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第一卷法戒錄-勸發心出世

演華 | 2022-05-23 08:25:22 | 巴幣 0 | 人氣 69

勸發心出世(引經十則八法二戒)

昔世尊在祇園精舍。有四比邱。共論世間何者最苦。一言婬欲。一言飢渴。一言瞋恚。一言驚怖。共諍不止。佛言。汝等所論。未究苦義。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飢渴瞋恚色欲怨讎。皆因有身。身者。眾苦之本。禍患之源。即如淫欲一事。有女人之身。即愛男子。有男子之身。即愛女人。敗名喪節。損福削壽。靡不由之。縱或矢貞守操。現享富貴。而享富貴時。必造惡業。一日行凶。萬劫受報。所得不償所失。即或享福之時。又修善業。直至生天。而天福一盡。復入輪回。所以經云。轉輪聖王。王四大天下。飛行自在。福盡還作牛領中蟲。則知業緣福報。總歸墮落之因。地獄天宮。盡是輪回之處。若不發出世之心。趣菩提之路。而徒屑屑焉。今日修善。明日改惡。轉輪於三途八難。非所望於血性男子也。雖然。曲高者。和自寡。此言可為知者道。

白話翻譯如下:

★勸發心出世(引經十則,八法、二戒)

    從前釋迦牟尼佛在祇園精舍時,有四個比丘在一起討論世間什麼最痛苦,一個說是淫欲,一個說是饑渴,一個說是瞋恚,一個說是驚怖,互相爭論不休。 佛說:「你們所講的,都沒能找到痛苦的根本。其實天下最大的痛苦,就是有這個身體。無論是饑渴、瞋恚、色欲、怨仇,所有這些痛苦的產生都是因為有這個身體。 因此身體是眾苦之本,禍患之源。 」(《法句經》)

    就拿淫欲來說,投生為女人之身,就愛慕男子。投生為男子之身,就愛慕女人。敗名喪節,損福削壽,都是由此而起。即使有人能堅守貞操而得到富貴的果報,享受富貴的時候又不免造下惡業,一天所做的壞事要用一萬劫的懲罰償還,所得到的遠遠不能與失去的相比。即使享福的時候又能勤修善業,投生到天界,但所修的天福一旦耗盡,仍要進入痛苦的輪回。所以佛經上說:「轉輪聖王統轄四大天下,飛行自在。但在福盡之後,卻成了一隻牛脖子上的蟲子。 」

    因此可知,善惡因緣之中一切短暫的福報,都是導致墮落的原因。無論地獄還是天堂,同樣都是無盡輪迴的處所。如果不能發起出世之心,走上徹底覺悟的大道,而只是庸庸碌碌的今天修善,明天改惡,輪轉于三途八難之中不能自拔,這絕不是一個血性男兒所當有的志向。然而曲調越是高雅,能理解欣賞的人就會越少,這句話可以送給那些具有善根智慧的人們。

●如來降誕

    本師釋迦牟尼佛。於無量劫前。已經成道。為欲救度眾生故。分身無數。處處示現降生耳。即以此土釋迦言之。即天竺國淨飯王之太子也。未降生前。在兜率天宮。名善慧菩薩。時天竺國有聖王。名淨飯王。聖后名摩耶夫人。皆過去古佛。現身為國王國母。菩薩即乘六牙白象。騰空入夫人右脅。聖母即覺身體安樂。如服甘露。智慧辯才。應時具足。諸天妙膳。自然而至。將及彌月。聖母引諸宮女。遊於園中。偶舉右手。攀波羅叉樹枝。太子於右脅忽然而生。放大光明。遍照天地。萬天聖眾。讚歎歡喜。地上忽湧香水二池。一冷一熱。浴太子身。又虛空中九龍吐水以應之。四大天王。抱持太子。忉利天王。以天衣承接。爾時太子。各於方面。自行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時淨飯王。坐寶殿上。適議國政。忽聞大臣。擊歡喜鼓。奏誕聖子。欲以寶輦。載之入宮。毘首羯磨天。化作七寶車。四大天王為之御。諸天於虛空中。燒微妙香。供養太子。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十九出家。三十成道。此其大略之毫末也。詳在大藏諸經。不可殫述。

    白話翻譯如下: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前,早已圓成佛道。為了救度更為廣大的眾生,所以化現出無數的身相,在無量的世界中處處示現,降生於其間。以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而言,他是天竺國淨飯王的太子。

