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晚了一個月XD,但還是來做一下今年第23年的生涯回顧。
不過內容可能跟大家所想像的很不一樣,同時也跟我今年一月底之前想像的會很不一樣,而這也是為什麼縮圖會是那樣的原因XD
1.愛情鬼屋—7971
去年底(12月)給拉拉台的合作作品,當初對方非常有誠意的主動前來邀稿,我也很高興能夠遇到長期推廣GL作品跟性向平權的媒體,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高興。
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原本一開始預訂合作三篇的到後來就只剩下這麼一篇,而發表時間也因為網站重新架設而導致了有一些延後,滿可惜的,但至少與編輯的來回修改與各種聯繫還是挺開心的,如果日後還有機會的話,我也是很願意再為她們提供稿件。當然也不限於特定媒體啦!只要有邀稿我都還是很歡迎!
這一篇大概只寫了不到一個星期,構思很快而且很開心;邀稿方強調一定要有情慾場面,哎呀這我很擅長啊XD而且我認真覺得我自己滿擅長處理校園題材的,只要寫學生——或更正確來說是高中生——角色的話通常都會感到很愉悅而且寫得效果還算不錯。
接下來要推出的小短篇我預計也會再寫到校園題材,而且會想稍微搭一下最近棒球的順風車,希望會很好看。
然後接下來就是跟文字創作沒有關係的部分了XD
一開始先上甜點!XD
藍莓一直是內人很喜歡的水果,草莓也是,所以我就看了YT上介紹的食譜,直接做了個簡單的藍莓塔,第一次試做應該是三月的時候,在此之後還做了好幾遍,不過進入夏天,市場上的鮮藍莓一整個消失無蹤,就算有也很貴,所以就沒做了,一直到最近才又出現了,近期有機會可以再做看看,做派不像麵包需要花時間發酵,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很省時(但不省事)。
草莓也是內人很喜歡水果,而且台灣的產季其實算滿短的,印象中就只有12月一直到隔年3月左右,我們家附近的關西其實就算是草莓產地之一,某一年還曾經到關西的草莓園去採。
這個草莓卡士達派我記得裡面醬的部分,蛋白霜在打發打得不夠硬,所以醬的流動感比較強;蛋白霜打發的程度真的很需要練,話說我在年初開始學烘焙的時候從麵包到泡芙算是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甜點跟麵包是完全不同的技能。
即使它們「感覺上」很像是一樣的東西。
進入吐司麵包的範疇!
這支配方跟我後來對外販賣的配方不一樣,不是中種麵團,(我暫時不解釋各種名詞,反正如果想要理解的朋友直接搜尋YT「中種麵團」看專業解說會更帥)而是湯種,所以吃起來是紮實更Q的口感,但後來親友反映的是想要鬆軟綿密的吐司,所以湯種麵團的配方就少做了。
雙色看起來視覺效果很好,而實際製作也非常簡單,就是把兩層不一樣顏色的麵團疊在一起再桿捲就好,餡料也是趁桿捲的時候包,然而巧克力豆就是在攪打麵糰的時候就放在裡面一起打,作法稍有不同。
終於來到縮圖裡的豆漿芝麻吐司。
這也屬於湯種吐司,而且這次照片裡的是我第一次做,整形最漂亮的一次XD後面再做不管怎樣都沒第一次來得好看,儘管配方完全一樣。
這也是某個知名YT所教授的配方,為了製作芝麻餡,我買了一台多功能食物調理機,再加上湯種麵團以及後續兩層的芝麻餡料桿捲……算是大大提升了我的整形技巧。
不過這些多種的麵包都是在還沒開始小量販賣之前做的,之後開始做生意了就沒辦法一直嘗試新配方,反而是在現有的配方下不斷做變化,這個時候才比較有「創作」的感覺。
中種台式麵包三連發!
