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集已經過了九年,當我們幾乎快忘記《會計師》的劇情時,續集悄然回歸。雖然宣傳不算鋪天蓋地,但憑著前作的意外驚喜,這次還是讓我踏進了戲院。
若要一句話總結:不如第一集精彩,但在最近大片疲乏的市場裡,依然稱得上一部合格的爆米花作品。
下面圖片之後就會開始劇透,請小心觀賞。
會計師系列嚴格來說不算是以槍戰或者動作為主打,我會更把他歸類在偏向劇情導向的電影,從而減弱我在槍戰/動作場面上的期待。
第一集中已經揭露了會計師的真實身分以及他的同僚、兄弟,故第二集便朝著其他的事件作為主線發展,順便佐以主角的情感成長、兄弟關係的嘗試修復。
憑良心講,我雖然不太在意主線劇情的真凶,但確實編劇在這一塊是塑造出了一個有趣的謎團。雖然中前期我還是會對於黑幫的立場相對迷惑,但並不影響整體體驗——畢竟那不是重點。
如果故事主角是一對能力值各自爆表的兄弟,那劇情要有張力,就得給他們更強的對手,或更深層的內在困境。不然就只能回頭講講他們怎麼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第一集有不少篇幅是描寫主角的症狀,第二集則改為討論他在感情世界的理解與挑戰。儘管轉向合理,但說實話,這些片段我不太確定該「收穫什麼情緒」——與其說是推動角色,不如說是湊情節。
在第一集,我們對主角還抱有探索的好奇。從他怎麼被塑造成「這樣的他」去開展世界觀。但到了第二集,當身世已知、背景清晰,他的成長空間就顯得狹窄,彷彿只能內捲於兄弟互動。
拿《約翰維克》來對比,那系列每一集都試圖建構一個殺手宇宙,角色的行為被世界推動。而《會計師2》多了幾個育幼院的小孩角色,但他們在故事裡幾乎沒留下什麼痕跡——出來打個醬油就退場,連推進都算不上。
為了貼近角色,電影花了不少篇幅在描寫他們「日常的樣子」:兄弟閒聊修復感情、養寵物、嘗試交友搭訕。這些段落並不難看,甚至有幾幕還算溫柔,但問題在於——它們跟主線幾乎脫節。
當我期待它是一部高完成度的神片時,這些支線就顯得出戲;但若只是當作下班後看個輕鬆的娛樂片,那些片段其實也沒那麼令人反感。這大概就是「吃電波」的核心吧。
總的來說,我並不後悔看這部電影。在不少地方我都覺得打磨的還算仔細,但團隊很堅持要多留下一些兩兄弟人性化的那一面,就真的很吃電波了。總不可能這部片的客群都是希望吃兄弟CP的吧。在我看來那些插曲其實可以跟主線融入的更緊密一點,至少像第一集一樣會更好。
我完全可以理解許多人吐槽或者給負雷,畢竟他們對於電影有很高的追求。當然我也有啦,但最近真的就是,大家下班之後看個開心就好。
以IMDB來說,第二集少了0.2分,我覺得應該要差0.5左右,也許等下檔之後分數會收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