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研究]人之初People at the beginning

作者:遊戲惡魔│2008-09-01 09:59:21│巴幣:0│人氣:668
更新日期︰2011-02-11
■(2011/03/29優活健康資訊網;男童行為女性化 懷孕期間是關鍵?)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顧問陳修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暨毒藥物諮詢檢驗中心主任 洪東榮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周宇光
    隨著世界工業化的進展,已經讓人類無法不接觸到有毒物質,但要少毒保護自己與胎兒是做得到的事,現在就讓毒物專家告訴你要如何少毒保健康。
    去年八月有則新聞,引起了眾多孕媽咪的關注。內容在述說目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如何干擾人體的內分泌,國衛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團隊,針對兩百多對母子進行長期追蹤,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胎兒體內塑化劑濃度就越高;若是持續接觸塑化劑且塑化劑暴露量較高的男童,行為易有女性化傾向,包括喜歡玩洋娃娃等女性玩具、偏愛扮演公主等女性角色。
    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周宇光指出,根據目前科學界發現,戴奧辛、鄰苯二甲酸鹽、雙酚A(BPA)、溴化物、重金屬等環境荷爾蒙對胎兒和新生兒危害最大,尚未出生的胎兒,會經由母親所接觸到的環境荷爾蒙(有可能是殺蟲劑、工業用化物、藥物、清潔用品或化妝品等)而產生影響。
    尤其是懷孕的前3個月,胎兒正在進行重要的器官分化過程,此時期體內重要的心肺等器官、骨骼以及神經系統都在發展中,若受到外來的環境荷爾蒙干擾,就會影響這些細胞組織的分化生長,此外,也會影響胎兒的生殖器官,讓剛生下的寶寶性器官不易辨識,在動物中已發現的證據有雄性鱷魚生殖器發育不良、雌貝雄性化及鯉魚雌雄同體等畸形發展;另外,對胎兒的腦組織與中樞神經的發育都可能會有影響。
    「無毒生活」的作者蘭道‧費茲傑羅在書中指出,胎兒和新生兒體內累積的化學物質都是成人的3~10倍,此種污染可能始於胚胎受孕時來自母體內負載的化學物,而這些化學物質可從空氣污染、居家化學製品、每天的便利速食、食品添加劑、水等而來。
    母體孕育新生命的過程長達10個月,在這漫長的時程中,要如何盡量避免接觸到有毒物質來保護胎兒,是一件嚴肅的功課,世界工業化的進程已經讓人類無法不接觸到有毒物質,但要少毒保護自己與胎兒是做得到的事,現在就讓毒物專家告訴你要如何少毒保健康。
 
■(2011/01/11中時電子報/中國時報/潘勛;小腫瘤勿輕忽…2歲竟罹患乳癌)
    加拿大醫學界表示,現年4歲大的女童亞萊莎.杭特(Aleisha Hunter)兩歲時胸部長瘤,一開始誤診為無礙,後來複診才發現竟然是乳癌。她在3歲時動乳房切除手術,目前已完全康復;亞萊莎是全球最年幼罹患乳癌的案例。
    亞萊莎住加拿大多倫多市,她的母親梅蘭妮表示,當時她替2歲大的女兒洗澡,擦身子時發現有個小小硬塊、豌豆大小,一開始以為是無礙的囊腫。到醫院看診後,醫生告知沒什麼大不了。但後來腫瘤愈長愈大,2009年元月已長到2公分,而且讓亞萊莎痛到睡不著。
    梅蘭妮說,再次送女兒前往醫院做完整檢查,結果顯示腫瘤是乳癌,當時自己震驚到說不出話來,真沒想到那麼小的女孩會罹患乳癌。
    院方立即為亞萊莎動乳房切除手術,並摘除腋窩16個淋巴結,檢查癌細胞有無擴散,所幸並沒有,小女孩不必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手術3天後,亞萊莎便出院回家。
    今年已4歲的亞萊莎說,自己曉得曾罹患乳癌,但醫生讓她的病況轉好;癌症曾讓許多人過世,但自己現在好多了。
    替亞萊莎動手術的醫生唐恩表示,診斷結果出爐時,院方大吃一驚,她處理乳癌案例25年,從沒碰到這麼年幼的病人;亞萊莎是全球女童罹患乳癌最年幼的案例。在此之前,最年輕的乳癌患者是美國加州1名十歲大的女生。
 
■(2010/12/28中央社/謝佳珍/台北;江宜樺:兒少法罰則擬漸進改革)
    內政部長江宜樺今天表示,將全面檢視兒少法相關罰則,朝向取消勒令停業、下架等規定,改採警告、限期改善、行政罰鍰等漸進方式處理,以符合比例原則。
    立法院11月初審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正草案,新增「梧桐妹」條款,明定媒體不可報導、記載親權事件當事人及關係人的姓名。
    初審通過的相關條文對媒體報導影響相當大,內政部下午邀媒體代表與專家學者座談,尋求共識。
    座談會採閉門方式進行,內政部會後發布新聞稿轉述,自由時報副總編輯吳俊彥對於部分罰則要求業者「下架」、「勒令停業」等規定多所疑慮;中國時報總編輯王美玉則針對他律的審議機制提出過去個人經驗,表示實務上不可行,她贊成媒體建立自律機制。
    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建議政府不應該對媒體過多限制,應鼓勵媒體以自律方式發展;聯合晚報社長項國寧也表示,新聞自由受憲法第11條保障,政府不應該為了保障兒少權益而規範約束媒體。
    中華兒童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許文彬認為,新聞自由入法不等於限制言論自由;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兒少法禁止媒體報導色腥羶及施打毒品、教唆自殺等犯行細節,實務上已經在做,並不是不可行。
    台灣少年權益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也說,法律規範媒體報導內容沒有違憲之虞,除了新聞紙之外,其他出版品、電視、廣播、網際網路內容等媒體的限制早在民國92年修訂現行的兒少法都有清楚規範,這次只是把新聞紙的部分也做清楚界定,讓大家有明確的指引及依循。
    經過近3個小時意見交換,江宜樺最後表示,全面檢視兒少法相關罰則,以符合比例原則,朝向取消「勒令停業」、「下架」、「公布負責人姓名」等規定,改採警告、限期改善、行政罰鍰等漸進方式處理。
    至於如何建立媒體自律的審議機制,江宜樺指出,會中建議可由媒體同業公會近期內召集媒體同業研商,避免政府干預媒體的疑慮。
 
■(2010/10/28NOWnews兒童節列國定假日 明年起放假一天)
    內政部長江宜樺在立法院證實,行政院已核定內政部所修正的「紀念日暨節日放假辦法」,明年兒童節確定放假,另為尊重原住民族傳統,14族可依「歲時祭儀」需要,選擇1天做為各族放假的紀念日。
    江宜樺指出,內政部不久前通過「紀念日暨節日放假辦法」,此項修正將使得明年兒童節可以正式放假,在修正辦法中也規定,有關原住民族祭儀的日子,各原住民族可選擇最適合慶祝年節的日期,因此各族不會是同一天,也就是說,14個原住民族將有14種放假方式。
    江宜樺強調,行政院已核定內政部修正的「紀念日暨節日放假辦法」,明年就會開始實施。根據新的放假規定,全年放假的紀念日及節日共11天,未來20年平均放假113.2天。
 
■(2010/08/26自由時報;英研究發現 冷落小孩影響甚大)
    一個來自英國研究團隊日前於加拿大進行研究,針對30個只有半歲大的嬰兒進行測試,發現雖然小嬰兒的認知能力不強,但對於大人是否冷落自己,卻已經可以清楚察覺,並記在腦海當中。
    研究人員將這30個嬰兒分成2組,連續2日送進實驗室,並由其中一組的母親刻意冷落自己的小孩,每次以2分鐘為單位。
    研究人員發現,第1天的實驗當中,雖然總共僅讓母親冷落嬰兒4分鐘的時間,卻已對受測嬰兒造成不小的影響,第2日實驗時,雖然研究人員已不再讓母親刻意冷落小孩,但當這些嬰兒重新回到實驗室時,皮質醇卻急速上升,另1組一直未受冷落的受測嬰兒,皮質醇的變化則不大。
    根據過往研究發現,皮質醇是人類應付壓力時的重要角色,又被稱為「壓力荷爾蒙」,幫助人體於面臨壓力或者不安情緒時,恢復體內平衡。
    研究人員指出,經由研究可以發現,嬰兒對於親人的冷落記憶相當清楚,若再度面臨類似的環境與情形,會自動勾起被冷落的回憶,認為自己將再度面臨相同處境。
    心理學家認為,孩童若因負面因素造成皮質醇長期飆升,不僅會使體內失去平衡,心中留下的創傷,就算長大成人也會一直存在。
 
■(2009/11/13國際厚生;電視與更多兒童侵略有關)
    家長注意了,現在又多了一個該關電視的理由。新的研究顯示,看較多電視、甚至是當其他家人看電視而因此接觸到電視的小孩,可能比較容易變得具有侵略性。
    研究人員分析了3,1283歲兒童的資料,孩童的母親回答有關其小孩1天花多少時間看電視,以及小孩子間接接觸電視的時間有多少的問題。此外,研究人員也評估小孩子的侵略性。研究中的孩童來自美國20個城市,他們在1998年至2000年間出生。
    研究人員表示,3歲小孩直接或間接暴露於更多的電視,處於展現侵略性行為的風險增加。
    美國小兒科學會建議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童看電視,至於3歲以上孩童,建議不要看超過2小時的電視。縱使有這些建議,這項研究中的大多數母親(65%)表示,他們的孩子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除了直接看電視的時間,孩子們在1天中間接接觸電視的時間平均約5小時;至於看的電視節目是哪些,研究人員則沒有進一步的資訊。
    研究發現將造成孩童具有侵略性的其他因素,包括父母親的健康情況、家中有其他小孩,以及週邊環境等,也納入考量。
    作者表示,看電視與具侵略性有關的可能因素很多,如小孩在電視上看到暴力畫面,讓他們對這種畫面感到麻木;對看電視沒有限制的父母親,可能也比較不會有其他特別的規範,像是要求小孩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以及當小孩在看電視時,相形下就減少了其參與其他對社交發展有幫助的活動,像是遊戲。
    作者呼籲,未來應該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探討一般家用電視使用的可能建議。
 
