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說的不是她終於風光的打倒蘭斯洛特,成為最強機師之類的事,
反而得從她被抓去遊街,在第一時間察覺魯魯修的打算那段講起。
也許有人會覺得華蓮察覺得太快,但我以為導演這樣安排,
是為了表現華蓮最後不再是「ZERO的跟隨者」,而是「魯魯修的理解者」。
我在
前篇(1)提過,華蓮的頭腦本來就不差,只是她主動放棄思考,
一旦不再為ZERO這個幻影所惑,她自然可以擁有獨立自主自由的思考。
套R2第二集魯魯修所說:你是憑自己的意志決定選擇了我。
並且鼓勵她對於這樣的心路歷程應該「感到驕傲」,
這跟他最後對C.C因為給他GEASS感到內疚並沒有埋怨可以互相呼應。
魯魯修對「憑自己的意志決定」抱持著肯定的態度,
也憑此拒絕了父兄的救世手段。
魯魯修要的不是像他父兄那樣大家長管制下的100分和平,
而是比較接近微積分的:
99
99.9
99.99
99.999
99.9999…
也許沒哪麼完美,但保留了進步的空間與想像。就像藝術沒有一百分一樣-
也就是說魯魯修眼中的世界和平並不是一種管制,而是一種藝術。
只要眾人努力,就可以無止境的接近一百分。正如第一部最後所說:
人總是會追求幸福的。而一絲絲的希望,朦朧的願望,也得以從絕望而生。
這也就是他所謂的追求明日。當然,這一百分可能永遠到不了。
因此修奈澤才要譏嘲他說是「名為希望與夢想的不實際虛構」。
但魯魯修認為世界和平寧可是抽象卻可以用來追求的目標;
也不能是具現卻牢不可破的枷鎖。被固定住的一百分和平只是一攤死水,
修奈澤雖然視經驗累積為知識,但那也僅限於不同的經驗。
相同的經驗只是變成習慣而已,那會變成一種不經大腦的麻木。
一旦不再用腦,縱然是要做好事到頭來也會降格。有個角色可以說明這點-
沒錯,就是為ZERO效忠卻常被譏為忠犬的華蓮。
比起來在R2第二集犧牲的卜部就沒人這麼說,
因為那一集裡可以一直看到卜部用他的角度觀察、評論魯魯修,最終做出決定。
大眾譏嘲的不是華蓮的忠心,而是不用腦,放棄了思考。
所以如果要知道魯魯修的王道是否真的實行,作為ZERO最忠實的跟隨者-
華蓮最後是否擁有獨立自主自由的思考就格外重要。
如果沒有,那魯魯修也只是說大話而已。
因此可以想定導演是用華蓮的人格成長來對應魯魯修最後的世界觀。
這也是兩人屬性相近才能發揮的效果。
不同於卜部視ZERO為最後的希望,華蓮卻只是一味地在精神上依附ZERO。
她可能是四大美人裡精神年齡最低的。在她哥死後,她的精神年齡就停頓了。
父親、母親、哥哥,全都無可依靠,令她把心靈的寄託放在外界。
縱然她成為優秀的戰士,她的內在依舊不變。
這種因家裡沒溫暖而向外發展的例子在現實世界太多了,
當事人指望可以在外面得到家庭溫暖,甚至早早步入家庭,以為能彌補缺憾,
而結果多半是讓人失望的。因為成立家庭是要成為家長、監護人;
但他們生命的缺陷卻是沒當夠孩子、被監護人。更別說遇人不淑的可能了。
結果是他們的遺憾不但沒能彌補,還可能牽累下一代-除非其他人挺住。
我可以想像成為母親的夏莉;卻很難想像華蓮成為母親是什麼樣子。
偏偏這種人對家庭的渴望和未發展好的人格容易糊裡糊塗地意亂情迷。
無法像感情上早熟的夏莉-看似墜入情網,
![]()
如此我們便不難看出家庭破碎問題對孩童將來在感情面的影響,
他們混淆了對家長庇護的依賴與親密伴侶的互相扶持-
前者是單向的;後者是雙向的。只有較為獨立成熟的人格才足以支撐後者,
不然會一面倒的受制於一方-
在探討「獨立」、「個人意志選擇」的《反逆》,這似乎不是導演樂見的。
換言之,導演讓魯魯修選擇成就的不是華蓮的戀情;而是華蓮的人格。
魯魯修沒有趁人之危地在華蓮脫軌的人生佔她便宜,而是讓她重回原本的人生。
所以說華蓮很幸運,要是魯魯修有扇一半雜碎,華蓮絕對會被吃掉的XD。
兩者相比,誰是君子,誰是說一套做一套一目瞭然。
我相信扇的行為在歐美法庭會被認為是一種違背當事人意願的犯罪,
同樣是落到扇的手裡,在第一部她是失憶症病患,第二部也算是戰俘。
薇蕾妲的個人意願是否在主客觀環境下受到干擾還有點爭議。
導演在最後安排他們成為一對是否是為了拿來跟魯魯修與華蓮對比?