    未降生前在兜率天宮,名叫善慧菩薩。當時天竺國有位國王名叫淨飯王,王后名叫摩耶夫人,他們也都是過去的古佛,現身為國王、國母。菩薩乘著六牙白象,騰空進入摩耶夫人的右脅。

    聖母隨即感到身體安樂,如飲甘露,當下便擁有了智慧與辯才。諸天的精妙飯食,也會自然到來。懷孕的月份快滿的時候,聖母帶著宮女在花園中游玩,舉起右手,扶著波羅叉樹的樹枝。

    這時太子忽然從她的右脅誕生,放射出盛大的光明,遍照天地。 無量諸天聖眾,都由衷地歡喜讚歎。花園的地上忽然湧出兩池香水,一冷一熱,給太子沐浴。 虛空中有九龍吐水,澆在太子的身上。四大天王抱著太子,忉利天王用天衣捧護。

    此時太子向四方各行七步,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淨飯王正坐在寶殿上議論國政,忽然聽到大臣敲打歡喜鼓,奏報說太子誕生。 淨飯王想用寶輦把太子載入宮中,這時毗首羯磨天神變出了七寶車,四大天王作為禦者,諸天仙人在虛空中點燃奇妙的香供養太子。

    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這就是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概況,詳見《大藏經》中相關經典,這裡不再詳盡敘述。

不染世緣(《佛本行經》、《過去因果經》)

爾時淨飯王。聘耶輸陀羅。為太子妃。具足姻禮。復增二妃。一名瞿夷。二名鹿野。即為三妃。起三宮殿。采女三千。侍御太子。第一宮采女。當於初夜。第二宮采女。當於半夜。第三宮采女。當於後夜。宮中復奏千萬音樂。晝夜不絕。爾時太子。恆與其妃。行住坐臥。無有世俗之意。於靜夜中。但修禪觀。未嘗與妃。有夫婦之道。

白話翻譯如下:

★不染世緣 (《佛本行經》、《過去因果經》)

    當時淨飯王聘娶了耶輸陀羅作為太子的妻子,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接著又為太子娶了兩位妻子,一個叫瞿夷,一個叫鹿野,於是太子就有了三位妻子。

    淨飯王還建造了三座宮殿,選了三千名宮女,用於服侍太子。第一宮的宮女于前夜侍奉,第二宮的宮女于中夜侍奉,第三宮的宮女于後夜侍奉。

    宮中還演奏千萬種音樂,晝夜不絕。 那時太子在宮中,無論行住坐臥都與他的妻子們在一起,但卻從來沒有世俗的欲念。在安靜的夜晚,他都在專心修習禪定,不曾有過夫婦間的性行為。

●菩薩降魔(觀佛三昧海經)

魔王波旬。見太子勇猛修行。欲敗其道。集天兵。毒龍惡鬼。詣太子所。刀輪火箭。四面雲集。太子入慈心三昧。不能為害。波旬大怒。復遣三女。天冠瓔珞。容儀晃耀。乘七寶車。安施寶帳。無量玉女。各奏天樂。身中毛孔。皆出妙香。至太子所。下車合掌。安詳徐步。禮敬太子。手執寶器。盛天甘露。獻太子言。太子生時。萬神侍。何棄天位。來此樹下。我是天女。六天無雙。願以微身。奉上太子。乞遂下情。爾時太子。身心不動。但以眉間白毫。旋向三女。三女自見身內。膿血洟唾。九孔筋。大腸小腸。生藏熟藏。其間各有無量諸蟲。宛轉遊戲。三女爾時即便嘔吐。又見自首。一化為蛇。一化為狐。一化為狗。背上負一老母。髮白面皺猶如僵屍。胸前復抱一死小兒。六竅流膿。三女驚怖。匍匐而去。

白話翻譯如下:

★菩薩降魔 (《觀佛三昧海經》)

魔王波旬看到太子勇猛修行,想要破壞他的行持,於是四處糾集了天兵、毒龍、惡鬼,前往太子禪定的地方,個個手持刀槍火箭從四面圍攻。此時太子進入慈心三昧的定境,完全受不到任何傷害。

