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憲問

作者:ChaoX│2022-05-01 02:20:58│巴幣:2│人氣:120
論語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憲問


  ¹問恥。子²曰:「邦³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¹不行¹¹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¹²矣,仁則吾不知也。」

    1. :即原憲,字子思,因此又稱原思春秋魯人,一說人。生於春秋魯昭公二十七年(西元前515年),卒年不詳。原憲是早期入門的弟子之一,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時,嘗為邑宰,後隱於
    2. 子:對男子的美稱,多指有學問、道德或地位的人。這裡指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也稱為「孔子」。
    3. 邦:古時諸侯的封土,大的稱為「邦」,小的稱為「國」。泛稱國家。
    4. 有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5. 穀:(領)俸祿,代指當官。
    6. 無道:國政不修、社會混亂。
    7. 克:好勝。
    8. 伐:自誇。
    9. 怨:仇恨。
    10. 欲:貪婪。
    11. 不行:不發生。
    12. 難:不容易;難得、難能可貴。



  子曰:「士¹而懷居²,不足以為士矣。」

    1. 士:品德高尚而有學問的人。
    2. 懷居:眷戀生活上的享受。懷,貪戀、思念。居,居室,指一切生活上的安樂享受。



  子曰:「邦¹有道²,危言危行³;邦無道,危行言孫。」

    1. 邦:古時諸侯的封土,大的稱為「邦」,小的稱為「國」。泛稱國家。
    2. 有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3. 危言危行(ㄒㄧㄥˋ):言行舉止均正直不阿。危,正直的。危言,正直的言論。危行,正直的品行。
    4. 無道:國政不修、社會混亂。
    5. 言孫(ㄒㄩㄣˋ):講話委婉謙遜。孫,謙卑、恭順。



  子曰:「有德¹者必有言²,有言者不必³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 德:品行、道德。
    2. 言:善言、美言。
    3. 不必:未必。
    4. 仁:寬惠善良的德行。
    5. 勇:膽量、勇氣。



  南宮适¹問於孔子曰:「羿²善射,³盪舟,俱不得其死然;躬稼,而有天下。」夫子¹不答。
  南宮适出,子曰:「君子¹¹哉若人¹²!尚德¹³哉若人!」

    1. 南宮适(ㄎㄨㄛˋ):人名(?-?),一名,字子容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又稱南宮括南容孔子稱讚他是個「君子」,並且將他的姪女(孟皮之女)嫁給了南宮适
    2. 羿:也稱為「后羿」。有窮國首領,善射。夏太康沉湎於田獵,不理政事,后羿乃攻占都,掌握大權。恃其善射而不修民事,棄賢臣,用小人,後為部下寒浞所殺。
    3. (ㄠˋ):人名。為夏朝寒浞的兒子。力氣大,能陸地行舟,後為少康所殺。
    4. 俱:皆、都、全。
    5. 不得其死:不得善終。
    6. :姓氏。夏代開國的君主,在位八年。顓頊之孫,因平治洪水有功,受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傳位於子,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也稱為「夏后氏」。
    7. 周朝的先祖。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及長,帝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號曰后稷,別姓氏。見《史記.卷四.周本紀》。
    8. 躬稼:親自治理農事。
    9. 天下:古代中國境內區域。
    10. 夫子:孔子弟子尊稱孔子為夫子,故特指孔子。後世遂敬稱老師為「夫子」。
    11.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12. 若人:如此、這樣的人。
    13. 尚德:崇尚道德。



  子曰:「君子¹而不仁²者有矣夫³!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2. 不仁:不仁厚、不仁慈。
    3. 有矣夫:夫,助詞。偶或有的語氣。
    4. 小人:無德智修養的人。



  子曰:「愛¹之,能勿勞²乎?忠³焉,能勿誨乎?」

    1. 愛:愛護。
    2. 勿勞:不使勤勞(而聽其逸樂)。
    3. 忠:盡心誠意、竭盡忠誠。
    4. 誨:勸導、規諫。



  子曰:「為命¹裨諶²草創³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脩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

