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3 GP

【書語】悲劇,當下之外「簡語」

作者:赤紅時夜│2022-02-17 02:29:45│巴幣:102│人氣:230

〈生命強度〉

  精神分析師榮格在回憶錄中表示,人類悲劇在於「人大多不是活在當下,而是活在未來與其對黃金時代的虛幻承諾中;在所謂的當下,人類的整段演化發展史甚至尚未清楚攤在我們眼前。」

  榮格認為,我們「不再生活在今日的光明裡,而是活在未來的黑暗中,在那裡期待真正的日出。」


  無自我的無邊界概念已經存在好一段時間。佛洛伊德將這種狀態稱為汪洋感:所有人類在幼年時期都會經歷這種狀態。
  佛洛伊德將這種狀態描述成一個原始階段,而人類想回到這個階段的各種渴望皆是逆行倒退的,如同嬰兒希望能回到子宮。

  站在對立面的榮格則認為,自我消解的渴望是進步式的渴望,是一種對原始智慧的追求、希望能超越冷酷的現代理性信仰。

  榮格與蓋澤共同建立了以下觀點:最早的人類沐浴在狂喜之中,這種超然的感受狀態是真實且自然的。
  這種概念有時被稱為泛靈論,同時也是一種認為自然界具有生命的宗教觀點。不過,這裡的重點在於泛靈論的神祕主義形式,也就是主體與客體的消解。
  在這種情況下,其他人、動植物、山脈、天空與星星所代表的「外在」,都會與「內在」相互融合。

  其他歷史學家與人類學家認為狩獵與採集者群體是由某種沒那麼超越自我的泛靈論塑造出的。
  自我消解、成為宇宙的一部份的概念造就出一種文明,而榮格與佛洛伊德在天馬行空地構想人類的原始狀態時,其實也屬於這種文明。

  他們認為狩獵與採集者當然也有對自我的理解,但這個自我在他們的意識中佔據極小比例。只有到了後來,人類安定下來並逐漸理解事物之後,才開始冥想或試圖使用迷幻物質來消解自我。直到後來這個階段,我們才有了以下假設:自我是個體必須擺脫的事物。

  根據這個理論,在進入人類開始規劃一切的年代之前,意識的特色是具有敏銳的注意力。

  如果想靠狩獵或採集來求生存,個體必須學會留意幾公頃活動範圍內的動植物數量。他們必須熟習四季的節奏與步調、學習不同植物具有何種療癒能力,並記住植物的生長地點與方式。
  雖然手工在工業化掛帥的社會裡越來越不重要,但狩獵採集者都得具備基本手工能力。用牛角或火石來製作如手術刀鋒利的切割工具,而這已經超出多數現代人的能力所及範圍。
  另外,他們還得具備隨時應對各種可能的能力:天氣突然出現變化、侵略性強的掠食動物、昆蟲叮咬、受傷與疾病等。
  如今,我們都靠技術或受過特殊訓練的專業人士來應對各種狀況。但在當時,每個人都必須自己注意。

  這種敏銳的注意力本身並不神祕。像狩獵採集者那樣生活的動物也有這種高度專注的能力,只不過人類還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自我意識。

  在學術界,學者用各式各樣的術語來指稱這種意識的形式。美國歷史學家莫里斯‧柏曼認為我們活在某種「矛盾」中:一方面,我們受個人存在帶來的不安全感所苦;另一方面我們又相信自身的能力。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39029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書語|焦慮世代|人類悲劇|生命強度|自我消解|泛靈論

留言共 1 篇留言

獨雨孤夢
因為jung有共同潜意識概念與原型概念的說法

02-17 21:0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3喜歡★u74123691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平凡職業造就世界最強》... 後一篇:『史大郎』白江口焰影,此...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e975483216 挖R災
這世界變了 大家都變了 RRRRRRRRRRR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0:56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