■(2009/10/31國際厚生診斷ADHD時忽略老師的投入?)
    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中一篇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父母所做的調查顯示,在家長對ADHD子女的調查發現,最常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的是小兒科醫生,但是許多孩子在做出診斷前,並沒有取得老師的建議。
    這篇是針對934位子女被診斷有ADHD的父母親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
* 69%的ADHD診斷有包括小兒科醫生,45%是由兒童精神科醫生、26%是由兒童心理學家、24%是由學校的心理專
    家、16%是由具有碩士文憑的研究殘障專家們所診斷的。
* 56%的兒童被診斷出來後立即開立處方藥。
* 將近1/3的父母(32%)表示,老師們沒有做有關其子女的問卷調查。
* 專業人員在44%的案例中沒有訪問教師,有53%的時間沒有觀察孩子於課堂上的表現。消費者報導中指出,這種疏忽
   「破壞了大多數家長最先尋求幫助的目標」。
* 接受ADHD診斷的孩子中,只有70%做了體檢;只有52%接受了聽力測驗。
   調查還發現:
* 45%的家長在孩子接受診斷後,對孩子的未來較有信心;但是24%的家長表示「沮喪」,而且在診斷後更擔心。
* 65%的家長在診斷出來後表示,他們沒有明確的計劃來控制孩子的症狀,有一半以上的人不夠了解他們小孩的優缺
    點,只有42%表示,他們可以與專家談論未來所擔心的事。
* 17%的家長在診斷後並不認為他們的孩子真的有ADHD
    消費者報導中表示,許多ADHD的症狀會伴隨著其他症狀,而被診斷出來的小孩可能有其他疾病。研究參與者之中,32%只患有ADHD29%的ADHD患者還有其他對立性反抗疾病和/或行為障礙、14%的ADHD患者還有焦慮或沮喪症狀、25%有這三種問題。
    當問及父母,他們何時會告訴另一位父母:
* 46%表示會在母姊會必要討論孩子的功課和行為的時候。
* 38%表示會在必要與醫生或專家討論的時候。
* 28%表示會在你的ADHD孩子可能跟家人的關係有其他負面影響的時候。
* 24%的人建議在尋求支持團體和其他ADHD資源的時候。
 
■(2009/10/26NOWnews;「功時」超長!41萬中年級生要「上班」)
    您知道34年級的小學生,放學後都上哪去了嗎?答案是安親班跟補習班,而且比例還高達7成,由於一下課就得上補習班,很多小學生都是到了晚上89點才回到家吃晚餐,甚至一天幾乎有12小時都在上課,連休息的時間都不夠,就像是在「上夜班」。
    兒童福利聯盟在25日公布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有近7534年級小學生,以當時小三、小四學生約有55.7萬人估算,也就是約有41萬位中年級生,在放學後,並不能回家,而是要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其中,周一到周五天天去報到的比率佔近6成。
    調查也發現,有65的受訪小學生,能在晚上8時前離開安親班或補習班,有1成的孩子,常在安親班或補習班待到晚上9時以後才能回家,有4成的孩子,每天有將近12小時待在外面。調查同時指出,有7成的學生,因為補習不能和家人共進晚餐,有1成的孩子常因趕著上課,根本無暇吃晚餐。
    這項調查是兒福聯盟在今年65626日間,抽樣調查北、中、南、東7個縣市,隨機抽樣14所國小34年級學童,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共發出1,336份問卷,回收954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3%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感嘆,在望子成龍、忘女成鳳的心態下,家長拼命讓孩子參加補習,不管成效如何,孩子的童年已經全被補習給填滿。
    另外,調查同時發現兒童課後照顧,存有時間長、課業壓力大、環境不安全等三大問題,王育敏呼籲政府與家長共同把關,包括政府應加速修訂「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不要讓違法安親班或補習班,成為孩子的夢魘。
 
■(2009/10/19華爾街日報/中時電子報/工商時報;大男人主義拖累日本生育率)
    日本希望營造適合的氛圍,鼓勵民眾多生育。但忘記燭光晚餐吧!在很大的程度上,日本政府此一計畫是靠大筆現金投入。
    日本新閣對出生率不斷下降和人口日益老化的問題感到擔憂,因此提議給新生育家庭每月發放補貼,每年每戶總計將發放約3,300美元,直至孩子年滿15週歲為止。其他鼓勵生產的措施還包括增加國家承擔費用的日間嬰兒照顧服務,學費減免等等。
重金鼓勵 成效存疑
    專家警告說,單是金錢鼓勵還不足以刺激生育。各國政府致力提高生育率的成效不一,因為經濟刺激措施的影響力有時候難以超過其他影響決定生育的複雜社會因素。
    在日本,影響生育的因素包括社會向來依賴母親承擔大部分家務職責,包括養兒育女。人口統計學家說,如果日本能鼓勵更多男人做家事的話,鼓勵生育的努力可能會有更大成果。
    34歲的小室淑惠(音譯)是位生活問題的諮詢師,也是一個3歲男孩的母親。她說,我以前覺得自己不想再多要一個孩子。她說,日本女性通常不願生第二胎,因為在大多數家庭,婦女生了第一胎之後,就要承擔大多數育兒職責。
    但在她與丈夫長談,兩人同意共同分擔家務後,小室如今希望再生一個孩子。她說,生第一個孩子之後的頭兩個月,我在家帶孩子,經歷了脫離社會的痛苦感受,因為我丈夫並沒有改變他此前的工作與生活方式。但是今年我真的很想再要一個孩子。
    法、德、丹麥、荷蘭等國家已推出經濟刺激措施,鼓勵民眾多生孩子。這些措施成效不一,研究政府鼓勵措施的人士也抱持不同觀點。
    研究人員大體同意一點:金錢不是萬能。政府還需要考慮其他重要因素﹐除了父親應該在家發揮更大作用之外,還包括社會接受工作的母親,以及營造一個持贊同態度的職場文化。
老化問題 迫在眉睫
    牛津大學人口統計學教授科勒(David Coleman)說,如果沒有出現父親分擔育兒職責等其他重要轉變的話,那麼從長期來看,全球投入鼓勵生育的資金可能不會帶來什麼變化。
    這項開支,旨在避免養老方面更加沉重的財政負擔。日本的出生率為平均每個女性1.37個孩子,這意味著工作人口會減少,而他們需要更加努力工作,才能負擔得起日本人口逐漸老化的養老所需,以及支撐日本的巨額負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和執政的民主黨主張,將政府給每個孩子的補助提高到現有補助制度最高標準的3倍以上。
    民主黨還提出要將生孩子時的一次性補助提高到55萬日圓(6,000美元),較當前水平提高了31%。其他政綱包括中學免費入學以及提高幼托設施方面的開支。民主黨預計,總開支為每年710億美元。這個數字仍然低於日本老齡化人口可能越來越高的開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日本公共養老金開支已佔到其4.9兆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8.7%。
工作更拚命 不敢想生育
    日本希望仿效法國等國家的做法,法國將GDP3.8%用於有利於家庭的政策上,比如費用低廉的托兒所以及延長育兒假,其出生率已經上升到2.02。日本將GDP1.3%用於家庭福利,雖比OECD的平均水平低了整整一個百分點,不過與美國大致相當。
    在已開發國家中,日本家有兩歲以下孩子的女性,其外出工作的比例偏低,僅30%左右,美國和荷蘭分別為54%和73%。
    與此同時,疲弱的經濟已經導致工作不安全感增強,加劇了日本已經十分拚命的職場文化。這令職業女性不敢生孩子。這種情況還令工作的男性在家的時間更少,加重了女性的家務負擔。
非婚生子遭嚴重歧視
    這種情況對於一些日本年輕女性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她們現在結婚年齡更晚了。32歲的辦公室職員庄司祐子(音譯)跟父母一起住在東京郊區,她說想結婚生子,但拒絕像父母那代人一樣,跟隨便什麼人定下來。她說,或許過去女性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但我想找個伴侶,而不僅僅是個男人。
    在社會上,非婚生子的情況受到嚴重歧視。這對於日本出生率不利,因為單身人士,尤其是處於最佳生育年齡的人,保持單身的時間越來越長這就令生孩子的可能性降低,如果不是完全沒可能的話。據官方統計,30-34歲的未婚男女分別增加了2倍和3倍。
  公共托兒所接受能力有限是令潛在的準媽媽們洩氣的另一個問題。根據OECD的數據,日本將0.32%的GDP用於兒童保育和早期教育服務,而OECD成員平均比例為0.59%﹐這些成員中有許多的出生率都高於日本。
 