    1. 為命:為是辦理,命是辭命。即辦理國際聘會往來的公文書。
    2. (ㄆㄧˊ)諶(ㄔㄣˊ):鄭國的大夫。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3. 草創:起草、擬稿。
    4. 世叔:即游吉(?-西元前506年),姓,氏,名,字子太叔(一作子大叔),春秋時期鄭國的為政。鄭穆公的曾孫、公子的孫子、子蟜的兒子。歷事鄭簡公鄭定公。其兄游眅被廢後為卿。善於辭令,多次出使楚國晉國。輔佐子產執政。西元前522年,繼任子產為政。盡殺雈苻之澤的群盜。他曾經闡述禮和儀的區別,認為禮是天地經緯、上下綱紀的準則。前506年,游吉去世,駟歂執政。
    5. 討論:探討研究、尋求結論。
    6. 行人子羽:即公孫揮,字子羽鄭國大夫。因作行人之官(外交官),即以官為姓而稱行人子羽
    7. 脩飾:脩改潤飾。
    8. 東里子產春秋鄭大夫公孫僑的字。生卒年不詳。世代居住在鄭國東里,因此又稱之為東里子產。其人博洽多聞,長於政治,歷簡公定公獻公聲公執政大夫。為政寬猛並濟,時當爭霸,處兩大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皆敬憚之。卒,孔子為之涕。
    9. 潤色:修飾文句,以增加文彩。



  或問子產¹。子曰:「惠人²也。」
  問子西³。曰:「彼哉!彼哉!
  問管仲。曰:「人也,奪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¹無怨言¹¹。」

    1. 或問子產:有人(向孔子)詢問子產怎麼樣。
    2. 惠人:寬厚慈惠、對人民有恩惠的人。
    3. 子西:即公子(?-西元前479年),姓,名,字子西春秋時期楚國令尹。他是楚平王的庶長子,楚昭王的異母兄。
    4. 彼哉:猶言「他呀!他呀!」。子西雖賢,然未能革去僭王之號,故孔子不願評論他。
    5. 管仲:即管夷吾(?-西元前644年),字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也稱為「筦子」、「管仲」、「管子」。
    6. 「人」也:人才。
    7. 氏:大夫。皇侃《義疏》云名,不知何據。
    8. 駢邑:古地名,氏的采邑。阮元據清乾隆五十六年於山東省臨胊縣柳山寨出土之伯爵彝,考定柳山寨春秋駢邑。見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
    9. 飯疏食:吃粗糙的飯食。
    10. 沒齒:終身、永遠。
    11. 無怨言:沒有怨言。桓公氏之邑以與管仲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窮約以終身,而無怨言。



  子曰:「貧¹²無怨³難,富而無驕易。」

    1. 貧:窮困。
    2. 而:能。
    3. 無怨:不怨恨。
    4. 富:財物充裕、充足。
    5. 無驕:不驕傲。



  子曰:「孟公綽¹²³則優,不可以為大夫。」

    1. 孟公綽姓,春秋時期魯國桓孟氏族人。魯襄公二十五年(西元前517年),齊國崔杼率軍進攻魯國北境,報復孟孝伯上次進攻齊國魯襄公擔心,派人報告晉國孟公綽說:「崔子將有大志,不在困擾我國,一定很快回去,有什麼可擔心的?他來時不劫掠,使用百姓不嚴厲,和平時不同。」軍空來了一趟而退兵。
    2. :國名,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大陸地區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3. :國名。戰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
    4. 老:家臣之長。古者,大夫之家臣稱老,亦稱室老。
    5. 優:有成果;勝任;游刃有餘。
    6. :國名。西周諸侯國之一。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一帶。
    7. :國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東南。
    8. 大夫:執國政的官。



  子路¹問成人²。子曰:「若臧武仲³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¹,文¹¹之以禮樂¹²,亦可以為成人矣。」曰¹³:「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¹,見危授命¹,久要¹不忘平生¹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1. 子路:即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
    2. 成人:德術兼備的人。
    3. 臧武仲姓,臧孫氏,名,一名臧紇。生卒年不詳。東周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人物。《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其聰明遠見之事。
    4. 知:智慧。同「智」。
    5. 公綽:即孟公綽
    6. 不欲:沒有世俗的欲望。
    7. 卞莊子:人名。春秋卞邑大夫,以勇著名,嘗刺虎,一舉而獲兩虎,人懼之,不敢伐漢朝時,因避明帝劉莊)諱,改。也稱為「卞嚴」、「卞嚴子」、「弁嚴子」。
    8. 勇:有膽量。
    9. 冉求:人名(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氏的家臣,在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也稱為「冉有」。
    10. 藝:才藝。
    11. 文(ㄨㄣˋ):修飾。
    12. 禮樂:禮與樂。禮乃行為道德的規範,而樂能調和性情、移風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國家。
    13. 曰:孔子又曰。或疑此字衍文。或疑曰字下面是子路之言。
    14. 見利思義:看見錢財利益,要想到道義。
    15. 見危授命:面臨危難時,能不惜犧牲個人生命,全力以赴。
    16. 久要(ㄧㄠ):舊約,以前的約定。
    17. 平生:平時。



