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佈於「歐陸風雲 系列」哈啦區。
大家好,這裡是響。
個人第二次挑戰這成就,總算成功了:Everything's Coming Up Mulhouse—以Mulhouse開局,成為神羅皇帝並解鎖地方分權改革的最終階「帝國戰爭」(Reichkrieg)。
前言:
第一次嘗試解這成就的時候是1.30.1版本,當時選擇在神羅內部擴張,還當了新教皇帝。但是,途中更新至1.30.2版本,結果其他國家不像之前那麼容易加入神羅,而因為奧地利早前表現不佳,導致我接手的時候一個改革也沒有(本來是有一個的,被鄂圖曼打到連第一個改革也丟了),只好重開一局。
這次採用一個比較保守的方法:避免在神羅內部擴張,然後保持天主教,協助奧地利推改革,之後自己當皇帝把剩餘的改革解完。
最好是在宗教改革爆發前奧地利完成三階改革,這樣當上皇帝後便有「擴張帝國」CB可以用。
選用國家介紹:
本成就限定使用Mulhouse開局,一個位於Baden以西、Lorraine以東、Strasbourg以南、奧地利飛地以北的共和國OPM。在1.30之前,這裡有一個叫作Alsace的國家,現在被拆成Strasbourg跟Mulhouse兩個小國。
個人認為這個成就設計很不錯,讓玩家一次體驗共和轉君主、神羅OPM、擊敗奧地利當上皇帝、還有新的地方分權改革。老實說地方分權改革其實很廢,但這不是重點,我在篇末再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來看看Mulhouse的國家理念,所有士瓦本(Swabian)文化且沒有獨特理念的國家均使用這組理念。
傳統:人力回復速度+15%、傭兵保養費-15%
不錯的傳統,傭兵保養費在開局首兩戰非常重要。
1. 傭兵人力+40%
題外話:我覺得增加傭兵人力不是一個很好的設計,畢竟人家傭兵公司有多少人不關僱主的事吧...?
2. 堡壘防禦力+20%
3. 陸軍士氣+10%
4. 外交關係欄位+1
5. 侵略擴張影響-10%
6. 每年合法性+1
7. 全國叛亂-1
野心:改善關係+25%
從第三個理念開始都是些很棒的效果,很建議盡快把理念開完。如果建立士瓦本的話,將會得到一個上位互換的更強理念組(巴巴羅薩萬歲!),但這通常都代表要跟奧地利開打。
理念組方面主要為當上神羅皇帝而設:
1. 防禦理念
拿士氣跟法蘭西對打,而且初期Mulhouse仍然是共和國,不可能當上皇帝,所以外交相關的可以晚點開。
2. 外交理念
皇帝標配理念組之一。
3. 宗教理念
本來是用來防新教的,但在宗教改革時期反而沒怎麼傳過來,有種白開的感覺...
4. 影響理念
皇帝標配理念組之一。
5. 數量理念
有錢但陸軍上限太低。
6. 間諜理念
想不到開什麼所以多拿一個外交官吧。
基本上外交+影響便可提供足夠的外交聲譽當上皇帝了(不夠的話還有外交-數量政策),只要跟所有選帝侯結盟那就十拿九穩。
開局流程:
因為在神羅內部擴張的話誰都懂,所以這裡選擇向神羅外部,也就是法蘭西擴張,盡量不碰神羅內部。
雖然是這樣說,但還是先打一塊地回來。
解除暫停前派外交官到Strasbourg偽造聲稱,也看看能否跟奧地利結盟。
讓軍隊擴充至大概10單位(僱傭兵也可),然後向Strasbourg宣戰。
通常Strasbourg都會跟Ansbach結盟,Ansbach那邊只要佔領首都就好,她的小弟可以不用管。
打完仗後派外交官到普羅旺斯,偽造Lorraine兩塊地的聲稱,同時還債。
找個機會宣戰,如果教皇把普羅旺斯破門的話更好,AE會少一點。
奇蹟地連續兩次在首都擊敗人數較多的那不勒斯軍隊後(只請了增加紀律的僱問),把普羅旺斯的首都佔下來。
把Lorraine吞併。
然後又是還債和偽造聲稱,等待下次機會再向普羅旺斯宣戰。
中途不忘也在勃艮地的領土偽造聲稱。
這次有盟友幫忙,輕鬆不少。
勃艮地繼承事件,當了Brunswick的PU。嗯...
奧地利的腦子還算清醒。
這樣勃艮地便會弱了不少。
在這段期間,從階層那邊得到一些聲稱,去擴張一下。
自開局一直不斷重選現任市長,讓共和傳統下降。
Brunswick很快繼承了勃艮地,請你把東勃艮地吐出來吧。
變成君主制了。
當奧地利願意參戰時,向法蘭西宣戰。
可憐的法蘭西。
土地沒辦法拿太多。
反正有戰爭分數剩下來,盡可能讓法蘭西把小國放出來。
雖然這些小國很快會被吞併,但每次放出來都會間接延長她們的核心維持時間,日後更方便放出來收進帝國。
不再碰神羅了。
吸收復活的勃艮地。
法蘭西只能2-3個省份慢慢割走,真痛苦。
等待AE消退一點後,這次一口氣拿了五個省份,與上次比較進步了150%。
宗教戰爭開打,當然是站在天主教那邊。
無事打贏了。
外交+影響的威力,大家都喜歡我。
1613年當上皇帝。
順帶一提我的上一局是透過政府改革轉君主制的,在1598年變君主制,當上皇帝的年份與這次差不多。
上任不久跳出荷爾斯泰因事件,提醒我要把她搶回來。
早前發生王朝成員當上波希米亞繼承人的事件,待他上任後馬上拿下波希米亞的王座。
Take that, von Habsburgs!
