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插畫

嘗試把中學舊作用AI翻新

| 2022-12-14 20:47:07 | 巴幣 4578 | 人氣 1079

我一直很想把一些舊的圖片做一些處理與回顧...
我從中學開始學畫圖,到現在也過十幾年,也差不多三四年前是我在繪圖頂峰,不過後續就沒有繼續從事繪圖工作,轉向管理與系統開發。
按照 Anders Ericsson 的 《一萬小時天才定律》一書,如果你有正常適當的努力,至少十年以上,就有機會達到那個領域的專才,而我對於繪圖算是不離不棄,雖然不一定是天才,但有真心認真過。

之前很流行的Stable Diffusion,公司裡面也很著迷,最近ChatGPT更是很紅,雖然公司引進AI來輔助製作.......完成大量生成人物、背景、遊戲、聲音與故事連結等等....已經用三年多,至少基本程式與藝術創作的需求一直不是人手,不過公司最缺乏的就是他們所謂的大模型吧? 資料也只能是自己公司做的,所以自然就有侷限,也沒有ChatGPT這麼誇張,設計與管理還是很靠人腦。

這種轉變,讓我回想起很多故事,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很老的動畫《小浣熊》(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這是一部講述大自然共存的作品,裡面有一幕就是主角爸爸跟朋友爭執汽車與馬車誰該存在的故事...如果我沒有記錯.....不過這一幕讓我在幼稚園時記憶深刻,我記得主角爸爸認為汽車是未來科技,勢必會取代馬車,而支持馬車的人認為,馬有汽車無法取代的情感與關係,兩邊都沒有錯,現在還有人出門上高速拉馬車麼?但是馬也確實有無法取代的價值,至今很多農村甚至警察都在使用馬。而現在繪圖也差不多有這種特質,雖然不敢預測未來是什麼樣子,但是從現有東西來看,趨勢是可以從現況推敲出來的。

假設我又回到中學時~如果當時就有Stable Diffusion,我到底會怎樣呢?
我拿自己的畫來做實驗,看看AI怎麼去重新形容我的作品,再想想是否影響到我後面道路

首先,
在軟體使用上,我讓中學的作品,搭配AI自己自動化去解釋,偶而提示一下
  1. 使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使用anything 3.0跟waifu
  2. 描述的prompt完全由AI自己生成

再者,
我會用一個藝術創作的基本原則去做很簡單的觀察
第一是人的主觀原則
  1. 結果導向
    我的作品達到某個結果做為目標設定
  2. 過程導向
    我的創作過程,帶來什麼成長與感受為目標設定
兩個可以同時並存也可以單一存在

第二是創作的客觀原則
一般可以由產品設計的理論,讓構思簡單分為三種思考的方向
  1. 分析式
    這很像Elon Musk提過的First Principle,由單一基礎原理進行邏輯分析並且理解,
    同理也能使用邏輯推理產生創作的導向,這方面式使用方法來解決創作上的問題。
  2. 組合式
    重點在於目標物,並用直覺或者形象上的項目,進行擬合創作,在這部分,他並不依賴邏輯分析,而是直觀的進行拆解並對自己理想的方向做素材組合。
  3. 聯想式
    通常這類創作非常依賴靈感,如果你是一個右腦發達或者容易胡思亂想的人,這個方法會符合你的創作方式,也會讓觀眾有跳躍式的體驗,不過也要自己思考,那些東西過分自我,以免落入落落寡合的窘境。

AI繪圖的技術,已經變得非常簡單容易使用,不過駕馭得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目前還沒有很擅長使用,我只是新手,所以請多多包涵,我更在乎的是AI能不能把我當時創作的精神更進一步加強細膩,甚至是延伸創作。

一、鉛筆與簡單上色

1. 做為增加細節的參考
這是一個2009年左右畫得圖,他是一張以遊戲角色為參考的草稿,
在這裡我發現,AI在草稿上,必須要在他放飛自我前做選擇,
通常AI增加的細節都是不錯的,但都不足以滿足需求
同樣是很久以前的草圖,他能做不少細節調正
證明兩個角色互動,只要少許指導就能自己完成
此外他能判定出捏臉的動作

2. 有限度的無中生有
例如下面這張圖,少女手中是拿著花冠,因此我在prompt裡面,增加花冠的英文單字,不過顯然,他並不知道花冠是什麼,或者他認識的文字並不是我所知道的,
一般這種做法,是用Photoshop,加上一個網路上找得到的花冠檢貼上去,AI就會算出來,
不過如果只要文呢?
原圖:
我嘗試了一陣子,發現他還是只能有限度的認識東西的增加
例如我增加flower.hand,他就會變成下圖
認真來說,算是不錯的,即便有錯誤,但是改得可以接受
不過眼尖地人應該會發現花朵解釋不能是風,而是要懸浮的魔力之類的
AI:

3. 錯誤骨架的變更
他不能像ChatGPT這麼聰明,能對圖片做修正的解釋
不過他會換個詮釋來改變圖片,或者說,模型會巧妙的發現不合理並改掉,即便他自己也是有細節的錯誤,但整體的想法還不錯。
下面這個圖片是我剛學畫畫時,沒有摸清骨架就下筆的,可以看得出來,我畫的圖,頭骨的部分就有錯誤,而AI這部分轉變就變得很有意思,他使用比較長的鼻子來調整視覺,並且用布料來掩蓋過量的頭髮,脖子也比較正確,實際上人的脖子上半部會寬一點
其中帽子上的花才是創作的重點,因此底下的人物並沒有這麼重要,而這部分ai做得不錯。

4. 上色問題 - 自動上色

我有嘗試讓他 "自己" 上色
也就是在Prompt加上顏色的提示
當CFG越高,也就越放飛自我的,變成其他圖了

嘗試了幾次,如果你不在乎那些原先設定,反而是帶來不少有趣的構圖


5. 上色問題 - 預先上色的鉛筆草圖
下面這個圖是我2007年畫得,那時候我沒有繪圖板,也剛開始學畫畫,使用鉛筆進行一些色階的處理,然後嘗試在電腦上,使用一個現在已經不存在的繪圖軟體,以滑鼠用噴槍與填色去完成作品。
這個作品就是小女生很高興抱著媽媽的圖,並沒有特別意涵,以前只是想要嘗試新工具。
實際上,AI在光影邏輯上,比以前的我正確,但我想大家也看得出來,這裡面有不少缺失,
相對於前面厚圖,因為這個圖片的品質非常糟糕,也因此AI在模仿與轉換時,可能誤判就多很多,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手指比例,這也是AI的弱點。

不過我也發現,線稿相對乾淨時
你並不需要做太多的填色就能,AI就能輔助完成整個顏色表現
這對於習慣用鉛筆構圖,並且不喜歡花太多時間上色的人而言,會有不小幫助
不過細節的部分,可能就有待工程師的訓練
下圖就是一個例子,作圖邏輯是愛麗絲偷偷拿走兔子的懷表,而兔子驚訝的摸著口袋並看著愛麗絲的手中物品,看起來ai都有成功辨識,並且知道眼睛要注意在懷錶上
原圖:
AI:


6. 上色問題 - 只須選色的第三方工具
選色後自動填色,這個功能幾乎現在所有的繪圖工具都多少會提供,例如免費的krita,或者付費的CLIP STUDIO

比較像玩具的是 https://petalica.com/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理論上它的設計非常吃完線稿整度,另外你選色填在某些區域,他就會自動幫你填滿,草稿就會變得很難用

不過當你完全沒打算好好畫得時候,這一個工具就變得滿好玩的

經過嘗試....
你只需要能畫出差不多的草圖,像我這樣亂七八糟的,並且自己配色就可以
時間...可以壓到5分鐘內完成
至於商用價值,比較像是團隊的大腦風暴可以使用,如果跟客戶討論,應該不行


二、用繪圖板繪製的圖片翻新

我那無法見人的黑歷史
我記得我第一張數位繪圖是用一個100元滑鼠畫的人,因為沒有感壓,頭髮就花了大量的時間,不過現在看起來是如此單純
跟前面的一樣,你只需要稍微提示,他就能完成自動上色,並且效果還不錯
這讓我發現,越單純的上色,反而對於AI來說越好辦


厚塗法
這是十二年前的作品,當時候我轉用CG繪圖第二年,在嘗試厚圖法,不過以前的螢幕不像現在,普遍好一點的顏色能到sRGB或DCI-P3 100%當時的螢幕大概都是60~70%sRGB,我繪圖板是很老的wacom Bamboo,現在連圖片都找不到了,解析度比現在滑鼠還低,而且只有256階感壓,所以我只能採用厚圖與圖層來做控制手段。

這作品的主軸在於突破違和,背後是平淡無奇的花,而少女從背景中成長出來,注視著眼前的你,頭戴果實,光從頭上打下,有光暈的朦朧感,讓畫面柔和一點。
我希望看的人,注意到她也看著你,然後遺忘掉,然而他身體與背景融合著的違和感。