是否藉此暗嗆媚俗的觀眾(包括我XD):
你們是否真覺得最後把男女送做堆就能不去處理真正重要的問題?
你們是否以為人與人之間沒有比配成對更高等的關係?
你們是否以為覺得自己墜入情網就能彌補人格欠缺?
如果答案是YES,那這個叫扇的就是你最認同的對象。
不過有一點扇說中了,魯魯修的確實現了紅月直人的遺志-他拯救了華蓮。
讓她在歷經像第一部初期那樣脫軌到彷彿救不回來的人生後,
還能幾乎什麼也沒失去的回到學校與正常人生接軌-
她唯一真正失去的,大概就只有在她房間照片裡,
那位讓她克敵制勝,卻被她賞兩記耳光的不列巔男生吧!
所以導演安排她在最後回學校,意味著她的精神年齡開始回復成長了。
ZERO一度扮演她失去的父兄,原本失去他對華蓮的傷害應該是很大的。
然而華蓮在最後並沒有變回仇世的怒目少女。
我們也許可以把她與魯魯修的訣別與敵對當成反抗期,
日益成熟的華蓮要走出ZERO的披風庇護,尋求獨立,釐清雙方的關係-
這是她在R2一直想弄清楚的。在尚未弄清自己的定位前,
她只能透過站在魯魯修的對立面,好逼自己思考。
在歷經狠狠戰過一回的錘鍊與釋放後,隨著激昂褪去,才真的成熟起來。
最後她已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會跟在ZERO後頭搖尾巴卻不知他在想什麼。
甚至得以跟神樂耶一樣察覺並體認魯魯修的意圖,含淚為他圓謊。
也能安然接受沒有他的日子,迎向今後的人生。
扇給的初期評價其實沒錯,他真的拯救了華蓮,完完全全地拯救了華蓮。
魯魯修對華蓮做了那麼多,從華蓮身上得到的只有一個熱不起來的惜別之吻-
外加兩個相形之下倒是很火辣的巴掌XD。
配上他最後把和平交給這個其實對他不太友善的世界,自己帶著滿身罵名倒下,
這裡魯魯修呈現了一種特質-無私selflessness。
魯魯修是一個什麼都不想放棄的人。我在
(2)夏莉篇提過,
「遺棄」是魯魯修最難以接受的罪,他在R2第二十一集也為此譴責父母。
並且在第一部一度想當彌賽亞,視「抓牢所在乎的一切來前進」為愛與責任。
只是隨著場面再三失控,身邊人一再的逝去,他終覺他其實什麼也留不住。
於是他的充沛的情感以另一種型態來表現-放手。
套流行歌曲的講法是「我對你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
這跟「遺棄」有那麼一點像,卻又完全不同,
成為無法達成「不遺棄」卻又不願繼續立身「遺棄」的魯魯修最後的選擇。
魯魯修就這麼對自己的權位放手、對自己的名聲放手,
在得知自己的妹妹並非因為心理因素失明的弱者,還有堅強的意志後,
對自己的感情放手、對自己的幸福放手、對自己的未來放手,最後-
對自己的生命放手。
這個戲劇性的轉折看似突兀,其實不然。
早在之前魯魯修就已經表現過這兩種特質,而對象-沒錯,正是華蓮。
回到第一部第13集,他還打算什麼都想留住時,他就對華蓮說了那句:
「不過我不會勉強。華蓮,要回頭就只有趁現在了。」
比起之前「不讓鮮血白流」的說辭,這句話是全然利他、設身處地的。
華蓮是魯魯修第一個覺得重要卻願意忍痛放手的對象。
之後在R2第九集則跟她提起一起回阿修佛德學園的事,
R2第十九集自認必死無疑時扮黑臉逼走華蓮希望她能活下去。
都讓魯魯修最後的決定與影響有跡可循。
最後華蓮的確回到阿修佛德學園,只是魯魯修已經不在了。
有趣的是華蓮保存了魯魯修的相片-這是原本夏莉在做的事。
電波駝鳥大在反逆板精華區4>10裡感嘆魯魯修沒有把夏莉收做他的子民。
但以結局來看,導演是似乎是安排華蓮這位戰士卸甲歸田來當他的子民。
華蓮虧欠魯魯修的,終生難還;
魯魯修虧欠夏莉的,難以補償。
最後夏莉殞落,魯魯修是生是死各有論調,活下來的華蓮卻開始「夏莉化」。
雖然沒有後宮有點可惜,但華蓮的結局我個人是覺得超乎預期的。
導演以這段三角關係探討了依賴與被依賴的問題,並讓魯魯修兩者兼具。
讓這段三角習題不流於俗套,也深化魯魯修的複雜性。
光是這樣的主題就足以撐起一部作品。但在《反逆》,這還只是一部分-
這也是《反逆》值得推薦之處。
而這也說明,《反逆》果然是一部探討「獨立」與「個人意志選擇」的作品。
像上述倒向一邊的依存關係也只是點綴,導演對魯魯修的感情另有安排,
這也就要進入C.C.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