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張力
- 人物刻劃
一、作品張力
整部動畫就是圍繞在這三人身上─北原春希、小木曾雪菜、冬馬和紗。基本上去對人物去討論的話就可以帶出整部十三集的劇情,但強大的部份在於腳本設計,而故事推移則是依賴轉折點的設定,如我前面講的起承轉合,並結合音樂與季節這類的元素,不斷以強調符號(季節、歌名等)和感受情境(不管是BGM還是學園季的歌曲),整部故事有強烈的連貫性,應該說是種前後呼應,基本上是寫文章該有的技巧之一。
(冬天,附著破碎的心)
整部「白色相簿2」故事時間序為,秋天→冬天,如果包含「前傳」則是冬馬與北原春希認識的夏天,實際時間序為夏→秋→冬,而以動畫來說就是:起(學園季前)→承(學園季和告白)→轉(冬馬開始孤立自己到崩潰)→合(冬馬與春希互相承認為開始),只有秋→冬,附加了夏天回憶。
夏、秋、冬的概念不只在於表達時間的推移(例:從高三上到畢業),而更是一種情境符號,就像背景音樂,不只能呼應了當下的人物情境或者也可以襯托出故事的情境。同理於人格差異,夏天就像萌芽奔放,其季節相襯性出冬馬的實際人格,外表雖孤高冷峻,但內心實際是很熱情且耀眼,除了對戀愛之外,對於其他事物上不會有任何做作;秋天也是,小木曾的人格幾乎也跟秋天一模一樣,對於朋友和戀人的執著就像夏冬過季的秋天,美而短暫,冬天則萬物皆死,一切空白沒有色彩,這則與故事相呼應,而這些部份我後面還會說明。
(秋天如雪菜之髮色,照應了其性格)
第七集中的學園季高潮,開頭歌曲是「WHITE ALBUM」,配合著動聽的音樂、並以演唱會的模式承現規模性,並承接下一首的「SOUND OF DESTINY」達到真正的高潮,插敘雪菜與冬馬間的交鋒,其實是兩人對自己內心正視的比較,相比之下孰勝孰負一目瞭然。
但重點不在於此,學園季中總共三首歌,「SOUND OF DESTINY」是講述著戀愛來時的那股衝動,那種無止盡的熱情,猶如命運閃耀著無數星光的絢麗,憾動到你心臟停止搬的瞬間感受;「WHITE ALBUM」則是相反的情境,一種既緩又慢的時空、意境拉長且深厚的思念,或許是環境被迫分隔兩地,而純白相簿的意思可能是因為無法相聚,使相簿如空白般的殘缺,利用思念之雪去填滿本該有的幸福色彩(相簿裡的彩色相片),但實際思念的感受就跟白雪一樣,在空白的相簿上塗上白色的色彩,徒留無限的寂寞與傷感。
(灰白的相片)
而第三首歌名幾乎在整部動畫的最後三分中才出現,假設「WHITE ALBUM」是整部動畫的名稱,而學園季中也以此首作為第一首歌並貫穿作品的主軸,那第三首的「無法傳達的戀愛」才是這部作品的真正名子,其呼應了整部故事的真正義涵,作為隱藏歌名(不考慮為片頭曲的話),放在最後面去使故事有強烈的呼應性,三首歌也分別展現了不同時空、不同情境、不同人之間的關係,動畫或許篇幅太短,無法真正襯托語解釋出三首歌帶來的張力,但以遊戲來講,應該已充分表達了(遊戲沒玩過,自己推裡的)。
(結果彼此的思念都沒有傳到,傳到了也是傷痕累累)
要了解到「白色相簿2」這部動畫並不是神作,或許遊戲在眾多網評和心得中奠定了不可動搖的神作定位,其強大在於用短短十三集的篇幅去娓娓道出一部精美的戀愛故事,他不具有浪漫的性質、也沒有淒美的故事、不夾著任何偉大的情操、無時代大環境下的壓力,最重要的是他那不可比擬的擬真實性的三人關係,配合著高素質且完美的人物設定,人格意志顯得格外凸出,也就我此斷開頭所講的─「對人物去討論的話就可以帶出整部十三集的劇情」。
套用維基所述:本作在華語地區有「脫宅神作」的稱號,之所謂稱為脫宅,指的是由於劇情描寫相較其他一般作品顯得精美,阿宅們無法找到與之比肩的作品,故只能擺脫電腦,迎向現實。這是愛好者對此作品的稍微誇張化的評價。(摘自維基)
以另一特點來說,本作品的BGM一定要去認真聽看看,雖然每部動畫都有BGM呼應當下故事的設定,但讓人特別去記住的真的沒幾個,「白色相簿2」在許多短劇上利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或者雜亂無章的音樂,都襯托出或勾勒出情境,並利用本作品獨用的背景畫面呈現。內容可能是主角正在碎碎念,或者是形容東馬與北原兩人言談中豪無交集內心卻充滿交集的對話。
