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UP!5分鐘居家辦公整理術:房間小也OK!科學方法擺脫雜物干擾,打造不復亂WFH空間,建立超強工作效率
作者: 米田瑪麗娜
原文作者: Komeda Marina
譯者: 哲彥
出版社:墨刻
出版日期:2021/08/14
在之前的斷捨離(山下英子)書籍後,
還是會有猶豫不決、不知道如何判斷等問題
後來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本書
本書提到用:
使用頻率來當標準
不用立即決定生死避免誤判,先擱置
決定東西位置的方式,控制庫存量
覺得很好用
本篇為挑出重點整理,並做一些簡短的補充,主要是為了自己整理空間
如果看後喜歡,推薦您買這本書回來,細細品嘗、支持作者和出版社
===============================================================
1. 把東西全部拿出來
2. 按照使用頻率分類
3. 放在固定位置(越常用的東西放越近)
4. 用完就放回原位
第一章書桌上不要放東西:提升專注力
Method03用照片客觀檢視「多餘的雜物」
拍下每個東西,用資料夾分類照片
Method04
拍完照片後,完成以下「光看就覺得很忙」問券
□很多東西沒有固定位置,用完就放在那裡
□比起頻繁使用的東西,手邊放的都是很少用的東西
□畫面裡有這個月一次都沒用過的東西
□放著不該在這裡使用的東西
□有妨礙行動的東西(不移開就無法通過,或是拿不到其他東西)
□為了拿到每天要用的東西,需要兩個以上的動作(開門、取出盒子等都可以算成一個動作)
如果有三項以上符合,就要注意了
Method05書桌
X今天要用的東西、用不到的東西、垃圾通通雜陳再一起的混亂狀態
不同類的東西處於同一個空間,會讓生產力直線下降
每次要從許多東西當中找到必要物品,會耗心力、時間
O除了必要東西,別放其他東西在桌上
Method06
將每周會用到一次以上的東西,EX.電腦相關器材、文件、文具
放進書桌旁邊的三層櫃,並依照使用順序決定位置
月底檢查一下,有沒有東西是這個月一次都沒用過的
EX.沒再用的3C、已經結束的專案文件
Method07可以放些療育、喜歡的東西,來讓自己放鬆
Method08「整理」和「收納」要短時間且頻繁地實行
整理三步驟:
l 整理(定義每個東西的意義)
l 收納(把東西配製成容易使用的狀態)
l 整頓(用完的東西放回固定的位置)
整理+收納=30分鐘(假日或有空閒時間進行),每天最多四次
整頓=5分鐘
就像重量訓練,不建議過度地整理+收納,避免疲勞
Method10暫時重複「拿出來>>分類>>決定>>放回去」
1. 全部拿出來
2. 按照使用頻率分類
3. 決定固定位置
4. 用完放回原處
整理錢包的流程
1. 把錢包的東西全部拿出來放在桌上
2. 將信用卡、集點卡等東西按照使用頻率分類
3. 思考放在哪裡最妥當,決定固定位置
(越是常用的東西,就要放在越容易拿出的口袋。
不常用的則放到錢包以外的地方保管好)
4. 買東西用完卡片後,放回錢包的固定位置
利用假日依序:工作桌>>洗臉台>>廚房
Method11
