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服者入侵》的成功後,官方在拓展新文明戰役上始終消極,開發設計的全效工作室還在而後解散。
直到十二年後,一個非官方模組橫空出世引發熱議,正是《失落的帝國》。
本模組引發的話題和討論讓官方察覺本系列仍有發展潛力,於是將開發團隊.失落的帝國工作室收入麾下,連帶讓其開發的新文明扶正為官方戰役,《失落的帝國》也成了高清版第一個資料片。
因是由民間粉絲製作,戰役以極度繁複機車出名,除對新手不大友善,連喜愛老牌戰役的玩家都不見得啃得下去……
幸而在決定版問世後,原先的鬼畜戰役都作出大幅重製和改動,如今打起來舒服多了。
儘管戰役方面不敢恭維,但本資料片可說是為全系列注入新活力的里程碑,也催生了高清版後續的新文明,以至如今的決定版。
遺憾的是,至今為止《失落的帝國》資料片都沒有經典的三人頭像封面照。如果有的話,個人是偏好阿拉里克、帕查庫特克和布里陀毗羅闍,各位的話會怎麼選擇呢?
以下為各戰役內容感想和個人主觀評分(實心一星★,空心半星☆,滿分五星★★★★★)。
阿拉里克
「智勇雙全,堅韌不拔」
劇情:★★★☆
美觀:★★★★
難度:★★★☆
★★★★☆(最難成就)
*僅僅一個成就便足以讓難度上升一個星,特此註明。
決定版後本資料片中唯一主人公沒登場的主題,作為首位攻陷羅馬的歷史人物,在戰役中缺席多少有些遺憾。
新版地中海風建築讓羅馬城煥然一新,以及細緻的拉文納、致敬曼奇克托戰役的希臘諸城也頗有特色,呈現出帝國走下坡前的繁榮昌盛。
敘事中提及在外患侵略下被迫遷徙,在昔日敵人屋簷下求生存的經歷,與庫曼可泰安汗有異曲同工之妙,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打法方面是本資料片中最單純的,完全是來讓人體驗哥德爆兵的快感。
談到這裡,自然不能漏掉經典的洗劫羅馬成就.「一日之內,羅馬覆滅」——
全作最難戰役成就,沒有之一!
時間極為吃緊,須對進攻路線融會貫通,還得有幾分運氣:盟友戰力很謎,有時很勇,有時很遜。歷經千辛萬苦,成功的那一瞬間真的如釋重負。
最後一戰,真正最難纏的是背骨仔薩魯斯,升級鼓風爐靠起手部隊補充些兵力就能摸黑去刺殺,不過這廝有時會自己跑來出擊而莫名暴斃……
哥德建案新居落成,羅馬大軍旗開得敗。
劇情方面是個蠻族首領為民族未來勞心勞力的奮鬥史,比起同為羅馬之敵但純粹以劫掠為樂的阿提拉更有幾分理智和人性,體現於不願徹底摧毀羅馬的心境上。
儘管沒能活到民族建立新家園,終圓遺願仍是值得欣慰。敘事末期提到匈人的來臨,為之後的阿提拉出世埋下了伏筆……
戰役敘事人,也是繼任王位的阿陶爾夫,在史實上沒坐幾年安穩位子就慘遭暗殺身亡……
順帶一提,哥德人洗劫羅馬時,皇帝霍諾留之妹—加拉.普拉西堤阿曾被阿陶爾夫擄去當壓寨夫人。
阿陶爾夫遇刺之後,作為其遺孀慘被篡位者折騰侮辱。
好不容易被羅馬贖回去,又淪為皇帝老哥聯姻的籌碼,嫁給與哥德人談和有功的軍師,兩人育有一兒一女。
兒子為將來繼位皇帝的瓦倫提尼安三世,女兒正是招惹阿提拉入侵高盧的公主—霍諾莉亞……
德古拉
「保家衛國,至死不屈」
劇情:★★★
美觀:★★★☆
難度:★★★
為席德之後首個會隨故事改變文明的戰役,更是目前唯一需使用三種文明的長篇戰役。
由於「德古拉」的名號太過響亮,延伸創作層出不窮,知名度比起原型的弗拉德三世大得多,以致個人在接觸本主題後才開始了解這位瓦拉幾亞大公的生平事蹟。