  子問公叔文子¹公明賈²曰:「信乎³,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¹?」

    1. 公叔文子:即公叔發公孫發),又名公叔拔。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衛國的卿。衛獻公之孫,成子當之子。《禮記‧檀弓》載其事。
    2. 公明賈人。或謂《禮記‧雜記》之公羊賈
    3. 信乎:可信…嗎?
    4. 夫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指公叔發,因他為大夫,故尊稱之。
    5. 以告者過也:意指此乃告訴你的人過甚其詞。以,猶「此」,見楊樹達《詞詮》。
    6. 時然後言:該說話的時候才說話;時機到了而後說話。
    7. 樂然後笑:快樂了而後才笑。
    8. 義:合於正義、道理。
    9. 其然:他是這樣嗎?其是「他」。然,如此。
    10. 豈其然乎:他真是這樣的嗎?豈,是否、是不是,表示揣度、推測。



  子曰:「臧武仲¹求為後²³。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1. 武仲食邑,在今山東省費縣東北六十里的華城。離齊國邊境甚近。
    2. 為後:立後嗣。
    3. 求為後於:請求魯襄公讓兒子承繼食邑。魯襄公二十三年,武仲有罪奔邾國,再潛返。乃派人至,求襄公立其子,以守先祀。公許,武仲始奔。按武仲既因罪奔防邑自然由公收回,今再求立後,乃是以防邑再封他的兒子。
    4. 要:要脅。



  子曰:「晉文公¹譎而不正²齊桓公³正而不譎。」

    1. 晉文公春秋晉國之君,姓,名重耳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獻公驪姬,殺申生重耳奔狄;獻公既卒,數傳至懷公圉秦穆公,乃求得重耳,發兵納為侯。公任用狐偃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
    2. 譎(ㄐㄩㄝˊ)而不正:通達權變而不守正道。譎,欺詐的、耍手段的。
    3. 齊桓公春秋齊國的國君。姓,名小白(?-西元前643),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諡



  子路曰:「桓公¹殺公子²召忽³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 桓公:即齊桓公
    2. 公子:春秋時齊襄公之弟。齊襄公暴戾無道,公子出奔魯國,後齊襄公被殺,公子齊國小白以兵力阻擋。公子與之戰,不勝遂被殺。
    3. 召忽:人名(?-前685),春秋時代齊國人,與大夫管仲一同輔佐齊釐公的小兒子公子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爆發內亂,齊襄公為其堂弟公孫無知襲殺,召忽管仲陪同公子投奔至魯國,大夫鮑叔牙高傒輔佐公子小白投奔至莒國。隔年,大臣雍廩等人又殺死公孫無知魯莊公得知後派兵護送公子回國,鮑叔牙小白得知後也帶領一路人馬從飛奔趕往臨淄管仲欲攔截小白,不料小白詐死騙過管仲,快速奔回臨淄,即位為齊桓公,並派鮑叔牙帶兵迎戰公子,在乾時大敗軍,公子退回魯國,為魯莊公所殺,召忽為盡人臣禮節,遂自殺而亡。
    4. 管仲:即管夷吾(?-西元前644),字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也稱為「筦子」、「管仲」、「管子」。
    5. 未仁:不仁。
    6. 九合:糾合。
    7.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8. 兵車:士兵和戰車,指武力。
    9. 如其仁:這就是他(管仲)的仁德啊。如作「乃」,言功業如此。



  子貢¹曰:「管仲非仁者²³桓公殺公子,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¹被髮左衽¹¹矣。豈若匹夫匹婦¹²之為諒¹³也,自經¹於溝瀆¹,而莫之知¹也。」

