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6 GP

貫徹水平對臥的拉力悍將---Impreza

作者:Mr榮棋│2009-12-08 14:52:16│巴幣:6│人氣:12805
 
Impreza  的出現  目的和三菱的EVO 一樣
是接替原本在越野賽事的Legacy
以短軸 輕巧的車身  加上速霸陸獨二的水平對臥引擎技術  
讓Impreza 在WRC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談到Impreza
1992年(~2000) 問世 代號 GC(四門車型). GF(五門車型)
以水平對臥引擎  +  四輪全時傳動(AWD)  風靡車界
其中渦輪引擎款又分 WRX 和 STI
WRX 是一般自然進氣的Impreza車型 升級為渦輪引擎的版本
而STI 是由速霸陸引以為傲的競技部門
SUBARU  Technica  International  簡稱 STI
以WRX 為基礎 以強化改裝的方式提升車子的性能
引擎  動力  底盤等........
就是 WRX  STI-Version
 
GC8 前期車款 ( 1992~1996 )
 
 
 
"Type-RA 車型" 看到車頂的小進氣口嗎? 那就是RA 特有的配備  可以讓車內人員"吹涼涼"
因為它沒有空調啊!!!!!
一直到2000年停產為止
GC車型外觀變化可說是微乎其微  以車型為例
GC8A~D 為前期型   GC8E~G 為後期型
前期型跟後期型的差別在於  後期型考慮到空氣力學
前保桿追加下擾流板  車身側裙  車尾加大尾翼 都是為了空力效應
 
Impreza  GC車型的STI 版  大致分為以下幾款
 
GC8B---STI-Version (1993)
將活塞換上鍛造製品  強化高轉速運作的耐用性
搭配STI 為GC8B 撰寫的電腦程式
 
GC8C---STI-Version  II (1994)
除了原本的配備外  再加上以碳纖維製的車身拉桿
不但擁有輕量優勢 還能保持車身的抗扭性
加大的中冷器  讓渦輪吸入更多的冷空氣
 
GC8D---STI-Version  III (1996)
STI在 GC8D 上強化了引擎 讓最大馬力一舉達到自主上限280 匹
然而有鑑於 Impreza 的中冷器是在引擎的後上方
在低速時的撞風散熱效果降低  所以加裝了自動測溫的噴水系統來幫助散熱
也強化了足下的制動系統  換上對向四活塞剎車卡鉗  跑得快 也要停得快
行駛中的穩定需求則是加上了 2Way 機械式LSD
 
GC8E---STI-Version  IV (1997)
從GC8E 開始也就是GC車系的"後期款"
GC8E 型的 Impreza  STI  換上了更加霸氣的空力套件
包括了全新設計的前保險桿  還加上了大型尾翼 以維持在高速行駛的穩定性
馬力規格不變  但扭力小漲0.1 Kgm 來到 36.0 Kgm
 
GC8F---STI-Version  V (1998)
基本上與GC8E 一樣 但避震器換裝倒插式的式樣
以應付惡劣的路況  提供更佳的行車路感
 
GC8G---STI-Version  VI (1999)
基本規格與前代無異   但STI 針對高速時的空力效應
也為GC8G 加裝新的前下擾流翼  新開發的大型尾翼
 
GC8後期款 (1997~2000)
 
 
 
 
 
在頭文字D 原作漫畫中 22集裡初登場的雙門GC8
如果單純以外觀來看 很像22B  因為前保桿的造型正式22B 標準的款式
但仔細看漫畫中的車體 並沒有22B 專屬的”可樂瓶曲線” 所以只能猜測是
大概在98年發表的  Coupe 雙門特式車型  
全名為 :
Coupe  WRX Type-R  STI VersionV  V-Limited   ( 厚…有夠長…..)
 
在頭文字D 街機遊戲中 也有說明這款車的型號
也就是大家所俗稱的 “ GC8V “
( 98年四門版Impreza 正值第五代車型 Impreza  WRX  STI-Version  V )
在頭D3中另一款GC8 車型 則是屬於GC車系第六代車型
GC8--- Impreza  WRX  STI-Version  VI
雙門Impreza 也有外銷海外 但只有日本國內獨享渦輪車型
海外版一律是2.5升自然進氣引擎  但因為Coupe 車型跟一般的四門版
規格一樣  只差雙門 . 四門  所以透過引擎流用 還是可以變成渦輪車型
 
我才想說文太也太強了吧  A組的賽車引擎都有辦法弄到手
沒想到22B 也有 ?! 那真是太強了!!!!!!
    