崎嶇的山路、曲折的河川和傍山的城堡構出東歐的美麗風景,戰役中出現幾座取材自真實世界的特殊城堡是一大看點。
而強調「穿刺公」事蹟的驚悚人肉串燒也頗有特色。
從敘述中可得知當代東歐時局的混亂,擁兵自重的諸侯貴族、虎視眈眈的鄂圖曼帝國,造就了弗拉德三世處置罪犯和敵人的暴虐。
而在其死後,暴虐的部分被政敵大肆宣揚,進而啟發和造就出了家喻戶曉的吸血鬼德古拉。
以一個年邁老人緬懷過往,進而帶出這位傳奇大公的事蹟,敘事方式頗似《征服者入侵》的阿提拉。
而一生力抗強權,最終卻在大勢所趨下無力回天的淒涼,則和《最後的可汗》的伊瓦依洛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較慶幸的是,事蹟依然被手下的老兵牢記著,吸引他人前來憑弔,同時深深影響羅馬尼亞的子民及後人。
巴里
「四面楚歌,一波三折」
劇情:★★
美觀:★★★☆
難度:★★★★
本資料片中個人打起來最索然無味的主題。
作為主人公的諾蒂卡斯祖孫三代為虛構人物是最大硬傷,沒有史料和事蹟為後盾難以令人有投射感。
作為元老文明拜占庭的長篇戰役,劇情卻僅圍繞在一座城市,不免有些格局不足的味道。本來就是較為冷門的歷史背景,加上敘事平淡、少有起伏,缺乏史詩感以至於整體印象薄弱。
儘管如此,以小人物的角度見證一座城市的歷史演進為主軸,在豪強環伺的歐洲戰役中仍獨有特色。
接觸本主題才得知巴里這座位於南義的城市,不然以往談到義大利第一印象都是首都羅馬或文藝復興三都。
巴里和義大利南部諸城做得挺有模有樣,第四關的崎嶇山地和植被水景是個人認為本戰役最好的地圖。
自從《西方霸主》問世,諾曼勢力統一從法蘭克改為西西里後,本戰役中僧侶實用性大幅提升,末關效果尤為突出。
西西里文明沒有異端邪說,意味著僧侶一直招一直爽,敵營的騎士和薩金特衛兵來多少都是送,操作得當可一毛不拔招募一支騎士團,如能奪得巨投等攻城武器,反推諾曼營地並非空談。
《西方霸主》的歐特維爾家族和本主題頗有淵源,不單只是劇中勢力的糾葛,連敘事方面和跨越世代的描寫都有些相似。
只不過平平都是長輩在講古,歐特維爾太傅的故事韻味要高出太多了……
終章時提及巴里已經失守於諾曼人的侵攻下,倖存的主人公安德里亞斯厭倦長年的爭戰決定解甲歸田,然而他想前往的安納托利亞也將在四個月後的曼奇克托之役淪陷……
斯福爾札
「工於心計,老奸巨猾」
劇情:★★★★
美觀:★★★
難度:★☆
英雄全勤的戰役之一。
《失落的帝國》少數開局可升上帝王時代的戰役,加上每局都有寬裕人口和豐富資源,除了第四關比較棘手外打起來相當愉悅愜意,歐洲主題中偽三劍的代表。
白色建築、植被和海景散發出濃濃的南歐風情,以米蘭為首的城市都繪製得挺漂亮的。
官方戰役中人物碎碎念、發牢騷以及叫囂嗆聲最生動的一個主題,每局都有新的驚喜,配上劇情妙不可言。
如老闆維斯康堤會「告誡」要好好辦事、財政不佳時會提前知會一聲,以及唾罵傭兵的貪得無饜。
但論嘲諷方面,死對頭皮奇尼諾乃箇中翹楚,深諳攻心為上的道理。
—打不死你?那就用話煩死你!
本戰役最佳嘴砲獎得主當之無愧,看他和斯福爾札相鬥相殺格外有趣味?
連兩個兒子都深得老子真傳,只不過火候上仍有所欠缺,沒法像老子那般滔滔不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充斥著嘮叨和聒噪的主題裡,主人公斯福爾札卻從未有所表態過。不論被威脅利誘和冷嘲熱諷多少次,斯福爾札始終沒有回嘴,不知是懶得浪費口水,還是默認了旁人對他的評價?