    1. 子貢:即端木賜(西元前520-前?),字子貢春秋衛國人。孔子弟子,善於經商,有口才,列於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
    2. 仁者:有仁德的人。
    3. 與(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4. 不能死:不能為了公子殉死。
    5. 又相(ㄒㄧㄤˋ)之:又做了齊桓公的宰相。
    6. 霸諸侯:在諸侯中稱雄稱霸。霸,把持、稱雄。
    7. 一匡天下:原指管仲輔助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後引喻為統一天下。
    8. 民到于今受其賜:百姓到今天仍然受到他(管仲)的恩惠。賜,恩惠。
    9. 微:無。如果沒有。
    10. 其:殆、大概,表示揣測。
    11. 被(ㄆㄧ)髮左衽(ㄖㄣˋ):被髮,頭髮散亂。衽,衣襟。被髮左衽形容頭髮散亂,穿衣服開左邊的文化落後民族。
    12. 匹夫匹婦:平民、百姓。特指沒知識的人。
    13. 諒:小信小節。
    14. 自經:也作「自縊」。上吊自殺。
    15. 溝瀆:溝渠、水道。
    16. 莫之知:即「莫知之」的倒裝。沒人知道他。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¹,與文子同升諸²³。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1. 臣大夫(ㄓㄨㄢˋ):臣,指家臣。家臣中爵秩不同,尊者為大夫,次者為士,故別之為大夫
    2. 諸: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
    3. 公:公朝,指朝廷、政府。
    4. 可以為「文」:言公叔文子諡號為「」,真乃名符其實。按文子的「」是諡號;書諡法規定諡「」的有六等,為「經緯天地、道德博厚、勤學好問、慈惠愛民、愍民惠禮、錫民爵位」,公叔文子做到錫民爵位,故諡之。



  子言衛靈公¹之無道²也。康子³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賓客¹祝鮀¹¹治宗廟¹²王孫賈¹³治軍旅¹。夫如是,奚其喪?」

    1. 衛靈公春秋衛國國君。名,生卒年不詳。
    2. 無道:國君無德,不行正道。
    3. 康子:即季康子(?-前468年)。季孫氏,名東周春秋時代魯國的大夫。季桓子季孫斯之子。
    4. 夫: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5. 如是:如此。
    6. 奚:為何、為什麼。表示疑問的語氣。
    7. 喪:失敗、毀滅。
    8. 仲叔圉:即大夫孔文子,為賢臣。
    9. 治:管理、統理、主管。
    10. 賓客:別國來的使者。
    11. 祝鮀:又稱祝佗,生卒年不詳。姓不詳,氏,名,字子魚衛國太祝。
    12. 宗廟:奉祀祖先的宮室。
    13. 王孫賈: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衛國人物。
    14. 軍旅:軍隊。



  子曰:「其言之不怍¹,則為之也難²。」

    1. 言之不怍(ㄗㄨㄛˋ):大言不慚,妄言誇大而不知羞慚。怍,慚愧。
    2. 為之也難:實踐起來很難。為,實踐。之,代詞,指所說之事。也,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語氣。



  陳成子¹²簡公³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恆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¹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1. 陳成子:即田恆(?-?),也稱為陳恆東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人物,是齊國田氏家族的第八任首領。
    2. 弒:地位低的人殺死地位高的人。
    3. 簡公:即齊簡公(?-前481年),齊悼公之子。
    4. 沐浴:洗頭洗身。泛指洗澡。
    5. 朝(ㄔㄠˊ):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
    6. 哀公:即魯哀公(約前508年-前468年),姬將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六任君主。魯定公之子,承襲魯定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27年。魯哀公在位時,魯國大權被卿大夫家族把持,史稱三,即所謂「政在大夫」。魯哀公曾經試圖恢復君主權力,同三家大夫衝突加劇,終致流亡越國魯哀公27年,魯哀公通過邾國逃到越國
    7. 告夫三子:告訴那三位大夫。夫,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或者「彼」。三子,即春秋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因皆為桓公之後,故稱為「三」。
    8. 吾從大夫之後:猶言我做過大夫。時孔子已致仕,不在位,然尚在大夫之列,故謙言從大夫後。
    9. 之:往、至、到。
    10. 不可:禁止、不許。



