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確各憑本事,文字的韻味是學不來的,那些小說家的知名度屹立不搖,寫作的風格是別人無法取代,除非他寫不出來叫人代筆,或是趕稿,這都會影響品質,我覺得寫作順其自然,硬寫反而寫得差,我就常這樣,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正努力寫的反而不怎麼看好,讀者的心難捉摸。
這篇是看分享文章的觀後感。
我覺得不管哪個產業都會擔心別人學走的問題,自媒體如此、寫作如此、商場更是如此。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為了生存什麼手段都會做。只是寫作成本比較簡單一點,幾乎是零成本,但最大的付出成本是時間。
很多名家表示,寫作是一種順化的過程,攸關到自己攝取的接觸養分。例如像我:雖然會寫愛情、奇幻、科幻,但我深知細分之下我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呈現出來的效果都不太一樣。
而且我還有幾個超不利的寫作條件,我已婚,先生只要一換班我可以整整一個月無法寫、只能看,就算寫也是像這樣短短的分享、短文,或者處理長篇故事的一小段文體。而我也試過不如就集中某一時段專心寫,但現實的變因常常讓我覺得氣餒。
第二不利條件就是正職工作,是個需要動腦與付出眼力的工作,還有旺季與淡季之分。旺季時可以一下班只想睡不想動,淡季時才有上班偷閒打一點文的時間,二大不利條件在我的人生中佔據相當大的影響力,除非正視他們與之和平相處,否則無視它們的後遺症就是各自炸裂。(我吃過好幾次,那真的是會到了絕望的程度。)
綜合上面的條件影響之下,我對於寫這回事體感會比專職還要鬆,我比較著重於:先滿足自己的日常,再用寫來完善自己人生。
至於學走這回事,就留給市場去淘汰替換吧。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別人的人生盡頭等待的是什麼,以及結果是什麼。就算啟動條件一模一樣,後面長好長歪也是時間付出的成果。
我相信這年代的讀者個個精得很,就算你做出跟某某人一樣的文章、作品,勝負關鍵永遠在細節,以及你可以為了文章、作品,付出了什麼努力體現在你的成果上。你可以花上一年、二年、甚至十年去研究,你永遠都可以為市場大門叩關,同樣的,站得久不久都是各憑本事,無關對錯。
有時候,囉囉嗦嗦想來想去這麼多,不如回歸到一個重點:
你做得開心嗎?如果開心的話,這樣就好了。請繼續保持你的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