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取失業給付的日子,申請者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而我個人會推薦申請者除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從職業訓練整合網尋找一個「職前訓練」課程報名參加也不失是個選擇。
一、我會推薦報名參加職業訓練課程的理由。
二、職業訓練介紹。
三、失業勞工職業訓練介紹。
四、報名職業訓練課程流程介紹。
五、失業勞工職業訓練疑問。
一、我會推薦報名參加職業訓練課程的理由。
首先,最直截了當的原因就是「錢」了。
再來,可以藉機學習自己原本不會接觸,或是平常有興趣,只是沒有機會接觸的領域。
雖然課程的開設會依照地區、地點、日期等等有所不同,報名者只能從當下現有的課程挑選,不一定有自己最喜歡、最想要的課程,不過只能從現有的課程挑選,也不失是一種緣份。
最後,可以認識到不同的人。除了能夠增廣見聞,還能拓展自己的交友圈。
職業訓練的同學可以說是比起學生時代的同學還要來得複雜許多。一個班級可以同時存在年輕與年長,單身、結婚與離婚,有孩子與沒有孩子等等。不過這也意味著自己可以與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人交流。每個人都是帶著豐富的人生經歷與經驗來到班級。如果有緣份的話還能交個朋友。就算不一定對於自己的未來發展有幫助,只是單純出來吃飯聊天聚會,何樂而不為。
二、職業訓練介紹。
職業訓練主要分為「青年」、「職前」與「在職」三種類型。
▶青年:十五歲到二十九歲的國民。其中分為「在校」與「待業」兩種身分。
▶職前:「曾經工作過」的國民目前沒有工作。目的為「強化失業者的工作技能,在結訓後能夠立即就業」。
▶在職:國民目前有工作。目的為「提升或者擴充在職者的工作技能」。
其中,職前職業訓練又可以分三種類型。
以目前的社會來說,只要提到職前職業訓練,普遍來說都是在說第一種。一來,後兩者的推廣較為不足。社會大眾不明白原來職前職業訓練還有細分;二來,後兩者的侷限非常大。從字面上來看,不難理解後兩者是有「目的」的。而這個目的,或是說唯一的結果,就是「就業」,而且還只能是「指定職業類別」。
由於本次的實務經驗為職前職業訓練失業勞工職業訓練,因此本篇文章只針對這個部分做介紹。如果讀者對於其他職業訓練內容有興趣,歡迎自行前往閱讀。
三、失業勞工職業訓練介紹。
社會上很多人會對於「失業勞工職業訓練」有誤解,以為只有非自願離職者才能報名。實際上失業勞工職業訓練是只要「失業」──意即「失去工作」或是「找不到工作」就可以報名。不用報名費,只是根據身分的不同,報名方式、請領津貼的資格、金額計算方式與發給單位也會不同。
▶就業保險被保險人失業者。
▶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各款所列之失業者。
▶其他弱勢對象失業者。
就業保險被保險人失業者。
▶就業保險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失業者。
▶就業保險被保險人自願離職失業者。
▶獨力負擔家計者。
▶中高齡者。
▶身心障礙者。
▶原住民。
▶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中有工作能力者。
▶長期失業者。
▶二度就業婦女。
▶家庭暴力被害人者。
▶更生受保護人者。
▶新住民:指與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居民或澳門居民。
▶性侵害被害人:直轄市、縣(市)政府開立之性侵害被害人身分證明文件、保護令影本或判決書影本。
▶就業弱勢少年:指十五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未就學未就業少年。
▶職業災害失能勞工:指勞工遭遇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病,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六條、勞工保險條例第五十四條或第五十五條條規定領有失能給付者。
其他弱勢對象失業者。
▶跨國(境)人口販運被害人之失業者。
▶無戶籍國民之失業者。
▶無國籍人民之失業者。
▶因犯罪被害之失業者。
▶因重大災害受災之失業者。
▶受貿易自由化影響失業者。
▶自立少年之失業者。
