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水冷整新分享

魔主浮沉 | 2019-09-22 04:55:44 | 巴幣 6 | 人氣 563

習慣一年一度整理電腦,當然少不了該清潔整新
陸續東西到齊的情況下就著手整理,一天大概只能花2小時
這次主要整裡+使用的東西如下
CPU水冷頭 : EK-Velocity
顯卡水冷頭 : Bykski A-RX5700XT-X
導熱墊 : Thermalright Odyssey thermal pad
導熱膏 : Thermalright TFX
水冷排 : Bykski B-RD360-TK 360 厚排
PCIE延長線 : Thermaltake Premium PCI-E 300mm
其他 : Bykski 快擰,流速計, 12cm 幻彩風扇
拆機前最後的告別
先從清理機殼開始,其實本來想換機殼的,但實在看不到有什麼機殼好買
過段時間應該會把機殼拿去烤漆
用掉一罐工業酒精,直接快轉到整理拆完
原水冷配件拆下清洗,建議用蒸餾水洗,O型環內外環順便都換新的(這很重要)
Bykski B-RD360-TK 360 厚排
與原先的360薄排比較一下,多一層水道多12mm
本來想買Alphacool,但太厚
雖然h500p號稱可以支援到55mm,但官方並沒有算上風扇厚度
真的照官網寫得買超過40mm的厚排再掛上風扇,cpu8+4pin那邊都不用插了
原本的360薄排就挪到機殼前方
h500p前面板拿掉風扇會有個凹槽,剛好能掛360薄排,2個冷排先行上機
接下來處理主機板,就是全拆了,換上Thermalright Odyssey thermal pad
導熱係數12.8也不知真假,一片350不知道在貴什麼意思
原廠附的真的很會出油,而且也沒有全貼滿,跟最近某家一樣
本來想直上導熱膏,但怕不夠貼合,所以還是用導熱墊
貼好後丟一邊上CPU導熱膏,TFX雖然導熱係數14.3
但用過之後這輩子應該不會再用,因為太難塗
這支膏比較黏稠,散熱器的壓力不足以讓這隻膏擴散,所以這隻膏不能用米粒點法
只能用非常薄的一層均勻抹在CPU上(有網友跟我提過可惜我不信邪硬抹了好幾次...)
再來開箱EK-Velocity
配件有給暴力熊,早知道不要買TFX,可以省360
主體外觀質感真的很棒
本來想買銀色純金屬的那一款,但個人還是喜歡黑色
這裡有個小插曲,店家給我看官網發光的樣子,我看了之後就決定要買
但回家弄好之後發現怎麼調都是單色,看光網才知道有2款
估計那店員也不是很熟吧,如果店家真的沒有賣另一款,到時候要自己換燈條了
底部的工真的比對岸品牌好很多,和Bykski來比較
當然免不了要拆解
很多人推EK都說不錯品質也好
但看微水道的做工,最上方其實是歪的,而且很明顯,讓我小失望
轉向裝回去,一些文章有提到RYZEN的CCD和IO位置不在正中間,橫向的水道面積比直向覆蓋小
然後看一些參考資料,一些CPU在轉向之後的效果會比預設好
CPU搞完換搞顯示卡
一樣先緬懷一下,買不到2天就要被我拆了
石墨墊黏真緊,差點大力出奇蹟
上導熱墊跟膏之前GPU來一張,中間那圈圈是手機的倒影
GPU太小,TFX塗1個小時弄到懷疑人生,最終使用暴力熊一次搞定
都處理好後就準備上Bykski A-RX5700XT-X
這是全覆蓋水冷頭,質感還不錯,這是公版5700和5700XT共用
背板是選購,應該是5700沒有背板的關係
微水道近拍,沒有歪且工整
背面也算平滑,該貼導熱墊的地方也很明確
這水冷頭算好裝,比我之前買NEZT轉接架+H55掛在1080上面還簡單
大概只要1分鐘完工
原本以為這輩子不會再用TT
但PCIE延長線好像只有LIAN LI跟TT問題比較少,只好買TT,就沒有短一點的嗎?
主機板,水箱,冷排定位之後就開始冥想
冥想很重要,腦子中開始模擬水路,當然也可以網路上找找範例
但建議還是自己想怎麼走,因為這樣好玩,腦子也不易退化太快
組裝過程一樣快轉
開機前確保水冷和燈光控制是正常的,所以主板不通電試水這過程最好還是做
本來應該再弄個模組線,不過被某保育類動物弄得很不爽就不想用了
難怪一堆人跟我說別找那家服務,看來只好再找時間自己DIY