■(2009/10/13國際厚生;雙酚A可能危害女孩)
    最新研究指出,在胎兒期接觸到化學物質雙酚A(BPA),與女孩在2歲時的危害增加有關,但不會對男孩產生影響。
    這個研究結果還沒有定論,但這是第一次嘗試研究子宮內接觸到雙酚A是否會影響幼兒行為的人體試驗。
    雙酚A已經使用超過30年,它是用來讓塑膠瓶和其他產品不容易粉碎並且透明,也用於許多罐頭食品的內層,廣泛地用在其他商品上。
    疾病管制局的研究人員在2007年所做的隨機抽樣發現,超過90%的美國人尿液中有這種化學物質。
    近十年來,科學家們都在討論,接觸到商業產品的雙酚A是否會對人類構成健康威脅。有數百份動物研究顯示,這是有可能的,但發表的人體研究只有少數。
BPA和行為】
    研究人員在最新的研究中針對249位懷孕婦女,從懷孕追蹤到孩子2歲。雙酚A的濃度可在孕婦懷胎第16週和第26週,以及分娩後的尿液中被檢驗出來。
    當孩子滿2歲時,母親們要完成一項廣泛使用的行為調查,該調查是設計來評估自己孩子的個性,重點是針對其內化和外化行為。內化行為包括被壓抑、緊張、或是沉默寡言;外化行為包括侵略性和過動症。
    研究人員認為,相較於接觸較少量雙酚A的女孩來說,在懷孕時期接觸到最高量雙酚A的女孩子往往表現出較多外化行為。
    研究人員Joe M. Braun表示,母親的雙酚A含量最高的男孩,表現出稍微多的內化行為,但關聯性並沒有像女孩子那麼強。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些行為並沒有達到臨床所關注的量。
    他表示,對大多數的兒童來說,行為都是在正常範圍內。但他對於影響的強度感到驚訝。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助理Braun表示,研究結果還需要個別研究來加以確認。
    這篇研究結果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線上版。
    他表示,這些研究結果指出,接觸雙酚A可能影響兒童的發育,但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這一點。
【第二意見】
    國家毒物學計畫的副主任John R. Bucher博士表示,聯邦政府的國家毒物學計畫已經開始研究,如果雙酚A對健康有影響的話,應該可以提供一個更清楚的認知。
    國家毒物學計畫在去年秋天發表一份報告,該報告是在審查商用產品中的雙酚A對健康的潛在影響,結論是,現在接觸對於胎兒、嬰兒、以及兒童的大腦、行為、以及前列腺發育會有一些令人「關注」的影響。
    國家毒物學計畫的結論是,雖然欠缺人體研究,但有近1千篇動物研究顯示,接觸相當低劑量的雙酚A會影響胎兒某些方面的發育。
    不過,美國化學理事會的聚碳酸酯/雙酚A全球行政主管Steve Hentges博士認為,這篇研究是完全「可靠的」。他表示,這個證據的價值在於持續顯示出微量雙酚A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Hentges博士表示,最近發表的研究結果,以及所有人體研究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對於衡量體內雙酚A的最佳方法沒有共識。
    雙酚A來自我們所吃的食物,因此,在一天內的含量差異會很大,因此,單一次的測量很難評估所接觸的量。
    他表示,這篇研究的樣本太少,可能也影響了調查結果。他指出,孩童在行為上的差異很小。他表示,即使你相信真的有關聯,在臨床上或醫療上的意義目前還不明顯,因為這些孩子還沒有達到行為問題的標準。
 
■(2009/09/26國際厚生/加州/舊金山;孩童的嚴重H1N1感染與氣喘及其他疾病有關)
    根據加拿大研究者在第49屆抗微生物製劑與化學治療跨領域研討會中指出,雖然多數的H1N1流感案例是輕微且屬自限性疾病,出現在孩童的重症相當可能與氣喘等潛在疾病有關。
    這項回溯回顧分析了因為H1N1住院之89名孩童的紀錄,魁北克蒙特婁大學附設CHU Sainte-Justine醫院小兒科感染症小組的Bruce Tapiero醫師表示,研究者發現,有不少孩童因為嚴重併發症而需要住進加護病房(ICU)。
     該研究中,研究者檢視了PCR檢測陽性確認H1N1感染而住進Sainte-Justine醫院之80名孩童的資料。
    多數住院孩童的年紀在6歲以上,許多都是學齡孩童。Tapiero醫師表示,我們希望釐清孩童的病況有多嚴重,以及哪些人屬於重症。
    66%的孩童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既有疾病,最常見的是氣喘、鎌刀型貧血症、腦病變;其他既有狀況包括肺炎與先天性心臟病。
    雖然多數孩童出現一般的H1N1特徵—發燒、咳嗽與喉嚨發炎,但也有不少人(49%)出現胃腸症狀。事實上,H1N1發生的1個死亡案例就是因為胃腸併發症、原本的肺部疾病以及腦病變所致。
    多數孩童都有發燒,疾病的神經特徵也常見,7個小孩發生熱痙攣。此外,35%小孩的氧氣飽和度低於95%,有4名病童需要機械式輔助呼吸。
    其中有13名孩童(16%)需要住進ICU,這些人大多都有既有的疾病。Tapiero醫師表示,這表示這些孩童的感染特別嚴重。但是他們住在ICU的天數短,事實上,多數孩童的住院天數並不久,平均住院天數為4天。
    Tapiero醫師指出,從蒙特婁的研究中可以知道幾件事情。他表示,多數感染H1N1的小孩,即使已經住院,病況都屬中等。但是感染H1N1的小孩,有些發生過胃腸道症狀與熱痙攣,因此,醫師在評估H1N1病童時必須注意這些症狀,以改善診斷和治療。
    該報告發表時的小組主持人、日內瓦瑞士大學醫院的Laurent Kaiser醫師表示,這是一個描述性研究,所以有其研究限制。但是它顯示出重症病童一些值得注意的特徵。
    Kaiser醫師表示,同時,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此一疾病在孩童身上傳染狀況的文獻。他解釋,這類資訊只能仰賴大型的全國研究。我們現在所見的只是冰山一角,加上這是個新疾病,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座冰山有多大。
 
■(2009/08/25法新社/中央社/羅苑韶譯/馬拉威/布蘭泰爾;馬拉威童工菸田工作 等於每天吸菸50)
    一個兒福組織今天說,數千名馬拉威兒童在菸葉田裡工作,遭受的尼古丁毒害,等同每日吸入50支香菸。
    國際組織「計畫」(Plan)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這些最小只有5歲的兒童,出現尼古丁中毒的常見症狀,包括嚴重頭痛、腹痛、肌肉無力、咳嗽和呼吸急促等。
    這份名為「工作重、酬勞低、工時長」的報告指出:「童工從皮膚吸收溶解尼古丁,每天可達54毫克,等同於50支香菸的平均量,身體遭受嚴重症狀所苦,而這些兒童最小只有5歲。」
    尼古丁中毒又名「綠菸草病」(Green TobaccoSickness),對體形小的兒童來說更為嚴重,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尚未藉吸菸建立起對尼古丁的承受能力。
    在這貧窮的非洲南部國家,高達8萬名兒童因為貧窮和飢餓無法上學,被迫到菸葉田裡工作。
    「計畫」指出,有些童工一天工作長達12個小時,許多人時薪不到1.7美分,也沒有任何保護性衣物。
 
■(2009/08/17中廣新聞網;英國孩子最親的朋友 螢幕)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電腦、電視、手機螢幕一天陪伴孩子十個小時,是英國孩子最親密的朋友。
    英國的這項調查對象是7到16歲的孩子。依照孩子提供的資料,他們一天花在電腦前面3小時44分鐘,在電視前面坐2小時43分鐘,再加上,打手機、傳簡訊的時間,一天要跟螢幕打交道9小時54分鐘。
    健康專家說,孩子整天跟螢幕為伍,缺少戶外活動,對健康影響很大。好吃懶做的孩子容易得氣喘、動作遲緩、肥胖等毛病。還容易造成腦部發展不健全。少了電腦就失去了生活重心等問題。
 
■(2009/08/16國際厚生;益生菌可能可以預防孩童的感冒、類流感症狀)
    根據發表於8月份小兒科(Pediatrics)期刊的一篇雙盲、安慰劑控制研究,益生菌可以預防孩童的感冒和類流感症狀。
   威斯康辛州Danisco公司的Gregory J. Leyer博士等人寫道,已經在多種疾病狀態中,檢測特定益生菌對於促進人類健康的效果,但是有關對於健康族群的預防效果所知有限。本研究提出之報告,支持使用益生菌預防感冒和類流感症狀,且比較兩組不同菌株的效果。
    在冬天時,研究者評估使用益生菌對於3到5歲健康孩童之感冒和類流感症狀的發生率和發病期間的效果。在326名符合的孩童中,隨機指定104人使用安慰劑,110人使用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NCFM,112人使用嗜酸乳桿菌NCFM與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亞種lactis Bi-07。這些小孩每天服用兩次、為期六個月。
    相較於安慰劑組,使用單一菌株和複方益生菌這兩組,多種結果均顯著較優。單一益生菌株組之發燒發生率降低53.0% (P = .0085),複方益生菌株組降低72.7%(P = .0009);咳嗽發生率分別降低41.4% (P = .027)和62.1% (P = .005);流鼻水發生率分別降低 28.2% (P = .68)和 58.8% (P =.03)。
    發燒、咳嗽、流鼻水的期間,單一益生菌株組比安慰劑組縮短32% (P = .0023),複方益生菌株組縮短48% (P < .001)。使用抗生素比率方面,單一益生菌株組比安慰劑組少68.4% (P = .0002),比複方益生菌株組少84.2% (P < .0001)。因病缺課天數方面,單一益生菌株組比安慰劑組少31.8% (P =.002),比複方益生菌株組少27.7% (P < .001)。
    研究作者寫道,對於3到5歲的小孩,每天補充益生菌為期6個月,是減少發燒、咳嗽、流鼻水發生率以及時間、減少抗生素處方、減少因病缺課天數的一個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所用的益生菌株並無引起副作用的報告。
    研究限制包括,無法評估黏膜菌株、潛在的機轉、益生菌對於病徵的急性反應效果等。
    研究作者結論表示,冬天時,每天在飲食補充益生菌,是減少發燒、咳嗽、流鼻水的發生率、減少這些症狀的發生時間、減少抗生素處方、減少因病缺課天數的一個安全有效的方法。單用嗜酸乳桿菌 NCFM是有效,不過,併用嗜酸乳桿菌 NCFM和動物雙歧桿菌亞種lactis Bi-07,會有更廣泛的保護效果。
 