 
    
 
Coupe  WRX Type-R  STI VersionV  V-Limited
 
 
 
 
 
Impreza  22B STI Version ( 限量400部 )
 
為了慶祝速霸陸連續三年獲得WRC 冠軍 速霸陸以WRC的廠車為藍本
仿造一部如同 市售版廠車的紀念車款   Impreza  22B STI Version
車體是一直到現在為人津津樂道的"可樂瓶曲線" 以手工打造而成
以EJ20 2.0升 擴缸至2.2 升 雖然馬力不變  但擴缸之後扭力小漲1.0kgm
來到37.0 Kgm  ( WRX: 34.5Kgm   STI: 36.0Kgm )
倒插式避震器 / 輕量化鋁圈 / 可調式尾翼  也都是22B 專屬的配備
最後售價500萬日幣 也是歷年來最貴的Impreza
限量400部的22B  也讓它超越 S車型的經典車款
 
 
 
 
 
 
Impreza  S201  STI  Version ( 限量300部 )
 
S201是以 STI  Version  VI為基礎車 最明顯的就是那驚人的外觀
特殊的外型  是由富士重工宇宙事業本部所設計  
完全考量空氣力學效應  在當時可引起不小的騷動
基本規格與 STI  Version  VI 無異 在經過細部調效後
最大馬力來到300匹  也是日本車界第一部超越自主馬力的車款
 
這可不是改的  這是S201專屬的後下擾流
 
 
Impreza   GDB-A ( GD 車系2000~2006 )
 
GC 車系也在2000年正式下台 同年
代號GD 車型的Impreza  GDB-A 正式發售
是為Impreza 車系的全新車款  不但車身尺碼略為放大
也採用了"爆龜"的車體  讓GD車系看起來更有戰鬥氣息
只不過一上市就頗受車迷廣泛討論的 圓燈版 Impreza  GDB-A
所得到的評價卻是風格兩評
有人說圓燈設計是為了向水平對臥始祖---保持捷  致敬 (效仿911 圓燈造型 )
也有人說是設計師搞怪作品 (意圖向速霸陸報復 ?! 報復甚麼 ?)
 
Impreza  GDB-A Type-RA  Spec C  
 
Spec C的誕生是為了參加 Group.N 組的比賽 (不可更動原廠配備)
取向用意就是以 "競技" 為主  比 RA車型更輕量化
拆除所有內裝 ( 中控台除了主要儀錶外  基本上只剩 «外殼 »)
沒有隔音棉  沒有空調   但有STI全套的專屬底盤配件
基本上就是道路版的競技車型
 
Impreza  S202  ( 限量400 部 )
 
以GDA Type-RA  Spec C 為基礎車  以強化車身剛性為重點
在調整進排氣後 最大馬力上漲到320匹
車底看不到的也是精華  連接懸吊連桿的承軸換成魚眼製品
加上倒插式避震器   以追求反應更好的作動表現
 
 
 
 
GDB-B
 
總之
在車迷大眾與論之下  短短不到兩年 GDB-A 進化為 GDB-B
就是人稱" 淚眼方燈版" 的GDB-B
在GD-B 中 也首度採用了名為 "DCCD" 被動式扭力控制系統
能控制前後軸的扭力輸出  讓車子在彎道中能夠獲得  適當的扭力輸出
 
 
 
 
Impreza  GDB-B  Spec C  Type-RA  ( 限量300 台 )
Spec C 是為了參加統一規格賽所開發的車款
以更換追加材質的方式  前保桿加上了碳纖維前下巴
尾翼也採用碳纖維製品  17吋的鍛造鋁圈 為了增加耐用度
車底魚眼製品改成鋁合金材質
有別於純比賽用途  市售版的 Spec C 還追加了一些部品
而且為了兼顧日常生活  市售版的Spec C 還保留恆溫空調
電動後視鏡   為硬派展現柔情的一面
 
Impreza  S203 STI Version
 
以  GDB  Spec C  Type-RA  為基礎車再精進 而且走精品路線
加上與 Recaro 所研發的碳纖維賽車椅  讓S203宛如歐洲高級車的感覺
320匹最大馬力 或許不算什麼 在經過 STI 部門精心調效下
搭配專用的雙渦流渦輪機 專屬S203的供油程式  質感頗佳的鈦合金排氣管
讓S203 的有效馬力輸出幾乎達到全速域( 3000~8000 斷油 )
 
正碳纖的喔  撞到大概會昏倒吧.........
 
