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燒,燒過,燒盡-庫切《屈辱》

北川靜 | 2024-04-30 14:11:48 | 巴幣 0 | 人氣 26

庫切《屈辱》
 
第一次讀的時候,懵懵懂懂,就只是看過去。
這次好像比較能抓到一些概念,整個喜歡起來。
是一本越讀越覺得有深意的故事,
 
劇情大致如下:
文學教授魯睿,跟自己的學生發生不當關係後,被校方調查。他態度堅硬,自認沒錯,受到屈辱,拒絕道歉,最後黯然離開教職。他離開市區,前往女兒在東部高原的農場,卻成為種族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他的女兒也受到黑人的凌辱。他希望能討回公道,但女兒面對這一切的態度,卻是如此卑躬屈膝,就像是過去他曾經對待的那些女人一樣……
 
這樣的故事其實非常尖銳,當時似乎也激起了許多種族議題跟不滿,但如果故事脈絡來看,其實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大概想到幾個點,都是個人感想跟觀點,也不知道對或錯。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或討論。
 
 
一、
大學教授利用自己的男性與社會優勢,覺得沒有不對,反而覺得受到屈辱。
而在另一片土地上,他看見另一種文化優勢正在欺凌自己的女兒。
這邊就是比較常被討論的種族議題、性別議題等議題。
在霸權之下,沒有人比較高級,
遲早都會淪為受盡屈辱的犧牲品。
這部分的討論很多,但總覺得作者要講的東西不只如此。
 
二、失去祝福(dis-grace)的人們
魯睿曾經是受祝福者,他曾燒過,但已燒盡。
現在他的只是過去的灰燼,一種不被祝福的東西。
就像他看見路邊的沒人看一眼的老流浪漢,
他們也曾經是神的孩子,曾經身材挺拔,
他們不肯離開甜美的盛會,該受責備嗎?(P35)
其實他這邊在講的是自己。
我忽然想到以前當兵的學弟講過一句話:
「人生最悲哀的不是得不到,而是回不去。」
不知道為什麼,覺得蠻有道理的,就一直記在心裡。
 
覺得魯睿的狀況,大概就像這樣。
雖然disgrace翻作屈辱、恥辱或醜事我一直覺得他想講一種被剝奪祝福的一群人(dis-grace) 怎麼去面對自身的處境,而主角可能就是最糟糕的範例。
 
其實讓我想起地海的格得。
格得回到人間後,不再有任何法力,他很慌張,
不知道怎麼辦,最後終於學習如何安然度日。
這本書中的魯睿,剛好就是格得的反面。魯睿貪戀不放,最後自食其果。
 
三、燒盡的悵然
在行文中,庫切一直釋放一種年華老去,曾經擁有卻已經失去的悲傷感,燒過,燒盡, 他不想,所以在這其中迷失。
 
活在世界上的生物,都曾有過祝福,但不被祝福的時候,就要安然接受離開。接受屈辱。燒,燒盡。這是上帝最後的仁慈。老狗就像魯睿,他送走這麼多生命,看見自己也將會這樣。他不忍,所以仁慈。從仁慈中,他看見生命的真貌。新的生命會長,舊的生命會走。
 
如果能看見這一點,屈辱就會變成祝福。對世界的祝福。
 
四、萬般執著,終歸一往
魯睿自比拜倫,風流倜儻的詩人,
流連在女性之間,認為自然人性(情慾、衝動)應該被尊重。
那個年代或許可以。
可是這樣的價值觀已經過去了。
他貪戀,貪戀自己過往的美好(擁有性吸引力),貪戀過往時代的價值,所以到後來被逐出社會,承受這樣的屈辱、恥辱,是自找的。
 
他的女兒露西也是一樣。她為了一種模糊的價值,名為崇尚自然土地的價值,去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做自己不擅長的生活方式。
為了在那邊生活,她不得不默許暴力的發生,
最後不得不委身於男性以保護自己。
以進步之名,卻臣服社會暴力,
「對,就像狗一樣」,她有一百種方法可以離開,
但她選擇承受這樣的屈辱、恥辱,是自找的。
 
故事到了最後,
貪戀自己曾經美好的過去的魯睿,
在安樂死無數動物的過程中,
他不忍,所以在死前給牠們最後的仁慈,抱抱牠們,給牠們安慰。
 
他忽然發現世界就是這樣,再多的屈辱,終究不過如此。
 
生命會出現會死亡,燒,燒盡,空無一物。這就是世界的本質。
 
萬般執著,終究要放下。
 
所以,他最後連自己最喜歡的那隻狗,也放下了。
因為讓牠走,才是對牠最後的仁慈。
也象徵他對自己的執著,也終於放下了。
 
五、怎麼樣才夠呢?
 
最後,怎麼樣的贖罪才是夠的呢?
 
故事中魯睿的女兒明明知道當地社區的狀況,卻像聖女一樣,把自己獻祭掉,把命運交給當地的優勢社群。這樣的贖罪夠嗎?
 
另一面,主角到女學生家,最後在她的家人面前跪下磕頭,這樣的贖罪夠嗎?故事中,他覺得不甘心。他已經失去了一切,社會地會、尊嚴,這樣夠嗎?(主角一邊道歉,一邊心裡這樣想,顯然只是覺得屈辱,而不是真心。)
 
最後,她的女兒被傷害,當地的權力者好像都處理好喬好了,好像給了似是而非的懲戒,又給了犯人各種後路,主角很生氣,跑去揍了年輕黑人一頓,顯然他覺得這樣是不夠的。
 
也或許,那是他對於巨大的權力所能做出最微小、不值得一提的反抗。可是他也沒有想過,他只是被解職,可以在另外一個地方不受干擾的度日,這樣是不是也夠了呢?
 
--
這有點讓我想到最近在讀的《巴別塔學院》,
被殖民者對於帝國主義的反抗,
怎麼樣才是足夠的呢?
 
身為帝國主義之下的受益者,
怎麼樣的道歉和贖罪才是夠的呢?
再延伸到我們當下的狀況,
身為一個受社會所益的漢人、男人,
對於原民、女性的道歉和贖罪,又是怎麼樣才是夠的呢?
 
我不知道。
 
《巴別塔學院》提到暴力的必要,
《屈辱》中主角最後也使用了暴力,
 
這就是解答嗎?
 
我猜不是,雖然不是很確定。
但我知道,如果腦中出現「非這樣做不可」的念頭時,
它通常是錯的,
因為執念是三毒的源頭,
也是通往Bad End的起點。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