當然,不排除也有製作組偷懶不想設計對白的可能。
戰役裡生動描繪出個野心勃勃的傭兵頭子極盡所能在爭權奪利,一世梟雄的形象栩栩如生。
敘事之間對於斯福爾札的態度可說十分微妙,讓人難以捉摸。稱他為無賴,但不是懦夫;希望他遭報應,可不會譴責他;比喻他像爭奪爛肉的野狗,卻肯定他人生的成就。
談話中始終透著些矛盾和無可奈何的氣息,直到末了揭示說書人正是遭背叛的表親米凱萊托,才讓一切蹊蹺有了解答。
諷刺的是,相較成為米蘭新公爵的斯福爾札,落魄的米凱萊托正巧應證自己之前所說的「活在斯福爾札的陰影裡」。
布里陀毗羅闍
「馬失前蹄,遺恨千古」
劇情:★★★☆
美觀:★★★★☆
難度:★★★★
同斯福爾札,是開局即可上帝王時代的主題,決定版大幅修改了高清版的模式,僅有第二關仍保有些舊版的氣息,和愛人私奔的第三關明顯致敬《王者崛起》莽應龍的第四關。
戰役中把印度變化多端的地形生動呈現出來,繁茂的叢林、崎嶇的山壁、枯竭的河道和燥熱的沙漠,末關作出南亞次大陸和中南半島的輪廓讓人驚艷。
關卡風格多樣,私奔的RPG、一打三的死鬥、招降首領拿據點,某幾局中被刻意強化的野獸也為故事增添了些奇幻怪誕的氛圍。
私奔局裡有個在倒數550年前的通過的選項,如沒看過全圖根本沒法單次過,且達成後的收穫居然只有謝幕臺詞不同,頗有種被耍的感受……
此外,這關其實不用羅闍親自去接公主,留他在起始地點發呆照樣可以通過,完全不怕愛人半路被拐跑呢。
本戰役中最難的死鬥關,拖得越久越不利,敵方數量太多了,速戰速決才是上策,掌握要領的話很快就能結束,花費時間只比上面的私奔多。
故事上和高清版內容符合,依然是君主身亡公主殉情的悲劇,好似印度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決定版追加的末關則是詩人昌德傳頌主君事蹟的過程,呼應印度史實上流傳的敘事詩《地王頌》。
但想吐槽的是,不知是否認為高清版的故事不夠曲折,決定版硬是加入了一個近臣為美色背叛主君的戲碼。
不知這位仁兄是哪裡得罪了誰,明明在私奔局中還是個會關心和鼓勵主君的忠心臣子。
才一章之隔的過場中,性格丕變成個見色忘主的卑鄙叛徒,並且在這之後就再也沒有戲分……
背叛戲碼來得莫名其妙,完全沒有猛獅亨利那般的張力,只像為灑狗血刻意安排的廉價轉折。
敘事內提及布里陀毗羅闍兵敗被俘,史實上他正是命喪於本回第二次的塔蘭村之戰,之後的內容純屬詩人昌德自行虛構的。
後談到古爾為羞辱這個敗軍之將,刻意將布里陀毗雙眼弄瞎、並把弓箭丟至其腳邊來嘲諷,卻因此陰溝裡翻船,死法之蠢不及巴巴羅薩但也沒差多少了……
更神奇的是,頭子掛掉後一擁而上的侍衛火速宰掉了布里陀毗,卻唯獨放過了同樣在場的昌德?
通篇敘事彷彿想為英雄與美人的浪漫傳說增添波折和悲情,然用力過頭反成滑稽和矯情……
帕查庫特克
「雷厲風行,壯志凌雲」
劇情:★★★★
美觀:★★★★
難度:★★★★☆
目前唯一全程勢力都相同文明的長篇戰役,替代高清版掛印加頭賣西班牙肉的黃金國主題。
劇情講述三代祖孫使印加成為一個強盛帝國的歷程。類似巴里和歐特維爾家族,非單一人物,而是由多人作為主人公登場、跨越不同世代的故事。
南美的繁密樹林與河流谷地看上去生氣盎然,配上印加主題獨特的旋律有種清新悠遠的氛圍。
玩法也豐富多元,每關都各具特色:致敬蒙特祖馬一的初戰、噩夢般的防守戰、手足相殘的追擊戰、雙線進攻的復仇戰,以及有點搞笑的最終戰……
滑稽的是,父親兄弟都長得印加人樣,烏奇卻是個打著把陽傘的肥佬。
不過別看他生得腦滿腸肥,國難當頭時腳底抹油溜得倒是挺快,躲進山裡還能不斷派兵來扁人,反之來討伐他的兄弟還得四處招募,號召力竟然比眾望所歸的國君還強!
談到國難,自然少不了作為最大敵手的昌卡首領—名字很洋派的安庫華洛克,本人戰力真的挺高的,堪稱本戰役的第一把交椅。
從最初的挺身而出,一路攘外安內、勵精圖治,到終了時的後繼有人,帕查庫特克的一生可謂輝煌璀璨,「太陽之子」的美名當之無愧。
最終揭示敘事者正是老將阿波梅塔,昔日驍勇善戰的猛將,如今慈眉善目的老者,回憶錄般的故事蘊含著歲月的榮耀和滄桑。
乍看之下是老者在和後生講述印加興盛的歷程,然而字裡行間似乎別有深意。
當中以「受到命運垂青」描述戰友維卡奎拉的陣亡,體現出自己視死如歸的精神,也隱含沒能得償所願的無奈。
最耐人尋味的是,開頭曾談到「現在臣服於印加的一切都已被征服」,最終還說自己「變得比山丘還老」……?