    波旬大怒,又派自己的三個女兒,戴著天冠,身佩纓絡,容光煥發,乘坐七寶車,車上有華麗的寶帳。無數曼妙的天女演奏著天樂,身上的毛孔散發著美妙的香氣。

    到了太子的前面,三個魔女下車合掌,姿態嫻雅,徐步向前禮敬太子。手裡拿著寶器,裡面盛滿天上的甘露獻給太子,說道:「太子出生時,萬神侍衛。你為何放棄如此尊貴的地位,到樹下獨自忍受孤寂呢? 我們是天王的女兒,在欲界的六天之中最為美麗,願以我們的身體侍奉太子,望太子能夠滿足我們的心願。 ”

    此時太子身心不為所動,用眉間白毫旋轉放光,照向三位魔女。她們頓時看到自己身體內部,只見體內的膿液、血液、鼻涕、唾液、九孔、筋、脈、大腸、小腸、生髒、熟髒,裡面有無數寄生蟲爬來爬去嬉戲著。

    三個魔女看到自己身體的真實狀況以後,當時就嘔吐起來。又見自己的頭部,一個變成蛇頭,一個變成狐狸頭,一個變成狗頭。身後各自背著一個老太婆,頭髮花白,滿面皺紋,猶如僵屍。胸前還各自抱著一個死去的孩子,從六竅中流著膿液。三個魔女驚恐不已,匍匐在地上爬著回去了。

醜訶美女(《雜譬喻經》)

    佛世一婆羅門。生女端正。豔麗無雙。乃懸金於外。募有能訶我女為醜者。當與之金。九十日內。竟無應者。引至佛所。佛便訶言。此女甚醜。無有一好。阿難白佛言。此女實好。而佛言惡。佛言。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耳鼻舌亦爾。身不著細滑。是為好身。手不盜他財。是為好手。今此女眼視色。耳聽音。鼻嗅香。身著細滑。手喜盜財。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白話翻譯如下:

★醜訶美女(《雜譬喻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個婆羅門,他的女兒容貌端正,豔麗無雙。他在外面懸賞說:「如果誰能說我女兒醜陋,我就把賞金獎給他。 」過了九十天,竟然無人提出異議。

    他把女兒帶到佛的面前,佛見到了就訶斥說:「這個女子非常醜,沒有一處好的地方。 」阿難對佛說:「這個女子真的很漂亮,您為什麼說她醜呢? 」

    佛說:「人的眼睛不貪著美色,便是好眼。耳、鼻、舌,也都如此。身體不貪著細滑,便是好身。兩只手不偷盜他人的財物,便是好手。而這個女子眼睛貪著美色,耳朵貪著音聲,鼻子貪著香味,身體貪著細滑,兩手喜歡盜財,因此說她沒有一處好的地方。

●佛破男欲(《出曜經》)

拘睒彌國。有摩因提。生女端正。將詣佛所。願給箕帚。佛言。汝以女為好耶。曰從頭至足。周旋觀之。無不好也。佛言。惑哉肉眼。吾觀從頭至足。無一好也。汝見頭上有髮。髮但是毛。象馬之尾。亦皆爾也。髮下有髑髏。髑髏是骨。屠家豬頭。骨亦皆爾。頭中有腦。腦者如泥。臊臭逆鼻。下之著地。莫能蹈者。目者是池。決之純汁。鼻中有洟。口但有唾。腹藏肝肺。皆爾腥臊。腸胃膀胱。但盛屎尿。四肢手足。骨骨相拄。筋攣皮縮。但恃氣息以動作之。譬如木人。機關作之。作之既訖。解剝其體。節節相離。首足狼籍。人亦如是。好在何處。

白話翻譯如下:

★佛破男欲 (《出曜經》)

    拘睒彌國有一個人叫摩因提,他的女兒非常漂亮,就把她帶到佛前,想讓她來侍奉佛。佛說:「你認為你的女兒很漂亮嗎?」摩因提說:「從頭到腳,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沒有不漂亮的地方。 」

    佛說:「人的肉眼這麼容易就受到迷惑!我看這個女子,從頭到腳,沒有一處漂亮的地方。你看她的頭上有頭髮,頭髮就是一種毛,大象和馬的尾巴上也都長著毛。

    頭髮下是頭骨,頭骨就是骨頭,這和屠戶家豬頭的骨頭也差不多。頭部中央有腦漿,腦漿就像泥一樣,氣味臊臭撲鼻,扔在地上誰也不願踩到。眼睛像一個水池,裡面流出來的全是淚水。

    鼻子裡有鼻涕,嘴裡有唾液。腹部有肝、肺等內臟,氣味都很腥臊。腸胃、膀胱裡面盛著屎尿。人的四肢、手腳,一塊塊骨頭彼此支撐。肌肉活動,皮膚收縮,全靠氣息來帶動。

    就像木人靠各種裝置驅動,所以能做出各種表演動作。表演完之後進行拆解,各個部件彼此分離,頭、腳等各個部位擺得到處都是。人的身體構造也是如此,請問哪個部分漂亮呢?

