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好星期天週札 47 行行出狀元……?

GC 休閒模式 | 2022-05-15 22:42:12 | 巴幣 1014 | 人氣 142

  今日,港鐵東鐵線過海段正式通車,從紅磡可以透過東鐵線「一站過海」,省卻在轉車站轉乘巴士的時間,也舒緩隧道口巴士擠塞的情況。是日港鐵特意提早頭班車,與市民分享新線開張,交通便捷的果實。

  早上四點四十五分,東鐵線會展站A3出口開啟,近二千名鐵路愛好者跟市民魚貫進入車站,等候四十分鐘後的頭班車。在場港鐵職員派發印有東鐵線沿線車站拉花的口罩,並特意宣傳東鐵過海的便捷特點,好讓市民對日後鐵路通勤用途有更深入的了解。

  隨著十分鐘後綵帶被剪斷,一眾鐵路迷難忍通宵靜待的興奮,蜂擁而至,向拍卡機一擁而上,務求能在頭班車上「搶頭啖湯」。各人興高采烈,即使在疫下陰霾,口罩也難掩由衷的笑容。

  我也趁考試完畢這大好機會,一同感受新鐵路路段開通的喜悅。我大約清晨五時到達,惟人龍從出入口延伸,經過重重鐵馬,繞了好幾個圈。我本信誓旦旦的認為坐頭班車沒甚難度,但人流之多、市民之踴躍,超乎我想像。有些更扶老攜幼,一家人祖宗三代,一同見證歷史的誕生。全家人喜氣洋洋,即使只有最年輕的一輩對鐵路情有獨鍾,惟一家三口沉醉於天倫之樂,在夜色覆蓋下,渡過最難忘的清晨。經歷重重障礙,我倒在月台一覷先機,見到車頭比車尾更人少,於是快步往前走,成功安坐車內。

  人潮遠超想像的原因之一,在於港鐵的宣傳。以往港鐵甚少大力宣傳新線路開通,頂多推出一些傳單,印刷一些海報。但這次乘著迷因浪潮,找來以往在電視台上鏡高歌一曲的鐵路迷「羅先生」,跟各路藝人,錄製全新一輯宣傳影片;又因為該歌曲乃參照文憑試聆聽部分背景音樂《綠袖子》改編而成,有廣泛共鳴,遂於交通迷圈子獲得極大迴響。

  有人或許問,「羅先生」的形象乃為一貫「電車宅男」的模板,憑甚麽一炮而紅呢?關鍵在於幾項因素。第一:第一次改編的歌詞是「羅先生」親自撰寫,而他本人又願意與港鐵公司合作,「三創」歌詞跟曲目,令到迷因再次壯大起來,亦讓社會再度憶起「羅先生」一人帶來的歡樂。其二,擁有無比勇氣。對於普通人來說,願意用心填寫歌詞已經屬於少數,而在全香港最大的電視台面前,獻唱自己填寫的歌詞,更屬罕有。這代表對他來說,榮辱得失毋須計較,而「羅先生」對社會傳播的信息,純粹是自己對鐵路由衷的愛。其三,配合適量宣傳。人有了名聲,如果只屬於一件小事,而日後沒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回顧昔日所作所為,那麼人們便很難記起那個人的存在。但是如果有媒體呢?或者官方主動另作宣傳,令舊梗舊事起死回生,那就有不一樣的答案了。最後,就是「羅先生」對鐵路的愛堅定不移,從前愛鐵路,現在愛鐵路,未來愛鐵路,貫徹「很興奮」的宗旨,自然適合成為代言人。

  不難發現,每一種興趣,每一項特長,都有可能潛藏無盡發揮空間,只是我們有沒有善用而已。曾經以為,交通迷都是一些擁有亞氏保加症的孩子,偏執愛好而導致的結果。而除了交通迷以外,社會上也有很多我們歧視的行業,卻往往有人扛起重擔,默默肩負重任之餘,還「悶聲發大財」,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在香港,甄韋喬作為世界傑出青年,青年時期卻以創立清潔公司起家,飽受社會白眼。但時代改變了,現在家長更傾向放任孩子選擇興趣。我們應該思考,我們是要放縱孩子,還是讓他們堅定未來的夢想。我很痛心的是,這個時代,誕生了一顆明日之星,背後卻是年輕一代交通迷,更多的吵鬧、謾罵、爭執,在跟市民作對。究竟讓他們全力投其所好孰好孰壞?我很欣慰我有空間發展興趣,但空間的大小,放任或管制,才是未來一代的挑戰,不然我們只會看到那種興趣成為「狀元」的一面。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