這三種麵包完全同樣的基底,但就是整形方法以及包餡不同造成了千變萬化的麵包形式。
我也是學到這類台式麵包的製作方式才知道原來我們吃到的各種台式麵包,其背後都是用相同的麵包基底製作的,但就是因為不同的餡料跟整形,造就了琳瑯滿目的各種口味的麵包,而這背後也牽涉到麵包店經營備料的深層原因。只是我自己也沒開店再加上認識得不夠,所以就只簡單帶一下。
紅豆餡是自己煮的,配方完全自己調整,所以可以做出甜味適中又有煉乳般奶香的餡料,我內人也是很愛煉乳的XD
菠蘿麵包製作出來的時候曾經在我家風行好一陣子,大概有兩、三個禮拜的時間幾乎是每天都要做,不過現在奶油又漲價了(嘆),再加上菠蘿餡料製作當然還是比一般沒有餡料的麵包整形費工一點,所以已經有好一陣子沒做了。
馬鈴薯沙拉的重點不是在麵包,而是在沙拉,吃這種麵包比較不像在吃麵包,反而比較像做一道菜。同樣橄欖型的整形方法還可以在上面塗美乃滋變化成肉鬆麵包,就看自己比較想吃什麼口味。
需要製作法式老麵的鹽可頌以及利用羅宋麵包為基底製作的辮子麵包。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老麵」這個名詞是在當年小當家裡面看到的「蜀漢老麵」XDDD動畫當然把這種原材料講得很神奇,但實際自己製作會發現沒有這麼神奇,就是前一晚把適當的水、麵粉、鹽跟酵母放進容器裡稍作攪拌,然後發酵至少12—16小時,完成後推進冰箱裡冰或是乾脆冷凍起來,增加麵包風味跟防止老化的一種麵團形式而已。
鹽可頌是少數的鹹麵包,所以我內人也特別喜歡,除了需要特別製作老麵之外,在製作的過程中沒有太繁瑣的步驟,就是桿捲的方式需要特別花一點心思做。
辮子麵包也是一種整型方式,而我這裡利用了羅宋麵包的基底。羅宋麵包相信大家都有個既定印象(橄欖型的,上面會鋪上一層厚厚的奶油),而實際製作之後才知道它是一種含水量特別低(我這支配方感覺是不到60%)發酵時間特別短,而且過程中需要不停延壓才能保持綿密口感的麵包,不過因為普通家庭製作,沒有專屬的延壓機,(而且延壓機通常會拿來製作丹麥可頌等多層次的麵包或是派皮)所以就只能用擀麵棍簡單製作一下。
這種辮子麵包我還會再特別融化巧克力製作淋面,弄成內人所喜愛的巧克力辮子麵包。對,就是一般便利商店買得到的那種巧克力辮子麵包,我這是手動復刻XD
港式蛋塔是我從小就很喜歡的甜點,算是小時候的記憶。
當然現在也還是很喜歡,這是我買進蛋塔模之後第一次試做,後續我把原配方調整成十顆裝(因為我買了十個模子),蛋塔好吃又方便,所以家人也很喜歡,而且製作起來意外的很快速;不過畢竟不是主食而是甜點,吃多了很容易胖,還是必須稍微節制一下XD
哦,對了,葡式蛋塔的塔皮製作需要多層次開酥,所以跟港式蛋塔製作的繁複程度不是同一個級別。
披薩是我另外一個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的食物類型,當然原因是因為看忍者龜吃覺得很好吃XD
披薩製作也是意外簡單,而且家人都很喜歡用這個代替主食,所以我有時候會一次製作兩張。因為學的是簡易派皮,所以水分含量較低,也不需要很長時間的發酵,製作上是用桿的,沒有這麼正統,看不見平常外面窯烤披薩的那種大氣泡。
我也有打算好好鑽研一下披薩的製作跟麵團,為此在更換烤箱的時候還買了石板,只是工具等各方面也要到位……做烘焙所需要購買的器材真的超乎想像XD
雖然整形方法不同但用料都是一樣的牛角麵包。
桿捲方式跟鹽可頌一樣,所以乍看之下兩種麵包差不多,但實際吃起來很不一樣,因為牛角麵包採用較低含水量的麵團,所以吃起來會特別紮實;把邊邊兩個角搓出來不僅更像一般外面市售的牛角麵包,在烘烤完之後牛角的部分會特別脆,接近餅乾一樣的口感,適合很喜歡吃香香脆脆麵包口感的人。