AI:
這部分我完全讓AI自己對圖片生成文字,然後進行重繪,
意外改得不錯,果實的部分改成花,並沒有不好,另外光影也完全符合我的期待,當時沒有掌握的聚焦與模糊,他也幫我做好了,更搶眼而容易讓人遺忘背景。

然而我沒有讓AI自己對圖片進行描述,直接仿我的圖時,
很明顯他就畫出近似我原地上色與搭配,而文字的部分也改得很微妙


手指塗抹
手指是一種常見的工具,很多畫家會用手指磨出想要的陰暗或類似暈染表現
不過他的缺點也很明確,就是容易花太多時間,而且精準度有限,這時候工具介入就很方便加強完成度
但同時,他也就會犧牲掉邊緣毛毛的特徵

當然,最大的好處在於,能變出不同風格

不過讓我覺得比較意外的還是,手指的花紋,他改成花紋,這是不錯的感覺
應該是媒合下,比較近似的



失敗的賽璐璐
實際上國中時候也沒有youtuber
所以當時亂畫,客觀來說,我中學到大學畢業初期,並沒有真的賽璐璐作品
下面是一個很老的動漫作品,少女愛上姐姐,經過調整之後,我讓她喪失些細節來強化整體完整性
看起來是成功的


下面這個作品,是要準備上大學前畫的,作品重點是櫻花與飄逸的感覺,所以少女是動態的移動感,
錯誤的部分諸如馬尾、和服領口與木屐等等
不過也有不少地方做得很優秀,例如奔跑的腳,那個肉與襪子產生的咬肉感,或者櫻花的花瓣,都合成的不錯。
原圖:
AI:

水彩
這作品是以動漫作品BLACK★★ROCK SHOOTER為基礎概念去畫的,黑岩射手是一個十二年前的作品,他知名的原因是因為畫家huke畫的人物具有很強大的魅力
當時嘗試用SAI水彩筆
在AI轉變後,那個數位水彩筆的筆觸就消失了,不過整體品質也提升了一些


偶而會自動補色

這個就是一個例子,例如鈕扣我沒有上色,他自動補齊了

若沒控制好,容易開始色色
按照一些專家說法,就是他的學習模型,如果偏好
下面是一個以前的練習作品,錯誤的點非常多,也沒有任何意義或特徵
但是透過AI,調整一些參數後,就自動變得色色的圖片了

小動物是罩門
我畫的動物,這個模型似乎都無法正確辨識呢
俗稱知識不足吧?
不過DELL•E2就畫得不錯....
雖然DELL•E2比較不懂一些意思,例如彼得兔,





如果長年畫畫的人,
最終會慢慢去接受一些~你覺得很糟糕的方法來創作.....
從網路出現後,你就能發現人們創作越來越容易受到網路影響,而節奏也越來越快,古時候可以流行數年的事情,大概幾周就換了或更新了,比起鑽研細節,更多朝向大方向的創作,如果你拿出1990甚至更早的動畫作品,對比現在很多畫得亂七八糟,線條簡化很多的動畫,技術跟方向完全改變,現在人更多是在乎劇情喜好。
尤其是繪圖工具,現在畫師真的能叫畫師麼? 我以前心底真的會這樣疑問,
因為有很多工具早就讓畫畫失去創作的特質,像是陰影或線條都變得很沒有挑戰,幾乎都是輔助,而不是練習你的手或者辨識,但這不是壞事,因為完成品更好,你的觀眾也會越開心,以結果導向而言,不必要的成本浪費才是對的。
所以,對於 "結果導向" 的創作者而言,會拿到神兵利器,但同時也犯了 "過程導向" 的大忌,這類創作除了變得很跳躍,也會缺少過往基礎訓練,比較不踏實。

以構思的創作的角度來看,
  1. 分析法:專家分析(不一定是藝術家) → 軟體工程師做程式變動→AI專業界面與運作產生變化
  2. 組合法:藝術家尋找直觀的形象或藝術分類 → 軟體工程師依照分類去訓練項目→藝術家讓AI組合項目
  3. 聯想法:藝術家初步的想法並丟給AI繪製並產生新聯想

我看同事,他們AI繪圖的作法也很有趣...
我公司有一套工具是把2D的圖片轉成3D(高低模都有),而他們寫了一個程式反覆判斷並訓練2D繪圖AI,前幾天看到時,變得滿厲害的,以前不是都有人教怎麼辨識是AI畫的麼? 例如身體骨架、陰影位置、手指....吃麵之類的,我想如果連公司專業繪師都很難挑問題的時候,一般人就很難辨識了。
他們從不會畫畫的軟體工程師,轉變成能夠提供圖片的人,
不過,以前我也搶過他們飯碗,youtuber出來以後,學程式變得很快很簡單,
變成一種,互相來往.....
如果沒有電腦科技的發展,以前根本都想像不到這種狀況吧?

