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電腦組裝】機殼的選購與推薦 (2020年6月更新)

冒險者(見習生) | 2020-08-05 21:53:06 | 巴幣 6 | 人氣 3677

以下文章取自於歐飛先生發表的文章
—————————————————————————————
外行的看造型,內行的看散熱。
機殼與電腦的性能好不好沒有關係,但機殼與電腦耐不耐用很有關係,為何?好的機殼散熱佳、電腦比較不容易壞,另外好的機殼在後續的拆裝維修時也較容易。
散熱重不重要?太重要啦,我們買電腦基本上希望最少用三年,最好用五年以上,但散熱不佳的電腦,通常撐到三年左右就會開始不穩定了,會開始有莫名奇妙的故障狀況,例如:開機沒畫面、突然當機、突然重開機等等。  
機殼百百款有大有小,價格有高有低,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您了解機殼的專有名詞與如何選購一款合適的機殼。
目前的機殼規格依大小主要有二種ATX(大機殼)M-ATX(小機殼)
另外還有一種ITX(比M-ATX更小),這種在組裝市場比較少人用,還有二種E-ATX(比ATX更大),RTX(主機板倒置)←這種很少見。
一般你會看到機殼的規格舉例如下:
酷碼 MB511 (ATX/透側/網孔面板/內建風扇後1/顯卡400mm/塔散165mm)
酷碼 N400  (ATX/5.25槽*2/內建風扇前1後1/顯卡320mm/塔散164mm)
酷碼 NR400 (mATX/玻璃透側/網孔/內建風扇前1後1/顯卡346mm/塔散166mm)
以上這些規格是什麼意思,我們接下看下去。

一、機殼的品牌
常見的有酷碼、全漢、聯力、迎廣、曜越、旋剛、先馬、安鈦克、喬思博、保銳、Fractal Design、be quiet、MONTECH、銀欣、視博通等等。我個人比較常用的品牌是酷碼及全漢。

二、機殼的大小,常見有兩種規格ATX 跟 mATX。
你可以簡單理解成,ATX(一般大小)、mATX(小一點的機殼)

▲ATX機殼也就是一般大小的機殼。(最常見)
以前ATX的機殼俗稱三大五小,三大是指能裝三台光碟機,五小是指能裝五顆硬碟,但現在新款的機殼很多都已經取消5.25吋光碟機的位置了,這一點要注意。
再來就是3.5吋傳統硬碟的位置,很多都只剩二個位置,也就是你最多只能裝二顆傳統硬碟,這一點再挑選機殼的時候請特別注意。

▲mATX機殼也就是比ATX還小一點的機殼,你可以注意上方光碟機只剩二個位置。
除非客戶有特別交待要小一點的機殼,否則我一律用ATX機殼。
理由:機殼大、散熱佳、好綁線、易擴充、易組裝、易檢測。
問:我的空間有限,我想要用小一點的機殼可以嗎?
答:如果您是文書機,那麼用小一點的機殼還行,但如果是高階(有獨顯)的遊戲機或繪圖機,為了要擴充及散熱的問題,建議還是要用標準的ATX機殼會比較好,也會比較耐用。


三、側邊:網孔、壓克力側透、玻璃側透、無側透(靜音機殼)
1. 我喜歡用側邊網孔機殼,散熱比較好。
2. 不過目前的常見的機殼很多都是壓克力透側。
3. 玻璃透側主要是美觀,但比較貴,也擔心安全問題。
4. 無透側就是所謂的靜音機殼。
靜音機殼裡面有吸音綿,理論上會比較安靜,但不可能完全靜音,這一點請注意。


四、是否有內建風扇,及有光碟機的位置?
機殼最少都要有一個後置風扇,建議是前後風扇各1(前吸後排)。因此在挑選機殼的時候建議挑有原裝前後風扇的機殼你會比較省事,否則你只要自行加裝散熱風扇。
現在的機殼很多都已經拿掉5.25吋光碟機的位置,也就是說你想裝光碟機根本不能裝,這一點請注意。



五、支援顯卡長度為何?
現在的高階顯卡大約在24~30公分左右,因此你在買機殼的時候要注意機殼支援的顯卡長度,一般來說最少要支援到30公分比較保險,如果你的顯卡超過31公分請特別注意機殼能不能裝的進去。

▲這是錯誤示範,請小朋友不要學
六、支援CPU塔扇高度為何?
一般ATX通常有支到16公分塔扇,因此你在買塔扇的時候也要注意高度,最好不要超過17公分,以免側蓋蓋不上去。

