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沙之力的逆襲-Patriot Inferno 60GB SSD

天空の夜明け | 2016-04-12 13:18:39 | 巴幣 0 | 人氣 399

沙之力的逆襲-Patriot Inferno 60GB SSD

這篇不知道能不能算懷舊系列的番外篇呢~

今天要帶給各位的是SF1222的Patriot Inferno 60GB SSD這60GB的...
讀者(插話):現在都2016年了耶還在測SF1222?

我(低頭看手機時間):唉唷現在流行retro review(懷舊評測)啦
=========================================================
SSD市場在2008年Intel釋出X25-M之後越來越活躍了

不再是JMicron、Indilinx或是三星公板方案的貼牌產品
而各個廠商開始能夠用不同的方案和韌體來搭配自家獨特的SSD

在Intel以X25系列席捲整個SSD市場後廠商也跟著開發出了更優秀的SSD主控
而在NAND Flash的製程上也跟著莫爾定律繼續微縮下去,售價隨著各大廠展開的SSD大戰也持續下探

昔日的220 NTD/GB(X25M G1 80GB@2008)已經下探到75 NTD/GB(OCZ Vertex 2 60GB@2011)

雖然製程微縮的話大家最關心的P/E也會跟著下降,但是以日常使用的話其實也很難將顆粒(如3000P/E)操壞
而且早期的SLC神話也逐漸破滅,Intel用X25-M證明了MLC SSD也可以"快"也兼顧到"可靠"
(但是在軍事或工業用途對可靠度相當要求的環境下還是可以見到SLC SSD
而消費級市場基本上已經見不到了(☆神☆祕☆來源的SLC除外,真心建議別去碰))

且現在eMLC也逐漸用在更多的企業級SSD上,畢竟$/GB的優勢就擺在那邊

再加上主控的ECC(如明日之星的LDPC)與XOR(類似的有美光RAIN和SF的RAISE)能力也更為強大和完善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SandForce這家廠商的1000系列
家用的話就是以SF1222最廣為人知(SF1500系列當企業級入門,OCZ的Vertex 2 Pro就有用)

以強大的性能(要贏X25-M G2和用可壓縮資料頂到SATA 3Gb/s的天花板基本上無問題)
支援新製程NAND Flash,如IMFT 34nm MLC和25nm MLC (可壓低售價)
優秀的主控演算法和保護機制(總稱為DuraClass)
公板方案的釋出(意即可以降低廠商開發的成本,甚至可以貼牌來賣)

SF以這些優勢開始殺入SSD的市場,而照歷史來看也證明其表現不賴(如SF2281)
但出色的保護機制反而讓某些廠商去搭爛顆粒來壓低成本,最後導致返修率破表
(RAISE復原的了block但修不了plane以上的損毀,不過SF3000系強化過的RAISE甚至連單顆die的資料都有辦法復原)

在近幾年SF3000系列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反而台系方案脫離早期的"慢"和"凍結"的形象
又逐漸出現在市場上,其中又以SMI和PHISON最為常見
在TLC的風潮下SMI的SM2256與PHISON的PS3110-S10大顯身手
甚至連Micron(BX200)和Intel(540s)在近期的最新產品(拉回2016年)都用了SMI的SM2256呢!

JMicron的話JMF667H和JMF670H也打破早期的凍結門形象,有著不錯的表現

而SF2281嘛...現在的話請選購Intel大法吧
(咳咳)不過今天的目的是懷舊(咳咳),還是回到主題

今天帶來的Patriot Inferno 60GB即為使用SF1222+Intel 34nm MLC的SSD

外殼,標榜使用了沙之力的主控


MIT=爽,但不過就是兩張貼紙就想要阻擋我?


明明就是"Warranty VOID if NOT Removed"(不移除的話就會失去保固)


外殼是用無螺絲的卡扣方式,拆卸難度較高

主控:SandForce SF-1222TA3-SBH,SATA 3Gb/s,無快取DRAM設計(依賴主控內的大容量SRAM加載映射表)
ECC能力為RS碼,24 max bits/512B sector



下面還有一顆EEPROM,24C256A

顆粒是正反面共十六顆的Intel 29F32G08AAMDB,34nm製程
單顆32Gb(4GB),單die封裝(SDP),1CE
雖然顆粒是可同步或非同步模式,但SF1000系只支援ONFI的非同步模式
然後總容量為4*16=64GB,扣掉7% OP那就是標稱60GB

用小push-pin把PCB固定在外殼上


上機啦~
SMART訊息,由於是二手貨所以有正常使用的跡象,支援TRIM
韌體是SF1222最後一版的3.4.6 MP**[註一]
(奇怪的是SF1222官方最後一版是3.4.6MP,而Patriot竟然還釋出3.6.3版!?)


SMART訊息註:
和讀寫量有關的數據都是隔64GB才會更新一次(所以必定是64的倍數)

E9是對NAND Flash的寫入量(可以看到在DuraWrite的作用下寫入放大有小於1)
EA=F1
01和C3的RAW值會隨著讀寫過後一直增加,通斷電循環過後就會歸零,而目前值則會從120慢慢下降
溫度被鎖死在30度C以騙過SMART訊息
==============================================================================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 2400(TB off,C1E&EIST off)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Genesis DDR3 1600MHz 4GB*2 @CL9
主板:MSI Z77MA-G45(BIOS ver. 1.B)
顯卡:MSI GTX670 Power Edition(Driver:353.30 WHQL)
網卡:Intel 9301CT
電供:Seasonic G-650W
作業系統:Windows 7家用進階版64位元