我這之前已經打了一篇文章
我已經表明兩個我的想法
  1. 藝術確實越來越缺少琢磨的機會,例如我們不會用石頭花一輩子鑿一個石像
  2. 是該順應新時代的藝術創作方法,來成就新型態的藝術

不過,
我想過去花過時間與生命畫畫的人,心理應該會非常難受與不悅
『啪 沒了』
『我到底在忙什麼?』
『這種東西本來就不該存在世界上!』
不過回頭想想,因為....不得已順著趨勢....經歷過不少次,已經不覺得奇怪了,
換個角度,如果這世界永遠不變,才是恐怖的事情...

但這到底帶來什麼變化呢?

  1. 創作的技術門檻,實質上變更高了
    實際上人類對美的要求,只會不斷的提升,十五年前,你只需要會填色,完成模糊不清的稿,都有人買單,但是現在這種事情已經很難發生了,自動化的填充與一些工具協助,大部分作品越來越有近似的特徵與乾淨細節,而這也變成一種專業,想想,若你不願意學習軟體使用,過去就只是拿著水彩或壓克力畫圖,你便無法符合現在化大量圖片生產的要求。
    同理,AI介入,也意味著你將無法單靠單一的技術來解決一些重複創作,你必須更有文化的展現作品特質,讓人有回味的空間,甚至你可以開始製作動畫與遊戲,而非單單只是繪師。
  2. 會消除大部分的低階內捲行為
    繪圖與寫程式,並沒有有些人想像中這麼高雅與突破性,他跟大部分工作一樣,大約14%的創新,剩下都是重複性維護或者重複勞作,而且你會懷疑人生,真的需要忙在這種事情麼?如果你沒有客戶,那確實不需要,但你一但有客戶,就逃不掉這種事情。
  3. 虛假的創新,可能會先暴增後減少
    這種事情在程式設計中常常發生,繪圖也是有,你會發現有不少工程師會有很多創新的想法,這很像James寫得《Clean code》一書中,提到的賣弄語法,他們沉浸在不必要的程式碼玩弄之上,他們會認為這是突破性的創新,但整體功能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因為通常軟體工程師不像工業中,做錯就數百萬廢品、殘廢甚至死亡,所以常常把非必要的事情當作創新來嘗試,不過軟體工程師,還有書可以看,繪師這邊因為缺少規格化的概念,比較感性,常常在做沒有必要的創新而不自知。
    若有Stable diffusion跟ChatGPT,或許能改變資訊與繪圖產業對於創新的態度,一開始可能大家都在亂嘗試,而後面,生存會逼他們找出更精進的創新。
  4. 台灣在國際是否有重要價值,這次非常關鍵
    我想,我們這一代都知道,少子、缺水電、物價浮誇等等,都是未來的問題,尤其是少子化,這個問題幾乎已經是無法挽回的局面,現在新生兒幾乎是我那年出生的1/3。
    缺工,並不是增加你工作機會,而是增加產業外流的機會,因為不穩定人口對企業是很危險的,
    未來你也沒有下屬,因為年輕的一代比你還少,
    而你必須一人扛非常大量的老年人,他們老的時候,事情會非常多,你不可能用自己力氣去顧他們,像我家,整上一輩三十幾人,後代只有六人...
    台灣總不能只靠台積電,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是工廠上班,以前總會期待觀光帶來美術與各種文藝發展,不過幾次的情況看下來,觀光非常不可靠。
    而Stable diffusion、ChatGPT等等,已經展現出前瞻性,是台灣政府與公司該大力投入的...

我相信喜歡繪圖的人不會消失,願意用手繪的人還是會很多,但是如果以生產娛樂與世界競爭,AI繪圖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果讓我回到中學,若當時就有Stable Diffusion,
Stable diffusion算是讓我預見自己作品可能的未來,
但以我好強而桀驁不遜的個性,我會想超越AI的創作,
其實是一種正向的刺激。

謝謝觀看~





創作回應

我婆
酷欸
2022-12-14 21:22:11
[e19]
2022-12-15 11:26:20
老馬
AI取代人的時代即將來臨了⋯⋯之前看我學長的見解(他做教學線上平台的)他說可能自己也快沒生意 要轉型了
2022-12-14 21:55:22
有些工作會慢慢改變型態,不過沒有人能預料轉變會多大
2022-12-15 11:27:04
Àikhùn龜台文
0.0
2023-09-23 23:10:23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