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方外看紅塵》-第二篇 社會關懷-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演華 | 2023-11-10 09:00:50 | 巴幣 0 | 人氣 55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問:最近中共制定〈反分裂法〉,在臺灣有人就以「反〈反分裂法〉」行動反制。兩岸情勢好像很緊張,似乎走到戰爭的邊緣,很不安定。這樣的日子真是人心惶惶。

答:我們在世界上生存的每一天,都會遇到這種狀況,很多夫妻、家庭,甚至同性質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經常都在面對分裂、整合、競爭的問題。

有競爭才能成長,但不要把對手當敵人,要把對手當成幫助自己成長的「好朋友」,不但自己得到成長,也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最後受益的是大眾。不要只看兩岸,其實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地球上經常出現兩大陣營對立,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這樣,即使二次戰後,世界上也還是冷戰對立。現在,更不只兩大陣營了。

臺灣海峽兩岸距離很近,雖然文化的淵源相同,但社會結構、政府體制、判斷的標準,頗多不同,當然彼此會有歧異。過去,我們說要反攻大陸,大陸則要解放臺灣,戰爭幾乎一觸即發,大半個世紀以來,都是在戰爭邊緣。現在,五十多年過去,若要跟那時候兩岸劍拔弩張的情況相比,我反而覺得,現在比過去都更安全一些。

我不是政治人物,未來兩岸要如何發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居安思危是需要的,但不能「風聲鶴唳」。應該把臺灣經營好,向中國大陸伸出友誼的手,大陸也應以慈悲的方式給臺灣多一些關心,來穩定兩岸的關係,這樣就沒有大問題,戰爭就不會發生。

大家都怕戰爭,但毋須過度恐慌。即使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不時處在戰爭狀態中,那裡的人民還是照常過日子。我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時,問當地人:「不恐懼戰爭和爆炸嗎?」他們告訴我說很恐懼,但生活還是要過,畢竟被炸死的人只是少數,雙方人民的生活都仍然繼續。

比起來,我們在臺灣的生活非常安定,又有什麼好天天憂心的呢?再從佛教的觀點看,人的禍福是有一定的,但命運也可以改變的。怎麼做呢?多做善事、對人類社會有幫助,很可能因此避開戰禍。

有人替我看手相、批八字,說我只可以活到六十歲;但時間到了,閻羅王卻忘了,我七十六歲了,還是活得好好的。我的生命是奉獻出來的,多活一天,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眾生,我不為每一天憂慮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