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閒聊,中國普通話二聲常轉一聲且台灣普通話二聲常保留之主因,個人淺見

提姆奧瑟 | 2024-02-03 12:03:40 | 巴幣 114 | 人氣 187

首先國語是國民政府來台後強行推行的語言
我媽那年代家裡都還講台語
因為當時閩南語語者占台灣最多,次者客家
在學校我媽被選為糾察隊
只要抓到同學不小心講出台語
就要報告老師並給予懲罰

我媽當時還很得意
因為受到了國民黨的洗腦
而覺得講台語是件很丟臉的事

當年電視也都逐漸禁播閩南語為主的節目
所以到了我們這個年代
已經鮮少熟通台語的年輕人
語音也不正確
講的是一口泉州腔的[國語]

泉州漳州自古以來是閩南語閩東語潮州話等
類似系統的語言
我個人非常鍾愛這個系統
因為他保留了很多古音
念起詩歌來講起話來
非常鏗鏘有力
純粹就聲音美學而論

而這些地域的人講起普通話,也就是國語時
會有一股溫和且捲舌音不明顯的腔調
台灣年輕人的國語沒有在字尾加上兒音的習慣
也沒有用輕聲來斷句
而是好像每一字每一句都用相等的語速與音調來講
相當接近正式英語與日語的人工感
且缺乏長期語言自然發展時
根據詞彙的組合自然變調的不規則感
揉雜著地域的一點鄉音
中國這些區域的人也都認為自己的口音跟台灣雷同

以上述的歷史背景簡述
接著來申論我的看法:

1. 一聲與二聲本身只是已經亡佚的陰陽平聲的分別

以前的官話,如唐晉,有日文濁音的概念
濁音就是用喉嚨加入一點混濁的厚重感的發音,
在現今的韓文與普通話缺失,
唯有台語還存在部分的發音

這種聲音的震動使得發出來的音會變低沉
當這種發聲方式消失
但是人們卻還會使用音階的高低來區別時
就有了陰陽調的差異

平聲,最基本的聲音單位
平平的不會提高也不會下降
二聲雖然是上揚的但代表的是比較陰沉的一聲的感覺
而且因為有上揚所以說話的速度會比一聲還要緩慢

這種古音的形骸不再被辨識
並在發音系統中被弱化簡化之後
就會有朝某一個音統一的傾向
通常是二聲被合併到了一聲

很多常用的字在中國的官話那邊都被變成了一聲
如:微

因為中國普通話尤其是北方還是有用一聲或輕聲
來掌握語言節拍的習慣
對他們來說一聲與二聲有明顯快慢的區別
所以往往講快了話會有把一聲與二聲合併的傾向

相反地台灣的年輕人講普通話二聲一聲都是
一樣的速度而幾乎很少用輕聲
輕聲也是變種的等拍速度
近似於三聲

2. 入聲並沒有準確的歸納法則

入聲已經在普通話消失
而在方言還尚存

入聲是藉由韻尾的頓挫
來達到短促的發音
而根據方言的不同
留存下來的入聲通常有兩三種左有的聲調
也會受到濁音的影響

最接近入聲的模擬聲調就是普通話的輕聲
很多俗語與語尾都會有這個弱化現象

如兒/子,麼

但台灣的國語並沒有很明顯的弱化
而是把輕聲當作一個音節來唸
所以非必要很少會在單音的詞後面加上贅字
調整語速

前提語畢,回歸正傳

那麼這個入聲就沒有準確的歸納法了
會根據該地域掌握普通話的聲調習慣
來隨機且又有點規律的分布
有些會被丟到二聲
最多是合併到四聲
三聲則是第三名
一聲的最少

中國的普通話常常會有轉四聲的入聲
變調為二聲或三聲的傾向
而又會根據他們有時一聲二聲不辯的原則
把二聲再簡化為一聲
所以也有蠻多入聲字在中國變為一聲

如:息/圾

以上個人的分析淺見
沒什麼意義只是費雯
單純喜歡想這些東西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