 
 
 
圖為S204 車型
 
2005年 鷹眼鯊 GDB-F 登場
 
GDB-F進化程度不小 首先是車身的空力套件
為了讓增加高速行駛的穩定性  車廠設計了全新的空力套件
前保桿  鷹眼鯊獨特的C柱尾翼 還有加上後保桿下的擾流板
都是為了讓鷹眼鯊增加在高速行走的穩定性
 
而原本的DCCD 則改良為也可以用手動調整的設計
讓車手可依當時路況調整前後扭力比率輸出
 
最後是提升了排氣量 從2000 C.C 升級 2500 C.C
儘管馬力值不變  但多了這500 C.C
讓原本在低速不是很靈活的水平對臥引擎  能夠獲得更順暢的扭力輸出
 
Impreza  S204  Version
 
不到一年的時間 S204 隨即推出市場  在當時頗有讓人覺得速霸陸有
"新瓶裝舊油" 的說法
但事實上STI 還是為S204 裝上STI 可調式避震器  STI輕量化連桿
讓車身較S203低了約 15mm左右     不過在S204上有一個新玩意兒
名為 " Pertormance  Damper " 車體緩衝桿
裝設在後行李箱 以及 底盤下  據STI 表示
搭配懸吊作動  緩衝桿可有效抑制車體在過彎時的作用力
而且也能達到維護車身剛性作用  
提高行駛的路感以及穩定性
 
看到連接 C 柱 後檔玻璃上的小尾翼嗎? 原廠號稱可將車頂氣流導入車尾 提供下壓力
 
 
 
最後的強者 Impreza   Spec C  Type-RA-R
 
以Spec C 為基礎車  而且有別於S車系
RA-R 是以"競技走行" 為目的  拆除了一切非關"賽車"的部品
在些微輕量化下  比 S204 輕了約60 公斤左右
( S204 : 1450Kg  RA-R : 1390 )
底盤部分以鎂鋁合金製的下支臂連桿 關節處一律採用鋁合金魚眼製品
以達到最清晰的路感回饋
首次搭載由 Brembo 所代工的對向六活塞煞車卡鉗
直徑達340mm的雙片式通風碟  讓RA-R 制動能力強化不少
車尾下方的 Diffuser 可有效得漸少車尾亂流的產生
並讓通過車底的氣流快速通過
而 RA-R 標準配備中並無尾翼的項目
在圖片上所看到的黑色尾翼那是需要選配的
限量50台的黃色車型
 
 
 
 
 
2007 年  新世代 Impreza 登場 代號GR
 
一般版的WRX 也改名為 S-GT  而頂級版的STI 就名為
Impreza  STI  代號 GRB  ( 歐規叫 GRF )                                                                      
GR車系最大的改變就是 由傳統的四門車型 改為五門掀背車型
有鑑於近年在WRC 場上的對手都在使用掀背車應戰
速霸陸見到掀背車型的表現  為了有效提升戰力
決定將旗下活躍在 WRC 的 Impreza  改為五門掀背車款
 
光是改變車型是不夠的  雖然沒有像對手一樣開發新款引擎
但STI 藉著修改汽缸  渦輪機的進排氣口  加上名為  "AVCS"  的可變汽門
在進排氣時都能夠有效提升馬力與扭力輸出  最大馬力也達到 308 匹左右
 
再進化的 "DCCD" 中央電子差速控制系統 加上 控制 ECU(供油程式)的  SI-Drive
 
SI-Drive 是一種藉由三個模式 來達到不同的動力輸出
Intelligent ( 省油 )
Sport  ( 運動 )
Sport Sharp  ( 競技 )
 
雖然速霸陸沒有為 GRB 配上流行的自手排變速箱  但藉著  SI-Drive 供油系統
最大馬力不變  卻可以以不同的供油來控制動力的輸出  讓駕駛不用時時處於戰鬥狀態
也能兼顧經濟與性能的功效
 
 
 
 
 
Spec C  !!!!
 
 
以下為歷代WRC 的戰將  在場上的英姿!!!!
 
 
 
 
 
 
 
 
 
 
 
 
 
 
 
 
 
 
 
後記
Impreza 的演化 不如天生的對手 三菱 EVO 來的多變
只靠著不斷修改細部的車組零件 讓 Impreza 戰力一年比一年更精進
連續三年的  WRC  冠軍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然而
就算水平對臥引擎能夠降低重心 增加過彎的穩定性
也改變不了 GC  車系剛性疲弱的先天缺陷  在經過長達8年的時間
終於進化成外表帶著爆龜 略為粗胖的 GD 車系
雖然剛性有所提升 但車子也跟著變重了…........
 
此外
GD 車系也是在Impreza中 外觀最多變的一個世代
一開始的圓燈  然後淚眼方燈 最後的鷹眼燈
都說明了 就算有好的本事  也要有較好的賣相……..
 
