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平台
散熱器: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全速)
主機板: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 BIOS 版本:F5f )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2H2
系統碟:WD BLUE 3D NAND SATA M.2 2280 SSD 500GB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GOLD 1200W
顯示卡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52.22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便宜 JEDEC 頻率裸條也能超?DDR5 XMP Booster 功能實測介紹
而這些裸條就不能超頻了嗎?不不~GIGABYTE 主機板內的 DDR5 Auto Booster 功能,就能夠讓記憶體在 JEDEC 頻率更進一步往上拉高頻率,以筆者這次搭配的 G.SKILL 幻鋒戟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記憶體來說,在不開啟 XMP Profile 的情況下默認 JEDEC 頻率會是 DDR5 5600 MT/s。
而在進入 BIOS 之後,於 EASY MODE 左下角啟動 DDR5 Auto Booster 功能並按下 F10 儲存並離開,就能輕鬆且簡單的從 5600 MT/s 拉高至 5800 MT/s。
∆ 進入 BIOS 左下角就能看到 DDR5 Auto Booster 功能。
∆ 手動選擇啟動,就可以對裸條進一步拉高頻率。
使用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測試 Trident Z5 RGB 的讀寫性能,先以默認 DDR5 5600 MT/s 的 JEDEC 頻率進入系統,測試成績為讀寫 84888 MB/s 跟 75190 MB/s,延遲為 89.5 ns。
而在開啟 DDR5 Auto Booster 後頻率拉高至 5800 MT/s,測試成績為讀寫 87892 MB/s 跟 77609 MB/s,延遲為 86.1 ns,讀寫性能皆有小幅增強並降低些許的延遲,對於 JEDEC 頻率記憶體來說是免費小幅增強自己的方式。
若使用者還想更進一步提升性能,也可以在開啟 DDR5 Auto Booster 後搭配下面的 High Bandwidth 跟 Low Latency 功能,又更進一步榨出更多性能!另外 DDR5 Auto Booster 這個功能僅在 JEDEC 頻率才能開啟,若記憶體已經開啟 XMP / EXPO 或是其他超頻設定後,就無法開啟 DDR5 Auto Booster 這個功能了。
∆ G.SKILL 幻鋒戟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記憶體在不開啟 XMP 時,JEDEC 頻率為 5600 MT/s 的測試成績。
∆ 以 JEDEC 頻率開啟 DDR5 Auto Booster 功能,頻率提升至 DDR5 5800 MT/s,性能有小幅度成長。
動動小指再縮緊一點 High Bandwidth & Low Latency 功能實測
∆ High Bandwidth。
∆ Low Latency。
首先把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的 XMP Profile 打開進行一次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測試,測試成績為讀寫 103950 MB/s 跟 89844 MB/s,延遲為 72.5 ns。
∆ 開啟 X.M.P. 進行測試。
∆ 純粹開啟 X.M.P. 的讀寫性能。
接著在開啟 X.M.P. 追加開啟 High Bandwidth 設定,同樣進行一次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測試,測試成績為讀寫 104200 MB/s 跟 100350 MB/s,延遲為 73.1 ns,讀取性能小幅度加強;寫入性能則是增強挺多的,但延遲有稍微增加一些。
∆ X.M.P. 加上 High Bandwidth 的測試成績。
