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貝流士的照片幾乎都是年青時的,他的音樂其實也較像柴可夫斯基的滿足些中二情懷的,也難怪六十來歲便索性退休,因為說要青春但因為留聲機的普及當時發明了流行音樂的概念。
這文不只是作為前文的續文,會寫得較上文長和深的,除巴哈音樂版直接回文外,部落或uwants上文見這里。
下文還會引貼一位被隱沒有的德籍音樂家所寫的,真正的芬蘭和愛沙尼亞國歌。而我第一編貼芬蘭頌的文是在這編介紹北歐作曲家三傑外的次要名家的文。
後面會補貼另兩個版本的芬蘭頒。
我認識西貝流士另一面的開始庫勒沃Kullervo
^^^^^^^^^^^^^^^^^^^^^^^^^^^^^^^^^^^
本曲在第一交響曲前多年,編號只是op.7時代的中二病音樂。
*首先說我買和借的版本
上次說當時所貼的華納出版的音樂沒有特價而現在有特價,日前便買這套收錄了庫勒沃Kullervo的Sibelius - Tone Poems,順便介紹其他舊有的姐妹作和其收錄的專輯了。
雖是同為Paavo Berglund指揮的卻是極為低價(平時都超便宜的十多元連其他姐妹作的兩小時,特價是指同一價錢買到高音質的版本,只是反正本計劃主要聽presto一律用該商品的最高音質串流)的1970年世界原Emi首次發行的商業錄音版,由英國伯恩茅斯樂團演,是在千禧年時被數碼化混音版。上次引的是數碼化版Berglun指揮同胞的赫爾辛基(芬蘭首都)樂團的重灌錄版,現在仍然是以較高的價格發售。
但在寫本文才發覺我第一次接觸本作的版本的指揮家,Leif Segerstam在我去年借碟後不久即逝世,所以也想在這里貼他的版本的第五樂章。
*Kullervo的故事一個完美復仇故事
也得好好介紹庫勒沃本曲和其故事呢,這是出於芬蘭史詩卡勒瓦拉的準主角,也是史詩主角群中唯一的悲劇人物,我買過原著全譯本但看過數次都是還未到Kullervo的部分便放棄,最後認為遠遜於日耳曼或希臘羅馬史詩而丟了該書的。
(魔戒作者托爾金的也有同名作品和角色,而該書也只是在魔戒六部電影後2015年才首版的)
這是一首七十多分鐘的有人聲唱的交響詩,分成五個樂章其中第三和五樂章都有人聲合唱部分,其實和合唱交響曲或一部分白遼士與馬勒的交響曲相似,所以有人從其結構定義為交響曲而不是交響詩。
劇情說(第一樂章)庫勒沃的父親和叔父兄弟爭奪地盤大戰一場後,父親和其正式的家人敗死,被叔父佔有其地盤而庫勒沃雖是個非婚生子,卻被神力庇祐而叔父無法下殺手,(第二樂章)只好把其和母親賣給一個富有的歐巴桑,而主角在發現自己的能力和身世後,即殺了一直奴役自己的主人和離開母親。(第三樂章)在外界愛上一個流浪的少女,在發生關係後她才知道主角是兄長,即告之一切和自殺。(第四樂章)庫勒沃即去殺死叔父一家後,(第五樂章)到和妹妹重逢的地方自殺結局。
這是上文提到但未貼過的Jorma Panula指揮的第三樂章,他似乎在幾乎同期包括naxos等多家唱片公司出碟,把這位比為Berglund的接班人,可原來只比Berglund小一歲的現在九十五歲,只算是接替其地位者了。
應當算是健在的最老一代(二戰或以前出世的)的指揮,與其稱為「大師」不如稱為「名宿」更正確,即像星戰音樂的作者約翰威T廉士,和那些我貼過的Herbert Blomstedt丶José Serebrier丶梅塔Mehta同期了,只是活得比Berglund丶Segerstam丶馬澤爾丶小澤征爾更長久了,這幾位都算活到天年的退休年齡仍然繼續工作。
