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哲學式的史學思考?

可樂怪 | 2010-03-02 13:09:57 | 巴幣 8 | 人氣 894

最近──其實也稱不上最近了,該說是去年即有的事情,
火鳳哈拉區跟三國志哈拉區都出現了某位仁兄的論調,
這位仁兄出沒在各個歷史討論串裡面,
其發文特色是:
攻擊討論串裡使用較多史料作為依據的板友,
目其為「史書的盲信者」「只認識紙片上的人物」,
鄙視史書,雖然強調自己並非全不信書,但從未看其認同過板友提出來的任何史料,
只要板友提出史料回答他,就以以上兩句話作為反擊,
本身基本上幾乎提不出任何史料或證據,完全靠想當然耳的推測來論史,
本人自己標榜為「哲學式的思考」

我不知道這種文章風格有沒有蔚為風潮,
但是火鳳板似乎已有一兩位板友發文風格開始跟她相符,
事實上這跟早年開藍鐵貓大絕的人沒有差別,
只是這些人用來包裝的詞漂亮的多罷了。

該位仁兄認為史書上的人物不過是「紙片上的人」,片面的紀載,沒有當真的價值。
但我們換個角度想,假使史書上的這個人活著,就活生生的在你身邊,
你要如何了解這個人?
觀察他的生活作息,記錄他的一舉一動,從而分析他的行事風格,此其一。
訪問他,或是參考他自己記下的生活記錄,諸如書信、日記之類,以了解他的思想,此其二。
在我們還沒有發明人腦分析器以完全了解人腦的思想活動,
或是進化出新人類可以直接感應彼此的腦波活動之前,
所謂了解一個人的方法,也不過如此而已。──是的,跟一千年前甚至兩千年前殊無分別。
而事實上,記錄一個人的作息,這就是史書中的傳記、起居註之類,
而訪談、書信、日記等,在史料裡也從未缺少過。
如果靠這些東西無以了解這個人物,那即使他給藍鐵貓載來二十一世紀,
你也無法了解這個人物的。

所以到這裡可以了解,甚麼「紙片上的人」根本是廢話一句了嗎?

用這種方式去思考,跟甚麼哲學無關,只是和稀泥式的文字遊戲而已,
只要想想這種思考帶入現代生活會有多恐怖就知道了:
沒有足夠事證證明馬x九有綠卡,但也無法代表其無綠卡,
只是我們無法證明其持有綠卡的事實而已,他可能有綠卡,也可能沒綠卡
沒有足夠事證證明伊X靜有外遇,但也無法代表其無外遇,
只是我們無法證明其有外遇的事實而已,他可能有外遇,也可能沒外遇
就跟火鳳的邏輯一樣,這句話威力無邊,
只要先把證據假設為不可信,那隨出題者怎麼掰都可以,
所以為什麼邏輯這麼好用,哲學卻不能凌駕於法律,不管再怎麼合理的邏輯都打不過證據?
因為司法講求精確,不能模稜兩可,否則後果就是冤獄錯判滿天飛。
那麼,論史,可以模稜兩可嗎?
除開某些歷史謎團,如果歷史不講求精確,怎麼「鑑往來而知得失」?
反正也可能是這樣嘛,說不定是那樣嘛,沒有是非,沒有對錯,只有一團混亂而已。
那又如何作為教訓?

最後,談一下哲學的定義。
在wiki裡關於哲學定義有這樣的話:
哲學的研究是基於理性思考,尋求能做出經過審視的假設且不跳脫信念或者只是純粹的類推。
若假設連最基本的審視都無法通過,
又何必侈言甚麼「哲學式的思考」?
癡人說夢,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創作回應

そうすけ
人家自high你又何必寫一篇長文來吐糟呢?XDD
2010-03-02 17:13:09
可樂怪
不吐不快啊,
這文又跟三國志或者火鳳沒啥直接關係...
2010-03-02 17:52:31
阿啡
對國外哲學、史學家不熟。
國內治哲學、史學兼成者,我想到錢穆。
雖文史哲不分家,但能各開璀璨研究成果實屬不易。只是這種說法不免小看前賢之多方面學術研究成果。
牟宗三論中西哲學家的不同,華人哲學研究者的哲學研究,不僅專注案頭論著,還身體力行,鍛鍊德行。歐美思想家專務純粹思辨而道德敗壞者,有之。
孔、孟、墨、道以來,自成一家之言的哲人多矣,不僅學術涵養引領後代學子,品德操守亦是後人楷模。
在華人文化圈當個品學兼修的哲學家,學貫文史哲的通家,難上加難啊。

阿啡...于
2010-03-31 14:50:20
噴射貓罐罐
清流
2010-07-03 23:35:39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