1. Archive暫時保存:把沒有馬上用到,卻也不想刪掉的檔案,移到專用的儲存空間保管,此方法可以降低精神壓力
(當場決定要丟不丟,有可能後悔,又無法挽回)
2. Simple簡約/減法
3. Share分享:沒用又捨不得東西
第二章 越常用的東西要放的越近
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四個資料夾
Method12
瞬間判斷要「留下」還是「丟掉」,丟掉就沒有了,壓力太大
整理是按照「資料夾」分類,並暫時保存
把東西全部拿出來,使用頻率分成四個資料夾
1. 每日資料夾(今天用過的東西)
2. 每周資料夾(一周內用過的東西)
3. 每月資料夾(一個月內用過的東西)
4. 每年資料夾(一年內用過的東西)
把散落的文件、3C用品、文具、書等等,跟工作相關物品,全部放進紙箱(紙袋)裡。
接著一件一件分類到四個資料夾
一年以上沒用過的,或是有回憶的物品,就放進「保留(猶豫中資料夾)」
決定固定位置從:每日資料夾>>每周資料夾>>每月資料夾>>每年資料夾>>猶豫中資料夾
補充:
判斷標準是最近實際「有沒有使用」,而不是未來的「想用」
像是一直沒讀的參考是也分類到猶豫中資料夾
Method13每天用的東西收納法
每天要用的東西,收納在順手區
EX三層櫃
第一層每天使用的物品
第二、三層=每週使用的物品
工作要用的東西 |
私生活要用的東西 |
情境/使用頻率 |
|
|
順手區=每天要用的東西 |
|
|
每周要用的東西 |
|
|
每周要用的東西 |
第一層EX:化妝品、鏡子
用文件夾、檔案和收納
不是按照物品屬性分類,而是按照使用頻率、情境分類
Method14每周用的東西收納法
每周要用,跟每天要用依樣放在固定位置,但別和每天要用混再一起
按照使用頻率、情境分類,在分類群組
像是泡澡時有閱讀習慣,所以浴室籃子裡放一、兩本書
X按照物品分類 |
O按照使用頻率、情境分類 |
化妝品 |
每天使用 |
筆/書 |
周末使用/3天使用1次 |
為收納空間安排「留白」
每天要用,不超過七成空間
每周要用,不超過八成空間
好拿、避免購買東西後收納空間爆炸
書櫃:把閱讀頻率很低的書、漫畫暫時放進紙箱,清出收納空間
Method15每月用的東西收納法
EX職場文件
每周>>桌子周圍
少用>>公用文件櫃
每年>>保管到別層樓的書庫或外部倉庫
每月用一次東西,不放手邊也沒關係,只要活用家裡空間即可
衣櫃,作者當成每月資料夾的倉庫
每天每周會用到的東西,重視拿取和歸位的便利度:
直立收納、保持留白收納
這兩點是訣竅
每月資料夾,重視在相同面積裡如何有效率的塞好塞滿
可以使用箱子
就像是服飾店,暫時沒要販售的庫存品,會塞在箱子放在後場的倉庫
今天要賣的東西,為了客人好拿,就會從箱子拿出來展示
減少空間、降低灰塵
箱子 |
箱子 |
每週會用的東西放進衣櫃時, 要確保空間與餘裕 |
每月會用幾次的衣服和包包 收進箱子、衣服可用防塵袋 |
紙箱(文具或日用品的備品) |
紙箱(偶爾看的書) |
不織布箱子可以放衣服等布製品
紙箱可放進書或文件
箱子要寫清楚內容物
EX:偶爾會讀的書/文件、文具用品和日用品備品、戶外用品
裝進箱子的東西,怕忘記可以拍照,提醒自己
每月要用的東西放在衣櫃中層、外側
最上層、最下層難拿,適合放每年資料夾
Q:還塞不下
A:這個月真的有用過這些東西嗎?
