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非重症結核病短期治療對於非洲、印度兒童的可行性

若水 | 2022-03-13 01:27:27 | 巴幣 0 | 人氣 78

Warning:本人非相關專業人士,亦非醫學本科生。此文僅供紀錄與自用,並不保證內容與翻譯上的正確性與適當性。

在所有罹患非重症、藥物敏感結核病的兒童中,有近九成,也就是超過百萬名來自北非、印度、烏干達。結核病的死亡率約為兩成,但由於桿菌數量少、非重症以及呼吸道標本收集上的困難,因此難以由常規細菌學判定確診,導致了針對兒童的治療建議是由成人的治療建議推算出來的。然而成人與兒童的病情有所差異,現行的六個月建議治療時長是否確實合適有待商榷。

本實驗對來自北非、印度、烏干達等國的1204名罹患非重症、藥物敏感結核病的兒童進行隨機分組,分別依照WHO的治療建議進行四周與六周的治療時長,且進行了嚴謹的追蹤與紀錄,並在第72週時驗收成果。主要研究結果表示,在第72週時,不理想結果(包含死亡、失去追蹤、結核病復發、改變療程或療程失敗)在兩組中皆佔3%,其餘各組數據如重症、藥物不良反應等也都相當類似。結果證明,為期四週的治療時長結果並不亞於六週的治療。

作者也對於實驗內容提出一些潛在的侷限性,例如四周組更容易因為開放標籤而導致有更頻繁的延長治療情況出現,從而導致出現更多不理想結果(?),以及不能以胸片作為診斷非重症結核病的依據。但實驗中也納入了塗片以及Xpert(自動化檢驗結核病平台)來確認其準確性。

本實驗結果有助於推動分層醫學方法,以優化現有的治療方法。同時,四週的治療時程也有助於改善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的醫療資源分配。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