■(2009/08/15國際厚生;BMI可能是兒童與青少年高膽固醇血症一個不好的標記)
    根據一項發表於8月號小兒與青少年醫學誌的斷面研究結果分析,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兒童與青少年高膽固醇血症一個不好的標記。
    安那堡密西根大學Joyce M. Lee醫師與其同事們寫到,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改寫了其膽固醇篩檢指引,呼籲兒童照護者對所有具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兒童進行一種快速脂肪篩檢。這些具風險的兒童包括有家族遺傳高膽固醇血症、或是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男性≦55歲,女性≦65歲);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是吸菸病史兒童;以及體重過重兒童(年齡與性別BMI≧85百分位數且<95百分位數),或是肥胖(年齡或是性別BMI≧95百分位數)。
    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確定特定BMI百分位數界線在找出高膽固醇血症兒童與青少年上的表現。使用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普查1999年到2004年的數據,研究者找出年齡介於3至18歲的兒童,這些兒童都有非空腹總膽固醇(TC)與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濃度,以及12至18歲的青少年,他們都接受空腹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TG)濃度檢驗。
    高膽固醇血症以TC高於200 mg/dl定義,HDL低於35 mg/dl、以及LDL高於130 mg/dl、或是TG高於150 mg/dl定義。計算特定BMI百分位數的敏感度、專一性與可能性比值,以及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線來計算曲線下面積。
    以BMI百分位數預測異常TC與LDL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線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60與0.63,稍低於鑑別可接受的標準(定義為0.7-0.8)。在確認異常HDL與TG濃度兒童方面,BMI百分位數提供較好的鑑別力,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69與0.72。然而,沒有特定指引提到如何處理有這些異常的兒童。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缺乏小、高密度LDL膽固醇的數據、或是特定其他危險因子、斷面性分析、以及無法針對種族或是青春期分期的差異進行分析。
    研究作者寫到,根據指引,異常LDL膽固醇濃度被用來決定哪些兒童需要營養與藥物治療。因為BMI百分位數無法充分地找出哪些兒童與青少年的TC與LDL膽固醇濃度異常,針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篩檢的新建議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考量。
 
■(2009/08/11法新社/中央社/蔡和穎譯/倫敦;英媒:英國去年有500名孩童遭綁架送出國)
    英國「衛報」(Guardian)今天報導,英國去年約有500名孩童遭綁架送往國外,並點名巴基斯坦為熱門去處。
    根據衛報基於資訊公開法取得的數據,2008年當局接獲336件通報案件,預估有470名青少年遭綁架。數據較2005年增加20%。
    遭非法帶至巴基斯坦的孩童,較其他各地多,有30件案例;被帶往美國者有23件、愛爾蘭22件、西班牙21件。
    衛報表示,其他綁架熱門去處包括澳洲、法國和埃及。
    報導說,綁架通常發生在異國婚姻失敗時,未獲得合法監護權的父母,綁架他們的小孩逃往國外。
 
■(2009/08/01中央社/顏伶如/舊金山;人小鬼大 美7歲男童開快車遭警察追攔)
    美國猶他州一名七歲男童成為全美新聞人物。當地警方日前獲報有駕駛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在一陣追逐後,跑下車來的竟是一名男童。他因不想上教堂才把爸爸的車子開走。
    猶他州韋伯郡(WeberCounty)警方表示,26日上午接到有駕駛人報案指出,差點被一輛闖過「停」字交通標誌的白色轎車撞上,這輛白色車子在街上亂開,非常危險。
    員警於是前往攔截這輛車子,在街上緊緊追逐。被兩部警車緊追的這部白色車輛,車速最高一度開到大約每小時40英里,最後開到一戶住宅前才停下,打開車門衝出來的竟然是一名小男童。
    裝置在警車上的錄影機拍下這段有如「警匪追逐」的影片,錄影帶中明顯的可以看出,白色車輛被警車追逐之後,打開門衝出來的是一名身高跟車門差不多的小男孩,他下車後朝著屋子狂奔而去。
警方說,這名男童事後表示,因為不想上教堂,所以才會把爸爸的車子開走,而他最後停車的地點正是自家門口。
    由於這名小男孩只有七歲,根據當地法律,根本還不到可以被移送法辦的年齡,警方也沒有對他開出任何罰單。
 
■(2009/07/29國際厚生;活躍的孩童較快入睡)
    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游泳或是玩捉迷藏,他們通常會開心地說小孩晚上能睡得多好。現在有科學資料支持這種遊戲時聊天的對話。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活躍的孩子較快入睡。研究也顯示,入睡所需要的時間越長,整體的睡眠時間就越短。這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孩童的睡眠情況不佳與在校表現較差及變得肥胖或體重過重的風險增加有關。
    這項研究發表於兒童疾病檔案期刊,包括了871名澳洲孩童的母親,這些人從孩子出生時即被招募參與研究,七年後,有591名孩童參與了研究,這些參與者是奧克蘭出生體重共同研究的一部份。
    關於睡眠研究,研究者透過問卷調查評估參與者的睡眠及行為模式;此外,參與者在腰部穿戴監測活動的設備,為期24小時,以評估睡眠及身體活動的程度。
    入睡潛期─或一個孩童需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入睡─答案是26分鐘;兒童的活動率越高,入眠時間往往越短。
    在白天孩童每一小時的久坐,他或她需要多花3.1分鐘才能入眠。
    此外,入睡潛期越短也與睡眠時間越長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發現強調,兒童身體活動的重要性,不僅是為了健身、心血管健康和體重控制,同時也是為了要促進良好的睡眠。
 
■(2009/07/08TVBS新聞;洋芋片第一名!6成5孩童愛吃零食)
    點心時間一到,小朋友開心的吃水果補充體力,幼稚園為了學童健康,特別請營養師規劃菜單,讓家長安心;不過,小朋友回家後,都在吃什麼呢?
    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發現,有高達6成5的兒童,經常吃零食;暑假到,唸國小的小朋友們在家裡,零食恐怕是一口接一口。
    其中,以洋芋片最受小朋友青睞,高居第1名,速食麵和巧克力也分居2、3名;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些食物屬於高熱量、高鹽、高糖,吃多了對小朋友健康影響不小。
    以洋芋片為例,每包洋芋片熱量接近2碗白飯,吃多了會造成肥胖,甚至高血壓跟新血管疾病;巧克力添加的人工色素過高,更會增加孩童的身體負擔。
    小朋友常吃零食,家長要負最大責任,不只家長常購買零食,家中常囤積零食,兒童零用錢多多,也通通貢獻給零食。
    兒福聯盟也發現,有4成6的小孩,每天花20到50元購買零食,一天花超過50元的,更有1成7,受訪的近1,200位小朋友,平均一個月居然花近600元在零食上頭。
    暑假2個月,這一口一口吃進嘴裡的零食不知道有多少?如果不想讓家中的小寶貝,開學後便成「小小沙發馬鈴薯」,做家長的恐怕要多費心了!
 
■(2009/06/13國際厚生;不佳的婚姻對小孩產生傷害)
    與親生父母同住的小孩在校成績比較好,除非他們的父母親終日爭吵。
    新研究顯示,生活在婚姻關係緊張、雙親爭吵這種家庭的小孩,比家庭氣氛平和的小孩更容易酗酒,更可能會抽菸,以及更可能在校表現不佳。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人口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與爭吵的雙親同住的青少年,其表現就像與單親家長或繼父母同住者一樣。
    康乃爾大學政策分析與管理副教授Kelly Musick博士表示,我們的發現認為,青少年面對著父母親的衝 突,與他們在學校表現不佳、物質濫用情形增加、早婚與之後的婚變有關,就跟居住於繼父或單親母親的家庭者一樣。
    主要研究者Musick博士以及共同作者明尼蘇達大學的Ann Meier博士分析1987至2002年間三波全國家庭與家戶調查之1,963個家庭的青少年資料。
他們將這些青少年與後來30歲左右時進行比較,也將「與父母親同住者」和「與繼父或單親母親同住的家庭者」進行比較。
   Musick博士表示,結果清楚顯示並非所有小孩都可以享有與婚姻關係連續之雙親同住的優勢。
   Musick博士表示,相較於家庭衝突程度低的小孩,雙親常有爭執的小孩比較可能輟學、成績差、抽菸、酗酒、抽大麻、提早發生性行為、年輕時奉子成婚,之後又早早結束婚姻關係。
他們表示,他們發現收入及管教方式與這些差異無關,這些年輕人的轉變時機與順序是未來生活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
    研究者表示,相較於單親母親或繼父家庭,爭吵家庭的青年比較不會退學、提早發生性行為或同居,比較可能上大學,但是也比較可能酗酒。Musick博士表示,相較於單親母親家庭,衝突率高家庭的小孩發生酗酒的機會高出1/3。
    該研究指出,父母親妥善處理憤怒是相當重要的。作者們寫道,其結果清楚顯示並非每個小孩都可以享有與婚姻關係連續之雙親同住的優點。
 
■(2009/06/10華視新聞/陳汎瑜、吳育勛;少子化超寶貝 易子而教新趨勢)
    您家的小朋友會綁鞋帶、會做家事嗎?少子化之下,不少家庭的孩子得到太多關愛,也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有的父母週末乾脆把孩子送到山上,學習除草、種菜、分擔勞務,到山上學習成長!
    正在拔草,年紀最小的艾艾只有3歲半,和她一起來的9歲哥哥,淮淮,和6歲的小表姊,柔柔,3個孩子來自兩個台北都會家庭,接待他們的是苗栗仁愛國小的主任陳香秀,家裡也有2個唸國中的女兒,一群小孩得跟著2個大姐姐餵羊打掃羊舍。
    週末把小孩放在朋友陳香秀的家裡就像易子而教,擔任教師十多年的陳香秀深刻體會到,這代孩子在父母寵愛之下,幾乎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在她的家裡頭,所有孩子都得分擔勞務。
    抓蟲、除草、種菜,這個週末沒有電視沒有電動玩具,淳樸自然的山林生活也為這群大人小孩開啟了另一扇窗!