EX季節用品(泳裝、滑雪用品),應該放入每年
Method16每年用的東西收納法
依照什麼時候用,在分成三類:
1. 有固定使用時期的東西(非當季衣物、棉被、節慶用品等)
2. 突發性使用的東西(露營、運動用品、待客用品等)
3. 對她有感情「想要拿著看」的東西>>放進回憶資料夾
收進箱子,拍照,再放進衣櫃
收納放在比每月資料夾更難拿的位置
像是衣櫃的最上層、最下層深處、死角
Method17如何處理雖然用不到卻捨不得丟的東西
幾年用一次的東西就放手
有感情的東西,每年有機會拿出來一次,好好回味
但如果一年以上都沒機會拿出來,可能已經不需要
幾年內都用不到一次的使用頻率,也不會因為愛而拿起來看,
但又覺得丟掉很可惜的東西>>放手資料夾(賣掉、給人、捐出去、借人)
還是無法狠下心>>猶豫中資料夾,以後再決定
有感情的東西就放進「回憶資料夾」
X因為是我拼命賺錢買的名牌
X因為是親戚送給我的東西
X沒有感情卻不知為何捨不得的東西>>猶豫中資料夾
猶豫中資料夾,要遠離視線,避免逃避糾結的壓力
像是裝進箱子放在看不到的地方
並設定一個期間,讓手機提醒,定期檢視
假如過了半年都沒拿出來一次
這些東西就是沒必要
這時該放手,避免房間變的雜亂
今天會用嗎? |
YES>> |
每日資料夾 |
NO▼ |
|
|
|
|
這周會用嗎? |
YES>> |
每周資料夾 |
NO▼ |
|
|
|
|
這個月會用嗎? |
YES>> |
每月資料夾 |
NO▼ |
|
|
|
|
今年會用嗎? |
YES>> |
每年資料夾 Q有固定的使用時期嗎? |
NO▼ 沒有留戀 |
NO▼ 還是捨不得丟 |
|
YES▼ |
NO▼ |
對她有感情 ▼ |
放手 |
猶豫中資料夾 |
|
寫下使用時期後保存 |
寫下內容後保存 |
回憶資料夾 |
|
▼ |
|
|
經過半年都沒使用 |
|
物品按照使用頻率配置
1. 每日資料夾:配置於坐在桌前時,手能觸及的範圍(三層櫃上層)
2. 每周資料夾:配置於桌子周圍(三層櫃中、下層)
3. 每月資料夾配置於衣櫃或衣櫃的順手區
4. 每年資料夾配置於家中(或外面)的倉庫儲存區
*要極力減少猶豫中資料夾的物品數量,並放在看不見的地方
補充:
如果覺得太可惜了,而捨不得丟的東西
請別人評價,如果別人反映「我不想要」,會許你也會改變想法
第三章講究室內布置是最後的最後
Method18請丟掉對房間的理想和夢想
Q你的房間呈現什麼樣的狀態呢?
□垃圾都被清乾淨了
□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
□保持東西用完放回原位的整頓狀態
□家飾小物充實,呈現相當舒適的空間
X因為我家的收納量不夠,所以要先添購收納小物
X講究房間裝飾、把東西放在布是固定位置的地方
X加法思考
我想要在房間做這麼開心的事情
讓人放鬆的北歐房間真棒啊
利用伸縮趕來增加收納吧
O減法思考
把影響日常生活動線的東西,依序掃出視線外
X每天美好又豐富的生活
O沒干擾的順暢生活
目標:幼稚園小朋友都可以從房間內找出要用的東西
難度高:高格調居家、展示型收納
Method19「從形式切入」就會失敗
臨時起意而買的收納用品,很可能並不好用或讓收納的東西變成死藏品
居家雜誌,容易目標設太高,過程中會容易挫折
居家雜誌,等達到順暢生活,在購買講究的收納品
目標是肌肉體質的健康房間
比起設計感更該先重視「機能性」
難用房間:馬上會變亂
X每天每周要用的東西散落在房間各處,讓動線變得複雜,東西很難拿出來,也很難放回原位
X幾乎用不到的「擺好看的雜貨」放在居住空間裡,會積灰塵,打掃起來麻煩
