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15411電子保母的氾濫只怕會越多過動兒

真說異理 | 2015-04-11 22:18:16 | 巴幣 0 | 人氣 142


<現實片段>

時間:晚上7點??分

「我真的不懂為什麼那個孩子會有這樣的舉動…」

才將近不到一天的接觸,真的就已經快被逼瘋了,對於孩子的行為,果然還是詢問母親會比較清楚。

於是向母親提到「小朋友會一直看同樣的影片,自己看也就算了,但他卻會一直強迫別人看,不僅如此還會模仿影片中他認為好笑的片段,甚至反應誇張的大笑。」

這真的讓人很困擾,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制止,就算跟他說,你自己看就好了,他還是會一直要你跟他一起看。

原本在幫他研究手機的問題,就已經夠煩了,他卻一直吵一直吵,逼不得已自己只好說出「在吵就不幫他」這樣類似的話,但也只是短暫的壓制而已。

此外還有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孩子總是都把手機音量調到最大,每次自己都得提醒他太大聲了,他才知道轉小。

因為是男孩子,所以喜歡模仿打鬥,會被打飛的動作也就算了,只是真的會讓人很困擾。

——「嗯…這很顯然是過動的表現。」

母親聽完以上得出的結論。

「模仿這點是確實…但我不懂看影片這個現象到底是?」

明明自己看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強迫別人看,然後有自己激動的大笑?

——「那是他想要別人注意他的意思,希望獲得關注。」

「原來是這樣啊。」

終於理解了…但這樣強迫別人的行為真的很困擾。

追根究底,這個現象會造成,全是因為缺少家長的陪伴吧。

如果平時寫作業家長沒有陪同的習慣,就會造成孩子不想寫的情況,閱讀文章也是,要小朋友自己讀是不可能的基本上家長都還是要一起參與。

然而現在科技的發達,造成了一個氾濫的現象,就是「電子保母」,為了減少孩子的吵鬧,便將電子產品給了孩子。

但卻忽略了嚴重的後果,一旦他們習慣了這樣東西,忽然要被拿走,他們將產生「躁動不安,無法專心,不願吃飯,睡覺」。

這完全符合了那個孩子有的現象。

然而詢問那孩子的家長,平時是否也有給孩子玩手機,而他回應道只有別人來才給他玩。

但卻造成了另一個現象,那個孩子竟然自己主動找親戚的孩子來,但不是跟他玩,而是玩對方的手機。

這就是對特定的事情限制,反而造成氾濫的問題,沒有好的管控,只有限制是無意義的!就像當初之前提到的,如果限制小孩在家不可以吃垃圾食物的話,就會造成他們認為只要是家以外的地方就可以吃,反而在當下過度食用。

而解決方法,母親提到說,假設像電腦手機這類的,可以限制孩子平日不可玩,只有假日可以,但也不是全天玩,而是只能玩幾個小時這樣。

以前也許手機沒有這麼氾濫,但也不能以這個為藉口,為了讓孩子安靜,就用這種方式壓制,久了一旦沒有東西給他,他就會無法控制,因為根本就沒有教過他「不可以」,他便也不知道什麼不行。

如果平時就給孩子玩手機慣了,一旦沒了手機他就會不知道能做甚麼?除了玩手機以外的事情,因此最好還是要讓孩子有玩玩具的習慣,不但不傷眼睛,一方面也可以培養想像。

只能說以後過動的孩子只怕會越多…只要家長為了怕麻煩而將電子產品毫無限制的交給孩子的話…


接著用問答的方式整理相關疑問。

Q1A1

「話說,以前沒有手機時,帶小朋友出去都是怎麼樣?」

回想現在大人逛街,小孩手機都不離身的。

——「就會吵買玩具啊,如果不買就會一直吵,甚至還不肯回家,有些家長會因為受不了,所以就買了,但我不會,寧可讓你們吵,也不要養成了"只要吵就有糖吃的心態"。

還記得那個時候你吵的比你妹還嚴重,不肯回家,因此只好把你丟在那裡,之後你就不敢亂吵了。」

這招也許很多不懂成效的父母會覺得殘忍,但這真的很重要,必須讓孩子了解,不是吵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

「這樣啊…」

原來自己小時候也很白目哪。


Q2A2


「所以沒有手機,那出去逛街到底該怎麼辦?」

回想現在,大人為了防止用餐逛街孩子吵鬧,會給予手機換來安分,以前到底都怎麼處理這些狀況呢?

——「會叫他們發呆休息,或是有什麼就叫他們看什麼,好比有車子,就會跟小孩說"你看是車車喔",反正就是找會動的東西吸引他們就對了。」


Q3A3

「玩玩具對小朋友獨立有幫助嗎?」

突然回想起以前都很喜歡玩樂高,每次妹妹要一起玩都讓自己很緊張就是了…(因為她都會破壞)


——「當然有喔!而且玩玩具對孩子的幫助可大了,除了訓練"獨立",還包含訓練"收玩具"(這會影響以後的整理能力),和創意。

一旦家長為了怕收拾麻煩而不讓孩子玩玩具的話,就會造成孩子只會倒玩具而已。」


「倒玩具?蛤?」

這是什麼情形啊,想像那個畫面,一群孩子在組裝玩具,而只有一個孩子不會玩,只會一直倒玩具,一直倒一直倒,真是可怕的後果。

——「他就不會玩,所以只好一直倒玩具,而且現在還越來越多這種孩子了。

不過最近班上還是有厲害的孩子不但會組裝玩具,甚至還會"對稱"呢!」

「會對稱,好厲害哪!」

真不簡單哪,原來玩玩具背後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哪。

現在的孩子因為手機的方便都失去了,玩玩具自由組合,自己扮演的樂趣,甚至是和別的孩子無法一起玩,無法一起組合,一起角色扮演。

這背後影響的可不單純是缺少了想像力而已,還包含社交能力,整理,思考,耐心種種。

Q4A4

「所以電腦和手機,是要限制假如使用嗎?」

——「如果是給小朋友,最好就都不要給。」

「咦,都不要嗎?」

——「當然啊,這麼小,怎麼可以給他玩,何況螢幕那麼小會傷眼睛的,電腦還好一點,通常我們都會建議家長不可以給,但大部分都還是習慣把手機給孩子。

一旦給了,就很難救了,畢竟"小孩子還沒有自制能力",為什麼大一點可以玩,是因為你們可以溝通,協調何時才是可以使用的時間,但小朋友根本就不懂。」

自制能力這真的很重要,老實說孩子會過動,根本就是家長的責任,而不能推說是科技發達,以前又沒手機這種理由。

只希望母親的這些觀念能順利的傳達出去了,因為自己是真的看見了,那悲劇的電子保母帶來的可怕後果。(可惜孩子的家長看不見)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