■(2009/05/22中國時報/王嘉源/都柏林;愛爾蘭教會包庇虐童 駭人報告出爐)
愛爾蘭「調查虐待兒童委員會」(Commission to Inquire Into Child Abuse)經過9年的調查後,公布調查報告,將駭人聽聞的教會醜聞公之於世。在愛爾蘭天主教會收容孤兒和問題兒童的機構,過去曾有神職人員犯下數以千計凌虐、性侵害兒童事件,但教會卻長期包庇。
這份兩千多頁報告係針對1930年代至1990年代期間,愛爾蘭天主教會開辦的250多所少年感化院、孤兒院及一般學校,涉及三萬五千名兒童,這些人現今都已超過50歲甚至年屆80,其中2千多人表示曾遭凌虐和強暴。
調查報告稱:「由廣泛、過度及專橫的處罰營造出來的恐懼氣氛…瀰漫著多數機構,那些為男孩開辦的機構更是無一倖免。孩童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不知道下次何時會挨打。」
根據報告披露之前保密的梵蒂岡文件,教會早就曉得狀況,但為了顧全聲譽,一直長期包庇家醜。不過,這份報告並未公布施虐的神職人員姓名,因為「基督教兄弟會」曾在2004年打贏官司,迫使調查委員對有關人士的身分保密。
報告發表後,愛爾蘭天主教樞機布雷迪已為此道歉,表示這些機構令教會蒙羞,並對被害人深感抱歉。梵蒂岡則未做出任何回應。
1990年代,部分被虐兒童的經歷曾被拍成電視紀錄片播出,愛爾蘭天主教機構虐兒醜聞才曝光,引發社會關注。1999年,當時總理艾亨就事件道歉,並於2000年下令成立「調查虐待兒童委員會」。
由於這次調查,許多將受虐經歷埋藏多年的民眾挺身站出來,不過他們知道調查報告並未公開施虐者身分時,反應是極為憤怒,甚至感到被出賣。
愛爾蘭政府已對1萬2千名被害人發放總計約8億2千5百萬歐元的賠償金,平均每人獲賠六萬五千歐元,條件是須放棄控告教會或政府的權利。目前仍有約2千名被害人的求償案懸而未決。

■(2009/05/22中國時報/朱芳瑤/台北;45%學童交網友 有人當天見面)
網路交友問題層出不窮,台灣微軟委託兒福聯盟進行「台灣兒少網路安全指數大調查」指出,45%孩子上網會交網友,近15%會與網友見面,其中兩成認識當天就見面。值得注意的是,超過2成孩子表示,「和網友聊過3次後,對方就不是陌生人」。孩子無心防,家長不能不慎。
此項問卷調查是針對全台7縣市、14所國小的5、6年級學童進行,結果昨日出爐。

和網友聊3次 就把對方當朋友
調查顯示,83%孩子透過線上遊戲交網友,4成在MSN、即時通或Skype上認識,另有28%透過部落格牽線。
微軟法務暨公共事務部資深副總經理王秀芬說,「E-Mail已經落伍了,孩子現在最愛使用MSN與即時通。」但知道小孩MSN或即時通帳號密碼的家長不到1/4。
兒盟以協尋失蹤兒少的經驗指出,因網路交友而離家案例中,若家長知道孩子的MSN、即時通帳號,有助獲悉其可能去向,尋回的機率較高。
調查也顯示,45%孩子有過網路交友經驗,半數獨自一人前往和網友見面;37%以上的見面地點選擇在「自己的家」,近15%在「網友的家」。兒盟擔憂,在這些私密的場合中,孩子被網友誘拐、性侵風險也相對增加。

半數人獨自赴約 危險性增
孩子網路交友情況愈來愈普及,兒盟2005五年進行的兒少網路交友大調查顯示,43%孩子曾有不愉快的網路交友經驗,其中2成被網友毛手毛腳、13%被對方恐嚇威脅,近1成遭性侵害。此外,孩子曾有網路戀愛經驗的比例也高達44%,其中3成被網友要求與他發生一夜情。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要保護孩子不陷入網路交友危機,家長平常就要多關心小孩上網情況,提醒孩子不可在網路上洩漏個人資料、讓孩子在父母看得到的空間上網。但最重要的還是與孩子「交心」,讓孩子不必一股腦在虛擬世界尋求慰藉。

■(2009/05/10國際厚生;趕時髦的寶寶名字 往往很快就會退流行)
以明星的名字來為您的寶寶命名,可能會讓您更悉心照料和溺愛他,但這種一時的小名消失的速度比它們出現的速度來得更快。若是名字與根深蒂固的文化有關,反而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Jonah Berger和Gael Le Mens仔細研究了這一百年間在美國和法國關於選擇嬰兒名字的情況,研究人員希望研究大家品味的趨勢和流動,發現嬰兒名字的選擇剛好提供了關於這個現象一個很好的證據。
他們會詢問準父母們希望為孩子取什麼名字,準父母們也會根據他們可能給孩子取的名字列出一張排名的清單。
歷史紀錄和調查數據綜合顯示,嬰兒的名字受歡迎程度越高,其被遺棄的速度也越快,而那些比較不時髦的名字似乎更具有後勁,能維持較長的時間。
名字被認為是「被遺棄」時,新生兒以其命名的數量就會跌破過去最高數字的10%。
寶寶名字受歡迎的程度上升的越快速,它消失的速度就越快。
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準父母實際上在選擇名字的時候,對最近蔚為流行的名字會有點遲疑;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調查結果發現以名人魅力來命名的其實很少,反而都是與文化相關的命名。
Berger和Le Mens在《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早期版本上寫道,大家對流行的看法是負面的,所以人們會避免身份有關的象徵與快速的流行有關,因為他們相信這些流行將是短暫的。
因此,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也許會發現名為麥莉 (迪士尼的當紅偶像)或是暮光之城(廣受歡迎的書籍和電影)的新生兒會多了一些。但是,情況可能會好些,因為這些熱門名字消失的速度將會比一個孩子手裡的餅乾消失的還要快。

■(2009/05/06華視新聞/林裕豐、何孟倫;嬰兒急救大不同!施力小一點)
到底嬰兒要如何CPR急救救命,一名阿嬤的小孫子被棉被蓋住口鼻,整個臉發黑,幸好阿嬤緊急人工呼吸,救回小孫子一命。
阿嬤把小嬰兒抱出來放在沙發上,小朋友活潑地扭來扭去,其實他剛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回,原來阿嬤上個月一邊照顧小孩,一邊炒菜,不小心讓棉被罩住他的口鼻,小朋友呼吸不到空氣,臉部發黑,當阿嬤看到的時候都嚇傻了,幸好急中生智,用嘴巴對著小嬰兒的口鼻拼命送氣,驚險救回一命。大人的不注意差點鑄成大錯,阿嬤對著小嬰兒猛親,要好好地珍惜這個寶貝,其實小嬰兒在發生意外時,第一時間的急救最重要,嬰兒窒息時,趕緊二指輕壓嬰兒心臟四下,再用嘴對嘴送氣,重複動作直到小朋友恢復呼吸,如果是不小心吞食玩具或是不能吃的東西,得用哈姆力克急救法搶救生命。
嬰兒急救法是最有效的搶救方式,不過按壓時千萬不要太用力,以免造成小孩的肋骨斷裂,反而造成小孩子更大的傷害,恢復呼吸心跳後也要送醫救治,避免後遺症的發生。

■(2009/04/13TVBS新聞;抱2月女嬰乘機車 疑顛死母痛哭)
抱著未滿2個月大的女嬰到衛生所打預防針,回程時,騎乘機車的鄰居好意搭載,25歲的媽媽就抱著女嬰坐在後座,沒想到,疑似路面太過顛簸,擠壓嬰兒頭部沒有閉合的小大囪門,隔天,女嬰竟然因為右側腦膜下腔急性出血,導致神經休克猝死,連醫生都覺得不可思議。
小兒科醫師孫武:「2個月大的小朋友確實頭部是比較脆弱,但是以台灣目前的路面實際情況來講,父母抱著乘坐機車,大概不致於因為說光是乘坐機車這樣的過程,造成顱內的損傷或是出血。」
新手媽媽淚灑法庭,坦承過失,但檢方認為,法律沒有規定嬰兒不能抱坐機車,市面上也沒有販賣嬰兒用的安全帽,對痛失愛女的母親不予起訴。
孫武:「我們也不建議說比較小的小朋友抱著乘坐機車,因為一旦發生事故確實他們是沒有適當的保護,因為我們沒有這麼小的安全帽給這樣的小朋友使用。」
為了避免類似意外再度發生,醫生也只能籲請民眾,安全起見,最好不要抱著小嬰兒乘坐機車。

