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第一卷法戒錄-勸不和其室者

演華 | 2022-05-14 12:41:03 | 巴幣 0 | 人氣 63

勸不和其室者(共六則二法四戒附女人)

    琴瑟不調。非男子之過。即女人之失。大抵曲直參半者多。決無各盡其道。而交相怨尤者也。然而當今之天下。乃男子之天下。非女人之天下。則家之不齊。當歸咎男子。語云。人生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彼其離親別愛。生死隨人。舉目言笑。唯有一夫耳。飢不獨食。寒不獨衣。有足不能出戶。有口無處聲冤。舍其身而身我。舍其父母而父母我。一遇客外之商。遊學之士。孤房獨宿。形影相憐。豈易受哉。我乃鍾情花柳。造業無窮。桑濮之地。一身獨受其歡。天譴之來。舉室盡遭其禍。鐵石為心。亦當墮淚矣。而或身當富貴。便廣置姬妾。薄視糟糠。恐懼惟汝。安樂棄余。抑何不恕之甚也。普勸世人。憖甘淡泊。莫羨多情。縱遇紅顏。且思結髮。莫教他年轉女身。閣中含恨淚淋淋。

白話翻譯如下:

★勸不和其室者

    夫妻關係不和,不是丈夫的原因,就是妻子的過錯,通常兩人都有責任,決不會雙方都盡心盡力,卻仍然相互抱怨。然而當今天下是男人的天下,不是女人的天下, 所以家庭的不和睦,應當歸罪於丈夫。俗語說:「人生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女人離別了自己的父母親人,嫁入夫家,與他生死相隨。可以傾訴心事的人,只有自己的丈夫。餓了要等丈夫回家吃飯,冷了還要惦記著給丈夫加衣。有腳不能隨便出門,有口無處訴說委屈。以自己的身體侍奉丈夫的身體,離開自己的父母來孝養丈夫的父母。若是所嫁丈夫長期在外經商,或是四處遊學,自己獨守空房,形影相憐,這樣的日子是多麼難耐!我若四處尋花問柳,造盡惡業,沉迷於色情場所,獨自享樂,一旦懲罰到來,全家都要遭遇災禍,即使鐵石心腸也會落淚!或是一旦富貴,便廣納姬妾,輕視自己的結髮妻子。受苦受累的日子一心一意跟著你,有錢有勢的時候卻將她拋在一邊,這也太無情無義了!普勸世人,安心於平淡的家庭生活,不要羡慕那些風流韻事。遇到美貌佳人,莫忘結發之妻。不然自己後世轉為女人,一定也會獨守空房,含恨落淚。

●鄔憶川(節義傳)

    四明鄔憶川。諱孟震。年二十九。喪妻何氏。誓不更娶。終身不復齒男女事。婦有再醮者。挾貲以通。勃然曰。若愧為婦。奈何污吾。暮夜有奔之者。厲聲叱去。亦竟不與人言。夜攜兩兒。蕭然並臥。儼若寡女。當事者時賜粟帛。扁其門曰義夫。子元會。仕至新安太守。按婚義。男子親迎。再拜奠雁。蓋取一與之齊。終身不改之義。非獨婦道為然。夫道亦然也。顧男子以繼嗣為重。一經喪偶。內助無人。不成家道。故於服終後。不得已而開續娶之途。非因世閒男子為政。私自從寬也。嗟乎。人或桑弧未設。井臼難操。是亦遇之窮耳。苟或不然。則夫婦之倫。原係人道之始。奈何使乾坤之正氣。獨聽巾幗者主張。而鬚眉男子。皆屏息以藏耶。卓哉鄔君。願拜下風矣。

白話翻譯如下:

★鄔憶川(《節義傳》)

    四明的鄔憶川,名孟震,二十九歲時,妻子何氏去世,他發誓不再續娶,終身不談及男女之事。有改嫁後的女人,帶著財物想與他發生私情。他氣憤地說:「你自己不能守節,為什麼還要來玷污我?」晚上有女人想與他私會,他就嚴厲地讓她離去,但也從不聲張出來。夜裡自己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寂然入睡,就像守寡的婦女一樣。當地官員常贈給他一些糧食、布匹,還在他家門上懸掛「義夫」的匾額以示嘉獎。他的兒子鄔元會,後來當了新安太守。

[按]《禮記·昏義篇》規定,婚禮時新郎必須親自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入門後向女方家長禮拜,獻上一隻大雁作為信物。這種傳統禮儀內在的寓意,就是男女雙方一旦結為夫妻,就應該白頭偕老,終身不渝,不僅要求女子從一而終,做丈夫的也是一樣。由於男子承擔著傳宗接代的責任,一旦妻子去世,家中無人操持,難以盡到孝養父母、撫育子女的義務。所以在古代的道德觀念中,妻子的喪期結束後允許男子再娶,這也是出於無奈,並非由於男子當政,私自放寬對自己的要求。家中主婦去世後,若沒有兒子支撐門戶,或是由於無人操持家務,迫不得已才續娶後妻。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則夫妻結合本是人類生活的基點,為什麼乾坤的正氣全由女子伸張,而堂堂男兒卻紛紛迴避呢?鄔憶川先生的卓越品格,令人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賈御史(懿行錄)

