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DAC&串流DAC

iotan | 2023-12-24 18:19:55 | 巴幣 1132 | 人氣 236

試聽了,很好聽

系統:

心得:
機器滿熱的,調音量的時候會被機器溫暖到
如果早點買可以省10%~20%錢,有能力的人可以搭時光機回去買

總結:
感謝優質店家和前輩們

以下正篇

注意事項:
以下敘述皆為個人主觀論述
聽感及表達能力可能都有所不足
亦僅經過短暫的試聽
並非長期細品後的歸納
主要供個人紀錄
為後續自己調整的參考

若對內容有所質疑
請以自己的想法為主
也推薦親自去嘗試體驗  
得到的收穫才是最實際的


序:
這兩年在12月左右
陪著基友去試聽有意購入的系統
好像已經成了慣例

去年是藉剛購入Mola Mola Tambaqui(後簡稱MMT)的契機
周遭的親友紛紛被我影響
對較高級距的賞樂設備起了興趣
有幸和親切熱心的店家借了兩套系統試聽:
  • MMT -> VIVA Egoista STX(後簡稱STX) -> STAX SR-X9000(後簡稱X9k)
  • MMT -> Niimbus US 5 PRO -> Final D8000 Pro(後簡稱D8k)
  • (為著重討論部分器材,省略電源、線材及周邊等各種處理,感謝店家用心搭配)

當時受益良多
也充實了自己心中對Hi-End的定義

以前認為評斷一個耳機系統
不外乎分為
調音的調性是否符合個人及大多數人的審美
以及聲音的品質是否能展現足夠的細節及還原度
但聽完後我了解到
"呈現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兩套系統
調音方面並無為了某項特長而有所缺失
音質也達到無可挑剔的水準
惟呈現方式大有不同:
X9k如同身在水晶球內聽現場演奏,聲音圍繞在身體四周如雪花紛飛
D8k則如身在錄音室中獨自品味,音樂在漆黑的夜空中如星芒閃爍
兩者調音皆適合大多數曲目
音質皆足以辨出完整的細節
雖然多少具有差異
但影響我們各自抉擇的最大因子是最單純的:
想身在何處欣賞,又希望演奏如何被呈現

友人一方面希望
能在日常生活中觀看live表演時更加沉浸於場景中
另一方面
能與我的系統做出區隔
在後續交流能有更多碰撞
最後選擇的是先下訂STX和X9k

DAC、耳機擴大機及耳機
俗稱三大件
其中缺失的一塊拼圖
交給一年過後的這天去尋覓
(間隔如此之久多虧其中一件設備更需製造商花時間精雕細琢,交期非常長,留給友人更多時間做詳細考量及準備預算)


系統:
  • Lumin U2 Mini -> Playback MPD-8(後簡稱MPD8) -> STX -> X9k
  • dCS Bartók APEX 2.0(後簡稱BTK) -> STX -> X9k
  • (為著重討論部分器材,省略電源、線材及周邊等各種處理,感謝店家用心搭配)


心得:
[ MPD8 ]
首先聆聽的是MPD8
一播放音樂
就認為各方面的表現大幅超越MMT
"我聽過最好的聲音"
不只是極致的音質、適當的音染
印象中X9k特有的表現力更上了一層
就算考量到價差
事前已經有心理準備
但還是被震撼到

當單體開始發出聲音時
存在感會完全消失
像是在聆聽配置良好的音響系統
與印象中的耳機系統相比
體感的發聲位置完全不同
與D8k的類音響聽感相比
還有著更大的表現張力

如果MMT驅動下的X9k
表現力比喻為書架喇叭
那MPD8驅動下的X9k
表現力簡直是環繞喇叭

這種聽感
我和友人間的說法在數年前聆聽D8k時
以"不同次元等級的聲音"形容
無法想像是以耳機發出的空間感、結像力
對於此系統
我們又搬出了一次
"不同次元等級的聲音"
來形容
但其各自比較的對象
等級恐怕比當初高出許多

周遭接觸過的燒友
基本上都偏好聆聽"女聲"為主的歌曲
所以必須得先提及
我認為MPD8在此方面
表現十分優異
在資訊量、節像感豐沛
與X9k相得益彰的情況下
音染帶來的甜感不下印象中的其他DAC
所有字句可人討喜
同時沒有在音質上任何的妥協
聲音充滿水份而圓潤

