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同步發表於無廣告開箱評測網站PC Unboxing上,請參考超連結。
等了三年終於更新的 GIGABYTE 鷹魂二代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一體式水冷,總算是新增白色款式可以選購裝機啦!附贈的 EZ-Chain ARGB 風扇具有滑扣機制搭配 DAISY-CHAIN 設計帶來最方便裝機體驗,330 度可旋轉調整的 ARGB 水冷頭可以根據安裝放向隨意調整酷酷 AORUS 標誌,這次將會搭配這款新水冷來壓制 i9-14900K 帶大家看一下它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一體式水冷規格:
AMD 腳位:AM5/AM4
水泵轉速:1600~3400±10% RPM
水冷頭尺寸:72.8 x 72.8 x 65.1 mm
水冷頭接觸面:銅
水冷排尺寸:394 x 119 x 27 mm
水冷排材質:鋁
水冷管長度:380 mm
風扇尺寸:120 x 120 x 26 mm
風扇轉速:800~2300 RPM ± 10%
最大風量:64.95 CFM
最大風壓:2.93 mmH₂O
冷頭及風扇供電:水冷頭 PWM 4-Pin / 風扇 PWM 4-Pin
保固:5 年
白色閃光二代目!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一體式水冷開箱
上面這些話對 GIGABYTE 來說或許很殘酷,但沒辦法畢竟一體式水冷實在有太多太強的競爭對手了,筆者還沒算上中國地區還有 VK 和利民輾壓著性價比這個市場區間,知名度較低的原因排除了行銷力道與產品本身規格/散熱性能外,我想再來就是產品線的更新速度吧。
GIGABYTE 第一代水冷產品系列 AORUS WATERFORCE 跟 AORUS WATERFORCE X 系列產品已經是 2021 年的產品了,再更前面的 2019 年有 AORUS LIQUID Cooler 系列(但筆者沒什麼太大印象),也就是說這次的鷹魂二代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是隔了三年之後才更新。
但總算這三年的醞釀並不是白費! 鷹魂二代一體式水冷這次除了有黑色款的 AORUS WATERFORCE II 外,也有白色款的 AORUS WATERFORCE II ICE 系列,至少顏色的選擇上有更加多元化了,如果想要 LCD 顯示螢幕功能的話也有 AORUS WATERFORCE X II 系列可以選擇。
∆ 鷹魂二代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白色款。
∆ 背面有基本產品特色。
∆ 產品基本規格,資訊偏少但都是主要規格。
筆者這次開箱的是 360 mm ARGB 水冷頭造型白色款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開箱帶有螢幕的 AORUS WATERFORCE X II 360 ICE 版本,AORUS WATERFORCE X II 這次僅有 240 和 360 mm 兩種版本可選擇,一代原本有的 280 mm 規格似乎是被移除了,整個鷹魂二代有 240/360/黑色/白色/ARGB 冷頭/LCD 冷頭不同選擇,但根據不同品項差異有的會沒有大家可以到官網去看一下,目前總計是六款品項。
∆ 大面積白化設計 AORUS WATERFORCE X II 360 ICE。
ARGB 版本的水冷頭尺寸為 72.8 x 72.8 x 65.1 mm,冷頭飾蓋使用 ARGB 燈板搭配 AORUS 透明徽章並搭配 TIME UP. FIGHT ON. 文字,帶來滿滿的戰鬥感以及侵略性!
水冷頭飾蓋可以根據安裝方向的角度不同,去挑整飾蓋呈現較度,有著 330 度可調整空間讓強迫症輕鬆完成完美裝機,旋轉過程有著固定小角度的調整阻尼感。
∆ AORUS 標誌並搭配 TIME UP. FIGHT ON.
