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步兵》進攻方的兵力一定要比防守方來的多嗎?

商筱靈 | 2024-02-25 01:16:05 | 巴幣 212 | 人氣 541

  『防守比進攻更具備優勢』,每當談論到軍事理論,就算是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軍事教育,也能說出這麼一句話。

  這確實是根據許多實證而得出的結論。

  大多數戰術理論都認為,在野戰上,攻擊方與防守方的兵力比為三比一,而成群的建築或已經準備完善的防禦攻勢又更加棘手。

  以城鎮作戰為舉例,蘇聯曾在總結二戰經驗後得出,相較於防禦方,進攻方至少要具備四倍,甚至是六倍的兵力優勢,才具備可以穩妥的奪取,並佔領一座城鎮的能力,而後該理論,也在蘇聯在冷戰期間參與、干預的戰爭中被實踐。

  而時至今日,攻與防的兵力比例也是個一直被拿出來探討的問題,無論是蘇聯提出的一比四~六,還是各國專家的各種理論,無論是兩棲搶灘,還是城鎮奪取,進攻比防禦困難,似乎是鐵的定律,甚至有些比較誇張的說法中的比例,甚至到達了一比十,乃至一比十二。

  這些數據當然都是有案例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史達林格勒,硫磺島戰役,或者是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戰役,還有被敘利亞內戰,像是戴爾祖爾、阿勒坡、乃至大馬士革,這些都是經典的案例。

  回顧正最近仍在高烈度戰爭狀態的烏俄戰場,無論是進攻烏克蘭城鎮的俄軍,還是試圖突破蘇洛維金防線的烏軍,進攻方總是要用最周密的計畫,和龐大數量的死傷,才能換來些許的突破口。

  單純的舉用歷史和案例當然淺顯易懂,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下問題的核心。

  『為什麼』防禦方可以比進攻方更具有優勢?

  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知道,在作戰中,什麼叫做優勢?

  如果我們用比較直白乃至於比較粗淺的方式來解釋,我們可以概括成一個比較淺顯的概念,那就是『敵人很難殺死你,而你可以比較容易殺死敵人』。

  講當然很簡單,那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剛才舉過很多案例,這裡簡單提一個案例:硫磺島。

  硫磺島戰役是一場相當經典的防禦作戰,美軍在海陸空三軍兵、火力具備全面優勢,並且做足事前轟炸的情況下,登島作戰的士兵仍舊傷亡慘重。

  『海陸空三軍全面優勢』、『仍舊傷亡慘重』,這可以說是介紹近現代所有經典防禦作戰的標準開頭與結尾。

  這裡提到一個我自己的見解,我認為,防禦的概念就是火力的發揚與抵銷。

  硫磺島利用山體,將防禦設施地下化,並綿密的安排射擊火網的作法,就是抵銷對面的火力優勢,然後有效運用自身可利用的火力。

  我們藉此再延伸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創造有利於己方的戰場環境』。

  以單獨士兵而言,挖掘一個淺淺的土坑趴在裡面,就能很好的躲避戰場流彈的襲擊,挖一個人能蹲進去的合格散兵坑,就能粗淺的應付炮擊和空襲,延伸到大正面的防禦作戰時,地雷陣、壕溝區、鐵絲網,乃至整座城鎮的地下化、要塞化,都是圍繞著『創造有利於己方的戰場環境』的概念運作的。

  在俄烏戰場上,許多自2015年烏東戰爭以來要塞化的地區,發揮了顯著的防禦作用,那些曾經為了蘇聯核戰爭預備的地下掩體,也成為了重要的防禦設施。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防禦的優勢並不是因為他處於防禦的態勢,而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去營造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戰場環境,並做到火力的發揚與抵銷。

  在這裡有個重點,那就是,除了抵銷火力以外,你也必須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近期就有一個著名防禦戰翻車案例:阿克薩洪水行動。

  從突破隔離牆哨塔,到摧毀應變增援小組,在到直接攻進以色列的軍營,加薩聯軍派出的兵力其實並不多,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甚至連火炮都沒帶,只帶著少量的反坦克武器和破障用的炸藥,就在一天內一口氣打穿八座設施完善的八座軍事基地。

  作為防守方的以色列軍隊擁有絕對的地利優勢與火力優勢,無論是隔離牆上的機槍哨塔,還是坦克、裝甲車,這些都是哈馬斯所沒有的重裝備,更何況以色列亦擁有堅固的掩體(營區)層層設防。