相較MMT的鮮活自然、細膩秀氣
MPD8情感滿溢
聲音飽滿而輕盈
表現出歌手的熱情
卻也能藉著透明感與樂器完美融合
就像在倒啤酒時
控制泡沫剛好超出杯緣
卻不至於流出杯口
即恰到好處

中高頻樂器方面
也一直是靜電耳機系統的強項
透明如敲打水晶般的精緻質感
在MPD8驅動下被更清楚的描繪

和MMT等中階設備相比
展現的是更高一層
更接近所謂真實的活生樂器
可收可放

樂器銜接及延伸絲滑流暢
即使音階飆到樂曲中的高潮
也清晰的被呈現出
像一隻從不斷水的原子筆
在大動態漆黑的背景中
一氣呵成
劃出完美的線條
我的身體也不自主起了雞皮疙瘩

大編制樂曲中
各司其職的樂手們
能被具層次排列一一聽辨出來
單獨聽其中一角
細節量栩栩如生
連手指間的情感也無意識的被傳達出來
暫態不拖泥帶水
位置清晰可見
就算放鬆享受完整演奏
也能隨時找到方才細品的樂器
就會意識到其正有秩序的融合在樂團中

傑出的空間感、定位感
給人帶來的臨場感是前所未有
如先前所述不同的次元

MMT的自然音場
雖在眾設備中絕不算大
但柔霧般的邊界感
也在靜電系統下有很好的詮釋
對比下
MPD8更加大方
將音場拓及至不敢想像的區域
並且身在更加漆黑的背景中
雖然帶來的衝擊是不同形式
但論程度而言
還是超越前者

所謂定位感
如果說以前聽過的中高階系統
基本上都能做到在HD畫質下指出單一像素的位置
MMT驅動下的X9k
能做到2k畫質
那麼MPD8驅動下的X9k
則是4k畫質
甚至像多用了一個維度在聆聽
前後、上下、左右
如全景圖般描繪各個樂曲
絕對是主觀上的"常見器材"
難以達到的體驗
第一次聽到
很難不心生感動

最後以細項論的是
低頻
為什麼最後才提及
是因為我在試聽中第一次拿下耳機時
只感慨的對友人說了一句話
"靜電耳機不該有這麼好的低頻"

雖然我和友人都知道
主觀既定的印象
在任何領域都應該避免
但正是以主觀敘述
更能直接表達佩服之意
就如同以銀線、銅線來敘述聽感一般
並非單純描述其使用材質
僅是為了方便溝通而作為形容詞使用

如自己以往認為
動圈的低頻是更有優勢的
但身為平板的Abyss AB-1266 Φ TC
也用獨樹一幟的低頻打出名聲
更對其肅然起敬

MMT驅動下的X9k
帶來的低頻
其實早已讓我有深刻印象
生動的鼓聲在圓場中肆意彈跳
力道適中而不過度侵略
是非常討喜的低頻形式
試過一些heavy metal、loud rock等類型的歌曲
沒想到聽起來異常悅耳
可惜在自己的系統中還未能器及
只能默默的在未來規劃中
加上一筆靜電系統的開銷

至於友人
恐怕是受到更大的震撼
其生活較為忙碌
系統及對各器材的認知較為老舊
當初入門使用的是諸如
Audio-Technica ATH-CK100PRO
AKG K701
等極度偏重於中高頻的終端
與自己在低頻的喜好上
雖非過於極端的差距
但彷彿處於不同象限
友人對X9k的期待
其實是更接近
STAX SR-009的薄聲及空靈唯美的中高頻

直到一年前的試聽
友人才直接迷上
有著高品質、氣勢足夠而不過量的優異低頻
發現其在樂曲中起到的作用
如同在巧克力中加上鹽巴
增加了層次
襯托了甜度
延長了韻味
甚至希望低頻可以再更被強調一些
讓情緒高漲的ACG曲
可以再將氛圍誇大一些
就像發現了天賦
就應該要好好培養

只能說
有時候不是自己去選擇喜好的東西
而是喜好的東西出現在眼前時
自己自然而然就會去選擇了

而MPD8驅動下的X9k
更令人印象深刻
一樣不是以聲量大來取勝
但存在感更強烈
表現的情感更加澎湃
用來平衡的則是上述更加寬闊的音場
樂器每次的敲擊
都像是從舞台上傳遞過來
力道更加強勁
連身體都彷彿能感受到衝擊
接著其彈性便會將力道收回
留下擴散的餘音
在空間中持續烘托情緒