讓人不免懷疑是否暗指當時的印加已經滅亡、而阿波梅塔則是以鬼魂之態留在浴血之地,向人講述過往的輝煌與遺憾。
失落的帝國戰役
劇情:★★★★☆
美觀:★★★★★
難度:★★★★☆
繼承前作征服者的戰役模式,以不同文明的自成一關構成的主題。
高清版時期有諸多繁雜限制和冗長支線,幸而在決定版獲得適當的調整和改善。
縱然同樣受限於篇幅沒有更多深入著墨,但取材豐富,老牌文明波斯、中國,以及之後的馬雅終於有了表現機會。
而在征服者戰役中登場過,但因為劇情限制沒法發揮民族全力的維京和土耳其,也在本回中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整體而言,相比以往的征服者戰役多了不少選擇空間,獲勝方法不侷限於單一模式,有時與其他勢力的互動會是左右戰局走向的關鍵,加上細心繪製的地圖,耐玩方面有了相當大的提升。
布哈拉
「薩珊王朝揚眉吐氣」
元老文明波斯的戰役,反映當時中亞時代背景和各方勢力恩怨糾葛的故事細節安排得挺好。
*此前敗於嚈噠被迫稱臣納貢→戰役中反覆被敲詐勒索。
*位處古代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與呼羅珊貿易利潤可觀。
*討伐嚈噠後與突厥關係惡化→攻下兩城堡後突厥翻臉。
波斯銀冠科技從不知所云的沸油改為讓弩兵只消耗木材後,本戰中可用來替代戰矛,進而騰出食物和黃金多產遊俠或重駱,效果意外不錯。
本戰大捷讓薩珊王朝一吐怨氣,挽回昔日輝煌,並和西突厥共同瓜分白匈人疆域。
然而共同敵人白匈人消失後,雙方關係旋即因爭奪絲路控制權急遽惡化。
在阿提拉和帖木兒主題中搶劫掠奪很爽快,本回成為被敲詐勒索的一方就爽不起來了。
雙池城
「馬雅城邦的興衰」
年代久遠的馬雅歷史,講述兩大城邦的對立和興衰。伯仲之間的兩強相爭,夾在中間的城市難以倖免。
不滿王位旁落而自甘墮落為背骨仔的王子,悔悟時也早已物是人非。即便最終笛卡爾捲土重來擊敗宿敵卡拉克穆爾,然連年征戰造成的兩敗俱傷也讓馬雅從此走向沒落。
南美三雄中阿茲特克和印加都有了長篇劇情,馬雅表示沒人權。
約克
「維京戰士的浴血狂宴」
如果說征服者的北地傳奇是探險家的史詩,那麼失落帝國的約克就是展現海盜本色的戰記。
維京大舉入侵英格蘭,展開延續多年的血腥統治,本段歷史被翻拍為知名影集《維京傳奇》。
沒有時代限制,終於可以在帝王時代盡情發揮。加上並非全部敵人都是帝王水平,即便是一敵多也不至於壓力太大。
豐富的天然資源和腹地讓爆兵上不成問題,進攻各個城市中心可以劫掠黃金,還有聖物可以蒐集,完全是設計來讓人體會維京海盜燒殺擄掠的快感。
全失落的戰役中最歎為觀止,也是歷史戰役中最巨大的地圖!