花了40年將三十多個異端國家修正為天主教,再用武力發帝國護照給瑞士後(中途因為帝國事件離開了),總算完成任內第一個改革。
忘記帝國對你的恩情了嗎?快回來!
雖然不是必需,但我先把共用改革的最終階解鎖,這樣便(幾乎)常時有+0.1的領內和平增長。
神聖又羅馬的帝國!
之後挑些中等國家開戰(像是復活的拜占庭和衰落的波蘭),IA便會升很高。
趕在大革命時代前解完所有改革。
不需要碰伊比利亞、不列顛、俄羅斯和北歐(芬蘭那部份是Riga侵略被我從斯堪地那維亞放出來的芬蘭)也能完成,實際在位時間也少於100年。
這個打法的最大優勢是少了一個國家消滅神羅成員國的話,滾雪球效應便不會出現,成員國數量也能保持高企。雖然異端國數量會變很多,但花一段時間處理後將會提供大量的每月IA收入。
有關地區分權改革的看法:
首先來比較地區分權與中央集權改革:(改革順序由上而下)
地區分權 (Decentralization) |
中央集權 (Centralization) |
自由市上限+3 |
皇帝核心化成本-10% |
皇帝人力+100x成員國數量,選帝侯人力+200x成員國數量,於帝國友好省份的移動速度+10% |
帝國權威增長+25% |
帝國權威增長+(成員國數量-25)%,選帝侯上限+1 |
帝國權威增長+25%,廢除皇帝選舉,繼承時不再獲得+10權威,皇帝的成員國附庸不計入外交關係欄位 |
選帝侯每年稅收+0.5x成員國數量,所有帝國省份的發展成本-5% |
帝國權威增長+25%,所有成員國成為皇帝的附庸,成員國穩定成本-10% |
皇帝可以花費25帝國權威,以發展度比皇帝更高的國家為目標,創造一個可強迫對方加入神羅的CB 成員國與神羅的敵人打仗時可以免費啟動戰爭稅 |
統一神羅 |
中央集權路線大致上就跟以往一樣,多了核心化成本減免,而且IA增長更快了。
地區分權的改革的確很給予一種地方分權的感覺,例如增加自由市數量,增加選帝侯數量,成員國愈多時選帝侯愈強。如果皇帝是選帝侯的話,實際效應還算可以,至少人力方面多出很多,某程度上反映帝國的動員能力。
至於最後的一個Reichkrieg,表面上是重現神羅所有成員合力對抗外敵,但這個CB很有問題。
首先,對象必定要是發展度高於皇帝,所以實際上能夠使用的目標不多,大概就是法蘭西、鄂圖曼,西班牙、俄羅斯這些。如果皇帝國土太大(例如通常地遊玩的奧地利,或是這局我也已經有七百多發展度),便無法使用這個CB。這個CB的內容只有兩個合理的和約條款(即無需外交點數):100%戰爭分數的強迫加入神羅,以及割地。割地割太多的話,可以使用這CB的目標便會愈少,所以也不知道有什麼作用。
其次,以這個CB宣戰的話,所有成員國將會無視盟約加入皇帝方。如果是多人遊戲,這將會是近乎bug的存在,因為成員國沒有辦法拒絕。比方說,奧地利皇帝使用這個CB攻打波蘭,而波蘭的盟友全都是神羅的人類玩家選帝侯這樣。結果一宣戰,波蘭瞬間變成邊緣人,人類玩家們只能無能為力地看著前盟友被神羅天征輾爆,長年的盟約成為了一張廢紙。
這個改革的效果其實跟中央集權四階的成員國附庸化差不多,但優點在於可以安心在神羅外部收附庸,而且成員國全部保持獨立國家身份,在高難度下更具威力。如果把共通改革的最終階也解鎖來禁止神羅內部戰爭的話,幾乎就跟附庸化無異了,但問題當然還是這CB不能隨便用啦。
嘛,當然前提是皇帝能解鎖這個最終改革啦。在增加帝國權威方面,中央集權是合共+75%,而地方分權還得看成員國數量,在這局裡大概是+45%(還已經加上自由市+50%的改革)。我明白中央集權的話皇帝的權威較高是很正常的,但與地方分權的差距好像有點大吧—地方分權要有+75%可是要有100位成員國,那已經是成就等級的數量了。可能是因為地方分權的最終改革需要IA來使用,為了平衡性所以讓IA增長沒中央集權那麼快吧。
結論:如果是選帝侯,還算可以考慮地方分權,因為是既得利益者嘛XD不然還是跑中央集權好了。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覺得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