接著再回到 BIOS,關掉 High Bandwidth 並啟動 Low Latency 設定,讓 X.M.P. Profile 搭配 Low Latency 進行一次測試,測試成績為讀寫 112420 MB/s 跟 97679 MB/s,延遲為 63.2 ns,相比 X.M.P. Profile 時各方面成績都有所成長且延遲降低至 63.2 ns,但寫入性能的提升並沒有 High Bandwidth 那個高就是了。
∆ X.M.P. 加上 Low Latency 的測試成績。
在單獨測試 High Bandwidth 跟 Low Latency 搭配 XMP 有多少的性能提升之後,接著使用 X.M.P. Profile 並同時開啟 High Bandwidth 跟 Low Latency,讓各位觀眾看看雙開之後的效果如何。
在同時開啟 High Bandwidth & Low Latency 後,測試成績為讀寫 112590 MB/s 跟 106270 MB/s,延遲為 63.3 ns,讀寫性能都比起單開 High Bandwidth 或 Low Latency 都要更好,而且延遲表現也幾乎跟 Low Latency 模式下差不多。
∆ X.M.P. 加上 Low Latency 與 High Bandwidth 雙開。
∆ X.M.P. 加上 Low Latency 與 High Bandwidth 雙開的測試成績。
直衝頂端 T1 頻率!DDR5 XMP Booster 介紹與實測
想要使用 DDR5 XMP Booster 功能必須要以 JEDEC 頻率來啟動(也就是說不能開啟記憶體本身的 X.M.P. Profile),若開啟了記憶體 SPD HUB 內燒錄的 X.M.P. Profile 就無法選擇 DDR5 XMP Booster 選項。
接著就是先確認各位使用者手上的 DDR5 記憶體是什麼容量以及哪家顆粒,以筆者今天拿來測試的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就是單條 24 GB,但大多數人應該都自己清楚手上的記憶體是甚麼容量吧?
至於記憶體所使用的顆粒要如何知曉呢?最快速的方式就是點選 BIOS 右下半部 SPD 資訊,就能同時看到記憶體模組容量及記憶體 MFG ID(使用的顆粒品牌)等資訊了,這時候就可以得知待會筆者要在 DDR5 XMP Booster 選項找的是 Hynix 24 GB 的參數來套用。
∆ DDR5 XMP Booster 內備有 Micron / Hynix / Samsung 等三家顆粒廠不同單條容量可套用的參數。
∆ 看完所有選項後,目前頻率最高的是 Hynix 顆粒單條容量為 24 GB 可以套用 8266 MT/s CL 40-54-54-132 1.45V。
接著筆者就以 Hynix 24 GB 的參數來去套用進一步超頻,最終成功以 DDR5 8000 MT/s 40-48-48-128 1.4V 的設定通過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測試,成功將 7200 MT/s 免費超頻至 8000 MT/s。
筆者後續也試圖以這組參數加上 High Bandwidth 或 Low Latency 功能試圖開機,很可惜都無法通過主機板自檢程序,但如果今天使用的是 Z790 AORUS TACHYON X 主機板(好想玩看看歐...),或是 IMC 體質更好的處理器應該可以再更進一步。
∆ DDR5 XMP Booster:8000 MT/s 40-48-48-128 1.4V 成功超頻。
∆ 記憶體超頻上限終究取決於平台本身的體質。
總結與心得
- 如果你是購買性價比較高的 JEDEC 頻率裸條,而且不想花時間一直測試但又想獲得免費的性能提升空間,就可以使用 DDR5 Auto Booster 這個功能讓主機板自動幫你調配。
- 如過你是願意花時間測試的玩家,就可以使用 DDR5 XMP Booster 並搭配 High Bandwidth、Low Latency 去超頻,但要記得 DDR5 XMP Booster 以記憶體本身顆粒和容量規格去選擇參數。
- 而 High Bandwidth 跟 Low Latency 最好的情況就是兩個都開,但如果雙開不穩就單開 Low Latency,如果還是不開機那就選擇單開 High Bandwidth 或是只使用 DDR5 XMP Booster 就好。
期待未來 GIGABYTE 未來能更新增更多 DDR5 XMP Booster 參數讓使用者玩,但這必然會消耗大量時間與心力去進行測試,另外筆者也建議如果 BIOS 能夠紀錄上一次所選擇 DDR5 XMP Booster 參數,並在進入 BIOS 選擇 DDR5 XMP Booster 後自動跳到上次所選的那個參數,在使用者體驗上會更好,畢竟參數有點多有時候重啟那幾秒鐘發呆了,就會忘記剛剛超頻失敗是選用哪組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