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達人專欄

《我的工作7》

西河 | 2022-05-22 12:50:40 | 巴幣 22 | 人氣 63

  曾聽有人這樣說:說學習是在掌握技術之後得到一種成就的那種快樂。或說我們在得到新的經驗的時候,也會有種見多識廣的成就感。而如果一本書兩者都不具備的時候,那麼調味料就要加的很重。就跟食材不夠新鮮的處理方式一樣。

  那這些經驗如何來?從與整個世界接觸。

  但今天是要討論幸福。

  而……好傢伙,我從事的不是一個;或者溫和的說,是離幸福較遠的職業。至今為何會做下去,對我而言一直是個謎。它對於我的目的始終在變換,但我感覺很好,畢竟為了寫這些,我學習了不少東西。

  我算是個叛逆的人,
  如果人們逛一下書店,純娛樂的書會放在最前面,若是想來點程度,你會接觸到卡夫卡、卡謬之類的,悲觀的東西。再然後,你也許才會遇到那麼一兩本《老人與海》。

  這當然遵循市場的原則。在失落的靈魂裡,痛苦、悲觀、虛無是主流、或者叛逆點說,占大多數。

  我曾長期沉溺在其中,如今回想起來,並不覺得那種態度有任何洞見和積極性。我已經忘記為何我當時那麼喜歡這些論調了,恐怕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力感;或者精確地說,是對如何生活的無安全感。

  這就跟在路上開車一樣,道路總是危險的,但人們之所以感到安全,不是因為道路是安全的,而是因為自己的技術能從容應付危險的道路。當人們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的時候,那種無力感也就會消失。



  是,絕不能否定那些天才的作者,
  但……
  痛苦,不應該是藝術唯一的本質
  藝術,在我學習摸索的過程中,
  其實它並不具備任何的特質,
  但它就在那裏。
  有好多形式的藝術。



  我曾和一個跟我差不多年紀,喜好哲學的人談論過。我很錯愕,因為他是這樣說的:
  「我一直認為,因為我就是這樣:當我面對自己的生活以及不確定未來時,我感到了實實在在的痛苦,出於某種逃避、享樂跑去學習哲學。」

  「文學這條路在我這裡走不通了,我自己寫小說、寫詩,結果當我離開學校,發現這些是很孱弱的,無法實實在在地對抗現實。」

  「是啊!」我說。「如果你只想賺錢,那麼比起文學,有更多的工作做起來更簡單,賺得更快。」

  他又道。「然後大概在3月份接觸XXX……後來,學了一斤半兩的開始和別人論戰,在朋友面前裝逼,是的,大詞、黑話說出來是很爽,這樣的“哲學”給予了我一種有別他人的優越享樂。」

  我發覺,在那似曾相似的軌道上,人的際遇其實都差不多。
  哲學或宗教或者瑜珈,管它是什麼呢?我實在太痛苦了。

  老庄思想等等……

  如果要談,會談到教育問題。但……那就談太遠了。(不談這個)



  我今天只是要駁斥下老庄。那種悲觀的、世界沒有意義的論調;很多騷人也抱持著的主流論調。我覺得不好。

  這些思想就算在邏輯上是對的,
  但那種論調,就好像是在說,我們需要一種意義才能去生活。

  那不是很奇怪嗎?
  一個人剛出生時,他自然就對外界有興趣了,
  那時的人根本不需要什麼意義。

  為什麼以前不需要就過得很好,他現在卻需要了呢?

  咱們在偷翻下這本《幸福之路》吧!
  ……一個人但凡未曾受過致命挫折便會存有對外部世界的天然興趣,而只要這種興趣依然存在,他便能發現生活的快樂……

  唉,我們大概很早的時候就受盡了折磨了吧?我們對世界已經不抱持著興趣了,因此需要個意義去支撐。

  且,如果我們從另一側進攻,這種說法的有另一個邏輯缺陷。
  如果我們承認:所有的東西都沒有意義。
  那麼,是否認定【所有的東西都沒有意義】這個邏輯,也沒有意義呢?

  如果這句話本身也沒有意義。那麼人們糾結什麼呢?

  反之,如果人們糾結這句話,能感覺到一種絕望的情緒的話。
  那麼人們本身就認同一件事,自己這個【我】是有意義的。

  而一旦人們承認自己有意義,也就承認了所有東西都有意義。

  至少,在這件事上,人們不該虛偽的欺騙自己。只是在肯定上加了一個註解,就認為自己是否定,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