Z77 PCH原生SATA 6Gb/s:
OS:Intel 730 240GB(L2010420,線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藍線)
資料碟:SanDisk Extreme PRO 240GB(X21200RL,線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藍線)
Z77 PCH原生SATA 3Gb/s:
暫存碟:Intel 520 Series 120GB(400i,線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銀線)
資料碟:Seagate ST1000DM003(CC47,線材:Amphenol)
測試對象:Patriot Inferno 60GB(346A13F0,線材:雜牌)
AHCI驅動:msahci
==============================================================================
以下請以六年前的角度來看這顆SSD的性能:(跑分看看就好)
AS SSD,這差不多就比X25-M G2還要高了(就算只有這樣子用起來也還是非常有感的唷)


AS SSD測試壓縮特性的功能,可以看到讀寫速度隨著可壓縮率的提升而上升


但由於AS SSD使用了不可壓縮的隨機數據,對SF-1222來說性能大幅受到了限制
因此拿出俗稱快樂表的ATTO Disk Benchmark:


讀寫都頂到SATA 3Gb/s的天花板了,這在當年是很難想像的呢
結果沒幾年後就換SATA 6Gb/s被頂到天花板,不過現在PCIe那個超大頻寬就比較難頂啦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有提供壓縮比率的設定
100%(不可壓縮)


由於真實情況不太可能都是100%不可壓縮的文件,因此選用了46%(application)
分數上升了一些


由於實際操作時讀寫是經常同時發生的,而不會純讀或純寫
所以接下來這個是以家用常見的QD=1為主然後進行1500秒的R/W=80/20的4KB隨機混合讀寫
(IOmeter實際約1700秒),並且觀察其延遲
前面也有先經過precondition的步驟以方便銜接穩定態


前面高的平均~5200 IOPs,後面平均~1200 IOPs
再後面的表現甚至有到0 IOPs的表現,如果再繼續進行下去應該會看到很有趣的表現呢~


延遲的話差強人意,以當年的SSD來說不知道算不算好,500mS~1S有10個點,1S~2S有1個點
在比較糟糕的家用環境長時間讀寫下有可能發生一瞬間卡頓的情形


從OCZ粉絲團載的mixed workload
每一種各測三次(OIO=32 => 64 => 128),config是設定為一次就全測完
沒有考量到做完一次後就得SE,且用的是Full Random(SF主控還是有辦法壓縮),所以這邊的數據得多注意一點


離散度(或性能一致性)測試對這個時代的SSD來說是個折磨...所以就不測了

註一:
賊船F100用的3.0.1 RC版沒限速
後面的MP版SF把4K QD32寫入性能限制在10K IOPs
OCZ的Vertex 2用的則是有解鎖的MP版,解鎖後4K QD32寫入性能可達50K IOPs

結語:
SSD的從2008年的X25-M G1以後就快速演進,到現在也已經八年啦!!
沒想到才兩年多(2010)的時間SSD市場就能這麼熱鬧

SF1222的表現在那時就只有狂能夠形容惹(在當年真的狂)
MLC SSD跑ATTO直接頂到SATA 3Gb/s的天花板,但是出來的時間點實在太不恰當了
那時88SS9174的Crucial C300(消費級第一顆SATA 6Gb/s SSD)過幾個月也差不多開始上架

再加上過沒多久後跑分大戰就展開
SF1222在塞滿時或是遇到不可壓縮資料的跑分表現(如AS SSD)就會相當差

還有主控有panic鎖死的可能性,當時在市場上相當活躍的OCZ Technology的SSD也開始Orz
(這邊的OCZ Technology和現在的OCZ Storage Soultions不同唷)
尤其是34nm轉25nm這個時期就爆出很多問題
(供不應求,OCZ Technology開始用SK Hynix顆粒和第三方封裝的白片)

SF就在2011年推出SATA 6Gb/s的SF2000系列(這時間點LSI也差不多買下SF了)
SF1000系列在市場上一年左右就下台一鞠躬惹,而經典的SF2281則從2011年活躍到現在呢

不過顆粒的選用還是個大問題呀
有一段時間SF主控都被某些廠商用爛顆粒給帶壞惹
(用開卡工具就可以直接看出廠標記的壞塊數量和生命周期增加的壞塊數量)
這些SSD的可靠度相當差,也間接使SF主控在消費級市場的招牌被砸壞

最經典的還是Intel的SF系產品
用嚴格驗證過的FW(如520和330的400i和300i用到EOL從未更新過)+Intel自挑顆粒
算是給了消費級市場的SF2281一劑強心針,不過僅限Intel(笑)

話說前一陣子在挖資料時還發現OCZ Technology有出過一款OCZ iBiS SSD,SF1222 RAID土砲成PCIe SSD
蠻有趣的就是了(OCZ Technology還制定了一個HDSL的傳輸規範)

那時OCZ Technology真的出了一堆SSD,手機有機海,OCZ Technology則有SSD海
說包山包海實在不為過(下面是OCZ的EOL產品表)
http://ocz.com/consumer/support/legacy-products

總結起來的話現在SF系的狀況是隨著1000和2000系列的授權被破解然後開卡工具也都流出
和台系主控一起在中國大陸的DIY或山寨SSD市場有了一片新天地

目前還在市場上活躍的SF2281 SSD也越來越少,不過在某些廠商的低階入門SSD上還是能夠看到(如vョoo)
反正通通pass就是惹,真要選購SF2281的家用產品那還是買Intel 535卡實在

Intel的話535應該算是SF2281的終點站了(SK Hynix 16nm MLC),畢竟540s也開始採用TLC NAND Flash
SF2000系的話就是不能上TLC NAND Flash(得到3000系才有支援惹)

不過現在SF也早就被Seagate從LSI那邊買下,535的主控上面也打了Seagate的標呢

順便宣傳一下,
SSD選購指南0410已經上架囉,有需要購買SSD的用戶可以參考最新版啦~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