這一款起司佛卡夏的配方來源是源自於某一位麵包師傅在FB上推銷的廣告教學,我出自於好奇所以下載下來自己製作,再根據自己實際遇到的狀況來調整配方。
如果羅宋麵包是低含水量的代表,佛卡夏就是超高含水量的代表,我製作過另一款佛卡夏麵包,完全不用揉,但是需要長時間發酵以及超過80%的含水量,手放下去揉就是等著變成多拉A夢XDDD相較於佛卡夏,羅宋那種很乾的麵團處理起來就很輕鬆愜意。
而這款起司佛卡夏是需要手揉整形,所以我稍微降低了一點點含水量以方便操作XD不過吃起來還是很好吃,加入義大利香料跟黑胡椒、起司粉,還有最重要的起司丁,讓這款麵包做起來就像一道菜,非常有趣。
***
我會開始做麵包完全是誤打誤撞,連我自己回想起來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
差不多就是一月底的時候,YT突然推了我一款歐式麵包的製作方法,看起來很簡單,而且因為內人前幾年也曾經瘋迷過一陣手做烘焙,所以家裡面的器材跟重要的烤箱其實都有。(雖然那個烤箱真的很爛只能蛋雕,我後來換了一台真正能行的家用烤箱)既然有配方也有器材,那為何不開始做呢?
所以我開始製作了人生第一次的手作麵包。那時還沒買電動攪拌機,所以真的是完全手作。
而且毫不意外的成功了。
所以我開始作下一款,一直不停地找其他配方。
內人看我製作出興趣來了,所以幫我買了一門線上課程;雖然我到現在都還沒看完那個野上智寬的16款經典麵包學XD但因為在買入課程之前我就算有一點點基礎了,所以後續也還是依照自己先前學到跟調整過的配方繼續做麵包。向我購買的人都是親友,雖然不是很多,但也終究是一項收入跟小事業。
在這場「意外」之前,我以為自己跟這種手作完全無緣,但現在,我認真覺得人生其實是有很多可能的。
這是認真的。
當然,我想這一切也不完全是這麼偶然,這幾年我們家的實際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阿母身體狀況不好,眼睛手術了好幾次,在我開始製作麵包的那時候,她連日常三餐烹飪都成問題。
我當時的負擔其實是很大的,既要照顧包含兩個長輩在內,墨墨那時候也發現了腎臟病,需要每天打點滴,有時還要跑醫院,內人今年樂團跟公司的業務特別特別忙,所以我經常是一個人面對這麼多日常瑣事;買菜煮菜也要我,阿母看病拿藥也是我,什麼事情都要我來處理,那個時候的我……
完全不想要寫作。
所以感覺那個時候上天為我開了一扇窗,「既然沒有辦法好好寫作,那就來做點別的吧」。
我只想著要做一點其他的事情來緩解自己沒辦法好好做自己的事業的焦慮感,而在這個時候,我接觸到了烘焙。
那時真的有種「烘焙救了我」的感覺,我從沒辦法持續寫作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失意的作者,變成了可以做出讓人吃得滿意、開心的麵包師。
讓家人吃著我做出的麵包並展現笑容,讓我覺得自己有了價值。
因為有了這樣的實感,所以我很樂意繼續製作麵包。
我想,這才是我之所以生存的意義。
然而現在,我不僅想繼續製作麵包,我還想要繼續寫作。
所以,儘管繞了很大一圈,也曾經迷惘過,在寫作旅途上曾經遭受過的種種不順,被烤箱裡的純粹自然的烘烤香味所療癒了。
接下來的這個年,我一定可以持續的產出各種作品。
讓我們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