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43 GP

平安時代服裝

作者:薇兒│2008-09-09 23:10:22│巴幣:2,116│人氣:38572
“女官晴之裝束
俗稱十二單,女官正裝,和男子的束帶一起作為宮中的正裝。頭髮是垂發,用叫做釵子的簪子束起來。上身最外面穿的是唐衣,唐衣很短。下身的後方拖在地上的白色的布料叫做裳,前面是沒有裳的,裳是系在腰的後方的。往裏面的衣服順序為表著, 袿。
袿一般是三到五件地重疊穿在身上,因此叫做五衣,但是二十多件袿重疊穿在身上的例子也是有的。裳的裏面下半身穿長袴。胸口夾貼紙。
如今也作為宮中女子正裝被使用。”
  “晴之裝束
女性禮服。俗稱十二單。下衣是緋褲子,上衣從裏到外分別是小袖•單•袿•打衣•表著重疊地穿在身上,最外面穿著的是唐衣,腰間系裳。作為附帶物,帖紙被夾在懷裏,手上持檜扇。”
  “十二單”規定只有命婦以上的貴族女性才允許穿著,是身份的象徵。一般平時貴族女性都散下長長的頭髮,上朝或者祭典的時候會用金銀飾物在前額處裝飾並且將金銀寶釵束在頭髮上。十二單的穿著十分複雜,層數之多讓人乍舌。
  已婚的女性和未婚少女所穿著的“長袴”顏色是不一樣的,未婚少女的“長袴”顏色比較深,一般為"芳紅";已婚的女性穿著的“長袴”顏色鮮亮,一般為緋紅,所以也被稱為“緋之袴”。





女房褻裝束”有許多種類,大致介紹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小袿”、“細長”。
  “小袿”,作為“晴裝束”的簡略式禮服存在。是使用“小袿”代替了“唐衣”和“裳”,“小袿”比“表著”稍稍短一些。“小袿”的層次分佈大致是:在最外面著“袿”,裏面著“單”(多為白色)以及白色“小袖”(內衣,穿在“單”的裏面),下著“長袴”。天冷時也有穿數層圭的情況。




  所謂“細長”,是一種替代“唐衣”和“裳”,並且兼備“唐衣”和“裳”作用的,穿在圭上,看上去細長的服裝。從外至內的穿著順序為“細長”、“圭”、“單”“長袴”,腰的部分由“當帶”束住,手上持“檜扇”。“細長”的質地和花紋並沒有特別的規定。



  “壺裝束”,指的是頭戴“市女笠”(和中國唐朝時代的女性斗笠樣式很相似),“市女笠”邊緣一周縫製“垂絹”(半透明薄紗,用於遮住女性的臉、同時也具有遮擋風沙的作用);身著“圭”(平安時代的女性穿多重“圭”)並且肩膀處束“懸帶”的女子在出門或者遠行時候所穿著的一種服裝。




*男子篇
  所謂“束帶裝束”,就是指在朝廷的公事和儀式時以及上朝覲見的時候所穿著的裝束。“束帶裝束”一開始只是用於祭祀儀式上,後來朝廷中有權勢的公卿卻在上朝的時候仍然堅持要穿著, 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朝服了。
  “束帶裝束”大致為:頭戴“冠”(而冠也因文、武官而異;文官戴“垂纓冠”,武官戴“卷纓冠”,並在臉頰兩側戴有耳飾品)著“袍”(所謂“袍”,就是指上衣部分,“袍”的顏色根據職位的高低有不同的規定,大致為:“帝”穿的“袍”顏色為“黃櫨染”和“麴塵”官居一位者,著“深紫色袍”;四位以上為“黑袍”,五位“蘇芳袍”,六位“縹袍”),“半臂”(一種無袖衣服) 、“下襲”、“單”,“小袖”(內衣),並且腰間配“魚袋” (入宮憑證,公卿為金魚袋,殿上人為銀魚袋)和“太刀”(單韌為刀,雙韌為劍);文官手持“笏”(古代官員上朝的時候手裡拿的狹長的板子,用玉,象牙或者竹製作而成;和中國古代的“笏”用來做上朝時候的政事記錄作用不同,日本的“笏”不是用來記錄政事的,而是為了體現威儀而存在的裝飾品)

  武官手持長弓,背“矢”(古代對“箭”的稱呼)腰間束被稱為“石帶”的腰帶(帶子的部分附有玉或石頭的裝飾品),穿“表袴”(一種穿在最外面的褲子,一般表為白,里為赤),“大口”(穿在“表袴”下面的褲子,因為一般為紅色,所以也叫“赤大口”)“下襲”(“下襲”的顏色按照季節有所不同,冬天為“躑躅”、“桜”、 “搔練”“蘇芳”;夏天為“二藍”以及“白”)“長裾” 拖地(“裾”部分拖在地上的長度從最短的50厘米到最長的可達5米;“束帶“的樣子可以參照野村萬齋主演的電影版本《陰陽師Ⅰ》裡晴明殺蝶那段裡朝臣們穿的服裝樣式)足上穿“襪”(現在的日本人穿和服時套在腳上的“足袋”是分開大腳趾和其他腳趾的,而“襪”不分腳趾,並且一般為白色布料製作而成),並且穿“沓”(一種鞋子,一般為皮革和木頭製作而成)的裝束。




