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認知與決策偏誤

soray | 2020-09-09 09:10:21 | 巴幣 0 | 人氣 81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是一個社會心理學術語,在緊急情況下,一個人在有其他人在場時,出手幫助之機會降低,援助的幾率與旁觀者人數負相關。 換句話說,旁觀者數量越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進行援助之機會越低。


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這稱為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此片斷資訊(錨點),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但是人類容易過度利用錨點,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當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就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

假設A店和B店都陳列完全一樣的三千五百日圓混裝餅乾。
A店主要是賣一千日圓左右的餅乾為主,所以客人看到三千五百日圓的商品,會覺得「貴」。但是B店大多是賣價格在五千日圓上下的餅乾,看到三千五百日圓的混裝餅乾,會覺得「便宜」。


鄧寧-克魯格效應(英語:Dunning-Kruger effect),或簡稱達克效應(DK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地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簡言之即: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脹。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和賈斯汀·克魯格將其歸咎於元認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無法認識到自身的無能,不能準確評估自身的能力。他們的研究還表明,反之,非常能幹的人會低估自己的能力,錯誤地假定他們自己能夠很容易完成的任務,別人也能夠很容易地完成。[1]鄧寧和克魯格於1999年在實驗中首次觀測到此認識偏差,他們透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各種技能的研究發現:

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準;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準;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準,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鄧寧和克魯格認為這種效應是由於能力欠缺者的內在錯覺和能幹者對外界的錯誤認知:「無能者的錯誤標度源自於對自我的錯誤認知,而極有才能者的錯誤標度源自於對他人的錯誤認知。」[1]

賽局理論
唯心主義
緣起論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