X「要用的東西」跟「用不到的東西」混再一起,要找的時候更是累人
簡約房間:每天只要花五分鐘整理,就可以保持整潔狀態,就是肌肉體質的健康房間
O三層櫃,只看的到今天本周要用的東西。拿出或物歸原位都能瞬間完成
O使用頻率低物品,會裝箱收進衣櫃中,所以不會積灰塵,只要再要用的時候拿出來就行了
簡約為始,最後講究
Method20買收納小物前先量好尺寸
每個月要用一次以上的東西,放進檔案盒或書櫃裡,直立著收納
箱子則用來裝,每個月連一次都用不到的東西,並收進衣櫃或壁櫥李
EX長年沒有再用的文件,如直立收納在檔案盒裡時,應該把他們收進透明資料夾中,移到箱子保管。檔案盒則可拿到工作桌附近再次活用
收納衣櫃,可用手邊紙箱或盒子抓出空間感、尺寸後,在網購尺寸剛好的產品,避免太大塞不下或太小浪費空間
零食的空盒或鞋盒,都能當成收納用品好好利用
可用剪刀、膠水改變大小,用來分隔三層櫃或抽屜
如好用,在良好尺寸,上網買相同大小的盒子
Method21只要買三層櫃就好
書櫃或雜貨架,容易產生:想把東西擺到塞滿櫃子為止,的心理
三層櫃好處:配合手邊物品的種類數量,購買最低限度的收納家具,不用擔心買太多沒用的東西
需要很多書的時候用來收納書
想要使用化妝品或雜貨的時候,就減少放書的空間
三層櫃好處:不需要開關櫃門,能減少取用及放回物品時的動作次數
三層櫃不建議收納使用率低的物品:沒有櫃門,灰塵容易跑進去,且櫃子裡東西也被看的一清二楚
每周要用一次以上的東西,收進三層櫃
其他東西,則塞進有蓋子的箱子中,放到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
別買奇特的收納小物
X金屬網籃(放布製品的時候,會勾到纖維而脫線)
X珠寶盒(抽屜太重,拿出來跟放回去都很麻煩,小鎖頭讓開關變的煩人)
X吊掛置物架(很難取放東西,漸漸不想用)
X香蕉專用架(用途少,使用頻率低)
X大型衣物整理箱(尺寸太大,難管理裡面放什麼)
收納小物重點:簡單最好
選擇材質輕盈、容易開關,不用動腦就能在數秒內存取東西的產品
不順手收納品:直接賣掉,免強用,只會變成房間雜亂的根源
紙袋不適合長期保管物品
紙袋適合短期、整理作業
紙袋可以暫時保管還沒分類的東西,把物品裝進去一次移動
紙袋可以用來放還在猶豫的東西
紙袋可以用來裝準備拿去二手市場賣掉的東西
紙袋特性:
1. 不容易看清楚內容物
2. 材質軟不容易堆疊
3. 容易積灰塵
4. 容易受潮,讓物品劣化
收納小朋友玩具,不要用紙袋,而是放進透明夾鏈袋,再用有蓋收納箱長期保管
X,Method22在書桌周圍放食物或寶寶用品
亂放食物會造成蟑螂、螞蟻、老鼠橫行
真的想放,必須用堅固密封的盒子
Column平常不會做的事情不要過度出手
X加法思考:空閒時間如果可以在家做這件事就太棒了(難度高)
O減法思考:只做以前去公司上班時會做的事情,如果能做到低標就已經很棒了(降低難度)
剛開始居家辦公
X不做不行(EX做菜、打掃)
O按照自己的步調慢慢習慣
O一次不要做過頭
雖然從「想著該做家事」,到「真的開始做家事」的心理障礙很高,但只要開始動手,反而很能輕鬆地做下去。
無論整理或打掃,請訂下「一次不要作態長時間」規則,降低開始動手難度
德國劉掃除術(養成習慣)
德國家庭的家事規則EX:
每兩天掃一次廁所,每次要三分鐘內完成
每三天可以吃一次外食或外帶
只要事先訂好要努力到什麼程度的底線,就不需要免強自己,可以把它當成習慣持續下去
如果都長時間做到很累才停止
大腦會自動判定「這件事太辛苦了」
下次就很難謂這件事採取行動
第四章紙和衣服不用丟棄,而是要分享
Method23比想像中還要狹小的「日本的房間」