∆ 330 度可旋轉調整,根據安裝方向自由矯正標誌。
∆ 尺寸為 72.8 x 72.8 x 65.1 mm。
GIGABYTE 這次依然沒有說明他們在 AORUS WATERFORCE II 系列上所使用的水泵方案為何?這也是目前台灣一體式水冷市場的消費盲點之一:只信任 Asetek 方案,導致水冷廠牌只要產品不是用 Asetek 就不敢標示出來(雖然標出來會在意的人也很少就是了),但隨著一體式水冷產品發展逐漸熱絡,這幾年也看到很多產品性能比肩甚至是超過 Asetek 方案了。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為圓形純銅底設置,但筆者手上的是媒體開箱品前面已經很多人玩過了並非全新品狀況,所以狀況看起來有點髒,全新出廠時銅底會貼有防刮保護膜,所以在上散熱膏前記得要先撕膜。
水泵 Pump 轉速最高為 3400 RPM ±10%,並透過 PWM 4-Pin 以及 5V 3-Pin ARGB 為其供電以及傳輸燈效訊號,但筆者使用過程中發現主板偵測到的水泵 Pump 轉速顯示都會超過 10000 RPM 以上,個人猜測應該是水冷的訊號回報是以不同規則運作所產生,這部分就不特別討論反正性能正常即可。
∆ 圓形純銅底接觸面(開箱媒測品非全新狀態)。
∆ 水泵由 PWM 4-Pin 以及 5V 3-Pin ARGB 為其供電以及傳輸燈效訊號。
這次上手開箱的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是 360 mm 規格尺寸,全白化單波水冷排尺寸為 394 x 119 x 27 mm,尺寸上基本與常規一體式薄排相同。
∆ 單波白化水冷排。
∆ 尺寸為 394 x 119 x 27 mm。
附贈風扇以分開包裝的形式放置,這三個 ARGB 風扇是 GIGABYTE 在鷹魂二代上的其中一個產品特點,使用 DIY 友善設計的 Fan EZ-Chain 配備滑入式互鎖機制和 DAISY-CHAIN 設定,讓使用者輕鬆拼接起三個風扇且只需要常規的 PWM 4-Pin 以及 5V 3-Pin ARGB 線材,為三個風扇供電以及傳輸燈效訊號。
雖說沒有風扇預鎖這個小細節有點可惜,但有 Fan EZ-Chain 和 DAISY-CHAIN 設計對於整線來說大幅加分,而且還不用接上特規控制器才能為三個風扇供電。
風扇本身的尺寸是 120 x 120 x 26 mm(含減震墊) ,最大風量為 64.95 CFM;最大風壓則是 2.93 mmH20,噪音值則是標榜為 12.8~36.9 dBA。
∆ 120 x 120 x 26 mm(含減震墊)。
∆ 風扇常規 25 mm 厚度,但算上雙面四邊角的減震墊後約在 26 mm 左右,側面有風流方向提供使用者參考。
∆ 最大風量為 64.95 CFM;最大風壓則是 2.93 mmH20,噪音值則是標榜為 12.8~36.9 dBA。
∆ 僅需要常規的 PWM 4-Pin 以及 5V 3-Pin ARGB 線材,為三個風扇供電以及傳輸燈效訊號,也就是說搭配各家主機板都能使用。
Fan EZ-Chain 除了使用凸出式卡榫搭配溝槽來固定之外,也有特規針腳及插槽來串接每個風扇,來完成風扇的供電及訊號傳輸。
∆ 固定溝槽以及針腳。
∆ 固定卡榫以及串接插槽。
∆ 安裝方向示意,是有指向性安裝的,不要大力出奇蹟。
∆ 風扇框架上也有固定方向指示。
在風扇串接完後記得也要將供電線材安裝至針腳上,這樣風扇材能供電以及控制 ARGB 燈光效果,這邊筆者要誇獎一下 GIGABYTE 在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直接使用 PWM 跟 ARGB 接頭這個部分,有很多水冷同樣都有標榜 DAISY-CHAIN,結果線材要馬需要轉接線材,從特規接頭轉成常規接頭來使用,不然就是一定要接到特規控制器並搭配額外供電才能使用,還要特別轉接或是使用控制器其實就失去了“DAISY-CHAIN”所強調的便利性這個本質了,這部分就看各位使用者見仁見智了。
∆ 供電線材安裝示意。
∆ 供電線材同樣也是使用卡榫滑軌固定。
∆ 風扇整體安裝展示。
配件的部分,因為手上這組是開箱品所以有缺件所以照片裡的大家參考參考就好,應該要有的配件:安裝支架與背板、固定銅柱螺絲組、風扇螺絲組、墊片華司、風扇線材、ARGB 分接線材、一管散熱膏。
筆者從原價屋等其他人的開箱文看,確定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的配件包裝方式就是單純夾鏈袋包裝,沒有根據腳位的不同再去進一步分裝跟標示我覺得很可惜。
最大的問題是 LGA 115x/1200/1366 Standoff Screws、LGA 1700 Standoff Screws、AM4 Standoff Screws、AM5 Standoff Screws 這幾個安裝銅柱,在同一家 (Intel or AMD) 的安裝銅柱上外觀更本長一模一樣,差別僅在 0.幾 mm 高度和使用顏色上有差,說明書上標榜著顏色有不同分別是銀色與黑色,但實體看起來根本沒差,這樣子差異化不大且標示不清楚的設計,對於部分顏色辨識力較弱的使用者來說可能就不是這麼友善。
∆ 配件一覽,分裝以及標示部分可以在做更好,尤其是 Standoff Screws 安裝銅柱的部分。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燈光效果展示
∆ 裸測平台燈光效果展示。
∆ 燈光屬於較為柔和。
∆ 風扇效果展示。
∆ 冷頭燈光效果。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散熱性能實測
