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中國西征》讀後感

cheeasee | 2022-02-15 14:28:35 | 巴幣 2 | 人氣 217

原本看到豪華的學者推薦陣容所以才買的(以下直接摳了博客來的部分)
林士鉉|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科教師
  陳建守|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說書」網站創辦人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葉高樹|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葛兆光|上海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卜正民|《維梅爾的帽子》作者、古根漢學術獎得主
  白魯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艾騖德|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央歐亞學系教授
  吳勞麗|荷蘭萊頓大學教授
  狄宇宙|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金浩東|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教授
  麥克.狄倫|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杜倫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創辦人
  衛周安|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黛安娜.拉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榮退教授

結果這本書難到靠杯又不是這麼有趣,開頭就透過地理大考試來形塑大草原帶大概在哪裡,說了阿爾卑斯山、喀爾八阡山、黑海、高加索山、窩瓦河、烏拉山、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阿爾泰山、天山、大興安嶺、長白山等等,從東歐經過中亞講到東亞,估計要能看懂這邊的人都是剛考完學測的地理強者。
後來雖然地理的部分沒有那麼吃重了,但這本書宛如作者(學者)的研究筆記,內容之詳細、嚴謹令人感到生畏,讀起來有趣的部分相當的少,就連我這個對歷史負有熱誠的業餘讀者都感到難以負荷,他引用了太多資料來佐證他的論點而我們這種讀者不需要你這麼多的邏輯推論呀~你只需要用人格與學歷來擔保內容的正確性就可以看的開開心心了。

雖然內容從俄羅斯、西藏、蒙古、大清等國的崛起與外交較量等都有講到很值得一讀,但是由於作者寫的太細了很多部分枯燥乏味,這本書如果不是對歷史特別有熱誠的人且有一定水準之上的人(本人學測社會頂標)千萬別買。

我可能改天會再開個篇來講中國征服西藏蒙古的部分(這才是本書主軸),關於一些枝微末節的小知識補充我就放這了。
  1. 十六世紀的海上絲路崛起並非是路上絲路沒落的主因,作者強調原陸上絲路的路線在16世紀充滿了危險,沿途經過的國家全在打仗,並且新絲路北移至經過西伯利亞證明了陸上絲路的沒落並非因為海上絲路的競爭,否則商業擠壓的情況下誰願意繼續跑陸上絲路?
  2. 十六世紀往後游牧帝國就不再輝煌了為什麼?是因為火藥革命在十六世紀出現嗎?非也,是因為十六世紀全球的國家商品經濟發展逐漸興盛,對抗遊牧民族除了傳統武力外還有貿易戰來使用。並且十六世紀的火藥武器威力並沒有如各位想像中的有力,他的優點僅在於士兵不需要經過訓練多年成為弓箭手(遠程攻擊),而是只要會瞄準就能射擊。
  3. 即使進入了初期的工業革命期中國發展水準仍尚未輸給西歐。(原文p555)在人口結構、技術、經濟生產力、商業發展、財產權與生態壓力上等大部分可以測量的層面上,中國與西歐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
  4. 遊牧民族其實不如各位想像中的自由自在,哪個地方哪個季節的水草長的好都是固定的,牧民們的工作就是把牲畜趕到那裏去,並不能如同商人一樣到處跑到處做生意做物流業。其實相較於農民,牧民們就是在更大的農田上罷了。
  5. 大清在西征西藏與蒙古帶了大砲,運用了駱駝來做運輸,遇到敵人來襲時直接讓駱駝跪下,大砲架在雙峰之間直接把駱駝當砲架使用(讓我想到壞壞的東西,可惡!)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