    明賈御史某。幼聘魏處士女。逾年而女瞽。處士將返幣焉。御史急娶之。魏孺人日請御史置妾。御史不可。時御史有兄為戶部。納寵京師。孺人請益力。御史復不可。生子衡。弱冠登第。官至刑部主事。古今來娶瞽女者。唐有孫泰。宋有周世南。劉廷式。周恭叔。張漢英。數人耳。此外不多見也。賈公行履。古人所難。而魏夫人能克配其賢。更足景仰。

白話翻譯如下:

★賈御史(《懿行錄》)

    明朝的賈御史,幼年時與魏處士的女兒定下了親事。後來魏家的女兒眼睛失明,就想把聘禮退還給賈家,他卻立即把未婚妻娶了過來。他的這位夫人由於自己眼睛不好,常想讓他再娶一個妾,他卻一直都不同意。後來賈御史的哥哥在戶部當官,在京城娶了妾。賈御史的夫人就更想讓他也娶一個,可他還是不同意。他的兒子賈衡,二十歲就中了進士,一直做到刑部主事。

[按]自古以來娶盲女的,唐朝有孫泰,宋朝有周世南、劉廷式、周恭叔、張漢英等幾個人,詳見《唐書》、《宋史》,此外就不多見了。賈御史的品行,古人也很難做到。而魏夫人也同樣是賢良之妻,令人景仰。

●史堂(感應篇圖說)

    史堂微時已娶。及登第。自恨不得富家女為妻。漸至暌隔。不與同寢。其妻抑鬱成疾。臥病數年。堂不一顧。臨終隔壁呼曰。我今死矣。爾忍不一視耶。堂竟不顧。妻死。心不自安。乃從邪說。以土器蓋面。兼用枷索束其屍。是夕見夢於父曰。女託非人。生遭楚毒。死受厭勝。然彼亦以女故。壽祿俱削盡矣。明年堂果死。天順中。都指揮馬良。最為上愛。妻亡。上每慰問。適數日不出。上怪之。左右以新娶對。上怒曰。這廝夫婦之道尚薄。豈能事我。杖而疏之。若史堂夫婦。非宿生之怨對乎。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不覺有味於蓮大師之言。

白話翻譯如下:

★史堂(《感應篇圖說》)

    史堂在原來身份微賤的時候就已經結婚,中進士後,常常遺憾沒能娶富家女為妻,與妻子的矛盾漸漸加深,以致彼此分居。他妻子抑鬱成疾,臥病多年,史堂卻從不去探望。妻子臨終時,在隔壁喊他說「我馬上就要死了,你忍心連看都不看一眼嗎?」史堂竟然不加理睬。他的妻子死後,史堂感到內心不安,就聽信邪說,用土製的器皿蓋住她的臉,並用枷索捆住屍體。當晚,亡妻給她自己的父親託夢說:「女兒嫁錯了人,活的時候受到虐待,死後還要受巫術的詛咒。不過他也因為虐待我,自己的壽命和官祿全被削除了。」第二年,史堂果然死了。

[按]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都指揮使馬良特別受皇帝的寵信,他的妻子去世後,皇帝常常好言安慰他。不久遇到馬良好幾天都沒出門,皇帝感到奇怪,左右侍從稟告說他剛娶了新妻。皇帝非常生氣,說:「此人連夫妻情義都不講,豈能對我忠心?」令人用杖把他責打一頓,從此與他疏遠。而像史堂夫婦二人,豈不是多世的冤家對頭?「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蓮池大師的話語意味深長。

●裴章(《科名勸戒錄》)

    河東裴章。父鎮荊州時。有神僧曇照。言章位望過於其父。弱冠。娶李氏。後從職太原。棄妻洛中。別有所挈。李氏自感薄命。布衣蔬食。日誦佛經。又十年。復遇曇照。照驚訝曰。吾十年前。嘗語郎君必貴。今皆削盡。何也。章不能諱。照曰。夫人生魂訴上帝。恐有大難。後旬日。為其下剖腹於浴釜中。五藏盡出。李氏可謂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矣。

白話翻譯如下:

★裴章(《科名勸戒錄》)