這次將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一體式水冷安裝在裸測平台上,搭配 Intel Core i9-14900K 處理器與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在測試過程中於主板 BIOS 內將一體式水冷的 PUMP 和風扇兩個插槽轉速設定於全速運轉,測試場景為 24 °C 冷氣運作密閉房間內進行實際測試,因普通房間的環境溫度難以控制所以僅供參考。
測試軟體我們使用 AIDA64 FPU、Cinebench 2024 多核心測試,來模擬極限負載狀態下的溫度數據,另外會遊玩 1080P 解析度的《God of War》來呈現遊戲運行狀況,而數據收集則使用 HWiNFO64 收集並紀錄 CPU 跟 CPU Package 的最高溫度以及功耗。
測試平台
散熱器: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全速)
散熱膏:Cooler Master MASTERGEL MAKER 散熱膏 40g
主機板: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 BIOS 版本:F5f )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2H2
系統碟:WD BLUE 3D NAND SATA M.2 2280 SSD 500GB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GOLD 1200W
顯示卡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52.22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跟大家補充幾件事情,第一個是筆者將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的 BIOS 版本更新至 F5f 版本,第二個是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預設 PerfDrive 模式 Optimization 的設定為 PL1:280 W / PL2:4095W,也就是長時間平均功耗限制在 280 W;短時間極限功耗(應對 Turbo Boost 極限狀態下的功耗)則沒有上限,筆者將以這張主機板預設來進行測試,其餘設定:XMP_on、水冷風扇與 PUMP_全速,第三件事情是這個水冷原本附贈的散熱膏沒了,所以我拿 Cooler Master MASTERGEL MAKER 散熱膏 40g 來用(熱導係數 11W/mK)。
在日常應用以及遊戲運行的負載測試中,14900K 大約是 103~210 W 左右;溫度最高為 73 °C,遊戲過程中最高溫度僅為 66 °C。
高壓力負載測試項目中,在一輪的 Cinebench 2024 多核心項目,最大功耗為 304 W 的 13900K 最高溫度為 85 °C,而三十分鐘長時間的壓力測試 AIDA64 FPU 項目,最高來到 87 °C。
- AIDA64 FPU_30 Minute
- AIDA64 CPU_30 Minute
- 《God of War》1920 x 1080(FHD)_5 Minute
- Cinebench 2024 Multi Core_1 Round
- CPU 溫度是由插槽中的二極體測量內部(核心)或外部(外殼)溫度,但無法準確知道測量到的是內部還是外部溫度,大多數監控軟體都是以該項目來顯示 CPU 溫度。
- CPU Package 溫度是由封裝內所有數位溫度感測器(DTS),以最高溫度在 256 毫秒內的平均值所記錄,是 HWiNFO64 推薦的 CPU 溫度觀察值。
∆ 散熱成績。
總結
等候了將近三年,GIGABYTE 總算是推出了鷹魂二代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一體式水冷系列,第二代新增了全白配色款式並留有 ARGB 款式以及 LCD 的 X 型號, 雖說移除掉了 280 mm 的規格,但仍有提供高階定位的 360 mm 與入門款 240 mm 可以根據使用設備、CPU 需求、預算限制等等去選購。
這次的主要產品特色是在 EZ-Chain Mag 風扇跟 DAISY-CHAIN 的 DIY 友善風扇設計上,三個風扇可以彼此拼接並且僅需要單條二分一線材即可完成供電以及 ARGB 燈光效果的控制,在裝機便利性上確實比起什麼 iCUE LINK 之類的更加符合使用邏輯,並且直接使用通用設計接頭,即便消費者安裝的不是技嘉主機板也能夠通用。
可 330 度旋轉水冷頭以及 ARGB 風扇所呈現的燈光效果也相當好看,尤其是水冷頭部分,燈光柔和的效果我相信大部分使用者應該都會買單吧。
散熱性能部分,搭配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PerfDrive_Optimization:PL1:280 W / PL2:4095W),以及目前消費級處理器中最高階的 Intel Core i9-14900K 進行測試表現也相當不錯,在長時間高負載壓力測試下(最高 314 W / 平均 285 W 左右)最高溫度也僅有 87 °C,若是單純的遊戲使用最高溫度也僅有 66 °C。
但就完全沒有缺點了嗎?最大的問題點筆者體驗過後認為是在銅柱安裝那個部分,當你看到 Intel 有兩組扣具銅柱長的幾乎一模一樣,顏色看起來也根本一樣無從辨識的時候,真的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