  衣冠”是相對於“束帶”的簡略式樣的公家(朝臣)服裝。和“束帶裝束”的“晝裝束”名稱有一個相對應的名字:“宿裝束”。“衣冠”原本是夜晚值班的時候所穿著的,後來作為平常入宮覲見的時候所穿著的服裝。
  “衣冠”和“束帶”很大的不同在於,“衣冠”省略了“下襲”部分,並且省略了“表袴”,以“指貫” (穿上後雙腿褲管類似燈籠的褲子)代之;“石帶”也為“腰帶”所替代。不過,“衣冠裝束”倒似乎沒有文武官之別的規定。
  (圖示為五位殿上人冬季的“衣冠裝束”)這裡再附帶介紹一下“殿上人”:所謂“殿上人”,就是指官階在六位以上、並且被允許上殿的官員;三位以下六位以上的殿上人被稱為“大夫”,而三位以上的“殿上人”,就被稱為“公卿”。


  天皇的便裝是直衣姿。在家裡的時候的貴族男性,穿著叫做直衣的服裝,直衣同時也是天皇和皇太子的便裝。這個和被叫做束帶的正裝的一樣有上衣,但是顏色和紋樣卻沒有特別的規定。這種上身穿著上衣,下身穿著叫做指貫的褲子一樣的服裝便是直衣姿。和皇室有親戚關係的人,特別是得到特殊的赦免,或者說是得到特殊允許的貴族,也是可以穿著直衣服姿進宮的。並且,直衣姿中戴冠的為正式的,即使在房間裡,據說也不太會把冠摘下來。”
  當然,既然有戴冠直衣為正式禮服,那麼當然還有戴“烏帽子”的作為簡式禮服的直衣姿,這種戴烏帽子的直衣裝束被稱為“烏帽直衣”, “直衣裝束”的組成部分為:“冠”或“烏帽子”、“直衣”、“單”、“指貫”。穿著“直衣裝束”的時候根據季節的不同,手中所持的扇子也有不同,冬天的時候手中所持的是“檜扇”,夏天所持的是“蝙蝠扇”。雖然沒有在得到特許的情況下不能隨便穿著“直衣裝束”入宮覲見,但是“直衣裝束”中的“袍”在顏色和紋樣上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嚴格的規定,所以也被稱為“雜袍”。


  “狩衣裝束”。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狩衣”是一種獵裝裝束,原來是用在打獵的時候穿著的裝束,也在旅行、散步、玩蹴鞠遊戲時穿著;後來作為貴族公卿的私服,同時也是武家和下等官員(這裡指的是六位以下的官員)的正式禮服的禮服。
  “狩衣姿原本是狩獵時候穿著用的,不久之後成為貴族的私服,同時也是武家的禮服。上衣為狩衣。褲子是指貫。用細繩繫住裾。”
  “狩衣裝束”是指戴“烏帽子”,上著“狩衣”,“單”,下著被稱為“指貫”寬鬆褲子的裝束。“狩衣”的顏色有“柳”、“櫻”(差不多是粉紅色)、“青葉”、 “松葉色”、“赤色”(接近鮮紅色,但不等同於鮮紅色)、白色等。“單衣的顏色為白色。正裝的時候穿紅色的單衣,平時穿著也很有風情。但是,果然還是白色的好。穿著黃色的單衣的人,其實很討厭。”“指貫”的顏色有“深紫色”、“萌黃”(淡綠色),夏天的“指貫”顏色為“二藍指貫的顏色深紫色。淡綠色。夏天是二藍。非常熱的時候,穿夏蟲的顏色好像也很涼爽。”
  “狩衣”的袖子部分和直衣不同,直衣的袖子是完全縫合的,而狩衣的袖子在前肩膀處是不完全縫合的,透過袖子可以看見裡面的單衣。

  “水干”,是從“狩衣”演變出來的,是狩衣的簡略化裝束。原本是武家的便服,但是後來公家也穿, “水干” 後來就發展成下等官員或者貴族尚未施元服之禮的男童所穿的便服,同時也作為一般庶民的日常裝。是領口用長線系結的斜門襟短上衣裝束。
  “水干”有一個很容易辨別的特徵就是在門襟的位置是使用繩帶系結來達到固定的目的的。“水干”的穿法有兩種,一種和狩衣一樣是結住“首上”,也就是領口處,還有一種就是把門襟向內折疊,形成一個“V”字型的領口;兩種穿法都是把上裝塞到“水干袴”裡面,然後束緊腰
  。水干也有公家和武家之分。公家男童穿的水干結是左右對稱系在前胸處的,而武家男童的水干結是講繩帶從右肩向左肋方向繞至前胸再打結,並且要把後裾塞入水干褲裡。穿著水干裝束的公家和武家的男童模樣十分惹人喜愛。



