲♪ | 2019-02-20 15:29:31 | 巴幣 2 | 人氣 1038

會想做個紀錄是因為最近看了板廠沒有說的秘密系列,                     
除了得到知識也讓我回想一直以來學習辨識規格的歷程,
從一個問規格的板眾一直到能夠辨識甚至挑規格的玩家,
其實只需要多一點的耐心跟細心去研讀規格,
再加上一些前人提供的經驗以及資料就能循序上手,
最怕就是什麼都不懂直接衝去電腦商家聽了一堆卻沒搞懂半點,
在我組前兩台電腦的時候就是這樣

呼應主題, 為什麼要從主機板開始考慮?
現在回頭過來看自己組過的三台電腦,
很多效能的限制或硬體配對錯誤都發生在主機板身上,
因為會接在主機板上的硬體種類包括廠牌差異最大,
所以很難要一張主機板完全相容於所有已知甚至未知的硬體,
這並不是在說主機板的不好, 而是支援限制必然存在,
在這個前提下去考慮需求跟主機板的支援限制,
然後再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組合搭配,
才是合理而且可掌握的電腦組裝方式。

拿我目前用的主機板當作例子,
光是CPU就需要用個獨立支援列表讓使用者確認,
還要特別註明從哪個版本的BIOS開始支援,
甚至還列出Core Name對應查詢記憶體支援列表,
支援列表頁面還加上了M.2跟SATA3 SSD支援,
就可以知道如果不從主機板開始考慮,
一旦遇到硬體支援的限制, 卻還是選擇強硬接上硬體,
輕則降低效率, 重則開機不能甚至造成硬體毀損,
當然也是有依然支援的機率在, 但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而走過一輪主機板支援也大致上能夠找到自己要的組合。
(當然價格、功耗、效能都會在這時候考慮進去)

跟主機板相關比較需要優先考慮的還有機殼,
最直接的當然就是機殼是不是能夠容納主機板的大小,
在大致上選定主機板、CPU、記憶體跟SSD以後,
從能夠容納主機板的機殼裡開始挑選,
散熱、外觀、拉線以及擴充的可能,
我比較喜歡中小型的板子配上散熱風流明確的精簡外殼,
會發光還是到處開孔的我反而不喜歡,
現在的機殼是前下進風, 後出風, 出風處裝風扇, 以壓力差從開孔自然進風,
還利用了主機板上第一個PCIEx1的位置加了一個渦輪抽風,
大致上建立一個如下圖的風流走向,
前方跟下方的進風口再加上可水洗的磁吸防塵網,
目前的入塵量大約一年清理一次就可以了~

然而這張板子也有自己的缺點,
其中一個是把M.2的位置放在主顯卡的風扇下方,
一來更換不易, 二來M.2散熱會與顯卡交互影響,
跟機殼有關的缺點則是硬碟的更換走向與PCIE重疊,
由於硬碟的放置方式是(機殼)前後向而非側向,
因此在調整硬碟的時候如果空間不足就需要先拔卡再卸硬碟,
或者是用較長的顯卡會讓部分硬碟空間無法使用,
也有時候硬碟夾比較緊太用力抽, 手會撞上PCIE卡...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