■(2009/04/05國際厚生;嬰兒時期體重增加與之後肥胖有關)
一項新研究顯示,前6個月體重增加快速的嬰兒,比較可能在3歲前變得肥胖。
研究人員哈佛醫學院Elsie Taveras醫學博士在一篇新聞稿中表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嬰兒時期體重快速變化會增加孩童之後肥胖的風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嬰兒時期可能是預防孩童肥胖以及未來相關結果的一個關鍵時期。
在這項發表於小兒科期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559個孩童體重相對於身高的衡量,數值分別在出生、6個月以及3歲時測量。
研究人員表示,以往許多有關嬰兒體重增加與孩童時期肥胖的研究,把重點放在體重,但是,將體重以及身高一併放入考量,是比較好的身體脂肪指標,這相似於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肥胖在成人身上的情形。
當兒童3歲時,有9%是肥胖的。結果顯示,出生到六個月之間體重相對身高快速增加,在孩童三歲時的肥胖情形是明顯的,即使在調整了早產或是出生時體重不足等因素之後,結果仍不變。
整體而言,在出生及6個月大時,測量體重相對於身高處於最高1/4的孩童,在3歲時肥胖的機率是40%,處於最低1/4的孩童,則只有1%變得肥胖。
研究人員、哈佛肥胖預防計畫的Matthew Gillman醫學博士在一篇新聞稿中表示,剛開始似乎難以置信,在嬰兒早期短短幾個月體重增加可能對於長期的健康結果有影響,但這是合理的,因為這麼多的人類發展是在那段期間產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發生了。現在,我們必須找出平衡腦部與身體所需的方式,以修正嬰兒期的體重增加情形。

■(2009/04/02中廣新聞網;5成家庭垃圾食物當正餐 胖童達33%)
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兒童的過重與肥胖比例,比起前一年調查增加了約8%的比例,平均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是小胖妹小胖弟,值得注意的是,有7~9成孩子其實愛吃蔬果,但因父母未提供充足份量,兒童三餐跟著父母吃,深受家長影響,有半數家庭,會將垃圾食物當正餐,專家憂心,飲食不健康,文明病多,台灣恐成為癌症橫行的國度。(徐韻翔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國內3千多位兒童以及1千多位家長,總計近5千位民眾進行大規模調查,結果發現,小朋友在外面買東西吃時,最愛買的食物泡麵榮登榜首,其次是鹹酥雞,而滷味也不少,大都是鹹度較高的食物,並有高達半數的家庭,含糖飲料一週喝超過三次,並將垃圾食物當正餐。
而這次調查的結果,比起前一年調查,台灣的胖孩子從25%比例成長到33%,平均每三個就有一個過重,孩子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孩子的飲食偏好習慣,與父母有密切的關連性,有高達6成孩子認為,自己的飲食習慣受到父母影響最多,不良飲食習慣,埋下了將來肥胖、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罹病風險。
醫師呼籲,肥胖可能容易導致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及胰臟癌,而纖維攝取不足則容易便秘、腸憩室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小老外」越來越多,台灣恐怕將成為一個癌症橫行的國度,呼籲經常外食的家庭,應該把握蔬果579原則,兒童每天要吃到5份蔬果、成人女性7份,男性應吃到9份,才能營養均衡、促進健康。

■(2009/03/20法新社/印尼登巴薩/江今葉譯;兒童遭荼毒 亞洲數萬人淪入色情觀光業)
一名獨立專業人士表示,亞洲有超過7萬名兒童淪入性觀光產業,主要地區包括柬埔寨、印尼、菲律賓與泰國。
「人的土地(Terre Des Hommes)」援救組織荷蘭分部成員范迪克(Frans van Dijk)在一場會議場外告訴法新社,性觀光業受害的兒童人數持續增加。
范迪克表示,「正確的數字不容易估算,但我們確信遠超過」外界估計的6萬到7萬人。這場名為「東南亞兒童性觀光問題會議(Southeast Asia Conference onChild Sex Tourism)」的會議,一共舉行3天。
他說,受害兒童和他們的父母多半因為感到羞辱難堪而不願舉報,或是因為拿了錢而選擇緘默。
他說,這樣的情況在亞洲格外嚴重,因為有些亞洲男人相信與兒童性交可以延長壽命。
「消除兒童商業性剝削國家聯盟(NationalCoalition for the Elimination of CommercialSexual Exploitation of Children)」印尼籍專家艾爾宛多(Irwanto)表示,不法之徒提供學費等金錢誘惑,把兒童「調教」成為娼妓。
在容易發生地震、洪水和颶風等天然災害的地區,兒童特別容易淪入色情觀光業,尤其是孤兒或者單親兒童。

■2009/03/16國際厚生;常見的兒童中毒處置回顧)
3月1日的美國家庭醫學會期刊回顧了常見兒童中毒的評估與治療實務建議,此篇回顧強調12歲以下小孩意外食入毒物時的評估與治療。
德州大學西南家庭醫學住院醫師計畫的Tamara McGregor醫師等人寫道,美國的毒物控制中心在2003年接獲超過240萬件的中毒報告,大多數是吃到毒物(76%),最常發生於家中(93%),多數為意外(超過80%);6歲以下小孩佔了這些事件的51%,其中,38%發生在3歲以下小孩。
開業的家庭醫師中,醫師經常會治療一些吃入異物的小孩,大多數是沒有毒性的;醫師必須備有毒物控制中心的電話號碼,且要熟悉疑似中毒時的適當初步評估。
萬一中毒了,初步處置必須包括迅速檢傷分類,並且穩定呼吸道、維持呼吸與循環,接著採取適當的支持療法或者特定解毒治療。
醫師必須可以辨識與治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抗膽鹼劑,如抗組織胺與精神作用藥物;抗凝血劑,如warfarin或殺鼠劑;鈣離子阻斷劑、乙型阻斷劑、毛地黃等心臟藥物;蕈毒膽鹼劑,如氨基甲酸酯鹽(carbamates)、某些有毒蘑菇、有機磷農藥;菸鹼性膽鹼劑,如殺蟲劑與尼古丁;氰化物;抗凍劑或外用酒精的乙二醇或者甲醇;含鐵產品,如 deferoxamine;鴉片類,如嗎啡、hydrocodone、美沙冬;水陽酸(含阿斯匹靈的產品);硫醯基尿素類(Sulfonylurea)降血糖藥;擬交感神經藥物(sympathomimetic agents),如安非他命、咖啡因、古柯鹼或麻黃素等造成的明顯中毒症候群。
回顧作者寫道,如果身體檢查或者檢驗結果發現特定中毒症候群,醫師應考慮進行特定解毒治療,例如使用解毒劑。通常在病患穩定後給予解毒劑,最好是在中毒後幾小時內,或許因為藥效短而需要多次劑量。醫師在給予特定解毒劑前,應向當地毒物控制中心進行諮詢,除非已經有此類中毒的豐富治療經驗。
初步檢驗可能包括「重碳酸鹽」值、電解質、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酸酐值,藉以評估腎功能和電解質失衡狀態;誤食降血糖藥時檢查血糖值;心臟毒性時進行心電圖檢查;檢查凝血酶原時間以判定凝血異常;脈動測氧器監測缺氧狀態;檢查血清乙醯胺酚值判斷有無乙醯胺酚中毒;孕齡婦女檢查尿液檢查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值。
根據臨床與初步檢查結果,動脈血氣體分析或者脈動測氧器以評估低血氧症、肌酸酐激酶用於腎中毒或者橫紋肌溶解,另外如血清滲透壓、特定藥物濃度(例如水陽酸、鐵、毛地黃、抗痙攣藥或酒精)、鴉片類或毒品者進行驗尿、尿液分析判斷腎毒性或者腎衰竭等其他檢測也可能有用。
除了最嚴重的案件,不再建議常規使用胃部除污(例如活性炭與洗胃);當認為需要除污時,應有毒物控制中心的協助。同樣的,不再建議使用吐根(ipecac)。
雖然症狀輕微或者明顯的毒性反應可以在家中監控,有些長效藥物的毒性效果會延遲發生而需要額外監控。除了腸衣錠或者持續釋放劑型,其他毒物也可能會延遲吸收,例如carbamazepine;鐵劑、meprobamate、阿斯匹靈、茶鹼等造成的凝集;以及diphenoxylate/atropine。
其他延遲作用機轉的毒物,包括抗凝血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硫醯基尿素類、甲狀腺荷爾蒙、有毒的蘑菇。毒性代謝物也會延遲毒性反應,例如乙醯胺酚、acetonitrile、dapsone或者毒酒。鋰鹽毒性也可能延遲,這些在服用後都必須額外監控。

證據等級C以上的特定關鍵臨床建議如下:
* 可能或已知服毒之後,出現呼吸、循環、神經症狀的病患,須以救護車送到最近的急診室。
* 評估疑似服毒的病患時,醫師必須紀錄病患的年紀與性別、可疑藥品的類型,以及服用時間、家中所
有的藥物名稱。
* 疑似服毒後第一時間無症狀的小孩,可能服用了延遲作用的藥物或其他物質,因此需監控較長時間。
* 洗胃僅建議於服毒後1小時內進行,且須由有經驗的醫師放置口胃管。
* 除了在服毒後1小時內,不鼓勵使用活性碳。
* 不再建議使用吐根糖漿進行疑似中毒治療。

回顧作者結論表示,兒童中毒需要支持治療,包括監控與持續觀察。輕微症狀的低風險病患、非中毒、沒有預期的後遺症者在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出院。高風險病患(例如蓄意服毒者、持續有中毒症候群或者症狀延遲者)應住院,以持續治療和進一步觀察。