可是我們作者西貝流士在晚年真的退休了,下文將說到這個問題。
被作者放棄過又復活的庫勒沃與卡累利阿組曲
^^^^^^^^^^^^^^^^^^^^^^^^^^^^^^^^^^^^
*庫勒沃怎會被作者自行放棄過
這種較純粹黑深殘的音樂故事,除了純在藝術的角度上,根本無法和李察.史特勞斯的交響詩並論。但既然介紹古典音樂,即使嚴肅一點也無問題。
即純在藝術上不遜於李察.史特勞斯的交響詩。
這里故意不找第二和四樂章!把資源留給其他姐妹作算了。
而本曲也是西貝流士早年成功,但隨即封印到晚年退休時重寫給女婿Jussi Jalas,再在逝世後再度公演成定本,但Jussi並未推出過商業錄音版本,即除聽現場外僅可能在當時的收音機廣播。
為什麼封印?涉及芬蘭的族群和歷史關係,老實說舊帝俄其實算是你們芬蘭的恩人才對,否則不需要在擊敗瑞典後成立芬蘭大公國,西歐的反俄人士喜歡說俄羅斯像韃靼人,但你們芬蘭人和匈牙利人才是正牌的韃子,可在瑞典佔領時代芬蘭富人常在官式場合使用瑞典語,包括西貝流士本人和其家人在內,正如李斯特常用的是法語和德語一般。
而在使用芬蘭語和瑞典語問題上,芬蘭人和瑞典混血人,以及是否要接受帝俄的俄羅斯化計劃,使得族人無所適從還說要恩怨?
恐怕先死於內鬥了,而當時西貝流士或很多芬蘭人所想像的獨立,是合併包括現代芬蘭和正統芬族外,部分仍然屬於俄羅斯,而擁有有些與芬蘭人旁枝族群Karelians的卡累利阿和現代愛沙尼亞地區,即「大芬蘭」和卡累利阿主義。
這個其實你們芬蘭人也只是山寨些什麼泛日曼主義或泛斯拉夫主義嗎?
卡累利阿人民有興趣追隨赫爾辛基嗎?
除了當芬蘭人或繼續當俄羅斯人俄羅斯人,還有另一個芬族完全獨立的新國家愛沙尼亞。
除Karelians一直拒絕獨立建國和追隨有文化和血緣關係的親近民族外,芬族另一旁支Livonians獨立失敗被鎮壓後,幾乎全部轉當另兩個菠蘿的海新國家拉脫維亞人或立陶宛人,或者索性繼續做俄羅斯人。
是不是想在現實的庫勒沃的悲劇大規模上演?死來死去的都是當年爭地盤的兄弟些自己親人。
結果在作者時代巴爾幹和上世紀末的南斯拉夫上演了,相信西貝流士成熟後懂得,不要只是單純模仿華格納的模式,最後把這個死清光的復仇故事,補上昇華的意味。
即在庫勒沃和其原著卡勒瓦拉,也較多在這些較被莫斯科忽略的,不限在芬蘭大公國而在俄羅斯境內的卡累利阿,所收集的素材和芬蘭本土與,北歐最北端的另一被芬蘭化的北歐原住民,薩米族(拉普蘭人)的民歌加起來才算完卡勒瓦拉。
下文便會介紹另一部被作者從煽動性改編為正能量的同名音樂。
*幾乎被西貝流士本人燒掉原稿的卡累利阿組曲
現在介紹同名的音樂,本作的命運甚至比庫勒沃更慘,現在各位能夠聽到的是本來龐大冗長的。原本應當有八個樂章四十多分鐘的,被作者有意留下的四個樂章,後三者稱為卡累利阿組曲Karelia Suite(作品編號op.11),第一個樂章稱為卡累利阿序曲,擁有獨立演奏和作品編號的定位。
這是組曲最受歡迎的進行曲。
我第一次聽到和買下的是星外星那套中文版的「最好的西貝流士」,除在一張cd收錄小提琴協奏曲和挪威三位知名度較遜的作者的作品,另一張包括了標題的芬蘭頌便有完整版的卡累利阿組曲,而在Berglund那套也只有頭兩個樂章。
作者新婚時被赫爾辛基大學生們要請寫一部卡累利阿音樂的大型作品,西貝流士使用了的素材除了民歌外,便是後來成為「真正的」芬蘭國歌的「我們的國家Maamme」,它的作者Fredrik Pacius算是德國出世壯年後一直在芬蘭教學的,但當時芬蘭只是帝俄的一部分,所以談不上移民或要移民也不過是移民帝俄的。而同一樂譜也被愛沙尼亞用來制作了國家歌「我的土地,我的歡愉Mu isamaa, mu õnn ja rõõm」,Livonians短暫獨立時也曾經用來創作其國歌,但視頻連結(只貼連結不浪費版面了)留在文章的最後部分了。