  而事實上是,兵分多路的巴勒斯坦人沒用多少人就將那些軍營都打穿了。

  很奇怪嗎?其實並不奇怪。

  所謂的防守優勢,其實是一種『準備優勢』。

  就像你找了一堵牆,然後站在牆後做防守,這也算是一種防守準備,但如果人家從你屁股後面冒出來,你這項準備就沒有意義。

  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加薩走廊地帶的圍堵確實很全面,也充滿準備,但巴勒斯坦人同樣也針對了每一個項目制定環環相扣的計畫,花費了無數的歲月,換來可能僅有一次的雷霆一擊。

  所以說,我想表達的是,防禦的優勢並不在於你處於防禦狀態,而是你可以更輕鬆地做針對性的準備,例如挖一個掩體,或蓋一座堡壘。

  而問題是,你在地上挖好的洞,是帶不走的。

  當某個東西具有優秀防禦能力,他往往缺乏機動的能力,即使是具有各種防禦設施,具有一定抵禦攻擊能力的裝甲車或者坦克車,現代火力還是可以尋找到輕鬆的解決方案。

  所以既然你沒辦法主動來找我,如果不是有必要的話,人家又為何要跑到你準備好的地方跟你打?你是占據了交通要道,還是有什麼特殊的價值,人家非進去不可?

  拿台灣自身的案例來看,甲午戰爭、乙未割台期間,日軍攻佔澎湖並掃蕩台灣本島的時候,遇上構造工式完善的砲台或要塞,基本上都是繞開或者從砲台死角去打,不會真的去硬碰硬。

  當時台灣和澎湖確實有很多岸防巨砲,但人家根本不靠近你,你又是個海島,可以選擇的地方多的是,繞到死角後,斥巨資打造的炮台,也就發揮不了作用了。

  並不是說架設砲台不好,而是,砲台的死角有沒有做好完善的補全,彌補這方面的防禦漏洞?

  如果這裡是一個有完善防禦而對方又不得不攻佔的地方,那可以是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的旅順要塞,而不是轉瞬之間就丟失的拱北砲台。

  所以,準備夠完善,夠全面,能逼別人進入對他劣勢的區域作戰,防禦才具備優勢,不然人家鑽漏洞,或者根本不去找你,你又如何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製造能獲得最終勝利的有利戰局?

  這裡就要另一個案例了,就是黎巴嫩真主黨介入敘利亞內戰時的古賽爾戰役。

  雖然現在網路上大多都說守城的叛軍約1500人,雙方兵力差距不大,不過,為了讓歐洲各國能繼續運物資進來,當時的敘利亞叛軍瘋狂的增援古賽爾,城內擠滿了跑過來支援的的蓋達(基地)組織、伊斯蘭國、努斯拉陣線還有各種樣敘利亞叛軍,而且他們都有著統一的指揮。

  畢竟,那時候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敘利亞自由軍,在新聞播報的時候,也都叫他們敘利亞民兵。

  最終,這些超過6000人,拿著各種西方支援的反坦克武器(敘利亞內戰期間有大量的拖式二型飛彈運進敘利亞支援叛軍,數量至少破萬),每天有超過五十噸軍事物資送進城內,守城經驗豐富(有不少人都曾在中東各國打過仗)的叛軍,被約總兵力約1500人的真主黨敘與利亞政府的聯合部隊給打穿了。

  這當然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其中,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於真主黨當時推進速度極快,迅速的攻佔了週邊村莊,搶佔了對城內實施進攻前準備的炮陣地,然後步、戰協同並進,當遇上難解的掩體,立即用坦克車、裝甲車強悍的直射火力清掃。

  在事後的戰場收拾發現,古賽爾城內有很多還沒架設的防禦武器,部分工事也還沒完善,很多地雷詭雷都還放在倉庫,地道也沒有挖掘的四通八達,導致很多叛軍在地道口被真主黨直接堵人擊殺。

  我想說的是,防守方的優勢在於準備,沒有相關的準備,那防守優勢就不存在了。

  如果你知道過陣子要考試,然後讀了國文、社會、數學數個月,然後當日老師發下來的考卷是英文,我不能說你一定會考很差,但多少會有些引響。

  準備,準備時間,還有準備方向,有時候你必須將這些事情分開來看。

  很多時候,並不是沒準備,而是某個比較缺乏準備的地方被針對了。

  所以,防守比進攻具有優勢,這是因為積極的作為,而非是消極被動的呆著等死。

  這是我的結論。

  對了,封面是敘利亞內戰的一張圖,一個反坦克陣地。

  這麼大台的東西,要是沒架對地方,那就失去意義了,如果架對地方,封鎖了重要路口,即使對方繞路了,那也代表著他成功的被你逼迫到其他區域。

  而如果他繞路的地方你也做好了準備,那不就很棒了嗎?

  有空的話,我們來稍微深入的講講防禦。

  今天就先談到這裡,反正就隨便聊聊,就這樣吧。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