好,以上六點就是你在挑機殼的時候會看到的規格,接下來我們繼續看選購機殼時需注意哪些重點。


七、機殼的散熱
散熱簡單講就是:請選擇ATX機殼,原裝要有前、後風扇各1。如果機殼上方有散熱孔幫助散熱會更好(最好要有濾網)。
通常會我會建議客戶選擇酷碼N400,優點是原裝前後12cm風扇各1,兩個側邊及上方都有散熱孔,散熱佳。
如果客戶希望小一點的機殼,那我就會建議裝酷碼RC-344,但這個機殼原裝只有前置12cm風扇,後方風扇要加購。
如果客戶是文書機,那麼用這種mATX(小機殼)就OK,如果是遊戲機,那麼還是要用ATX大機殼保險。

八、機殼的價格
我剛開始組裝電腦的時候對於機殼的選擇,一要便宜,二要順眼。反正機殼與電腦的性能沒有關係,機殼用得再好電腦也不會跑的比較快,對吧?
什麼叫便宜?
價格在600~800之間。這個價格區間的機殼通常沒有風扇(需自行加購)。沒有風扇有差嗎?沒差吧,電腦能開機能用就好,但幾年之後我發現沒加風扇還真的不行(機殼內熱氣無法有效排出),因此最少要在後方加裝一個8cm的風扇。又過了幾年之後,我又發現其實後方風扇還不夠,前方風扇也要,為何? 這樣剛好對流,前方風扇吹硬碟降溫兼散熱剛剛好。

什麼叫順眼?
我個人的看法就是不要太奇怪,素素的就好,例如我喜歡的這兩款機殼就是很素,沒有什麼花樣,也沒有什麼特殊的造型,但我就是喜歡這種「低調一點」的機殼,而且摸起來質感很好。

再來要講機殼的價格區間多少合理?
約在1000~2000元之間剛剛好,這個等級的機殼鋼板不會太薄,通常會有原裝後風扇,有些還會標配前後風扇各1,這種更好。
800元以下的機殼我絕對不考慮,為何?沒有前後風扇,鋼版又薄,鋼版薄會怎樣嗎?平常好像沒什麼感覺,但當你在使用燒錄機的時候你就知道了,整個機殼就會發出巨大的聲響,感覺機殼好像要解體了,這就是鋼版太薄的缺點,另一個缺點是鋼版太薄拿起來很輕,感覺就很兩光不是嗎?
至於2000元以上的機殼嘛,一般組裝真的比較少用,通常是有特殊的需求,例如「靜音機殼」,或是目前很流行的「RGB」、「玻璃側透」機殼等等。
越貴的機殼通常會越大,而且越重,我舉二個例子:
安鈦克 Antec P110(B) 靜音版電腦機殼(大約3千元)
瑞典Fractal Design-Define R6 (大約4千元)
這種高價機殼除非有客戶指定,否則我很少會用。


九、機殼的外型
一般款:黑色約佔90%以上,白色很少,其他顏色更少,無側透。
熱門款:有側透(壓克力或玻璃)、有RGB燈光風扇
特殊款:玻璃側透或全透,有ARGB燈光風扇
我的建議:
機殼不影響電腦效能,其實一般款即可,喜歡側透的人可以選擇壓克力側透,但盡量不要玻璃側透,理由有三:
1. 玻璃機殼在宅配的過程中不安全。
2. 玻璃機殼有自爆的可能。(Google: 玻璃機殼 爆裂)
3. 玻璃機殼回收不易
玻璃機殼最大的優點是美觀,這一點沒話說,但說句實在話,你平常用電腦的時候,是看螢幕的時候多,還是看機殼的時候多?

目前的機殼主流設計:
大概從2018年開始吧,機殼的主流設計變成了壓克力側透+RGB燈光,而最近有非常多的機殼為了要美觀都改成玻璃側透,反而是素面(無RGB)的機殼越來越少了。
這一點實在是非常無奈,但目前的新款機殼設計真的就是以側透+RGB佔大多數。
側透機殼在全新的時候看起來很美觀,但你一年後看看,側透機殼比一般的機殼更容易看起來「髒髒的」,但你也沒辦法,機殼舊了就髒了,你總不可能把機殼拿去洗一洗吧。


十、機殼的清潔保養
現在機殼通常是下置式電源,電供的進風口在機殼下方,請特別注意電供進風口的清潔問題。
簡單講就是大約半年左右就要清潔電供進風口的灰塵,以免電供吸不到冷空氣而過熱故障。
平均大約一年清潔一次,我的建議是去買小支的軟毛刷(油漆刷),清潔風扇及機殼內部灰塵,小心盡量不要碰到主機版上的零件與顯示卡。總之:清潔機殼內部灰塵務必小心,如果沒有把握那就別清,請交給專業的來。請參考:電腦清潔說明以酷碼K280為例
有些玩家會說空壓機清潔比較好,但空壓機在使用上要很小心,我遇到過不少一般的使用者,為了清潔用空壓機噴半天,電腦是清乾淨了,但後果卻是不能開機(被噴壞了)。


