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暫存

soray | 2020-10-20 01:39:01 | 巴幣 0 | 人氣 93

所以抽象建模的能力是直接影響我們的思考效率、我們的表述能力和我們的論証水平的,一個命題或者是一個概括、甚至是一個圖示,它但凡能讓你有恍然大明白的感覺,或者是錯覺,它一定是揭示了某種關係,而且這個關係一定是與你的直覺與你的經驗相符的,只不過你沒有把它抽象到概念的層面去整理它,所以別人替你代勞了,然後他說出了你想說,但是說不出的話,但這不代表他說的都是對的,就效率高也有可能是更精緻的愚蠢


那現在很多人所謂的實用主義,大部分應該講叫功利主義,或者直接就是拜金主義,如果說功利主義還是哲學範疇的話,那拜金主義它就是一種應激反應,應激反應和這個自主選擇之間的差別是,低級動物和高級動物的天差地別,就感覺還是不夠究竟,我們來看看東方的看山還是山,還記得前面拉康的那個能指之鍊和意義之網,實用主義的思路相當於我承認一切都是虛無的,我也知道一切都是來自於我的經驗,那我就通過我的手段和校驗來不斷優化我的經驗,然後創造更多更有張力的縫合點和意義,然後用不糾結的務實態度把這個網撐大,爭取更多的自由度和主動權,佛家的思路是完全相反的,別做了,多大都是不自由,你多自由最終都是自我欺騙,所以我們必須像前面那個看破了學生、看破了學校的那個人一樣,最終把自我都看破,了悟到諸法無我、緣起性空,然後你「無我」了,你沒有了,這個網就撲「空」了,所以佛家的所有的修行,都是為了把我給修成無,這個修是非常重要的,佛家講聞、思、修,但是我們截止到現在,我們一直在聞,偶爾思一下,聞和思有個屁用,百聞也不如一見,百思也不得一解,你知道你是空無了,你知道這個世界都是經驗了,都是你的經驗了,你知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了,有什麼用嗎?老闆的一個眼神、父母的一句責備、同學的一個鄙視,馬上把你打回原形、神形俱滅,所以說一千道一萬,你還是得修這個佛學博大精深,我的功力只能夠給你推開一扇門縫,讓你瞟一眼裡面的風景,瞟什麼呢?我們今天簡單的講一下四聖諦的概念,就是大家聽到的這個苦集滅道,佛家經典無數、宗派林立,但是這四個字是公認的核心的價值觀,什麼是苦集滅道呢?用我們的這種理性語言來說就是,它是佛陀基於佛教的第一性原理做的四個基本的外推,什麼是佛陀的這個第一性原理呢?就是四個字「緣起性空」,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切存在,宇宙間萬物的一切存在,它一定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元素和合而成的,是什麼導致這種和合呢?是由各種緣起、因緣,或者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就是因果律,只有這種緣起是實在的,然後各種和合都是暫時的,一個蘋果、一個這個蘋果樹、蘋果樹的種子、分子、原子、各種粒子,它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然後它本身沒有自性,它不是一個整體、沒有自性,只有空性,但是它被套上一個名詞之後,它就突然被我們以為有了自性,被我們以為是一個整體了,所以你去看佛經,總覺得他們不好好說話,就經常會有這種神奇的句式,就是說佛說眾生既非眾生是名眾生,佛說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就它在不厭其煩的提醒你,我說的這個名詞並不代表我的本來的意思,我說的這個能指,永遠抵達不了我想要達到的這個所指,所以佛陀提醒我們要見月忽指,就是看月亮不要看我的這個手指,然後有的時候就乾脆就不說,拈花一笑、自己去悟,原本變動不居、生滅不斷的這個因緣和合,被我們的思維、概念、語言誤認為是一個整體,一個有自性的整體,這是天底下最大的誤解,因為這樣的誤解,必然會導出一個結果,就是一切存在必定是痛苦的,這個就是苦諦的真正的含義,在我看來苦諦給整個哲學理論帶來一個特別有智慧的理論根基,佛陀總結了八苦,生老病死就不用說了,就我們哭著來然後惆悵的離開,以為生老病死之外,總有一些快樂時光吧,也沒有,我們所有的正面情緒,都是未來更大的負面情緒的一種鋪墊,你現在覺得自己很快樂是因為你濁相了,但這個相一定是會幻滅的一種虛妄,所以就有了後面的叫愛別離、怨憎會和求不得,然後最終佛陀說,所有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痛苦,一切都是變幻無常的,人生充滿了痛苦,這種徹底的悲觀和消極的智慧體現在哪裡呢?它體現在從緣起性空到一切皆苦的這個推論,是一種非常究竟的、無染的、真實得有點殘忍的如實表達,佛陀的究竟世界觀建立在「我們沒有自性、我們的人生是痛苦的這樣的基礎之上」而我們眾生的世界觀是「我們有自性、我們的人生應該是快樂的」,很明顯前者更接近真實,然後後者更像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正是這種沒有和有,然後是和應該是的這種落差,帶來的巨大的張力,讓我們進入了無盡的這種痛苦的輪回,但是你一旦接受了這個前提、接受了這個假設,這種張力馬上就會消失一大半,你會平靜很多,然後馬上會生出出離心,你會問,我應該如何才能夠脫離這種痛苦和愚蠢的輪回呢?然後你就上道了,後面還有三諦了解一下,苦諦講的一切都是痛苦,集諦就出來解釋痛苦形成的具體原因,我們經常聽到的貪、嗔、癡三毒就是集諦裡面的內容,然後我們知道痛苦的成因之後,應該如何去滅了它呢?就滅除苦厄的這個原理就是滅諦的內容,然後道諦就是我們具體的一些實修方法,所以佛教發展出了一套漸次分明的實修之道,然後你可能聽說過,著名的這個叫八正道,我們前面講的這個出離心,其實就是屬於八正道之中的這個正思惟中的出離惟,腦袋一熱升起出離心還不夠,你還要修,我們前面講正念冥想,或者叫禪修是對抗分別心的一種刻意練習,為什麼修這麼重要呢?因為我們必須通過修才能夠對抗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性,比如說你一天冥想20分鐘,然後你在這20分鐘裡面對抗貪、嗔、癡,活在當下,然後你在剩下的23小時40分鐘裡面,你又再反過來去修貪、嗔、癡,去強化和鞏固你的分別心,想想是不是這樣,所以要真正的離苦得樂是很困難的,不過它依然值得你去嘗試,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自我會軟下來、會松弛下來,然後會發現身邊的空間變多了,會體會到一種新的時間形式叫當下,然後看世界的眼光也會慢慢的發生變化,應該能夠慢慢的體會到所謂東方式的看山還是山。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