日本平安時代宮廷服裝十二單衣
 
  十二單衣是日本平安時代命婦以上的高位女官穿著的朝服。不過由於平安時代的女性少有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機會,所以后宮的女性們平日里便穿著袿或小袿,在較為正式的場合則披上裳和唐衣。
 
  十二單衣是由唐衣、裳、上衣、打衣、袿(五衣)和單衣組成的(當然,在單衣裡面還要穿著小袖)。平安末期則再加上比禮、裙帶、結髮、寶冠等,算是保留奈良時代的遺俗。
唐衣是披在最外面的短褂,自皇后開始,至三位以上的典侍皆可穿用。在顏色方面,赤、紫、青是禁色,只有三位以上、得到敕許的人才能穿著。此外,唐衣的色目繁多,有紅梅、櫻、柳、林道、麥塵等等。這些美麗的顏色交織在一起,相互映襯,與刺繡於其上的龜甲、鳳凰、團菊、牡丹等紋樣一起構成華麗的視覺效果。
 

 
  裳是平安朝時期成人女性正裝時圍在后腰的長裙(類似男性的裾),考其源起,當是日本於奈良時代學習中國文化的結果。裳以鮮豔的布料製成,可分為大腰、小腰和延腰三個部分。後背自腰間向下皆為「大腰」,以八幅長佈製成褶裙延展到身後、拖曳在地板之上的部分稱為「延腰」,以布帶係於腰間的部分叫做「小腰」。裳的質地多為綾或紗,顏色有紫緂、白、秋青等,紋樣則為州濱、波浪、花鳥、小松原等等。
 
  上衣的日文寫作「表衣(うえのきぬ)」,採垂領廣袖的設計,是唐衣之下的第一層袿服,也是袿姿的外袍,因此式樣是非常華麗的。刺繡方面,使用浮紋覆蓋地紋的二重織法,顏色多為赤紅或萌黃,圖案則有立湧、蔓草等等。此外,後裾也以綿為襯裡,是一種非常富麗的服裝。
  穿著於上衣裡面的打衣最早的作用是御寒,原先的名稱是「板衣」(這是因為衣上的光澤是以木砧捶打而顯出的緣故)。由於打衣的顏色多為赤紅,故又有「紅衣」之稱。它的紋樣多為菱或瓜形,上面還飾有家紋。
 

 
  在打衣和單衣之間,還要穿著一層五衣。這是一種以五層不同顏色的薄衫層迭組成的衣物。其名稱便是由“五種不同的色彩”這一含義引申而來的(不過,五衣最早也曾為同色五衫)。到了平安時代中、後期,為了方便起見,將五衣做了簡化,取消了五衫的定制;改為於同一件衣衫的領口和後裾處迭縫五層布料,以起到原先的層色效果。
 
  單衣是十二單上裝中的內衣。其形制雖與五衣及上衣相同,但衣袖和長度卻略有增加。質地多為綾、絹,顏色為紅或青,紋樣有花菱等等。
 
  與上裝搭配穿用的褲裙為袴,又稱表袴或長袴。袴色多為赤紅,未婚少女選用濃色,已婚婦女則用薄紅。質地最早為平絹,後來便漸漸改為絲綢。到了近世,袴又分成帶有褶皺的長袴和無褶的表袴。
 

 
  最後,還要介紹一下女房裝束的飾物:衵扇。它由杉木或檜木製成,其上覆有薄紙,施以彩繪,又用金銀為箔,是一種非常華美的扇子。
 

 
  但是,“十二”不是指有十二層,而是說很多層,非常豪華,豪華到極點的意思。“十二單衣”首先是由唐服演變而成,將前後裾的長度進行調整後,便有了濃濃的和風。所謂”十二單”的”單”,就是貼身襯衣的意思。重疊八張“褂”的話就是”八ツ單”,要是十張就是”十單”,十二張就是”十二單”。實際在單上面”五衣”、”打衣”、”表著”、”唐衣”一件一件地穿上,到最後也僅僅是八層,把裳(類似裙褲、裙子)算入數之內也只是九層,不是十二層。

 
  另外十二單是俗名,正式名稱為五衣唐衣裳裝束或女房裝束,這個名稱首見於《源平盛衰記》中描述建禮門院著十二單衣投海一段,而後才有十二單衣之稱呼。現在的日本,除了旅遊景點或戲劇的表演外,基本上十二單衣已很少出現了。日本皇室與貴族也只有在重要儀式時才會穿戴十二單衣。十二單衣雖然有部分受到中國唐代服飾的延伸影響,但不管怎樣,它其實具備自己的系統。是平安時代日本和風的表現。
 
  與所有禮儀性的服飾一樣,十二單衣具有的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平安時代的裝束極具有古典以及藝術的價值,即時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動中仍然穿著平安裝束,而其影響也不僅止於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日本皇太子與雅子妃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80078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平安時代|和服|十二單|服裝|日本|細長|壺裝束|小袿|源氏物語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3喜歡★vivianbaby3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日本藝伎... 後一篇:遇見小千歲...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flys8028大家
有點色色取向的部落格 https://www.rocksugarcat.com/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5:38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