現今在時局變化下 對手紛紛以掀背車型來擔任陣前大將
掀背車型擁有極佳的車身動態  少了一截的車尾 也能有效壓抑在過彎時
車體後半部安定作用  國外車廠早就行之有年 速霸陸跟上潮流
GR 掀背車系因應而生
 
因為大環境所致 目前和三菱一樣 “暫時” 退出這個發跡的地方---WRC
但拉力越野的悍將本質並沒有因此而減少 在日本國內外的零星比賽中
還是能見到其奔馳的身影  相信未來有天也能看到在WRC較量的精彩畫面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67407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灣岸競速|灣岸.賽車.影像|灣岸|頭文字D|

留言共 6 篇留言

苦行中的單手阿坤
本人有疑問
為什麼頭D裡的[GDBF]用EJ20型引擎呢 ?
="=|||

12-08 18:19

Mr榮棋
喔....忘了這點了
因為那是 "日規" 的紅頭EJ 最大馬力280 匹
而 2.5 升的EJ25 則是"歐規" 的版本 最大馬力是265 匹12-09 13:05
*糟糕髒魚騷*
最後一張照片...
哇呀~~~飛高高!!!

看這種專業車種解釋的文章真讓人心曠神怡阿XD

12-08 20:58

Mr榮棋
這種回答還真不像你
只是這時候你怎有時間上網?!

不過話說大概一個禮拜前我有去台東.....12-09 13:08
苦行中的單手阿坤
感謝阿棋大m-"-m

12-09 22:30

Mr榮棋
別這麼說
個人興趣罷了~~~12-11 01:03
土井翔太
我不懂GDBF日規EJ20歐規EJ25
歐規比日規多了500CC
為何馬力還比日規EJ20弱?

12-10 20:13

Mr榮棋
簡單說就是 "面子" 問題

EJ20 在速霸陸中已經是行之有年
幾乎旗下採水平對臥的車種都有沾過邊 成熟度已經到達頂峰
但水平對臥在低速時的扭力輸出較差 那是先天問題
同樣是水平對臥 保持捷的六缸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就是排氣量的關係

海外輸出的GDB-F "白頭EJ" 多了500C.C
最大扭力比日規的"紅頭EJ" 多了2.0Kgm 的確補足在低速扭力的反應
但為了 "顯示" 車廠的技術
由STI 所製的 "紅頭EJ" 還是有最大馬力的280 匹

日本人留底的習慣 再加上是為了要跟海外版做出區隔
所以才會有不同規格版本出現

但如果是為了改引擎 EJ25 的潛力還是比較大
就因為它是2.5 的引擎
要提升馬力 排氣量還是佔了不少的因素12-10 22:52
土井翔太
22B GDBB GDBF這三台對我來說很難挑一台ㄟ~
依世代來看WRC的戰績卻是一代不如一代 囧
以外型來看的話22B 跟 GDBF這兩台比較深得我心
希望GDBF的外型可以融合22B
可是GDBF的實戰...囧

甚麼時候可以看到超跑硬皮鯊啊?(拜託~有TOYOTA作金主怕甚麼?!)

12-10 20:19

Mr榮棋
我個人倒是覺得 速霸陸跟三菱犯一樣錯誤
也不知道算不算錯誤啦 只是一路看著它們進化的這些世代
就是車子越變越重越大

三菱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雖然在WRC 中過了EVO6 就表現退步 其實只是因為車組零件耐用度不佳
應該只要透過技術修改就可以克服的
誰知道新車型CT9A 的EVO7 竟然變大了?!
與當初用EVO 參賽的本意 不就本末倒置?!

速霸陸還好
因為近年來車廠開始注重車子的安全性
不由得只好提升車體剛性 想當然這車子一定是會加重的
相較於其他外國車廠都早已採用掀背車比賽
速霸陸還在使用較重的四門車 勝率都比別人少很多了
偏偏後來不景氣的關係 就算改良了車子 也沒本錢再燒比賽的了
這就比較可惜

GC8 的確很經典 有點方方正正帶點霸氣
只是在台灣開這種車的人 都讓人有不好的印象
連帶車子也波及到 就像喜美一樣 還特別是三門的
就會給人一種 "會開這種車的人一定都是飆車族?!"
只有三聲無奈 再無奈而已

TOYOTA 不會做這種 "砸自己的腳" 的事情
但速霸陸的確有超跑計畫 只不過還在 "概念階段"
是為"次世代的環保超跑"
這次的東京車展就有展出此概念車型12-11 01:02

我喜歡S202這車型
個人喜好
可惜的是
只能看看
乾過癮
心目中的夢幻鯊魚

10-30 01:4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6喜歡★FAREASTONE01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彎道舞者---Silvi... 後一篇:~我家也有開心農場~...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robert286 ლ(´•д• ̀ლ
ლ(´•д• ̀ლ看更多我要大聲說7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