其實會發這篇除了純粹想分享新玩具以外
主要是在水冷市場大眾選擇比較偏向AIO,在對岸跟國外反而是倒過來
並且在台灣即使是選擇分體水的玩家蠻多也是請店家代工
原因多半卡在不敢動手和不知道如何動手
這裡就分享一些經驗(我個人是工科畢業,念的剛好跟這有關)
先回答一些私下大部分詢問最多又擔心的問題
1.容不容易漏水
   我的回答是"幾乎不可能"
   從2方面解釋,一個是內部壓力影響一個是外部接頭影響
   基本上電腦水冷是不可能因為壓力而漏水,這不是工業配管要玩壓力測試
   我想有考過水匠測試的人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不知道也沒關系
   電腦的水冷有一定的空間讓水循環,所以壓力幾乎可以忽略,正常人連注8分滿都很少
   唯一稱得上壓力的是溫度產生的氣體,但這也是影響非常小
   通常3個月以上作夢想到時再開一下就好,所以正常我們會在水道最高處留一個可以釋放氣體的地方
   以我這台為例,卸壓閥放在頂部(用一般堵頭也可以)
外部影響指的是接頭,以現在的做工扣掉外觀的差別其實都差不多
接頭會不會漏水的重點在O型環,所以安裝接頭前務必檢視O型環有無瑕疵
並且最好多買幾個O型環備用替換
這邊須注意一點,很多人接頭漏水原因是水管無切倒角跟磨邊把O型環割裂
所以管子切倒角這點必須做,而且這樣也好拔插
2.管子老是計算錯誤
   這是讓很多人寧可花錢請店家施工的原因之一
   其實別去想說店家的尺寸有多精準,網路影片所採用的機殼很多都已經客製化好管路設計
   不然我敢保證99%的施工依然是用目測法,我曾在某知名店家看施工一樣灣不準,一樣是不斷修正
   製圖就不教了,這邊我建議一個適合新手的偷懶方式
   一開始水管拿一支做"樣品",利用輔助工具隨便灣幾個樣品,隨便切幾段長度
   然後用比對的方式看差幾公分,在做出真正需要的管子
   記住在灣管或切管時,一定要多留點長度,寧可過長再花時間切或磨掉,也不要整支報廢
   雖然這樣做會浪費一些管子,但一支管子不過幾十塊..總比不斷算錯惱羞好XD
   輔助工具(想當年念書時都是跪在地板用馬糞紙徒手畫線路.....)
樣品,多弄一些各種長度和彎管,這樣就不用再那一直目測,尤其是彎管
當然還有更偷懶的方法就是有落差或有角度的地方都用接頭,如下圖
有一句話叫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店家算準絕大部分的人對彎管都是不在行或講求美觀,所以推出各種客製化接頭
台灣較容易入手的就TT,用太多的下場就是比別人多花4~5千以上
當然有些接頭是很帥氣又美觀,但我覺得這是敲盤子
前陣子幫朋友弄一台水冷,很帥氣的買一堆接頭我喵一下光接頭大概快1萬吧..
我是建議就算真的要全走接頭,可以考慮對岸品牌,台灣賣400的東西對岸只要100....
這次趁99節慶購入一堆接頭才花1千多,雖然都沒啥用到....
如果是TT,EK,bp那些大概要7~8千了吧
最後分享水道路線的設計和經驗
1.不想有太多氣泡流動,水箱的進出水都放在下方或是水灌到很滿,如下
想看到水誇張的流動就把進水口設到最高如下
2.回到水箱的水必須先經過冷排
   單CPU水冷的系統就直接進CPU出來之後接冷排回水箱
    CPU+顯卡的系統建議顯卡>冷排>CPU>冷排>水箱,只有單排就顯卡>CPU>冷排>水箱
3.水管彎處插入接頭的距離千萬不要太短,除非灣的非常精準,不然插入容易傾斜
4.水是有重量的東西,在靜止容易停在水灣處
   雖然電腦水量其實都很少,像我這台的2個360冷排水也不過400毫升,0.4公斤
   但關機時水會往水箱回流直到平衡,為了避免水的重量過度壓在水灣上去拉扯水管
   所以沉水灣越少越好,做法就是盡量彎道在上不要在下(這只是保險非必要)
5.為了以後拆卸方便,可以再一些地方設計出水口或止水閥,通常是水箱和顯卡處
   未必要用上洩水閥,隨便一個接頭裝上堵頭就可以
建構成本,單單CPU部分如不使用EK,TT,BP甚至幾款德國工藝這些單價稍高的產品
其實一組分體水冷總價跟360AIO差不多甚至便宜,效能更勝
這次趁99折扣不到3千買入顯卡冷頭+360厚排更是划算
  
就分享到這邊了,測試數據等摸完5700XT再補,DIY真的樂趣多
感謝收看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