一直以來
"美妙"等形容詞
多用在形容中高頻的細膩表現
但我認為MPD8所帶來的低頻
十分美妙
搭配上X9k獨特的聽感
只能說
"耳機不該有這麼好的低頻"

但即使各方面看似無懈可擊
自己在短暫欣賞後
認為還是有那麼一點缺憾
就是在聽部分ACG曲時
迎來高潮的副歌時
眾樂器齊下
各自提供的細節量實在是太多
過於完整的形體
並未在系統能營造的空間中平均分布
而是在小圓球體中擠成一塊
資訊與資訊之間
實在難以避免互相干擾
比起爵士樂、交響樂等時的頂級體驗
稍為下降了一些
略微遺憾

友人參考我的想法後
也變更播放的曲目
原先沒窺見到的實力真相
在耳中揭露
甚至原本較少接觸的音樂類型
也能全心投入鑑賞

友人比較完不同樂曲後
也說出
"拿來聽ACG曲太可惜了"
當然不是貶低樂曲
也不是為了器材而選擇音樂
造成"聽器材而不是聽歌"的情況
而是指其表現的適配性
當然在先前的評論可見
MPD8的實力已經證明
其可在各種方面都表現得十分傑出
包容力已經非常強大
聽者原本的喜好也從未改變
只是能接納的方向更多罷了

如同友人對低頻的認知一樣
在接觸過後才真正喜歡上
我想是十分好的體驗
並且
有興趣去尋找更多樂曲
可能才是購入中高階系統後
最大的收穫吧

[ BTK ]
請店員協助更換系統時
一邊沉澱
方才被震撼、也被迷住的情緒
準備試聽慕名已久的BTK

在點亮BTK後趁友人聆聽時為BTK拍了solo照
友人見狀也馬上跟著拍照記錄
可見對其顏值、質感之肯定

在店員簡短介紹後
知道BTK有數個設定
可透過app調整
當天主要使用
  • UPSAMPLING: DSD
  • FILTER: FILTER 1
  • DSD FILTER: FILTER 1
  • LINE LEVEL: 2V/6V

雖設定對聽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當天試聽的目的
並非為深究單一系統的所有可能性
在時間的限制下
主要對LINE LEVEL做測試
店員也提及該項設定影響較大
若是對BTK更感興趣或已購入者
則更需花時間來摸索並調整各項設定

原則上LINE LEVEL的影響
和MMT的OUTPUT LEVEL設定基本一致
6V下的聲底更加強勁有力
凝聚力較強
2V下的聲底更加平衡細膩
擴散感較好
我和友人偏好的方向就略有差別

開聲後第一個感受到的是
十分華麗的中高頻
像清泉般湧出
配合著樂曲並不會過度突兀
但存在感讓人耳目一新
已經確定好主角的情況下
聽者更容易聚焦在重點上

若套用既定印象來形容
自己覺得和Cardas線材的特性有些像
人聲溫柔透明
力道不強卻有穿透力
清爽的甜味被柔順的傳達出來
樂器聲較為寬鬆
在乾淨的背景下
像顏料隨意撒在畫布上
繪製成五顏六色的成品
相較MMT含蓄的調性
BTK更加大方的展現出自己典雅華美之處

低頻不帶任何侵略性
在歌曲中會退後成為配角
作為點綴用
甚至比MMT更少能感覺到彈跳四起的低頻
BTK不在整體清澈透白的聲底下
追求過重的下潛
或過多的低頻量
我認為還是有達到平衡的調音

論音場及表現力
感覺更為相近還原現場聆聽的環境
非MMT另外塑造出一個烏托邦的感覺
亦非將音場及情緒多做擴大
略偏薄透的聲線以及飄逸的銜接
像是在音質上有非常高的素質
卻不急於用力表現出來
有自己獨有的一分特色

樂曲適性方面
都有一定水準
舒緩的音樂能夠輕鬆享受
緊湊的音樂也足以帶出情感
不會有頭重腳輕的違和感
若BTK經過細心調整
相信會成為欣賞各路音樂的利器
完整忠實的還原音符
再用些許調音的特色去昇華
是非常優雅的做法

和MMT做整體比較的話
個人還是會偏好MMT
在器材的選擇上
我往往偏好更加中性的音色
這樣在聽各類型的音樂時
就不會有過大的落差感
且在後續調整也有更大空間
BTK雖然是中性
但可以感覺出來的聲音更加接近精品
像是奢華的極簡設計一樣
而MMT更偏向自然鮮活
更加單純的有生命力
兩者對比可比喻為室內造景的清澈噴泉
與戶外渾然天成的山泉