還有在冬馬離開前的那一晚在北原的房間中,那晚大提琴音色深厚沉重,充滿拉長思念的情緒,深沉而複雜的感情,那種非常緩非常緩的節奏(與外面飄下著雪相襯),只有兩人的世界,寂靜且空虛,互相利用傷痛來填滿,最後也只是利用白雪去填滿白色相簿般的傷感而已,早上的彼此都是哭泣的。
基本上「白色相簿2」動畫在故事或製作編序上的傑出不只如此,還有非常多的細節之處我沒有提及,因為部分沒辦法用邏輯完整表達,或許也只是非常主觀的感受,其實光用維基介紹的「極高的完成度和劇本素質使得本作成為難得的佳作,讓人仿佛身臨「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之中。」(摘自維基),就可以簡單形容一部真正的好作品,沒辦法很明確的去分析、分類或歸納出厲害之處,也是我的功力仍要加強才是。
二、人物刻劃
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戀情,是因為沒有一方是壞人,全都是彼此心意的交錯、愚鈍、甚至逃避等,使自己遍體麟傷,但仍要走下去、仍要互相傷害彼此,甚至互舔傷口,而每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和動機,當無非對錯時才是最痛苦的,因為無法解決,理想與完美是沒有的(小木曾期待的三人一起,這句這不是指後宮...),結果必有一方會被傷害,另外兩人必須抱著照不完美的關係走下去,必須記起他們的結果是站在傷害另一人身上,而造就今天的兇手就是:
北原春希─本作男主角,他的截圖我壓根一張都不想,整部動畫我只真對他截了兩張,「白色相簿2」中男主角的人格相比兩位女主角下並不是很引人矚目,但是非常重要,算是整部故事的濫觴,在設定上北原春希是個不做作且直接的人,做事的思考邏輯以對錯或洽當為主,不太有政治性的判斷,是個標準的保守派,這些可以從第一集處理小木曾校際選美和第三集東馬形容主角人格中看得出來。
(他是個堅毅的人,這張圖正顯示他要強吻冬馬和紗...)
在人際關係上他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人格,不會因其具有優於別人的地方,或者劣於別人的地方而改變自己的態度,舉例來說,不因課業成績好而驕傲、也不因吉他談的爛而在別人面強低頭,第十集中當大家聽著美妙的鋼琴時,旁邊卻突然彈出如惡意干擾的吉他聲,光這點就很明顯的看出北原春希為人的態度,因此大多人剛認識他時都會產生摩擦,但熟識之後卻反而成為好友(如:早坂 親志),深知他其實是個會熱心幫忙且負責的人,做事任勞任怨,完美做好任內的事又會適當的幫助他人。
綜觀來說,北原春希人格並不是很獨特,相貌上不突出、體態也看不出多好、沒甚麼品位,除了校排老是第一,在價值觀上到有點像是個完人,主要受到兩女角吸引的原因在於,那為人或者做事不帶任何先見的態度,而如此的保守派卻在部分行為上有著奇妙違和的傻勁或衝勁,使小木曾與冬馬逐漸愛上了他,因為她們都沒從遇過這樣的一位男性,沒有動機的接近她們,打破以往的認知反而引發出她們想要了解或認識北原春希這個人。
冬馬和紗─其人格幾乎由成長背景所像造出來的,是一個內心脆弱、沒有安全感的人,外表下的強勢與冷漠是標準保護自己內心軟落的特徵,15歲那年,視為崇拜且憧憬的對象遠赴歐洲,因被否定而不能同去的東馬整個陷入歇斯底里、自暴自棄的狀態,猶如受傷的獅子,對於試圖接觸她的人都以非常惡劣的態度面對,所以高中兩年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音樂也不再認真練習、學業也從沒顧好、與人相處不善,致使調入了普通科,而認識了北原春希。
(內心軟落但故作堅強的人)
作品中很細膩的表示心境的變化,東馬曾經收到母親寄來的狗玩偶,但因憤怒而撕毀,後來又因結識了北原春希,開始了解到除了母親與音樂外的世界,慢慢的去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又把撕毀的玩偶一針針的縫了起來,的確,在認識之前,她人生的一切就是母親和音樂,所以成長人格非常拙劣,她不會表達、不會與人適切的相處,比北原還直率的態度,過分不修飾的行為與心情表露無移,但也只有北原了解她那害羞、笨拙又熱心的個性。
(狗:我活該被撕?)