佛破女欲(《摩鄧女經》)

佛告摩鄧女。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生兒子。已有兒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中。有何所益。

白話翻譯如下:

★佛破女欲 (《摩鄧女經》)

    佛對摩鄧女說:「你愛阿難什麼呢? 」摩鄧女說:「我愛阿難的眼睛,愛阿難的鼻子,愛阿難的嘴巴,愛阿難的耳朵,愛阿難走路的樣子。 ”

    佛說:「眼睛裡只有眼淚,鼻子裡只有鼻涕,嘴巴裡只有唾沫,耳朵裡只有耳垢,身體裡只有屎尿,臭穢不淨。結為夫妻後,行房時便有不潔的津液。

    津液交合,便會生下孩子。 有了孩子,就會有死亡。有了死亡,就會有悲傷哭泣。你所喜愛的這個身體,究竟有什麼好的地方呢? 」

【注】摩鄧女,又作摩登伽女,由於戀慕阿難,曾試圖用幻術迷惑他。後來被佛度化,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

●目連卻婦(禪祕要經)

長老目連。得羅漢道。本婦欲從之。盛服莊嚴。欲壞目連。目連即說偈言。汝身骨乾立。皮肉相纏裹。不淨內充滿。無一是好物。我心如虛空。一切無所著。正使天欲來。不能染我心。

白話翻譯如下:

★目連卻婦 (《禪秘要經》)

    長老目犍連隨佛出家修行,證得阿羅漢果位。他從前的妻子想與他重修舊緣,打扮得非常漂亮,前來引誘他。目犍連對她說了一首偈:「汝身骨幹立,皮肉相纏裹,不淨內充滿,無一是好物。我心如虛空,一切無所著,正使天欲來,不能染我心。」

●沙彌守戒(《賢愚因緣經》)

    佛世安陀國有優婆塞。供養一比邱。一沙彌。日日餽膳。一日舉家出門。獨存十六歲幼女。容貌無雙。偶忘餽膳。食時既至。比邱遣沙彌自取。女聞叩門。知為沙彌。喜而延入。倍現婬態。謂沙彌言。吾家財寶。其數無量。若遂我願。當為汝婦。沙彌自念。我有何罪。遇此惡緣。憖喪身命。終不破戒。若欲逃去。彼必牽住。路人見之。反取污辱。乃方便告云。汝可閉門。我入一房。暫停須臾。當即如願。女出閉門。沙彌入室。見一剃刀。心甚歡喜。乃脫衣服。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處。涕泣發願。我今不破佛菩薩戒。及和尚戒。自捨身命。願我世世生生。出家修道。究竟成佛。遂自刎死。流血滂沱。其女見之。欲心頓息。大生悔恨。自斷其髮。父適歸家。叩門不啟。使人踰入。見女如是。駭問其由。女默不答。心自思惟。若以實對。甚可羞慚。若言沙彌辱我。必墮地獄。受苦無極。展轉熟思。即以實告。父因入房。合掌作禮。國王聞之。禮拜讚歎。見聞者。皆發菩提之心。

白話翻譯如下:

沙彌守戒 (《賢愚因緣經》)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安陀國有一位優婆塞,供養一位比丘和一位沙彌,天天給他們送飯。一天優婆塞全家都出了門,只留下一個十六歲的女兒在家,容貌非常美麗。

    由於優婆塞匆匆離開,忘了給比丘、沙彌送飯,到了吃飯的時候,比丘便派沙彌去取。優婆塞的女兒聽到敲門,知道是沙彌,心中非常喜悅,就請他進來,作出種種淫媚的姿態,糾纏著沙彌說:「我家的財寶無數,如果你現在能滿足我,我就作你的妻子。」