「擁有」跟「收藏在家裡」難以兩全時,應該從把這兩件事拆開來思考開始。
Method24抓著畚箕資料不放,電腦總有一天會爆炸
共享物品
讓擁有物品的形式更多元:
l 不購買地使用
l 用完就賣掉
l 讓給身邊的人
l 捐出去
l 多人共用,並放在共同保管的位置
l 到下個季節為止都用不到的東西就放進倉庫
EX職場
個人桌上:每天會頻繁使用的物品,鋼珠筆、常尾夾
部門共用櫃子:文具備品
影印機:共用釘書機、迴紋針
收據櫃:公用澆水
有感情的東西:拍下照片,交給朋友
高價物品:二手市集賣掉
嬰兒車:讓給鄰居親友
Method25只是收在房間裡,不叫整理收納
每年資料夾:衣物、棉被、露營用品、運動用品、聖誕節用品、季節家電
無法收納在房子裡時,建議利用宅配行的「外部收納服務」
倉庫服務:
1. 價格比搬去大房子住還要便宜
2. 可以一件一件的管理保管物品
3. 可以頻繁存取物品
用這幾個觀點來比較並選擇服務商。選擇那些用起來簡直跟自家衣櫃依樣方便的服務商
在日本有Sumally股份有限公司,宅配收納服務「Sumally Pocket」,費用每箱每月250日圓起,在倉儲業界也算是相當低價
所有託管的物品,倉庫都會一件一件拍照歸檔,所以能在手機或電腦上用圖像輕鬆確認自己存了什麼東西。需要物品的時候,只需要手機或電腦上操作,就能以箱為單位或是單個取出,最快隔天就能配送到家
EX換季
一般:
整理換季衣物,送去洗衣店,摺好收起來
使用Sumally Pocket:
先把非當季的衣物裝箱保管,在選購追加的衣物清潔服務
在下個要穿的季節,衣物就會以乾淨的狀態回送到家
按下Sumally Pocket的「取出」鍵,下個季節的衣物就會送到
輕鬆完成換季
也有棉被、鞋子、地毯的清潔選項
因為是由保管專家「寺田倉庫」徹底管理溫度、濕度,纖細的衣服和包包也能安心寄存
雖然這個服務非常方便,也不要忘記定期檢查保存的物品
每季都要看著APP一件一件回顧,避免物品變成死藏品
租東西:
少穿衣服(禮服)、容易受潮流影響飾品包包
最新家電,先租來試用,滿意再買
Method26從大量文件中重獲自由
有沒有必要留紙本:
1. 沒有紙本也沒關係的文件(使用說明書、DM)
2. 一定要留紙本文件(合約、證明書、要送到政府單位的文件)
1.沒有紙本也沒關係的文件(使用說明書、DM)
網路上查不查的到相關資訊:
網路上查的到同樣資訊的文件:
處理掉,從一堆找出文件,不如google查較快
頻繁使用資料,瀏覽器中登錄書籤
說明書,保留保證書,其他丟掉
宣傳單,保留折價券,並定期處理過期折價券
網路上查不到同樣資訊的文件:
掃描、拍照成檔案,紙本丟掉
課程教材、料理教室食譜、雜誌,利用代客掃描服務
像是「SCANB」只要把書裝進紙箱裡寄過去,就能每本80日圓起價格請他們幫忙掃描,也可以掃描文件和筆記(部分不適用),而且還能在掃描完成後,直接幫忙處理掉文件和書籍
信件、日記這些留有回憶的物品,不應分類為「文件」
而是要像玩偶或小朋友勞作作品依樣,分進「回憶資料夾」
工作筆記、進修教材,別因「自己努力過的證明」留下,
如果是要頻繁閱讀的東西,確實可以物品形式留下
如果是出自「害怕丟掉」的恐懼,還是數位化,空出空間
2.一定要留紙本的文件整理法
大致分成兩類:
之後要處理的文件(寄給公所的文件、入學申請書等)
需要保管的文件(登記事項證明書、合約等)
之後要處理的文件:
用手機提醒
收據、發票,放進透明夾鏈袋裡,方便記帳、對發票
需要保管的文件
用堅固的檔案夾,依照項目分類保管:
l 房屋租任契約
l 居住證
l 資格證明書
l 年金手冊
l 各種保證書
保證書過期就丟
網路上 查的到嗎? |
YES |
不猶豫立刻處理掉 |