[ MPD8 & BTK ]
(兩設備的表現實屬優異,值得讚賞,兩者對比下的看法及選擇依不同人而定)
其實就上面的心得來看
已經可以猜想我和友人的偏好
都是MPD8

在選擇時
其實並沒有多少猶豫的空間
與其做兩者的對比
不如提幾個關鍵的選擇點

首先是人聲的調音
比起BTK的清亮華美
友人更喜歡MPD8的厚實甜美
也認為MPD8表達的感情
更適合平常喜好的曲目

中高頻樂器方面
BTK在高音表現略有毛邊
MPD8更加絲滑流暢
若以當下系統來比較
後者還是更加悅耳

低頻方面
是我個人認為比較致命的點
因為當我聆聽X9k時
會期望能把其標誌性的低頻
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
而BTK在低頻上
並不像MPD8那樣
有強烈的成像力及彈性

X9k強大的資訊量
也更需要較寬大的音場來包容
在此前提下
X9k才能顯現出身為靜電耳機的精華
給出先前水晶球般的印象
也如前所述
"呈現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而MPD8在此項再次贏得我和友人的好感
BTK的聲音則更適合追求雅致感的聆聽者

但值得一提的是
在播放ACG曲時
我和友人給予BTK的評價是相對好的
並不會有MPD8的細節間過擠的感覺
反而能清楚的聚焦在主軸上
若要以自己主觀喜好
不嚴謹的數字化
那MPD8在其他樂曲的分數若都有95分
在ACG曲的分數可能只有86分
而BTK在大部分樂曲(包含ACG曲)都能達到85分左右

並且
雖然以上敘述的是以DAC比較
但後端使用的系統
也會因人而異
我和友人大膽猜測
若是更加厚聲的系統
在BTK上也許會更加適合

而dCS本身良好的支援性也值得一提
軟體操作一目瞭然
整合進數播和耳擴(需選配)
也讓系統得以精簡
桌上只需擺一台美型的機器即可放鬆享受
是非常奢華的體驗
考慮到其品牌、功能性及外觀設計
其實缺點應是在我和友人身上
("貴",從來不是產品的缺點,那是你的缺點)
就算在聆聽時心中已經有結果
但還是想為BTK拍照留念
反而對MPD8的外觀沒多做討論
想到時也不禁會心一笑

在最後收拾時也和店員小聊了一下
店員非常認同MPD8的人聲
表示基本上MPD8的人聲討喜程度
可以輕鬆超過大部分DAC
並且在線材周邊等搭配上
適性非常好
不過要達到像當下這樣寬闊的音場
建議搭配swisscables、ALBEDO的線材
(當天系統上配置的線也皆是一時之選,感謝店家搭配)

然而Playback家的設備
不知為何在台灣討論度較低
特別是MPD8
雖然真的是一台好DAC
但幾乎沒什麼心得文
實屬可惜

而說到搭配
店員也提到
BTK若再外加dCS推出的時鐘
其實還是可以全面勝過MPD8的
但考量到外加一台時鐘、BNC線及電源線的成本
實在是需要相當的熱忱

畢竟其實線材、電源等周邊處理
我和友人都還在入門階段
一方面是希望把預算先投在三大件上
主觀認為提升程度是遠超周邊的
一方面是覺得先找到大方向再做細微調整
才不會在走偏路後花上更多成本
也許明年的12月還有機會
還會對這方面有理解
也慶幸在那之前
還能多去朋友家回味這套三大件


總結:
其實在真正做選擇的時候
這些看似心得的內容
反而是最不實用的
大部分情況下
也不需要和周遭做多少討論

當選擇擺在眼前時
本就沒有必要想得太複雜
也沒有必要和別人的想法做比較
只要遵循心理的偏好
自然而然做出讓自己開心的選擇
就像當初購入第一支耳機的心情一樣就好

因為那些在試聽過程中
發現比起其他系統
當下的系統更能激起心中乃至四肢的共鳴
甚至會不自主的引出雞皮疙瘩時
就不需要強迫自己用文字和邏輯整理出原因
也足夠告訴自己
我更加喜歡這套系統

在12月出門試聽
雖然氣溫讓身體發麻
但寒冷的空氣中
發出的音頻之悅耳
也足以使心底變得暖活
這應該就是發燒吧

此行認識了更多器材
收穫更勝以往
感謝優質店家和前輩們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