  子路問事君¹。子曰:「勿欺²也,而犯之³。」

    1. 事君:對待上級、侍奉國君。
    2. 欺:欺騙。
    3. 犯之:指犯顏直諫。《禮記‧檀弓》「事君有犯而無隱。」



  子曰:「君子上達¹,小人下達²。」

    1. 上達:曉達德義。
    2. 下達:指追求財富。



  子曰:「古之學者¹為己²,今之學者為人³。」

    1. 學者:求學的人。
    2. 為己:為了增進自己的德業。
    3. 為人:為求見知於他人。



  蘧伯玉¹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²何為³?」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1. 蘧伯玉:即蘧瑗,字伯玉。生卒年不詳,春秋衛國賢大夫。善於反省過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2. 夫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指蘧伯玉
    3. 何為:做什麼、幹什麼。
    4. 寡其過:減少自己的過失。《莊子‧則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淮南子‧原道》「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蓋為勇於進修而改過之人。
    5. 使乎:真是個好使者!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¹

    1.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本身不擔任某職位,則不過問該職位的相關事務。



  曾子¹曰:「君子思不出其位。²³

    1. 曾子:即曾參(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君子思不出其位:易經艮掛的象辭,曾子常稱之。意思是說君子所想的事不超越其職務以外。如此不但無侵權違法的行為,且使本身事務做的更完美。
    3. 此章舊與上章合為一章,朱熹始分之。



  子曰:「君子恥¹²言而過其行³。」

    1. 恥:感到羞恥。
    2. 其:己、自己。
    3. 言過其行:指言辭虛妄誇大,與行為不相符。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¹焉:仁者不憂²,知者不惑³,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1. 無能:不能做到。
    2. 仁者不憂:有仁德的人不會感到憂愁。
    3. 知者不惑:聰慧的人能深入了解,凡事不會疑惑不決。
    4. 勇者不懼:有勇氣的人不會畏懼、退怯。
    5. 夫子自道:(老師)說著別人,而實際上卻是在說自己。自道,自己說自己。自子貢視之,孔子三事盡備,故曰夫子自道。



  子貢方人¹。子曰:「也,賢乎哉²?夫³我則不暇。」

    1. 方人:批評人物的優劣長短。
    2. 賢乎哉:謂你比別人優秀嗎。賢,良善的、有才能德行的。乎哉,疑問助詞。
    3. 夫: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4. 不暇:來不及,沒有時間。(這裡指沒閒功夫批評他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¹,患其不能也²。」

    1. 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不己知,即「不知己」的倒裝。
    2. 患其不能也:擔心自己沒有才能。其,代名詞,指自己。



  子曰:「不逆詐¹,不億不信²,抑³亦先覺者,是賢乎?

    1. 逆詐:事情尚未分明就懷疑別人會欺騙自己。
    2. 不億不信:不私心猜測別人沒有信用。億,預料、推測,通「臆」。
    3. 抑:但是、然而。表示轉折。
    4. 先覺:事先察覺。
    5. 賢:有才能德行的人。
    6. 抑亦先覺者,是賢乎:有兩種說法。一、不事先臆測,卻能分辨一個人的信用與否,肯定是個賢人;二、能推敲出一個人的信用,或許算是個先覺者,但能算是賢人嗎?(因為對一個人已有成見,則不會再對其抱有期待,有損恕道。)



  微生畝¹孔子曰:「何為是栖栖²者與³?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1. 微生畝:複姓微生,名。為當時一年高有德的隱士。
    2. 栖(ㄒㄧ)栖(ㄒㄧ):忙碌奔走,無暇安居的樣子。
    3. 與(ㄩˊ):音。置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同「歟」。
    4. 無乃:表示推測的語氣,相當於口語的無非、莫非、只怕。
    5. 為佞:欲以言辯取信於人。佞,巧言善辯。
    6. 疾固:疾,厭惡之意;固是固執不通。謂討厭頑固不通。或說是「病世之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子曰:「驥¹不稱其力²,稱其德³也。」