NO |
|
|
不留紙本 也沒關係? |
YES |
掃描後處理掉 |
NO |
|
|
裡面有難以 割捨的回憶? |
YES |
放進相簿裡保管 |
NO |
|
|
需要交出去嗎 |
YES |
按照送出日期放 進透明資料夾 |
NO |
|
|
需要保管嗎? |
YES |
統整放進文件夾裡 (要能看清楚 保管期限) |
NO |
|
|
處理掉 |
剪下必要的頁面等, 盡可能減少份量 |
|
Method27書籍一本都不用丟
Step1書本分類:
1讀過的書、沒再讀的書
2什麼時候讀過、為什麼重要
分成8~10組左右
不要用書籍種類來分類
而是從「對自己而言這本書有什麼意義」的觀點分類
Step2每類書要配置位置
還沒讀的書:
A現在開始要讀的書(以後還要讀的書)
B剛開始讀的書
C現在還不想讀的書
D跟別人借的書
讀過的書:
E當成參考書,要常拿起來看的書
F因為很喜歡,有空想再讀一次的書
G有重要文獻價值而需要保存的書
H想借給別人的書
I當收藏收集的書(雜誌或漫畫)
J想當成家飾展示的書
A、B、E,應該放在書櫃裡容易拿到的特等席
C、G、I因為不用經常拿取,不用放在書櫃,裝箱後放進倉庫儲存區
C、D如果佔據太多書櫃面積,將不利於精神健康,所以借來盡早還掉,不想讀趕快送人或賣掉(也可捐圖書館)
書櫃剩下的空間就放上F、H、J
書本要定期更新,在書櫃擺滿讓人看了就舒服的書,每天閱讀也會更順暢
不喜歡只是參考文獻的書,可以轉成電子檔保留
Method28把放在房間裡的理由言語話
擁有物品的理由:
l 因為要用
l 因為喜愛
因為喜愛:
l 有著跟家人回憶的物品
l 偶像的應援周邊
l 為了更接近理想的自己所做的自我投資
l 高價值的稀有收藏品
擁有的意義:對現在擁有的物品,不斷問自己「為什麼必要?」
把物品和自己的關係化為言語
分類物品參考:
|
|
|
|
喜愛 |
|
|
|
|
|
|
|
|
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 |
ー |
ー |
+ |
― |
ー |
大 |
頻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 |
|
|
|
|
|
|
|
|
|
|
|
|
|
Method29藉由分享昇華對物品的心結
分類方式:
用/不用:容易客觀判斷
愛/不愛:讓人煩惱
因為自卑情結而擁有的物品
無法持續使用下去的瘦身器材
曾經遭遇挫折的證照參考書
以前瘦的時候穿的衣服
放棄這些東西,就像否定過去的自己
每當看到這些因為情節而留著的東西,就會喪失挑戰新事物的慾望
整個房子住起來的感覺也會變差
當垃圾丟掉,會刺痛良心
這時就分享吧
自卑情結東西,對需要的人而言,說不定是憧憬已久的物品
到二手網站查看行情,
賣價高,則表示其他人也想要
賣家差,或許對你或別人都是沒用的東西
不要從「自己是否愛著這個物品」觀點
而是從「這個東西在我家到底幸不幸福?」
的角度去面對每一個物品
不合胃口的書:不丟,給別人、圖書館、賣掉
Method30家人的東西就算困惱也不要抱怨
因為家人的東西爭執,容易演變成爭吵
本章節提供建議,改善爭吵問題
明確劃分公共區域、個人區域
公共區域:浴室,用櫃子分層收納,管理好各自區域
「用完隨手丟」靠夫妻一起改善
用完東西要容易放回原位
第五章在你的房間裡也能打造書房
Method31只要一張榻榻米大小就能工作
有一疊就可以最低限度地
有兩疊就能相當足夠地
有三疊就能很豪華地
編著:一張榻榻米在日本稱之為一疊,日本是以疊為單位來計算房間大小,一疊尺寸為90X180公分,約等於台灣的半坪。