十一、電供的空間
大部份的電供約在14~16公分,因為還要預留10公分的線材空間,因此抓26公分保險。
有一些比較高階的電供長度超過16公分,例如振華Leadex Titanium 850W 長度18公分,有一些新款的機殼(如上圖) 電供空間並不大,可能會裝不進去,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十二、機殼擺放的位置 (要預留散熱空間)
現在新款的機殼大都是下置式電源,請注意機殼下方需淨空,因為下置式電源的風由下往上吸入。
如果機殼是在放在地上,建議加購一個「附輪主機架」,防潮溼,電供進風口也比較不會卡灰塵。

十三、機殼選購常見的誤區:
1. 你是要美觀,還是要實用?
答:機殼好用比較重要,當然有些使用者希望還要「好看」,我懂。只是為了好看要多花錢,然後又不實用,值得嗎?

2. 是不是越貴的機殼,越耐用?
答:並不是,你機殼買的再好,五年後換新電腦時一樣要換機殼,為何?機殼可能會生銹,控制線路可能會秀逗。

3. 是不是風扇越多的機殼,散熱越好?
答:不一定,但風扇越多,灰塵肯定也會越多,你要低溫應該要直接吹冷氣降溫,效果說不定還比較好,還防塵。

總結一下機殼的選購要點
1. 機殼不要太小,建議要ATX型 (方便散熱、安裝與整線)
2. 最少要有後置風扇 (最好是前後12cm風扇各1)
3. 機殼側邊或上方最好要有散熱孔。
4. 價格約在1000~2000之間 (太便宜或太貴都不建議)
5. 硬碟請用鎖螺絲方式,而非卡榫式。(鎖螺絲比較穩)
6. 機殼鐵板不要太薄。 (太薄容易一碰就變形)

接下來補充常見問題:
常見問答:

問1:我希望機殼盡量小一點,例如上面這種可以嗎?
答:上面這種屬於特殊規格的機殼,通常在品牌電腦比較常遇到,這種機殼的優點是比較小(不佔空間),缺點是不易散熱(容易壞)、而且規格特殊導致後續維修不易,坦白講我是盡量不用這種特殊規格的機殼。

問2:機殼上置電源與下置電源哪一種比較好?
答:我個人是喜歡上置電源,但現在幾乎新款的機殼都做下置電源了,那就下置電源吧。 下置電源需注意底部腳墊的高度,要高一點比較好,或是您可以買一個附輪主機架

問3:機殼需要加裝側邊大風扇嗎?
答:我個人是建議不要,易造成機殼內灰塵過多。如果是ATX機殼,基本上前後風扇各1就夠了,頂多就是前方或側邊再多加一個12公分風扇即可。

問4:側蓋是要選有散熱孔的,還是封閉(玻璃側透)型的?
答:我個人是喜歡側蓋有網孔的,優點是散熱佳,特別是含高階顯示卡的機型,建議要用有側邊有散熱孔的。不過目前的機殼主流是側透型(比較美觀),通常側邊是沒有散熱孔的。

問5:機殼電源按鈕會卡住,怎麼辦?
答: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改成用重開機鈕開機。

問6:機殼的故障率高不高?
答:機殼新品的故障率真的滿高的,可能有10%,不過只要新品檢測正常,故障率就不高了,請參考:機殼的故障率

問7:我的機殼散熱風扇很大聲,可不可以調整?
答:如果風扇電源是插在主機板上,可以透過BIOS調整風扇轉速

問8:請問電腦機殼風扇怕吸入灰塵可以不安裝嗎?
答:風扇是一定要裝的,如果真的被灰塵可以考慮靜音機殼,或你開冷氣吧。

問9:請歐飛幫我比較一下A、B、C 這三款機殼的差異,比方說,硬碟架會不會用到、會不會擋到顯卡安裝、還有散熱之類的。
答:每個人的需求與預算都不同,請參考本篇文章在選擇一下。沒有一個機殼的完美的,能適合所有人,所以還是要以您的需求與喜好為主。你直接告訴我,你喜歡哪一個,我會告訴你,行不行。

問10:我有養寵物,想問機殼的挑選有沒有要特別注意的? (寵物的毛之類的)
答:如果機殼可以放桌上那最好,如果不行,那就是買個附輪主機架,然後把電腦放在盡量不要讓寵物靠近的地方。(例如桌子底下) →更多說明
好啦,這一篇機殼的選購就講到這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其他電腦零組件的選購與推薦:
1. CPU
2. 主機板
3. 顯示卡
4. 記憶體
5. 固態硬碟SSD
6. 傳統硬碟HDD  
7. 電源供應器  
8. DVD/藍光 燒錄器
9. 機殼  
(本文)
10. CPU散熱器
——————————————————————————
以上文章取自於歐飛先生發表的文章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