■(2009/03/15中時電子報;兒童賣春溫床 日交友咖啡廳將列管)
「交友咖啡廳」成為兒童賣春的溫床,日本警察廳擬將交友咖啡廳列入風化特殊營業管制對象,禁止未滿十八歲青少年進入,也考慮嚴加取締學校附近「愛情賓館」(Love Hotel)。
交友咖啡廳是提供男女邂逅交誼的場所,男性進店要繳交入會費和入場費,女性則免費,但必須在女客專用的房內等候指名。店家會先將女客提供的「自我介紹卡」張貼在店內任男客挑選,男客指名對象後,兩人可到單獨房間交談,還可以到外面約會。
有些店為了吸引更多女孩上門,打出「糖果、餅乾任你吃,果汁、飲料免費喝」、「指甲油、捲髮器免費使用」、「漫畫任你看」等宣傳標語,使得一些未成年或離家出走的少女喜歡聚集在此。又因有些男客會主動給交通費,也使一些少女抱著賺零用錢的心態主動送上門。
東京池袋一帶有7、8家同類型咖啡廳,男客想指名必須繳1,000日圓(約台幣355元)指名費,想帶出場要再付3,000到5,000日圓(約台幣1,000到1,800元)不等,加上入會費及入場費,平均一個男客消費約10,000日圓(約台幣3,550元)。
日本警察廳指出,交友咖啡廳的經營手法花招百出,有些店打著「交友」的幌子,從事仲介賣春的工作,使得許多少女受害,光去年就查獲32起類似的兒童賣春案件。
由於交友咖啡廳與少女間沒有主雇關係,男女也不會在店內發生性行為,因此不受現行《風化特殊營業法》限制,就像一般咖啡廳一樣,只要保健所許可就可以飲食業的型態開業。
警察廳有鑑於交友咖啡廳已開始變相營業,因此考慮修法取締,將其列為「店舖型風化特殊營業」的對象,禁止18歲以下青少年進出。

■(2009/03/15國際厚生;躁鬱症雙親的小孩發生此一異常的風險增加)
新研究顯示,父母親之一有躁鬱症,其子女發生此一疾病的風險增加14倍;這些小孩特別可能出現早發型躁鬱症,如果雙親都有此疾病,他們發生此疾病的風險更高。
研究也發現,雙親之一有躁鬱症,其子女發生情緒或焦慮異常的風險,是雙親都沒有躁鬱症小孩的至少兩倍。
這些結果認為,對於躁鬱症患者的小孩,醫師應更深入注意這些小孩的心智健康,且必要時提供介入。
研究主要作者、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韋斯頓精神醫學研究院及治療中心的Boris Birmaher醫師向Medscape Psychiatry表示,如果小孩有問題且這些問題會影響到他的功能,就應該進行評估。
這項研究屬於Bipolar Offspring Study (BIOS)研究的一部份,探究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DSM-IV)診斷有躁鬱症的病患,以及年紀、性別、居住地區相仿、無躁鬱症一級相關的隨機對照組;納入研究的是6至18歲小孩的雙親。
最後的233名躁鬱症雙親病患樣本中,有10個家庭是雙親都有此異常;最後的控制組143名雙親中,包括了79個非躁鬱症的精神異常,64個沒有任何精神疾病;此外,研究中也評估了躁鬱症父母的388個小孩,以及對照組雙親的251個小孩。
研究者訪談這些父母親,以確認其精神異常、家庭精神病史、以及其他變項,如家庭環境與負面生活事件;同時,也詢問有關他們小孩的狀況,另外分別對小孩進行訪談,以瞭解他們是否有精神異常。而除了統計者之外,全都不知道父母親的診斷。

【早發問題】
分析顯示,母親或父親有躁鬱症的小孩(388名中有41人、10.6%),比對照組小孩(251名中有2人、10.8%)更容易有躁鬱症狀;雙親都有躁鬱症的小孩,其風險更高,發生躁鬱症的風險是父母親之一有躁鬱症小孩的3.6倍。
Birmaher醫師在訪問中表示,不過,因為研究中此類家庭數量有限,做出結論要很謹慎;此外,因為研究樣本太少,我們不希望引起太多爭議。
Birmaher醫師表示,研究中發現的多數躁鬱症小孩還未成年;根據我們的定義,這些小孩的多數躁鬱症類型是次臨床的;他們有憂鬱症和焦慮異常。或許這是疾病的開端。
作者強調,因為研究中的小孩年紀還小,未達躁鬱症風險的高峰,他們的躁鬱症風險可能持續增加。
Birmaher醫師表示,該研究確認躁鬱症是一個早發問題;在父母親有躁鬱症的41名躁鬱症小孩中,31人(75.6%)在12歲前即發生。
雖然研究設定最早發生躁鬱症的年紀是4歲,但有些父母親報告指出,他們的小孩在那個年紀之前就出現類似躁鬱症症狀。Birmaher醫師表示,小孩年紀越小越難診斷。不幸的是,沒有辦法用X光或者驗血來檢查。
這些父母親本身也很早發生躁鬱症。約有64%在20歲前就出現情緒異常、48.0%在17歲前出現、18% 在13歲前出現。
這些研究結果可以激勵對出現這些早期症狀小孩的迅速診斷—這是一個重要步驟,因為及早治療可以有更好的結果。Birmaher醫師表示,在過去,從發生躁鬱症到有適當診斷與治療需要10年。我們不希望現在仍如此,我們希望大家提高警覺。
他表示,有些人—包括一些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仍無法相信小孩會發生躁鬱症。

【無須恐慌】
但是,Birmaher醫師不希望他的研究引起恐慌。父母親之一有躁鬱症不代表他或她的小孩就會發生,就像其他疾病一樣。舉例來說,你的父母親之一有糖尿病,你自己可能永遠不會有糖尿病。正如其他異常,躁鬱症並非100%遺傳; 環境也有所影響,壓力與一些藥物也會引起此異常。
紐約Stony Brook大學醫學院的Gabrielle A. Carlson醫師表示同意,躁鬱症的基因相關問題很複雜。她指出,躁鬱症雙親的小孩發生躁鬱症之外的精神疾病風險仍然較高(有25.8%的躁鬱症後代符合焦慮異常的規範,19.1%符合未定型擾亂性行為障礙、24.5%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
Carlson醫師在對本研究之影響提出看法時表示,青少年躁鬱症早期介入是冒險的,她向Medscape Psychiatry表示,就一名臨床醫師的觀點,處於風險之有症狀小孩需要治療反應,這是清楚的,但問題是,對於要有多少反應並不清楚。
她表示,多數有症狀的小孩不太可能發生明確的躁鬱症;有些如焦慮異常所需要的治療卻可能是躁鬱症的禁忌;迄今,沒有資料認為高風險後代的每種精神異常都對於躁鬱症的治療有反應。
有鑑於之前的研究著眼於躁鬱症病患小孩的躁鬱症比率,多數是於小孩已達成年時進行研究。Birmaher醫師表示,目前的研究是首度於小孩仍幼小時進行的研究,指出研究樣本夠多,且校正了人口統計學資料以及其他共變項。

■(2009/03/08國際厚生;兩歲前看電視不會增進孩子的智力)
根據電視對孩童影響的最新研究顯示,未滿兩歲的孩童看電視不會增進他們的智商。
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在嬰兒時期看電視,到了三歲並不會比沒看電視的孩子多獲取任何語言或視覺運動技巧的好處。但研究人員在考量到其他因素後發現,看電視似乎也沒有傷害到他們的發展。
哈佛醫學院媒體和兒童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員Marie Evans Schmidt博士在新聞稿中表示,這樣的看法與市場行銷訴求和有些父母的觀念相反,他們認為看電視對兒童的腦部發育是有利的,但卻沒有發現有利的證據。
Schmidt博士表示,在這篇研究中,看電視本身對認知的影響是無法測量的。看電視或許最主要被認為是許多其他環境和家族影響的一個標誌,這些影響可能對認知的發展有害。

【電視對嬰兒學習沒有幫助】
雖然美國小兒科協會建議不要讓未滿兩歲的兒童看電視,但研究人員表示,大多數美國的嬰兒每天看一、兩個小時的電視。
研究人員在刊載於小兒科(Pediatrics)期刊的研究結果中,分析872位孩子的資料,孩子的母親要填寫她們小孩六個月、一歲、以及兩歲時看電視的習慣,孩子所看的內容則沒有包括在內。
在3歲的時候是用兩個標準測試來評估兒童的語言和視覺運動技巧,包括與智商有關的畢保德圖片辭彙測驗III。
初步結果顯示,看電視時間越多,這些測試的分數就越差,但若控制母親的年齡、教育、家庭收入和婚姻狀況等已知會影響嬰兒心智發展的因素後,這種分數會變差的影響就消失了。
雖然這篇研究指出,在兒童發展初期看電視的影響,對兒童的發育是不確定的,但研究人員表示需要後續追蹤的研究。之前的研究顯示,看電視對嬰兒的害處多於益處。
媒體和兒童健康中心主任Michael Rich醫師在新聞稿中表示,嬰兒時期看電視與增加肥胖、注意力問題、以及睡眠品質降低的風險有關,父母們需要瞭解嬰幼兒在童年時期看電視不會學到東西或是獲得益處。