芬蘭頌雖然國際上知名度更高,算是第二國歌或對外界交往用的像徵性世界名曲。
卡勒瓦拉的較正式主角的「藍敏凱寧組曲」與西氏的歌劇
^^^^^^^^^^^^^^^^^^^^^^^^^^^^^^^^^^^^^^^^^^^
古典樂迷來說眾所周知的西貝流士晚年是真正退休,下文會貼其最後重要作品,但那段時間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做養老的,最重要的是修改很多只是演奏過數次和未出版樂譜或錄音的作品,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把他所認為的爛作原稿被燒掉了,另一部分被重寫過才毀了原版草稿。
Lemminkäinen Suite是卡勒瓦拉的最重要的角色藍敏凱寧的故事,我也是在上文的Karelia Suite的同一張cd專輯上聽到不完整版的Lemminkäinen Suite。
這是我那張的同一錄音的藍敏凱寧結局凱旋回歸,而yt上似是naxos新版,既然被中文版把兩張獨立專輯硬當雙cd集賣原版再版時雙碟集。
最重要的是我所說過他寫過兩個歌劇發覺不行,這方面他自問不如同年出世的尼爾遜,第一作「建造船」僅留下殘編改成了一藍敏凱寧組曲中最優美但陰沈,常獨立演出或播放的「地獄中的天鵝」,伯恩斯坦的新力版。
*西貝流士唯一倖存的歌劇塔中少女
指揮者Paavo Järvi另一芬族國家愛沙尼亞的國民,但對不起這是本文所引的唯一沒有購買過任何版本的作品。
本作在首演多度勉強算成功後,卻被作者本人拒絕再度演出,但幸沒有被燒掉手稿和在其逝世後,芬蘭音樂界決定把其出版和錄制cd和推出下載或串流版,可是沒有找到其演出的影片也沒有影碟,只是給人聽音樂。
這是一個長僅三十分鐘的獨幕歌劇,說一個平民女孩被其領主所非法禁錮和試圖逼婚,「聽」過相似題材的捷克的史麥塔納的被出賣的新娘或楊納積克的顏如花,即使不看真的有人上演都遠勝過本作了。
最後的名作與芬蘭頒及國歌我們的國家Maamme
^^^^^^^^^^^^^^^^^^^^^^^^^^^^^
*最後的交響詩和交響曲
Tapiola, Op. 112「塔皮奥拉」(森林之神)西貝流士最後的交響詩。
Berglund是世紀之交西貝流士最高權威和庫勒沃的世界首錄音指揮,而卡拉揚更是本作的世界首錄音者,他更是西貝流士的知交,所以較多機會被西貝流士親自指示演出的細節。
西貝流士最後的第七交響曲,只有單樂章的二十分鐘十分簡單,而尼爾遜的最後的第六交響曲也標題為<簡單>,雖然曲風較他其他作品簡單,但仍然是採用標準四樂章制。
索性貼我所買Bis版交響曲全集的第二次全集的版本,Osmo Vänskä指揮Lahti交響樂團的演出,Lahti拉合第正如伯恩茅斯一樣,只是小鎮但像現實的逆轉管弦樂團的中小城鎮擁有世界級的樂團和演出場地。
可能對於亞洲人不好理解不是國際大都會也擁有這樣奢侈的配備,應當說是像中文圈的中樂團或戲班等的定位,日本等東方的能劇團的定位。
*結尾了欣賞芬蘭頌的其他版本和正牌芬蘭和愛沙尼亞國歌
Finlandia, Op. 26 的Paavo Berglund伯恩茅斯樂團器樂版
BBC樂團和合唱團的版本了。
作為Fredrik Pacius的作品只貼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