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方外看紅塵》-第四篇 生死大事-最好的葬法

演華 | 2024-01-08 11:44:20 | 巴幣 0 | 人氣 43

最好的葬法

問:最近常可看到樹葬、海葬的公益廣告,呼籲大家身後事也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可是有些老人家,堅持自己身後一定要「入土」才能安,還交代子女;但年輕人的觀念不同了,現實環境也不同了,兩代意見分歧,該怎麼辦?

答:任何風氣開始形成的時候,大家會覺得格格不入,或對新思維採取排斥的態度,但之後漸漸會變成習慣的。樹葬、海葬,以及法鼓山現正推行的植存,都是新思維,都有其時代性和地區性的需要。因為人口愈來愈多,可用的土地卻愈來愈少。即使是在土地廣博的中國大陸,也因為人口太多,非常重視農耕土地,大陸政府也提倡樹葬、花葬,勸導人民勿土葬。

在臺灣,處理身後事,多半是土葬。我的師父東初老人往生時,交代要用火葬,骨灰灑在海裡,不要留下任何東西讓人膜拜,出家人走了就走了,非常灑脫的。

可是他的幾位同鄉法師指責我說,他們這一系的出家人,往生後一定是土葬,堅持要我去買棺木、買墓地。後來,我在師父的保險箱發現他留了一份遺囑,交代過世之後絕不要土葬。他的同鄉法師看了,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堅持了。」

就算是出家人,也會執著於安葬的方式,何況是在家人?大家認為土葬是理所當然,俗話說「入土為安」、「長眠地下」,好像已經是自古以來的觀念;如果要改變,則需要好好的宣導,需要教育才有效果。

在臺灣,政府並未禁止土葬,因此有錢人能為往生者買到大的墓地、好的墓地,沒錢人就去買小地安葬先人。

但是,就我的經驗,許多土葬的人家,子孫傳到第三代就可能忘了先人的墓地了。在清明掃墓時節,很多墓是沒人掃的;有些大的墓地,子孫出國了,沒有人照顧,也是荒草遍地。

年紀大的人,自己要想通,現實環境已經不適合土葬了;做兒女的也要找機會與長輩溝通。其實,真正讓子孫懷念的,不是祖先的遺骨,而是先人的遺德、遺澤。

但如果沒有辦法改變長輩的想法,子孫還是順著老人家生前的意願去做為宜。等三、五年後,再撿骨集中埋葬或放到納骨塔裡,也是一種處理方式。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