▶其他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或其委託計畫之社工人員訪視評估確有經濟困難,且有就業意願之失業者。
▶高齡之失業者。
▶因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疾病,經醫師診斷喪失部分工作能力之失業者。
報名方式。
▶非自願離職:就業服務站代為報名。
▶其餘身分:備妥各個身分需要的文件,自行向訓練單位報名。
請領津貼的資格。
▶有:非自願離職、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各款所列之失業者。
▶無:自願離職、其他弱勢對象失業者。
金額計算方式。
▶非自願離職:根據投保薪資級距。
▶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各款所列之失業者:根據政府制定之每月基本工資。
發給單位。
▶非自願離職:勞工保險局直接發給。
▶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各款所列之失業者:訓練單位代為發給,再向勞工保險局申請。
另外,訓練單位有分「分署自辦」與「委外辦理」。如果是前者,不論什麼身分都是直接免費;如果是後者,不論什麼身分,報名者如果有在職業工會、農會或是漁會投保的話,就必須額外簽署「報名參訓資格審查切結書」才可以免費。如果報名者不具備以上各項身分,卻投保職業工會、農會或漁會,則必須自行負擔兩成的費用(等等會看到「學員自行負擔」)。
只要訓練單位不是「勞動力發展署」,就是所謂的「委外辦理」。
四、報名職業訓練課程流程介紹。
還記得上一篇的「失業給付申請」的章節嗎?忘記了也沒有關係,我在這裡重講一次。
「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十四日內仍無法推介就業或安排職業訓練。」
雖然非自願離職者可以直接報名職業訓練,不過我個人誠心建議「先拿到失業認定,再開始報名失業勞工職業訓練」。
▶有些課程的上課日期會離現在這個時間點很遙遠。在開始上課之前,可以先拿失業給付。
▶拿到失業認定,就會有六個月的失業給付。即使自己在上課完之後很快地找到工作,還能利用「提早就業獎助津貼」,領取失業給付總額一半的金額。
如果有意願報名的人,需要先到台灣就業通加入會員,然後再到職業訓練整合網選擇「職前訓練」與「上課地點」分類,尋找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點擊課程名稱,即可瀏覽課程明細。這點很重要。除了課程的興趣是主要的報名意願原因,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報名課程的意願。
▶上課地點:通勤的時間長短。
▶報名期間:當下這個時間點,距離報名截止日期還有多久。
▶開訓日期:訓練期間第一天即為「開訓日期」。不是報名截止就開始上課。
▶訓練期間:有些課程時間很短,有些課程時間很長。
▶當前報名人數:如果報名日期截止,報名人數沒有額滿,報名截止日期就會自動往後延期兩個禮拜。延期的次數最多兩次。如果延期兩次仍然沒有額滿,課程就會自動下架,不會開班。
由於一個人在一個時間點只能報名一個課程,所以要深思熟慮自己想要報名什麼課程。畢竟「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先不說自己之後還有沒有身分能夠報名,光是要等訓練單位再開一次一模一樣的課程,可能等上好幾年也等不到呢。
課程報名資料簡介。
訓練目標能夠讓報名者快速了解該門課程將會學習到什麼。
剛剛提到的「學員自行負擔」與「上課地點」就在這裡。看到「自行負擔」不用擔心。只要符合身分,就是免費。
課程內容會鉅細靡遺地寫出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哪些。
不論是哪種課程,不是有報名就可以上課,還要通過「筆試」與「口試」。如果報名人數超過原本的數量,就會依照成績排行篩選。如果成績未達門檻(六十分),同樣也是不予錄訓。
筆試會以「相關領域」的證照學科做為筆試題目。例如我現在舉例的「美容美甲」,筆試題目就是「美容丙級學科」。
![]()
口試則是以
甄試評量表來評分。訓練單位會像是面試一樣,詢問報名者一些問題。
決定好要報名的課程,就可以準備報名了。由於我是非自願離職,所以我分享的是非自願離職的報名方式。如果是其他身分,直接致電訓練單位,備妥資料前往訓練單位繳交即可。
我在剛剛第四節有提到「先拿到失業認定,再開始報名失業勞工職業訓練」。所以在失業給付申請十四天之後回去就業服務站完成失業認定,可以順便報名失業勞工職業訓練。
