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4 GP

【書語】人格多集體,環境誘因與假想情感「簡輯」

作者:赤紅時夜│2025-02-17 23:58:10│巴幣:1,165│人氣:124

〈人格的轉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方式,在環境不變的情況下,這種思維方式幾乎是恆定的,除此之外,每個人還擁有各種可能的性格,這些性格可能會被突發事件所喚醒。


  在我們周遭的人,是特定環境下的產物,但並非是所有環境下的產物。我們的自我由無數細胞的自我所組成,它是祖先人格的殘留。
  這些細胞的自我相互作用,形成一種平衡,當社會環境沒有太大變化時,這種平衡就相當穩定。

  一旦大環境改變時,如叛亂時期,就會打破這種平衡,而分離的元素將通過新的聚合,形成一個新的個性,這種個性表現出的思想、情感與行為,將與之前在同一個人身上觀察到的截然不同。

  因此,在恐怖時期,我們看到那些以善良著稱的正直資產階級,以及愛好和平的地方法官,變成了嗜血的狂熱分子。


  在環境的影響下,舊有的人格可能因此被一個全新的人格所取代。正因如此,在重大的宗教與政治危機中的行動者,往往與我們有著不同的本質;
  然而,他們並未與我們有所不同;同樣的事件發生,相同的人就會再次出現。


  拿破崙完全理解這些性格的可能性,他在聖赫勒拿島說過:

  「正因為我深知機會在我們的政治決策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我一直以來都沒有偏見,並且對於人們在動亂中所盼演的角色非常寬容。

  在革命時期,人們只能說出自己做了甚麼;若要說自己無法採取其他行動是不明智的……要公正地理解人們是很困難的……

  他們真的了解自己嗎?他們清楚自己嗎?環境對人們影響至極。」


  當原本的個性在經歷某些事件的影響下土崩瓦解後,新的個性將如何形成呢?
  
  有多種方式,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獲得一種堅定的信念。

  這就像磁體將磁性金屬的鐵屑聚集成有規律地曲線一樣,將理解的所有元素定向。


  在重大危機時期觀察到的人物就是這樣形成的,特別是著名的十字軍東征、宗教改革運動,以及法國大革命。


  在正常情況下,環境的變化不大,因此我們通常只能從周圍的人身上看到單一人格。
  然而,有時候我們會觀察到幾種性格,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能會相互取代。


  這些人格特質可能相互矛盾,甚至敵對。這種在正常情況下的罕見現象,在某些病理狀態下會顯著加劇。
  病態心理學紀錄了一些個體擁有多重人格的例子,例如莫頓‧普林斯與皮埃爾‧珍妮特所引述的案例。


  在所有這些性格變化的例子中,被改變的並不是智力,而是情感,情感的連結形成了我們的性格。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60923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書語|革命心理學|人格

留言共 1 篇留言

宇智波鷲
值得信奉的信念來自於保持思考與實踐。

02-18 06:3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4喜歡★u74123691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阿姆騾』〈星塵回憶錄〉... 後一篇:『huang zhang...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ilove487奇幻小說連載中
《克蘇魯的黎明》0810.還是好可愛!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1:2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