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開箱] Lindy林帝 TB4 被動式傳輸線與它的夥伴

Hix | 2023-05-05 09:57:15 | 巴幣 102 | 人氣 612


打給厚

大家都知道林帝是專門作線材的專家

不只是螢幕的線材,他們家也有在做USB相關的線材

今天主要來開箱的是 THUNDERBOLT 4 INTEL 原廠認證傳輸線(編號 31120)

這條線被我封為線材界的萬金油,包含TB4、100W充電速率以及相容USB4.0及3.2





開箱前必須先簡單科普一下,雷電Thunderbolt以及USB之間的關係


雷電本身是由我們的I皇主導的傳輸協議,第1及2代的接頭是以Mini DP作整合

從第3代開始就是採用TYPE-C接口(世界主流,剩大蘋果尚未妥協)

而常見的USB接口目前有TYPE-A(最常見的那種長方型不能盲插的)

以及TYPE-C(理論上雙邊皆可插)



在USB-IF協會制定USB4.0規範時,是建立在 Thunderbolt 3 的基礎之上,不只可向下相
容到 USB 2.0 ,在很多功能方面都與其相同。

而Thunderbolt 4,則是以Thunderbolt 3為基礎,增加PCIE協定的傳輸速度從16 Gbps提
升至32 Gbps,而且TB4一定得通過USB4.0的相容測試,以目前來說TYPE-C口最高殿堂就是
Thunderbolt 4。



那今天入手TB4的線其實是為了之前買的Z690-i後面的插口而入手


主要是為了日後看有沒有機會有TB4的顯卡外接盒,之前用過TB3的沒辦法完整發揮3090實
力覺得可惜


因為目前TB3的吞吐有限,太高規的顯卡是沒辦法完整在外接盒發揮全力的


首先把我手邊有的林帝線都抓出來,Lindy林帝 Thunderbolt 4 被動式傳輸線與它的快樂
夥伴們




TB4的線包裝很簡單,標準林帝可封口袋子,以及產品SPEC

產品編號:31120

‧ 符合Thunderbolt 4標準,並通過Intel認證
‧ 單一線材支援影像、資料、雙向電力傳輸
‧ 使用Type-C接頭,向下相容TB3,並相容於USB4、USB3.2訊號
‧ 支援速度達到40Gbps,PCIe數據傳輸速度達到32Gbps
‧ 連接器上印有"4"及"閃電符號",代表完美支援Thunderbolt 4
‧ 可以同時輸出兩組4K@60Hz或一組8K@30Hz


而USB4.0線袋上的貼紙更為簡單,是另外有個吊牌寫著所有的SPEC

產品編號:92000_A

‧ 完全符合USB-IF協會規範
‧ Type-C支援正反雙面盲插
‧ 支援超高速USB4 Gen 3x2,40Gbps
‧ 支援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最高可支援8K@30Hz解析度
‧ 內建PD智能電流晶片,支援PD電力輸送功能,可提供最大電力傳輸(Max-100W)
‧ 相容於Thunderbolt 3,可向下相容USB 3.2/3.1/3.0/2.0/1.1
‧ 40Gbps頻寬僅適用於兩端裝置皆支援USB4 Gen3x2規範



這條USB3.2是一邊為TYPE-A,另一端為TYPE-C的版本

產品編號:36917

‧ Type-C支援正反雙面盲插
‧ 支援最大電力傳輸達60W
‧ 支援高速 USB 3.2 Gen 2 10Gbps
‧ 可向下相容USB 3.1/3.0/2.0/1.1
‧ 連接器上有獨家標示,可以輕易分辨線材種類



最後這條則是閃亮亮CROMO的TYPE-A TO TYPE-B

主要我是拿來運用的一般外接硬碟

產品編號:36657

‧最高傳輸速率達5Gbps,向下相容USB 2.0/1.1規格
‧接頭與接點端子採24k純金電鍍,提供高耐久度與接點訊號可靠度
‧連接器採用鍍鉻處理,時尚美觀,同時可以阻絕不必要的雜訊
‧多重隔離包覆,訊號穩定



以下簡單介紹一下外觀


首先是TB4線,話說這條線長得非常不LINDY

接頭磨沙手感,上面用閃電記號以及一個4,表明了自己是雷電4的傳輸線


接頭內部正反都一樣12的pin腳,正反插都可以





尺寸如上圖,他袋子上寫100公分就真的是100公分剛剛好,連1mm都不多給你。





再來是USB4.0傳輸線,上面有標明傳輸速度為40Gbps(目前市面上USB4.0線材幾乎都有寫)

這條是ANTHRA系列的,外觀跟CROMO系列差異在於ANTHRA較為樸素一點沒有金屬鍍鉻。





尺吋長度如上圖,一樣長度連1mm都不會多給




再來USB3.2傳輸線一樣是ANTHRA系列的設計語言。





尺吋如上,這條就是150cm的



再來就是我最喜歡的CROMO系列了,鍍鉻處理除了美觀外還可防止不必要的雜訊





尺寸長度如上,可以看到LINDY每條線都不算太細,用料滿滿。



再來來個小測試環節,比較可惜的是專屬TB4的週邊還沒有普及

所以TB4的測試跟TB3(USB4.0)我暫時還測不出來,請見諒。


這次搭配的的是陪我征戰沙場器材們

ACASIS USB4.0 NVME SSD外接盒

ROG USB3.2 SSD外接盒

以及WD MyPassport Wireless SSD




ACASIS外接盒上印著40Gbps傳輸速度


將ACASIS外接盒插上主機板後,可以看到它識別為雷電的器材(USB4.0幾近完全相容TB3)



再來跑個分數一下




使用USB4.0外接盒搭配上TB4或USB4.0線材的速度

理論上應該是可以跑到40Gbps才對,但是看了一下其他人同樣的測試條件下好像最多只能
讀寫到3000MB/s左右而已

而在MAC內傳輸掉更多,但這速度其實也能滿足到8K素材的編輯了




換成ROG USB3.2 GEN2外接盒,搭配3.2的線跑出10Gbps左右的速度

一般這速度其實在4K剪輯已經算很足夠了


最後為USB3.2 GEN1搭配一般硬碟外接盒(WD MYPASSPORT)的傳輸速度

約500MB/s的速度配合一般SATA SSD外接硬碟可謂剛剛好





支援USB4.0的線材都有最高到PD 105W的充電速率

而USB3.2則是最高20V*3A=60W的速率

完全符合廠商宣稱的能力





結語:

國內外有很多線材大廠可挑(如X聯、大X之流),但某些時候大廠以外的線材價格太香了

以致於大部份的人是完全不會在意廠商開出的規格到底如何

也不在乎是否有符合宣稱的傳輸速率

但對稍微講究的人來說,線材挑好一點的好處在於除錯的時候幾乎可以將線材排除在外

而且某些時候,當傳輸規範在作世代更迭時,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沿用摸到新規範

(如我自己在用林帝某些HDMI2.0竟然可以通用HDMI2.1)

我還滿重視電腦週邊的,深深覺得線材真的是值得投資的週邊

因為除錯時可以很放心的排除線材的問題

買林帝就是為了它的穩定以及顏值(雖然我打開TB4線的時候黑人問號了許久)



以上,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