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時間

jns | 2023-12-19 02:37:44 | 巴幣 0 | 人氣 53

時間是一個人為定義的名詞,古代又稱為光陰,是人類透過觀察影子所劃分的間隔,中國式劃分為十二時辰,每一個時間間格約為兩小時,然而古代只是把一天分為12個間隔,時間因此而來。

光陰是太陽照射產生的影子,主觀上是太陽在天空時照射產生的影子,實際上太陽在自轉,地球繞著太陽轉的同時,地球也在自轉,太陽之所以畫過天空,主要是地球自轉,而地球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也就是12時辰。但實際上又有些誤差。一天正確來說是23時56分4秒,然而約為24小時比較好計算。

因此對人類來說,時間是光的變化量,以人類角度而言太陽是一個遠點,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讓人察覺時間的流動。不過事實上每一個時間的光都是不同的,甚至光的角度都可能不同,只是因為對於人類來說距離太大觀查不出來,而時間之所以不斷前進,因為地球始終朝同一方向自轉,無法倒退。

時間真正的涵義大概是一個能量前進一個區間的變化量,人類最有感覺的就是距離,走完一段路的所花費的時間,然而一個呼吸、一個心跳的間隔也是一種時間。

有規律的變化量的間隔,就是我們認知的時間,無法認知規律的就只能去認知我們做為起點與終點間隔所消耗的光陰。

對於變化量來說光速因為太快,使得我們認為光速是不變的,但如果技術足夠就可以漸漸知道每種光速度都是不一樣的,只因為細微的差距人類長久以來無法察覺。

因此要讓人察覺時間必須要有足夠明顯的變化量與足夠明顯的間距,好比說太陽光與日光燈管的頻率就遠超人類所能察覺,因此人類一直以為白光是連續的,這就是間距小到人類無法察覺,至於變化量,每天的太陽是否都是同一面,因為人類無法察覺也無法觀看太陽,因此從無察覺。

以時空來說,一個代表間距、一個代表變化量,一個時空總體來說是整個空間的變化。

時間為何總是以光呈現,因為光是人類可察覺的,在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就算整天在紅外線照射下,天空看起來也是黑的。

一種事物的呈現,有時未必是自己所見那樣,而是因為自己只能看見那些,就如人類看不到紫外光與紅外線,而紅外線甚至充斥著整個環境,卻沒人感受得到也看不到。

而光陰,甚至沒有明顯的光影,人們也無法感知時間的流逝,正確地說是無法知道到底過了多久,因此需要一個明顯的比較,有了比較,在光與影中更好觀察,在觀察到時間變化後,以自身經驗將光影到達原處時畫作12或者24等分,這樣有了間格,用這些間格來計算過了多久。

古代中國一開始分作12時辰,但後面時辰不夠精確又在時辰後面加入刻度,又將一個時辰分為八個刻度,因此時刻誕生,一個時辰兩小時,一刻為15分,時辰又分前後的初、正,正好是一小時。

因此時間其實是人類觀察到的變化量,加入間隔,以方便計算的方式。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