    1. 驥:千里馬。比喻傑出的人才。
    2. 不稱其力:不稱頌它的能力。
    3. 稱其德:稱頌它性情馴良、負重致遠的德性。



  或曰:「以德報怨¹,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²,以德報德³。」

    1. 以德報怨: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如此之行為,若非大偽,即為至忍。否,則為浮薄無性情之人。《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是當時流行此語。
    2. 以直報怨:用公正的態度對待仇人。
    3. 以德報德:別人用恩惠待我,我也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



  子曰:「莫我知¹也夫²!」子貢曰:「何為其³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1. 莫我知:即「莫知我」的倒裝,沒有人知道我。
    2. 也夫:順落而又帶詠歎的助詞。
    3. 其:用法同「而」字。
    4. 不怨天:不懷恨上天。
    5. 不尤人:不責怪他人。
    6. 下學:從身邊附近的事物開始學習。一部《論語》皆下學之事。
    7. 上達:曉達德義。
    8. 其天乎:大概只有天吧。其,殆、大概,表示揣測。



  公伯寮¹²子路季孫³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有惑志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¹也與¹¹,命¹²也;道之將廢¹³也與,命也。公伯寮¹如命何¹!」

    1. 公伯寮:人名,字子周,生卒年不詳。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魯國人,《孔子家語》則沒有將公伯寮列為孔子弟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作公伯僚
    2. 愬:詆毀、誣陷別人。
    3. 季孫:指季桓子(?-前492年),姓,季孫氏,名,諡號春秋魯國大夫。季平子季孫意如之子。
    4. 子服景伯:即子服何,生卒年不詳。複姓子服,諡,字,名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是公子慶父的後代。彼知子路為人正道,故以告孔子
    5. 以告:以(此事)告訴(孔子)。
    6. 夫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指季桓子
    7. 固:已經。
    8. 惑志:疑惑、懷疑的心意。
    9. 肆諸市朝:殺掉後陳屍於市井或公朝。肆,殺而陳其屍。諸,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市指市鎮,朝指朝廷。《禮記‧檀弓》注說大夫以上陳屍於朝,士以下陳屍於市。公伯寮非大夫,應陳屍(示眾)於市。而言市朝者,乃統言之。
    10. 將行:如果實現。將,如果。
    11. 與(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感嘆的語氣。同「歟」。
    12. 命:天命氣運。先天注定的窮通得失本分,不是後天所能改變的。
    13. 將廢:如果衰敗。
    14. 其:將。
    15. 如命何:能拿天命氣運怎麼樣。



  子曰:「賢者¹辟世²,其次辟地³,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1. 賢者:德行完備的人。
    2. 辟世:隱居不出。辟,通「避」。
    3. 辟地:離開政治混亂的國家。
    4. 辟色:君王待己之禮逐漸疏陋,有厭己之意,則離去。
    5. 辟言:迴避惡言。
    6. 作者七人:這樣做的人已有七人(長沮桀溺荷蓧丈人晨門荷蕢儀封人狂接輿)。



  子路宿¹石門²。晨門³曰:「奚自?子路曰:「自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1. 宿:住夜。
    2. 石門鄭玄注「石門城外門也。」曲阜凡十二門,其南第二門曰石門,乃外城門也。或云,地名,見《春秋》。
    3. 晨門:掌管城門開閉的人。失其名,蓋一隱士。
    4. 奚自:何自?從哪來的?
    5. 知其不可而為之:明知不可行,卻仍挺身去做。
    6. 與(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感嘆的語氣。同「歟」。



  子擊磬¹²。有荷蕢³而過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¹

    1. 磬(ㄑㄧㄥˋ):樂器名,打擊樂器。(1)古代用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可懸掛在架上。數量不一,有單一的特磬,也有成組排列的編磬。(2)古同「罄」。中空銅製,形狀像缽。寺觀禮佛時所敲奏的樂器。僧人於誦經、法會等活動時敲擊。
    2. :國名。為周朝武王少弟康叔,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後滅於
    3. 荷(ㄏㄜˋ)蕢(ㄎㄨㄟˋ):以肩膀扛竹器。荷,擔負。簣,草製器具。
    4. 有心:懷有某種意念或想法。
    5. 鄙:粗俗、低賤。
    6. 硜(ㄎㄥ)硜(ㄎㄥ):鄙陋而頑固的樣子。
    7. 莫己知:即「莫知己」的倒裝,沒有人知道自己。
    8. 斯己:也就算了。一說,斯下「己」字,謂「守己而已」,即《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之意。
    9. 深則厲,淺則揭:是《詩經‧衛風‧匏有苦葉》篇的詩句。厲本做癘,穿著衣服涉水。揭,撩衣過水。水深比喻社會昏亂不可挽救,便任由他去;水淺比喻社會昏暗程度尚少,可免於汙染,故可撩起衣裳涉水而過。此引以譏孔子不識深淺時宜,蓋時靈公老怠而不用孔子
    10. 果哉,末之難矣:(正因為我知其不可而為之,所以才會感到為難。)果真如你所說(知其不可為而不為,就此忘卻世事),那也就沒有什麼好為難的了。



