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都要2024了,我可以讀農藝系嗎?

灰羽 | 2023-12-05 18:31:01 | 巴幣 0 | 人氣 62

恩,如果你沒滿50歲,就不要讀這個系所了
不管是哪一種學制都覺得這不適合年輕人就讀
因為農業依然打不過科技業
加上農田水利會充公
就算取得農業專業系所的加持
貸款也都給他下去
想當個農青
沒水我不知道你要種什麼?

我在2022寫過一篇大致的狀況
就移動到其他領域去生活

我只能說農業學校系列的人都怪怪的
一個是除了被政府鼓勵才有舞台以外
基本上就又是被選舉舉高高的重視
選完又遺忘的可憐產業

1. 農業除非自己登記成農戶,不然就是個勞工
    法規就是這樣定的,不知道為什麼協助農業工作都是以勞工的基準看待,不知道什麼時候農保自己圈住所有從農人口,變成專業職業。
2. 無法扭轉的老齡人口
    基本上年青人在農家會被看成是奇怪的狀態,因為農業生產者有一部分是在都市混不下去回鄉,自己本身對自己行業不認同,就會有扭曲心態的產生。年輕人本身不可能比老年人老,這是事實,老年人因為腦部的退化加上年輕時的創傷記憶,如果以目前的生產系統跟邏輯去講,基本上就會被罵到臭頭。
3. 可愛的飛行器
    貸款買這個管田,一直都是很奇怪的方式,因為我國農田面積並沒有大到人工不能管理的狀態,一般還是用機械動力的協立比較有幫助,科技不是不行,只是農耕是一種目的性的管理,花那麼高成本又不能有效的貿易出口賺到匯差,品質也是各說各話,什麼時後能賺到還本?還是無垠的農業貸款深坑?就不得而知了。
4. 迷你的農業學術圈
    這大概是我這一年最大的震撼了,因為轉換領域之後,才發現從南到北的農藝系老師,不管品質如何,全台目前有20位左右而以,然後一個台大電機系的老師是60位,全台就不知道幾個了,光是轉換職位跟視野推進速度幾乎一個月就不同了,學術年會品質也差很多,以前在農藝系一年只有開一次年會,但是電機領域等等是每個月一次研討會,而且還會有人拜訪你要不要去他們公司,是畢業前就求你來了,是我很不能適應的地方。學術砲的方式更是多元,一山還有一山高,非常的好玩。(忘了說我在農藝系寫完論文老師根本不看,就一直演他很忙。最後就變成金馬影帝開始演戲,不過老師從2月審到7月改不出來跟我有什麼關係?而且整個系上的講評都很奇怪,不管是繳交的作業,還是論文都沒有回音過。口試當天,我覺得老師群不知道在玩什麼,最後我也不想胡鬧下去,口試當天整個擺爛,我知道根本沒人在意我寫了什麼,反正我沒造假,萬一辯解沒講好,老師哭嚎我弄他就麻煩了,畢竟他找的是他的學術朋友來口試,有衝突就是當場不及格,在農業的視界裡真的沉默是金。)
    一轉換領域其他的學術圈,真的覺得想從事學術研究的同學,要記得往大型學術圈靠攏,因為老師的人數多,能獲得指導的機會也會變多,不然就只能制式的學習老師的那一套,而且一個學校根本不到10人的老師,先不管他們開課,光是各自不合加上分裂,我就不知道有哪個同學可以在這樣破碎的學術關係中,可以和諧與其他同學相處,光是差在這點,很多事情都無法有效推行。而且目前先進教育不會把師徒制放為優先,雖然學生需要磨練,但是教育手段已經多元化,接受新式教育(像是分組討論、協力完成、包容不同族群)做為指導已經是更具價值產業的主力方式,不侷限在師徒制好像會使這些老師失去教學能力,所以建議想走"學術"也不要往這地方走,因為農業不會被投資在高成本開發上,更加現實的是,農民的"種原"也不是學校老師所知道的那個樣子,大多都是誰有從那邊分就好。
    而且這幾年,還有技術外包的狀況,就是運用計劃申請人(老師)向國科會或是試驗單位申請計劃從事研究,不過某些原因沒辦法找學生來做到一定水準(老師不具技術人緣差,甩鍋學生結果學生也擺爛,寧願退學不畢業也不背。)就某些步驟可以買生技公司的服務,說真的還蠻有效率的,而且自己的論文也發的出來,所以進年的老師也不需要給他研究室空間,直接進到與生技公司雙贏的狀態(兩方都可以發paper)老師也減少許多負擔,至於會學到什麼,要如何在業界生存就是你學生自己想辦法,但是生技業收生技不收農業生,就要自己斟酌了。
5. 課本依然沒有補充
    疫情後,依然沒有什麼農業新著作在市面上流行,有的都是起身放屁之作(寫完就退休),而且專業學會也沒想過自己要出什麼新的農業課本,就算劃地宣示的行為也沒有。罔費學會開頭還是臺灣開頭。教科書一定會是有使用的年限,因為每3到5年不管是環境或是政策等系絡都會改變,為了要讓同學更清楚知道未來的因應之道,並且讓圈外人知道行業的水準在哪邊,基準教科書是必須要的,而且由學術學會編定,自然有定根定錨的作用,不管未來狀態,都不失流行,每4年修訂一次也可以有銷售的活水,並且可以向政府申請學術出版的相關補助。(那麼多年都不需要的原因,大概是台灣農耕環境超乎想像的發達,50歲以上的農民其實都自己下載plant science或是nature自己閱讀了,那不會閱讀的同學,你該轉行了,這行都是一堆怪物裝鄉民,有錢不賺那邊裝死。)
6. 公務機關的部分
    一堆農業機關應該也要強化學術能力阿,雖然我10年前就罵過同學說10年後不會有什麼退休金,那也成真了,因為學校變弱了,或是公務機關自己本來有出版,是否要不要強化這個部分?我還記得碩伊的時候我拿農業試驗所的資料當做基準報告的時候,學校的院長就表示相關資料的學術性不足,所以與農業相關的公部門自然有一些弊病在。但是這也許跟迷你規模的學術圈有關系,因為沒有領導性的學術能力,自然沒有得依循就是得過且過了。

講那麼多,還是建議一般人不要進去,除非家產很多,10來甲農地等你種,不然就是老到可以佔領地方派系,政治籌碼多再去。一般年輕人還是往規模較大的領域移動,不然少子化的威力正在顯示,領頭羊是給有社會人脈跟富可敵國的人在做的,貿然進去只是造成自己不可逆的壓力。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