就算沒有專用的房間,只要有桌椅、小層櫃,就能做出簡易書房
一疊書房:
印表機(電腦桌上方) |
門(椅子側面) |
|
電腦桌 |
椅子 |
書櫃 |
1.6疊書房
尋找書房空間時,也要同時確認插座位置
桌子靠牆靠窗戶,工作時不容易被其他人影響
Method32拉出「不讓人輕易搭話」的結界
建置避免分心打擾、無法專心的聖域(個人領域)
可以使用地毯來建置個人領域
請在桌子底下鋪地毯,並在周圍留點空間
也可以把家具或植物當成標記,
然後事先跟家人約定好「我工作的時候,請不要踏進這一區」
聖域如果有東西(EX衣物、興趣物品),可能影響專注力,
這時可在聖域入口放個大型衣物藍,
並訂下「亂放在聖域裡的東西,總之都先丟進這籃子裡」的規矩
這樣就算很忙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凌亂不堪了
伸縮式隔板(1萬日圓):
可劃分出個人空間
開線上會議,可避免拍到家中樣子
讓工作情況可視化
EX:利用色紙,視覺地表現自己的工作狀況
EX:Line貼圖
EX:事先向家人表達
EX:戴上降噪耳機=避免打擾
在門上掛著
紅色:線上會議、開會中,請家人避免會發出聲音地家事(EX吸地板、洗衣服)
黃色:正在做需要專注的工作,請家人不要跟自己說話、看電視
藍色:正在做簡單的工作(檢查電子信箱等),家人可放出噪音也可隨意放鬆
Method33用桌椅的高度預防燃燒殆盡症後群
燃燒殆盡症候群:桌椅不合,導致喪失熱情和動機
本章節有計算公式可以參考
Method34把好鍵盤當成給自己的獎勵
3C小物周邊
3C小物一件件添購有用的物品
買回來發現不好用,就趕快賣掉
買新型號,就把舊型號賣掉
3C小物EX:
視訊會議(麥克風、補光燈、攝影機)
筆電架、螢幕、鍵盤、滑鼠墊、手腕墊、滑鼠
Method35俐落整理不斷增加的外接線材
可用「線材盒」
不會每天用到的線材使用小袋子(夾鏈袋)收納
不是每天要用的線材,每次用完後立刻拔下插頭,裝回袋子裡
可分類為:電腦用品、相機用品、手機用品等
在貼上標籤
線材可用色彩鮮艷的夾子或束帶固定
半年沒用的線材,就處理掉
如果是房東的,就詢問房東
<線材的整理法>
Step1把每天用的線材和偶爾用的線材分開
Step2每天要用的線材收進線材盒裡
Step3偶爾要用的線材分裝進透明夾鏈袋中,要用的時候拿出來,用完物歸原位
Step4半年以上都沒再用的線材,就直接丟掉
Method36把冰箱當成家事的任務版
便條紙、磁鐵、筆裝在籃子裡,放在冰箱上頭
可記錄家事EX:買XX食材、洗衣服、煮白飯
每天清理便條紙
但不要將折價券、通知書貼在冰箱上
特殊日期的任務可以用手機行事曆,設定提醒功能
冰箱任務版,也可以用手機筆記本提醒
Method37依照工作內容「微改裝」提升效率
處理事務工作時:工作環境雜物歸零
處理需要創造力的工作時:稍微弄亂、擺上相關書籍、放鬆小物(娃娃等)
開線上會議的時候:弄成拍到牆壁/窗外,保護隱私
工作煩膩的時候:短時間(30分內)換個環境/方式工作,轉換心情
EX:
l 把筆電擺在椅子上,坐在地板上工作
l 把電腦擺在廚房流理台上,站著工作
l 坐在陽台的園藝桌上工作
適合的背景音樂,可youtube搜尋:咖啡館、爵士樂、咖啡館背景音
視訊通話:discord
Column八成以上的東大學生,都在客廳讀書
瀧敬:客廳學習具有消除讀書和其他事情的界線,讓他變成生活一部分的效果
提不起勁:從放鬆狀態逼自己提起勁來開始讀書
變成習慣:放鬆狀態下自然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