做出了英倫群島輪廓令人驚艷,遊玩時真的頗有踏入新大陸的臨場感。美中不足的是人口上限少,造成補充兵力的效率不彰;加上版圖太大,要挑戰消滅敵人的難度也因此上升,時間拉得太長容易使人煩躁。
征服家園
「馬札兒人的征途」
西元九世紀,遊牧民族馬札兒入侵歐洲腹地,並於各地開始大肆燒殺擄掠,一時之間歐陸風聲鶴唳,彷彿昔日阿提拉和匈人的噩夢再臨。
彼時來自北歐的維京海盜也在到處逞凶肆虐,與馬札兒強盜正好一海一陸,「海陸雙拼」襲捲下許多民族深受其害。
馬札兒的侵襲持續近一世紀,直到被神羅皇帝鄂圖一世擊潰,才逐步走向定居並建立後來的匈牙利王國。皈依基督信仰之後,成了鎮守歐陸以東的堅實護盾,抵禦來自東方的侵略者和異教徒的進犯。
結局頗微妙的,從劫掠者成為保衛者,有種屠龍勇者終成惡龍之感。
鄱陽湖
「朱氏大業的崛起」
歷史戰役中唯一的戰役限定特殊單位圖示。
正面硬打是全主題最機車的水戰,沒有之一。
取代原先知名度低的狼山江戰役,但因只有劇中勢力易名、內容換湯不換藥備受吐槽,主要在於買通盜賊、護送運輸船等元素和歷史上的本戰內容完全搆不著邊……
史實上的鄱陽湖之戰源於朱元璋率軍親征以救洪都之圍,迫使勁敵陳友諒撤圍、在鄱陽湖用自軍擅長的水戰迎敵,最終陳友諒水軍被朱元璋以火攻擊潰進而敗北。
鄱陽湖之戰是中世紀最大規模水戰,也是以寡擊眾的著名案例,為朱元璋統一江南和問鼎天下奠定基礎。
俱利伽羅
「平氏沒落,源家抬頭」
以幕府交替前的源平合戰中最大戰役為主軸。
京都和平家軍無限出兵,但在成群強弩兵前就是無限送頭。強弩兵搭配日本武士和超快打包機就可以穩穩推進。
源氏帶來的騎馬日本武士看了實在出戲,做為能自行回血堪比英雄的堅實戰力卻只採用翼騎兵外型,好歹也作個日本武士騎馬的特殊造型吧,蒙特祖馬主題都特意作出索洛托勇士了……
儘管過場劇情中提及源氏的統帥能力,然史實上伐平最大功臣是其堂兄弟源義仲和更為出名的弟弟源義經。
源氏是個小人,為爭權奪利對付自家族人的時間比對付敵人平氏要來得長,因過河拆橋殺死厥功甚偉的義經而備受唾棄和抨擊。
賽普勒斯
「十字軍的前哨戰」
長弓無雙,輕鬆愉快。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同阿金庫爾戰役,長弓兵的快樂局。相比前者的RPG風格,本回條件限制少,可以自行生兵來體會不列顛的強力遠程部隊。
時逢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前夕,英軍前往聖地途中遭遇的插曲,最終理查拿下塞普勒斯,本島的戰略意義對之後的十字軍影響深遠。
和《帝王世紀》中的薩拉丁和巴巴羅薩有連動,使人有更深的感觸,能體驗英雄巨投神之弓無與倫比的射程也是一大趣味。
巴菲烏斯
「鄂圖曼凱旋,拜占庭悲歌」
失落的戰役中個人最喜歡的主題。
曼奇克托中扮演塞爾柱突厥,只能出重騎兵和銀冠馬弓,本回成為火藥強權鄂圖曼土耳其,終於能在戰役中體驗暴力的耶尼切里軍團跟金冠火砲了!
戰役方面有三個潛在盟友,每個勢力提供的科技和自身戰力各有所長,也可以乾脆不建交打全部,選擇方面可說相當豐富。
加上地圖上天然資源豐富,還有機會收到援軍帶來聖物,發展穩定後全場派最強火藥陣容就足夠橫掃四方。
結盟與否的難度差距十分明顯,想解成就「土耳其軟糖」則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想解的話在選擇時限內去三家陣營起城堡壓制會好打得多。
過場和戰役中都提到過的傭兵羅傑.德.弗洛,原以為是個戲分吃重的人物,孰料不僅本人沒作為英雄出場、麾下勢力也只有短暫的表現,完全淪為龍套之流。
1302年的巴菲烏斯之戰是鄂圖曼帝國建立來取得的首場重大勝利,象徵新興強權崛起的前奏。
本戰的一敗塗地使拜占庭帝國再次丟失領土,也令本就日漸艱困的國勢更為雪上加霜。麾下疆域在鄂圖曼茁壯下一點一滴被蠶食鯨吞,加上內部政治鬥爭不休,千年帝國早已威嚴不再。
巴菲烏斯之戰後半世紀內,鄂圖曼終結了拜占庭在安納托利亞的統治,並踩在其上不斷壯大。直到一世紀後的1402年,中亞霸主帖木兒於安卡拉之戰重挫鄂圖曼軍並俘虜蘇丹巴耶塞特。
安卡拉的失利使鄂圖曼帝國元氣大傷,陷入王位空懸的十年內戰,也讓早已風中殘燭的拜占庭又苟延殘喘了半個世紀,才在1453年被穆罕默德二世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