    沙彌想:「我有何罪,遇到這種惡緣?寧可喪失性命,也不能破戒。可是要轉身逃走,她一定會拉住不放,路上的人見到了,反而會受到侮辱。」於是就對她說:「你把門關上,我到房中歇一會兒,再滿足你。」女子出去把門關上。 沙彌進入室內,看到一把剃刀,心中很高興,就脫下衣服,合掌跪下,對著拘屍那城佛涅槃的地方,流著眼淚發願說:「我現在為了不破佛菩薩戒及和尚戒,決定捨棄自己的生命。 願我生生世世出家修道,圓滿成佛。 」於是就自刎而死,鮮血流淌。

    優婆塞的女兒進來見到,欲心頓時息滅,極為悔恨,便將自己的頭髮剪斷。父親回家敲門不開,讓人從牆上翻進去把門打開。 他進來後見到女兒這個樣子,吃驚地向她詢問原因。

    他的女兒默不作聲,心裡想:「如果說實話,太丟人了。 如果撒謊說沙彌想侮辱我,將來必定要墮入地獄受苦無邊。 」想來想去,還是說了實話。優婆塞就進到沙彌死去的房中,向他的遺體合掌作禮。國王聽到了這件事,也親自前往禮拜讚歎。耳聞目睹這件事的人們,都發起了菩提心。

●抱眠罪果(《僧護經》)

僧護比邱。從龍宮出。經歷一處。備見種種可畏之事。殿堂壁柱。及諸器皿。皆血肉所成。火燒受苦。共有五十六事。內有二沙彌。眠臥相抱。猛火燒身。苦不休息。出問世尊。世尊一一答之。又云。汝見二沙彌者。是地獄人。迦葉佛時。是出家人。共一被褥。相抱眠臥。故入地獄。火燒被褥中。相抱受苦。至今不息。

白話翻譯如下:

★抱眠罪果 (《僧護經》)

    僧護比丘從龍宮出來以後,來到一個地方,見到種種可怕的情形。這裡的殿堂的牆壁、柱子,以及各種器皿,都是血肉形成的,烈火焚燒,裡面的人們受盡痛苦。共有五十六種情形,詳見經文。其中有兩個沙彌,互相抱著睡在一起,猛烈的火焰焚燒他們的身體,沒有片刻停息。

    僧護比丘離開這裡以後,就去請問釋迦牟尼佛。佛對他所見到的情形一一作瞭解答,並說:「你看見的兩個沙彌,正在地獄中受苦。迦葉佛的時候,他們是出家人,因為在一床被子裡抱著睡覺,所以墮入地獄,在烈焰焚燒的被褥中互相抱著受苦,至今還沒有停止。 ”

●業識化蟲(《法句喻經》)

    佛世有清信士。供養三寶。臨終之時。其妻在傍。悲傷痛苦。夫聞哀戀。即時命終。魂神不去。在婦鼻內。化作一蟲。時有道人。見婦哀哭。善言勸諭。其婦爾時。涕淚交出。蟲便墮地。婦見而慚。欲以蹈。道人急告曰。止止。莫殺。是汝夫君。婦曰。吾夫奉經持戒。精進難及。何緣為此。道人曰。因汝恩愛。臨終哭泣。動其戀慕。故墮蟲身。道人為蟲說法。蟲聞懺悔。命終生天。臨命終時。最為要緊。一念偶錯。前功盡棄。慎之。

白話翻譯如下:

★業識化蟲 (《法句喻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信佛的居士,平日供養三寶,努力向善。臨終時,他的妻子守在一旁,非常悲傷痛苦。他聽了很傷心留戀,命終後魂神捨不得離開妻子,就在她的鼻孔中變成了一條蟲子。

    當時有位出家的僧人,見到居士的妻子悲哀痛哭,就說法勸導她。婦人一時涕淚交流,鼻孔中的蟲子掉在了地上,她看到後不好意思,就用腳去踩。

    僧人急忙制止說:「快停下,不能踩死,這是你丈夫! 」婦人說:「我丈夫誦經持戒,精進修行,別人都比不上他,怎麼會是這個結果? 」僧人說:「就是因為你捨不得他去世,在他臨終時哭泣,觸動他對你的戀慕之情,以致淪落為一隻蟲子。」僧人為蟲子說法,蟲子聽後心生懺悔,命終之後生到了天界。

    [按]臨終之時最為關鍵,一念之差,前功盡棄,因此要格外慎重。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