告知櫃員自己想要報名失業勞工職業訓練。櫃員會詢問「為什麼會想要報名這門課程」、「對於這門課程有什麼認識與概念」以及「結訓之後想要從事什麼行業」等等,做一個簡易的諮詢。櫃員認為沒有問題,就會說明非自願離職者專屬的「職業訓練推介」,然後用電腦騰打資料,幫忙報名完課程,列印出「就業保險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
這份申請書屆時在「試訓期結束後」給訓練單位。何謂試訓期?在之後開始介紹「芳香美容美體師就業班」課程的時候會提到。
到此,就業服務站的工作就結束了。接下來報名者得親洽訓練單位。在就業服務站的報名只是報名,還得向訓練單位「親自」繳交完資料才算是正式報名成功。
在剛剛的「班級資料」裡面,有個「報名地址」的資訊。報名者要特別注意,有些訓練單位的報名地址與上課地址會不一樣。另外,我個人會建議在前往報名地址之前,先致電聯絡窗口。
▶向對方告知自己即將前往報名是種禮貌,避免不請自來。
▶可以確認實際上要帶哪些東西,免得到了現場白跑一趟。
▶如果對方這個時間不方便,報名者能夠在電話提前得知。
親自到達現場繳交資料。訓練單位會給一張甄試通知單以及一份課程的相關細節資訊。這邊只是附上我的實務經驗。每堂課程的甄試通知單以及課程相關細節資訊都會不一樣。實際上還是以每堂課程的資料為主。
![]()
![]()
五、失業勞工職業訓練的問題。
在我整堂職業訓練的學習過程,和一些同學交流關於失業勞工職業訓練的想法。另外,我現在撰寫文章,大致瀏覽了社群平台對於失業勞工職業訓練的疑問。在這裡,我整理出一些關於失業勞工職業訓練的問題,並且提出我的看法。如果讀者有什麼想法或是疑問,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
(一)明明是失業勞工職業訓練,為什麼不是針對「真正」的失業勞工?
在第三章我有提到「失業」的意思是指「失去工作」或是「找不到工作」。在這裡「真正」的定義,是指「真的迫切需要透過課程來學習一技之長,並且以此找尋工作」。有些人來到失業勞工職業訓練不是為了找尋工作,而是「學習興趣」,甚至是「領給付錢」。
在第三章我提到「如何報名」,現在來說說哪些情況「不能報名」。
▶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尚於前次完訓或結訓班次之訓後一百八十日內。
▶曾參加職前訓練課程而被退訓,其退訓日尚於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前一年內。
▶重覆參加相同班名之職前訓練課程,且其離、退訓日(不含適應期內離訓)、完訓日或結訓日尚於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前三年內。
▶報名班次之開訓日前兩年內,已有兩次以上離訓、退訓、完訓或結訓之職前訓練參訓紀錄(不含適應期內離訓)。
簡單來說,第一次報名都不會有問題。等到第一次結訓,想要再報名失業勞工職業訓練,就得等上半年。並且從第一次結訓日後算起,兩年內只能再報名一次。如此一來,就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以領錢為目的的非自願離職者,挑選上課時間長達半年的課程。等到結訓之後,再領半年的失業給付。等到失業給付領完,又可以再報名上課。等於說,整整一年半不用工作,可以學東西還有錢可以領。
就像我在第二章提到的「失業勞工職業訓練上完課程,勞工保險局不會,也沒辦法強迫失業者找工作」。除了剛剛提到較為極端的非自願離職者,很多條件所列的失業者,都是將課程當成是不用繳學費就能學習的興趣。這些失業者在課程上完,不會去找相關的工作。一樣維持平時生活的步調,然後等待下次能夠報名的時間到來。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要說現在文章提到的非自願離職與失業勞工職業訓練,就說「低收入戶」這點。就算自己身邊沒有聽過,網路隨便搜一下就會知道「許多低收入戶的人不但食衣住行無虞,還有錢買名牌、奢侈品等等」。先不說政府無法一個一個辨別報名者的用意,政府再怎麼修法,還是會有有心人士想盡辦法「合法,但不道德」。而且,倘若修法修得越來越嚴格,反而會導致真的需要資源的人更不容易拿到資源。因此我覺得比起注意他人報名的動機是否合理,自己捫心自問,問心無愧,能夠從課程學習到多少東西比較重要。
(二)會來報名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的同學,是不是都有一些「問題」?