  子張¹曰:「《書》²³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³』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

    1. 子張:孔子弟子(西元前503-?)。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陳國人。資質寬沖,博接從容,然不務立於仁義之行,故孔子弟子友之而弗敬。
    2. 書:指《尚書‧無逸》篇。
    3. 高宗諒(ㄌㄧㄤˊ)陰(ㄢ),三年不言:指武丁居喪於廬,三年不施政令。此為《尚書‧無逸》篇中的句子,然文稍有出入。高宗武丁的廟號。諒陰,本又作粱闇;古代天子居喪,政事全權委託大臣處理,默而不言。
    4. 薨(ㄏㄨㄥ):古代諸侯或大官死亡。
    5. 百官:各種官吏。
    6. 總己:總攝己職。
    7. 冢宰:職官名。制,為百官之長,六卿之首,相當於宰相。後世稱吏部尚書為「大冢宰」。



  子曰:「上¹好禮²,則民易使³也。」

    1. 上:在上位者。
    2. 好禮:崇尚禮節。
    3. 易使:易於役使。



  子路問君子。子曰:「脩己以敬。¹」曰:「如斯而已乎?²」曰:「脩己以安人³。」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百姓。脩己以安百姓,其猶病諸。」

    1. 脩己以敬:修養自己品德使其誠敬地待人接物。
    2. 如斯而已乎:如此而已嗎?
    3. 人:指政府百官及與己接觸者。
    4. 百姓:指社會群眾之全體。
    5. :古帝陶唐氏的號。相傳為帝嚳次子,初封於,又封於,在位百年,有德政,後傳位於
    6. :上古帝王。姓,名重華。因建國於,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也稱為「大」。
    7. 猶病諸:尚且憂慮之(做不到脩己以安百姓)。



  原壤¹夷俟²。子曰:「幼³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1. 原壤(ㄖㄤˋ):魯國人。孔子老友。母死,孔子助之沐槨,原壤登木而歌。蓋效老子之流而自放於禮法外。
    2. 夷俟(ㄙˋ):箕踞以坐待。箕踞為兩腿舒展而坐,形如畚箕,是一種隨意不拘禮節的坐法。
    3. 幼:年紀小。
    4. 孫(ㄒㄩㄣˋ)弟(ㄊㄧˋ):今做遜悌,即謙遜、敬重兄長。
    5. 長:年紀大。
    6. 無述:值得稱述的善事。
    7. 老而不死,是為賊:責罵老而無德行者的話。
    8. 叩:敲、擊。
    9. 脛(ㄐㄧㄥˋ):從膝蓋到腳跟的部分,俗稱為「小腿」。



  闕黨¹童子²將命³。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1. 闕黨:即闕里,地名,孔子所居,在今山東省曲阜縣城中。
    2. 童子:未成年的小孩子。
    3. 將命:奉命、傳命。(孔子使為傳達賓主的事。)
    4. 益者與:是個上進的小孩嗎?
    5. 居於位:坐在室中正位。按禮,童子在室中只有角落可坐。
    6. 先生並行:與年長者並肩而行。按禮,童子走路應在年長的人後面。
    7. 欲速成:想快點變成大人。

徵引來源


選修論孟選讀【上】—論語,中華民國95年8月初版。
賴明德、陳弘治、劉本棟註譯;王甦審校《新註新譯四書讀本》。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44827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qw114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為袁紹檄豫州(討曹檄文)... 後一篇:扭開命定論與機械論的鎖鍊...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ilove487奇幻小說連載中
《克蘇魯的黎明》0681.突然的異變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9:32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