    河東有個人叫裴章,他父親鎮守荊州時,有個神僧名叫曇照,曾預言他將來的地位有可能超過父親。二十歲的時候,裴章娶李氏為妻。後來裴章到太原就職時,卻把妻子一個人留在洛中,自己帶上別的女人一同前往。李氏感嘆自己薄命,就戒殺吃素,不穿用絲綢衣物,天天誦讀佛經。十年後,裴章又遇到了曇照和尚。曇照驚訝地說:「我十年前曾說你一定會地位尊貴,怎麼現在卻全被削盡,究竟是什麼原因?」裴章無法隱瞞,如實說了。曇照說:「你夫人活著的魂靈向上帝控告你,恐怕你要大難臨頭了。」過了十多天,裴章被他的部下剖腹殺死在浴缸中,內臟都出來了。

[按]李氏可以說是「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了。

●陳公子(其友曾向家君說)

    嘉定陳公子某。為徐文學。寵媵婢月蘭。伉儷不和。適有算命婆至。知之。索徐重價。出一小木人付徐。身帶七針。囑其密縫夫枕內。過三夜。婢當失寵。徐如其言。夜半夫忽狂叫。口吐血沫。徐驚悔。取出斷之。未幾。徐亦狂叫。自稱杭州萬卷書。旬日而死。家遂凋落。夫固無良。婦亦自取。主婢業報。均所難免。

白話翻譯如下:

★陳公子(其友曾向家君說)

    嘉定的陳公子是儒生徐先生的女婿,他寵愛婢妾月蘭,因此夫妻關係不和。恰好有一個算命婆到他家中,知道了這件事後,就向徐夫人索取重價,給她一個小木人,身上有七根針,讓她悄悄縫在丈夫的枕頭裡,過三個晚上,婢妾就會失寵。徐夫人按她說的去做,半夜時,丈夫忽然狂叫,口吐血沫。徐夫人又驚又悔,取出小木人折斷了。不久,徐夫人也狂叫起來,自稱是,「杭州萬卷書」,過了十多天就死了,家業也因此衰敗。

[按]丈夫固然不好,妻子也是咎由自取。丈夫和婢妾的業報,也都難以逃脫。

婆羅門婦(詳雜譬喻經)

    佛世有婆羅門。其妻無子。妾生一男。夫甚愛之。妻懷嫉妒。佯為憐惜。私取小針刺兒上。沒入於頂。舉家不知。兒遂哭死。妾悲悼幾絕。後微知之。問一僧曰。欲求心中所願。當修何功德。僧曰。受八關齋。所求如意。妾遂受八戒。七日命終。轉生即為其女。容貌端正。一歲而死。妻哭之哀。過於妾之哭子。復生一女。倍勝於前。未幾又死。如是七返。最後一女。生十四歲。垂嫁而死。晝夜悲慟。不能飲食。停屍棺中。不忍蓋之。日視其屍。顏色益好。經二十餘日。有一羅漢。化作沙門。詣門求見。直言示之。妻始覺悟。旋復視屍。臭不可近。遂求沙門授戒。明日欲往寺中。忽有毒蛇當道。沙門知其為妾。代之懺悔。解其怨結。蛇後命過。便生人中。薄行之夫。前既詳言之矣。妒悍之婦。其惡豈可恕哉。正法念處經云。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以是因緣。女人死後。多墮餓鬼中。故略舉內典一條。以為炯戒。

白話翻譯如下:

★婆羅門婦(詳《雜譬喻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印度有一個婆羅門,他的妻子沒有小孩,妾生了一個男孩,丈夫因此很喜愛她們母子。妻子非常嫉妒,裝作疼愛孩子的樣子,把一根細針從嬰兒的囟門扎入頭頂,全家人都不知道,嬰兒就這樣哭著死去。妾因為自己孩子慘死而悲痛欲絕,後來對此事有所覺察,就問一位僧人說:「假如想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應該修什麼功德?」僧人說:「如果能受持八關齋戒,有什麼願望都能實現。」妾就受持了八關齋戒,七日後死去。她死後轉生為婆羅門妻子的女兒,容貌端正,不過剛一歲就死了,婆羅門妻子哭得比妾死了兒子還傷心。接著又生了一個女兒,比前面的孩子更漂亮,但不久也死了。就這樣一連生了七個女兒都死了。最後生的這個女兒,長到十四歲,快出嫁的時候死了。婆羅門妻子天天傷心欲絕,不吃不喝。她女兒的屍體放在棺材裡,不忍心上蓋入殮,她就天天看著女兒的屍體,覺得容貌更加可愛,這樣過了二十多天。有一位阿羅漢,化作一個僧人的樣子,到她家中直言相告。婆羅門妻子這才有所醒悟,再看女兒的屍體,已經臭不可近。於是就請僧人給她授戒。第二天她想前往寺廟,忽然有條毒蛇擋在前面。僧人知道這條蛇是婆羅門妾的轉世,就代它懺悔,解除彼此的怨仇。蛇死之後,又再次投生為人。

[按]薄情負義的丈夫,前面已經說了很多。心狠嫉妒的妻子所犯下的罪惡,又豈能寬恕?《正法念處經》中說:「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以是因緣,女人死後,多墮餓鬼中。」因此略舉佛經中一個事例作為警示。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