■(2009/03/03國際厚生;嬰兒時曝露於黴菌會增加日後氣喘的風險)
根據2月份過敏、氣喘&免疫學檔案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家中可見的黴菌與嬰兒後來發生氣喘的較高風險有關。根據該研究,母親抽菸也是小孩日後發生氣喘的顯著風險因素。
辛辛那提大學環境健康系的Yulia Y. Iossifova博士等人,使用「氣喘預測指引(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評估483名小孩日後發生氣喘的風險。
Iossifova博士等人解釋,本研究獨特之處在於首次聚焦於探究可見的黴菌以及(1-3)-β-D-glucan(聚葡萄糖)之曝露對臨床API的影響;API最初發展用於3歲的小孩,對6至13歲時發生氣喘有59.1%的陽性預測價值、73.2%之陰性預測價值,專一度為84.7%,敏感度為41.6%。
參與辛辛那提孩童過敏與空氣污染(Cincinnati Childhood Allergy and Air Pollution)研究的小孩,是於2001/10/01至2003/07/31之間出生,這些嬰兒的雙親在嬰兒平均8個月大時,完成一份有關居家特徵的詳細問卷,接著接受家庭訪視,訪視包括從主要遊戲區取得灰塵樣本,以及收集家中可疑表面的膠布取樣。研究者使用顯微鏡評估這些樣本的黴菌污染,將各家庭的黴菌以及水漬分類為沒有、低或高。分析塵土樣本中的(1-3)-beta-D-glucan和內毒素(endotoxin)的濃度。
研究對象在1歲時的年度就醫時才開始接受評估,目前的分析包括了這些小孩3歲時的健康結果。每個嬰兒透過皮膚點刺測試評估對過敏原的敏感度,雙親則報告小孩發生哮喘的頻率。
Iossifova博士等人寫道,此分析中,如果小孩3歲時有復發哮喘、且符合三種主要規範之一(雙親氣喘病史、對1個以上的氣源性致敏原過敏、濕疹)或三種次要規範(沒有感冒但有哮喘、醫師診斷過敏性鼻炎、對牛奶或雞蛋過敏)之二,則被視為有陽性API,也就是未來發生氣喘的風險較高。發生哮喘1次以下、對任何過敏原都沒有過敏者被納入對照組。
研究結果指出,(1-3)-beta-D-glucan值與小孩之過敏哮喘風險和陽性API呈反比。內毒素量與過敏哮喘和陽性API之間有些微增加但不顯著的風險關係。
不過,相較於家中沒有可見黴菌的嬰兒,家中有可見黴菌的嬰兒發生過敏哮喘的機率達6倍以上、陽性API的機率達7倍以上。母親抽菸是另外一個過敏哮喘風險顯著增加的因素(校正勝算比[OR]為13.7),也是後續發生氣喘的風險因素(OR值4.4)。
這項研究的一個潛在限制是孩童測量結果時的年紀;許多小孩在3歲時有哮喘或有陽性API,但後來沒有發生氣喘;但是因為3歲時的檢測顯示13歲時會增加氣喘風險,作者建議持續追蹤,以確認這些發現是否與後續風險有關。
作者表示,可見的黴菌以及母親抽菸是陽性API未來發生氣喘的最強風險因素;因此,對高風險小孩有效之發生氣喘的預防性檢測是家庭矯正測量,以移除可見的黴菌,另外就是雙親戒菸。

■(2009/02/23國際厚生;小孩有時候同時存在聽力喪失與眼睛異常)
根據二月號頭頸外科和耳鼻喉期刊中發表的一篇回溯分析結果,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小孩可能也會有眼睛異常。
華盛頓大學的Arun Sharma醫師等人寫道,特別是在童年時,SNHL與語言、說話、認知及社會發展的延遲有關;因為聽力不佳,SNHL的小孩特別依賴其他獲得訊息的方法,如果這些小孩有未確認之會影響視力的眼科異常,對其發展可能會有更不利的結果。
研究目標是檢視SNHL小孩的折射與非折射眼科異常,評估常規眼科檢查對SNHL小孩的整體診斷價值。
研究者回顧226名18歲以下SNHL孩童,於2000/11/06至2007/06/04間,在一所四級大學兒童醫院眼科的檢查資料。
有49名(21.7%)病患出現眼科異常,包括23名(10.2%)病患的折射異常以及29名(12.8%)病患的非折射異常。11名(4.9%)SNHL病患中,5人(2.2%)有與眼科異常相關的症狀。SNHL的嚴重度或單側性不會影響眼科的發現,新生兒篩檢時診斷者與其他病患之間的眼科發現流行率也沒有顯著不同。
小孩半數的SNHL案例是遺傳所致,大多數白人病患的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是因為GJB2基因,研究者因此也探究基因與眼科異常之間的關係,27名雙等位基因GJB2 突變病患有1人(3.7%) 、106名無任何GJB2 突變病患有22人 (20.7%)(P =0.04)有眼科異常。
研究作者寫道,這和GJB2 突變會導致SNHL但不會有其他異常或症狀的觀念一致;在本研究中,SNHL小孩之眼科發現的整體流行率為21.7%;GJB2 突變小孩有3.7%有眼科異常。
研究限制包括這是回溯設計研究,對於所有SNHL小孩的眼科評估僅為建議而未全面進行,進行之眼科檢查的差異性。
研究作者結論表示,多元方法對於評估與治療SNHL小孩是重要的,以確保符合他們的醫療、教育與社會需求。眼科評估有利於病患接受眼科醫師診斷(甚或治療)會影響視力的異常、以及幫助耳鼻喉科醫師確認SNHL的原因。

■(2009/02/19中廣新聞網/劉映蘭;小朋友最煩惱的事:被同儕排擠)
現實生活中不僅成人有煩惱,小孩子也有;根據兒福聯盟調查孩子煩惱排行榜的前三名依序是「擔心被同儕排擠」、「課業壓力太大」以及「缺乏情緒宣洩管道」。其中擔心被同學排擠或找不到歸屬感,已經連續7年都是小朋友生活中最煩惱的事,在兒福聯盟開放給小朋友的諮詢專線中,每五通電話就有一通是這個問題。
不想擔任風紀股長、擔心小圈圈裡有人不喜歡他、畢業旅行找不到一起行動的伙伴...這些都是小朋友最煩惱的事,兒福聯盟開放小朋友諮詢專線7年以來,接到7萬5千多通小朋友訴說煩惱和心事的電話,平均每小時接到15通,其中有1/5的小朋友打來都是訴說被同學排擠、找不到歸屬或信任的團體等「關係霸凌」的問題,兒福執行長王育敏說,譬如說今天小朋以和他最好的朋友吵架了,其他同學都不跟他玩…因為其實孩子在發展階段同儕對他來講非常重要,所以一旦被同儕排擠會對孩子造成壓力。
除了擔心被同儕排擠,也有15%的小朋友煩惱課業壓力,還有12%的小朋友覺得自己沒有情緒宣洩管道,因此兒福建議父母師長多接近孩子傾聽他們的聲音。王育敏建議,父母師長是孩子身邊最親近的大人,要持開放的態度聽孩子的一些問題。

■(2009/02/14中央社/黃貞貞/倫敦;小情侶嘗禁果 英13歲男15歲女當爸媽)
英國一名13歲男童與15歲女友偷嘗禁果,因未做好避孕措施,升格當父母,震驚社會。「小爸爸」坦承,不知道當爸爸會是什麼情況,但會盡力做個好爸爸。
根據「太陽報(The Sun)」 今天報導,身高僅四英呎(約122公分),一臉稚氣的派坦(Alfie Patten),去年和女友史提德曼(Chantelle Steadman)「做愛做的事」,因沒有做避孕措施,史提德曼「珠胎暗結」,發現時已懷孕12週。
派坦和史提德曼決定留下小孩,但很擔心他們的父母反對;史提德曼的母親是在發現女兒體重開始增加,詢問下才發現真相。
兩人的女兒麥絲(Maise Roxanne)四天前出生,體重達七磅三盎司(約3,260公克),是一位健康的小女嬰。
派坦的父親說,兒子對於自己未成年就當上爸爸,完全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不過看起來兒子真的很關心他每天都會到醫院探視他的小女兒。
今天「太陽報」頭版登出小麥絲穿著印有「我愛媽咪和爹地」字樣的連身條紋衣服,派坦在一旁照顧。他說:「我不知道當爸爸是什麼情況,但我想我會是個好爸爸,會照顧她」。
麥絲誕生後,派坦堅持自己是第一個抱她的人。
這對未成年新父母的麻煩才要開始。派坦表示,他不知道尿片要多少錢?也不知道將來要如何養育麥絲?他自己事實上沒有什麼零錢,偶而父親會給他10英鎊(約新台幣490元)。
派坦的父母目前分居,他和母親同住,有八個兄弟姐妹,家境並不好;史提德曼和父母及其它五個兄弟姐妹住在一棟租來的房子,她的母親坦承,家中人丁眾多,財務負擔沈重,但表示會盡力協助養育麥絲,共度難關。
報導說,英國最年幼的父親是司徒華(Sean Ste-wart),1998年當時只有12歲就升格當爸爸,對象是隔壁家的15歲女孩韋布斯特(Emma Webster),兩人在小孩誕生後六個月就分手。
根據英格蘭、威爾斯及蘇格蘭的法律,青少年要到16歲才可以有性行為。
派坦和史提德曼所居住的薩塞克斯郡(Sussex)警方今天表示,保護兒童小組已針對此事進行調查,並決定不予起訴。
這對未成年小戀人升格當爸媽的消息傳出後,主管學校與兒童事務大臣鮑爾斯(Ed Balls)直言「可怕」與「不尋常」,強調將盡一切可能降低青少年懷孕。
保守黨黨魁卡麥隆(David Cameron)說,這種「小孩生小孩」的情況令人憂心,顯示社會出了問題,必須要加以導正。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資料,2006年英國共有7,826名16歲以下少女懷孕的案例。英國是歐洲青少年懷孕情況最嚴重的國家,她們多來自經濟環境較差的家庭。
英國是歐洲青少年懷孕最嚴重的國家,政府近年來加強性教育,宣導安全性行為,但成效仍欠佳,未成年媽媽經常隨處可見。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7706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生活新知|資料更新100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ksl197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研究]遊戲虛擬社群經濟... 後一篇:調查︰2008最受歡迎的...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emonade1120無聊的你
歡迎來逛逛看看我的奇幻小說喔~看更多我要大聲說3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