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GP
论求同之道义
作者:sunrise│2024-08-28 16:44:51│巴幣:14│人氣:188
“尧舜率天下以德,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不从。”———《大学》
与他人追求共同的立场与观点,这是求同;与他人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予以包容,这是存异。在过往,求同存异被视为包容与公正之象征。在当今,中国之自由派也正面临如何求同存异之困局。蔺相如不计廉颇之过而得将相和,朱自清不受美国救济粮而留下美名,马丁路德金为黑人平权而斗争,刘晓波在沈阳监狱写下我没有敌人。故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那么怎么样的同是需要共同操守的呢?我认为这需要细化问题。而在时政中,由于不同人的时政立场的各不相同,所以在达成共识上也往往各有千秋。举例来说在我看来不同政见的人则分为三类问题——即:是否明确反对当今的当局为一类问题,对于当局以外的其他问题为二类问题(例如对马列共产主义的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西方世界的看法 港台人的看法等等)。如果在一类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那么这个同就是可以存的;如果连一类问题都无法达成共识,我认为这个同是难以存的。在过去,一些中文论坛的恶臭化,也正是因为在一类问题上没有明确做出界限而过分强调了一个“基于这个论坛私有空间的言论自由”,而导致后面越来越难以管理最终没落。
昔日北宋的时候,范仲淹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很多官员都为范仲淹求情,而作为朝廷谏官的高若纳不仅不求情还在朋友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知道了这个事就愤然写信和高若纳断交。由是观之,在前些日子一些时政up遭遇铁拳受难之际,有多少人不求做到君子论迹不论心,而能做到给予最本源的同情与相信呢?欧阳修把是否认可范仲淹作为自己的一类问题,也正因如此保持住了君子之道。
现在,我们假定说中国国内的粉红建制派占中国互联网有90%,而中国国内自由派占中国互联网10%的话,那么显然我们的敌人是远远在占据多数的位置的。也许有人会说:不能包容建制派粉红立场的人或是群友,是不是不能求同存异和小家子气的象征呢?显然不是,正是因为我们的力量远弱于对方,所以更需要达到一种阶段性的求同。就如希特勒也是通过合乎流程的民主选举而上台的,而战后德国的防卫性民主也是最强劲的。如果连一类问题这样的同都要去求,是一定会造成内部的分歧的。所以鄙人认为正因如此,一个泛左与右翼的合作也是理所应当的。故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所谓和而不同者,思想和心性已经达到了足够的地步,也更能用理性多元的角度参与时政的讨论与策划。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于牧野前,两个名叫伯夷和叔齐的人阻拦在周武王车前质问周武王:作为臣子反叛自己的君主,是不仁;因为君主失职而起兵谋逆,是不义。周武王的侍从都想杀死二位,而周武王感叹他们二人是贤士不可杀。最终伯夷叔齐拒食周粟而最终饿死于首阳山上。伯夷叔齐不是不知道商纣王是暴君而周武王是仁君,即使如此也要履行臣子之责,而周武王也包容了二人。在数月之前,有一个steam用户也是一个东方厨,添加了我为steam好友,一开始我和他相聊甚欢,甚至在聊到共同的游戏时送了我一个淘宝买的265块钱的台区艾尔登法环cdkey。可随着聊天的逐渐深入,我发觉他是一个非常铁杆的粉红建制派。于是,我将这个265rmb的钱悉数退还给了对方,并断绝了和对方的好友联系。所以,拥有美德的人能够让自己的敌人永远保持在尽可能少的水平。即使最终无法求同,也应遵守个人的美德。尧舜汤武方圆百里之地,而能名扬四海;桀纣之地方圆千里,却得“时日害丧,子与汝皆亡”的评价,这正是因为不能求同,这正是中国历代先贤五千年来的传承,而在“党天下”的中国之今日,分享与抗争之诸位。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99345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2 篇留言
GGWPlayed:
寶 這是由steam上的東方廚而引申出來的政治立場、價值觀取態和生活態度的攻略文嗎
08-28 17:54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
登入再留言
3喜歡★yangyeqing6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規則類怪談 切比雪夫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