夏→秋→冬,很明顯的看到了冬馬的變化,雖然幅度不大,在離開日本的前兩天仍是一個不會正視自己內心、不懂去接納自己那澎湃心情的人,不管視在戀愛與忌妒還有痛心上,永遠是張poke face,逐漸選擇逃避來掩飾,其脆弱的人格特質在動畫中多處可看得出來,包括她在與小木曾約定加入輕音會前,不斷反覆的詢問是否真心要在學園祭上表演,去尋求真誠上的契約,不管是書面還是口頭上,才答應加入;也包含了她不敢對北原告白,不只她不會告白,她也怕自己因為是單相思,而打破了三人平衡。
很多這類的行為都表示出,害怕投入心力而沒有回報的失落感,類似種期望與失望的落差感,畢竟她以前被母親否定過,但也如此她實際在戀愛上可能是個沒辦法節制,甚至是個衝動而無視「她人」的人,,小木曾可能也是察覺到了這點,怕彼此間的平衡開始崩毀,怕失去了好友與戀人,進而搶先與北原告白,這後面會慢慢解釋。
(北原在不知冬馬的背景下,仍善盡班長職責,不斷與東馬接觸)
小木曾雪菜─出身在一個平凡的中產家庭,家中一父一母和一個弟弟,人格或者各性上與過去的背景關係不大,唯一有影響的在於對朋友的執著,雖說這點在人格上並無直接關係,但對整部作品來說非常重要,基本上就是因為這樣的態度才使三人能持續走下去,接納北原與東馬的曖昧關係。
動畫中展現的小木曾耀眼的讓人無法直視,就像現實世界中的完美女性,光漂亮這點不說,有強大的包容性、溫柔,不管是喜怒哀樂都非常少女化,對戀愛、對朋友各個行為都充分表現出女性特有的積極,難過的時候會自己安慰自己,鬧便扭的故作堅強,相對於冬馬的逞強更有著使人憐愛與疼惜,如冬馬所說:「如果我是男的,絕對不會把小木曾讓給你(北原)」,更何況小木曾是個天生的偶像,一個魅力煥發的人,尤其對喜歡的人事物,就像是種隱性直率的特質,在自信中參雜了點驕傲,但又修飾了自己的企圖心,因此北原春希在第二集中形容她是個毫無疑問的校園偶像。
小木曾同冬馬一樣,高中兩年都是接近空白的,國中的陰影使她在高中一直與人保持著微妙的距離,看似與任何人都溫柔親切,但某方面來說就像是只以禮相交而不深入與人打成一片,直到她認識了冬馬和北原,雖然動畫並沒有凸顯冬馬與小木曾成為好友的過程,只告訴我們她們是多們要好的朋友而已,對小木曾來說,她一直想改變自己來擺過去的陰影,因此在這三人關係上,她充滿了人與人之間的積極性,甚至達到種渴望的地步,一種對戀人和朋友的渴望。
(三人最重要)
十三集中,北原與小木曾在列車上幾乎打開天窗說亮話,小木曾很痛苦的說:「這輩子最好的朋友和戀人同時出現,該怎麼辦才好?」她也很愛很愛北原,但她又希望永遠保持三人的關係,如果冬馬先對男主角告白了,小木曾必然會逐漸被排擠掉,相對於小木曾,冬馬在愛情上並沒那麼有包容性,她沒有像小木曾那樣的堅強,可以在第十三集的開頭了解到,冬馬實際就像義無反顧的烈火,毫無拘束的、笨拙的去燃燒。
作品中太多地方不斷的比較出兩女角對男主的態度,人格差異是一大賣點,前半段三方有非常多的曖昧關係,是種很貼近的朋友關係以上,甚至未滿於曖昧這條界限,甚至交往後也塑造出一個無話不談、相互吐槽、互相安慰、彼此傾心的完美友情。
(冬馬是一個一下決心就會熊熊燃燒到全部成灰燼的人)
(小木曾是個既溫柔又堅強的女性)
到最後幾段中,收尾的劇情重重的打臉了我們,完美終究是曇花一現,可希望但不能冀望的夢,否則殘留著只是曾經的話語,在記憶中割傷你我的心,雖然在遊戲中最好的結局是與小木曾結婚,而冬馬遠赴歐洲成為一位明日之星的音樂家,但重點在於全世界(我們+玩家)都知道冬馬非常非常深愛北原到不能自拔,而北原最愛的人也是冬馬,他們兩人根本是天生一對,強大到如命運的戀人一樣,一定會彼此找到,畢竟愛與幸福終究不能畫上等號。
(學園祭的瞬間是作品的高潮,也是他們最甜蜜的時刻,短暫而精彩)
我不太清楚遊戲製作者在這段故事中,到底想蘊藏甚麼意涵,可能作者以前有被虐過?如此讓玩家糾葛的一部作品,或許才是真正的好作品,發人省思、替劇中的男女角感到嘆息,光以動畫來說是部接近完美的作品,他不需考慮到太多動畫製作的問題,大多使用唯美寂靜或者壯闊整潔的背景表示,人物特寫上非常引人入目,但短暫動作上倒非常粗糙,最終最亮眼的還是在故事鋪敘與人心的交纏上,「白色相簿2」應該已在gal game中佔下一席之地,短時間內無人可取代的神作。
結:這篇是否要寫分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