在我被非自願離職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假如一個人很有工作能力,就會在職場上待得好好的。就算是離職,也是自己提離職,然後很快地轉換下一個跑道。哪會落得非自願離職,領取失業給付,報名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這般田地。
然而我得說:能力再強,也是會有被非自願離職的可能。或是說正是因為能力太強,才會被非自願離職。
不論如何,只要是來到課程的同學都會有一個「身分」。有些身分的確是有它的問題。然而有些身分,它的本身並不是問題。例如中高齡。除非基於各種原因早死,否則只要是人,就一定會年老。況且不是報名就能夠上得了課程。訓練單位會透過筆試與口試來篩選學生。基本上能夠被訓練單位錄訓的人,不至於會有什麼問題。我覺得同學之間既然有緣在這個課程相遇,就專心地將重心著重於課程本身。除非對方願意主動說出來,否則不用,也不需要去在意、探究他人的背景。
至於有些人會覺得「同學的素質很差,影響上課品質」。我覺得不要說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在一般日常的人際互動、職場關係都會遇到素質很差的人。不用因為這是「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就給它貼上標籤。願意認真上課、努力學習的同學還是大有人在。
(三)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的師資、教學品質、硬體設備不是很好?
部分單位的訓練課程的確有可能會疏於學生的顧慮與照顧。因為對於訓練單位而言,只要好好地把課表安排的課給上完,學生在上課的過程沒有出什麼亂子,他們就算是完成任務,可以領到政府的錢。然而訓練單位還是有它們要承擔的績效,例如「考照率」、「考照通過率」與「結訓就業率」等等。因此我覺得就算沒有到很好,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水準。
(四)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學到的內容很皮毛,幫助不大。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不用我講,稍微用常理想一下就知道了。
▶客觀上來說,學習力會隨著年齡而遞減。
▶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依照課程類型的不同,短則兩個多禮拜,長則半年。
▶報名上課的人,絕大多數不是從事這個領域。甚至是在上課之前,對於這個領域一概不知。
老師花了數年、數十年的時間在領域上面,學生時代的學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在學習上面,大多數的學生都沒能把課堂的內容完整且完好地學習起來。何況是出了社會,有原生家庭、新生家庭負擔,年紀較為年長的成年人。
簡單來說,「學生學習能力」與「課程時間安排」的關係,導致「課程設計的取向必須快速入門,並且淺顯易懂」。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我認為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的重點除了「在課程當中學習到了多少」之外,還有「對於這個領域能夠瞭解到多少的基本概念」。我認為只要有了對於領域的基本概念,不論是透過網路資源自學還是就業做中學,不但不會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習,學習的方向是什麼,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還能明白自己的問題是什麼──學習容易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連自己要不會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要問什麼,不知道要怎麼問。
(五)需要考取丙級技術士證照嗎?
雖然失業勞工職業訓練課程都會期望學員能夠考取丙級證照,不過對於證照的概念有做過功課,或是公司、業界的人,就會知道丙級證照具備的能力,完全不夠用於職場。因此有許多學員沒有打算考取丙級證照。就算沒有丙級證照,還是可以應徵相對應性質的職業。
對於我來說,「證照」對於一個人的印象分數只會有「加分」而已。先不說對於證照的概念一無所知的人會覺得「有證照」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就實務層面來說,也許沒有證照不一定比有證照的人還差,然而對於初次見面的人──簡單來說就是「投履歷應徵工作」──來說口說無憑,這時證照就是「公信力的保證」。不論證照的發放是什麼等級──國際、國家還是協會──有個第三方團體來為自己的技術做擔保,總比自己嘴巴說的、履歷寫的來要得有信服力。
除此之外,部分行業有著「應置有一定比例之專門技術證照人員」的規定:店家旗下必須具備一定比例擁有技術證照的員工。因此如果自己有技術士證照,會更容易獲得公司的青睞。
「雖然不是一定需要,但有一定比沒有好。」
關於「失業勞工職業訓練」的介紹就到這裡結束。如果讀者有什麼問題或是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