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今日點播] 殺傷力最高的樂器 -- 《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

伍德‧瓦懷特 | 2021-11-21 16:54:02 | 巴幣 1382 | 人氣 1749

  今天的今日點播標題乍看有些荒謬,好好聽音樂,怎麼會談到殺傷力,又不是異能戰鬥作品。究竟縱橫古典音樂史,殺傷力最高的樂器是什麼呢?是在推理小說中割斷各種物品或製造無數密室的神器鋼琴線,還是在中國風作品光吹奏就能震撼敵人的梆笛?其實都不是,答案出乎意料地直接──是大砲。沒錯,大砲也能當樂器。

  今天我們來聊俄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在1880年所做的管弦樂作品《1812序曲》(1812 Overture)。這部作品裡史無前例地使用了大砲作為樂器,這不只是炫砲,實際上也跟這首曲子描繪的背景有關。


  (提醒一下:這首曲子在中後段聲音有點大,建議在聽的時候音量稍微關小一點。)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俄羅斯人。出身貴族,從小跟隨母親學習鋼琴;雖一度因父親反對而學法律,最後仍回到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學。他可說是俄國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但作品中帶有濃濃的自傳色彩和俄國音樂風格,對之後的俄國國民樂派有極大的啟發性。其作品以管弦樂為主,另外有三齣非常經典的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鉗」、以及「睡美人」。

  1880年,柴可夫斯基受邀替數年後莫斯科救主大教堂的落成典禮譜曲,而完成的作品便是這首《1812序曲》。那麼1812年發生了什麼事呢*1?當年法國的拿破崙一世在六月時攻進了俄國,史稱俄法戰爭俄國衛國戰爭。這場戰爭拖到了該年11月底,拿破崙狼狽撤軍,由俄國戰勝。當年12月,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修建救主大教堂,作為戰爭紀念,並感謝基督。也因此,這座教堂也承載著俄國的民族情感。雖在共產時期曾遭炸毀,但於2000年重新建成,時至今日也是俄國的觀光地之一。

  旋律從恬美的弦樂開始,描繪著俄國廣袤的國土和悠閒的生活。約莫2:10處風雲變色,法軍入侵,以閃電之姿席捲俄國。而在約3:45,另一段旋律慢慢浮出──這是法國1870年後至今的國歌「馬賽曲」(La Marseillaise),象徵法國的進軍,而襯底的則是俄國民族音樂,代表俄法的拉鋸。不斷高張的馬賽曲旋律象徵法國逼近莫斯科,在6:30左右達到高峰。眼看俄國就要淪陷,但此時它的最大武器才正準備上場。

  緊接著的是俄國傳統歌曲《U vorot, vorot》(At the gate),象徵的是俄國人民的堅忍。寒冷的冬天來襲,馬賽曲再次響起,但這次被砲擊和弦樂代表的寒風蓋了過去,戰局似乎開始逆轉。到了11:31附近,馬賽曲和俄國民歌交互出現,堆疊的音樂和向上爬升的音階最終來到12:05的大戰勃發──大砲上場了。這次法軍被轟得四處逃竄(12:16開始的快速音群),最後在12:56,前奏的恬美音樂再次響起,夾雜著勝利的鐘聲。

  曲子在13:59左右進入尾奏(Finale),也是眾多廣告喜歡引用的橋段,但其實巧思還沒結束。14:09左右和大砲一起進來的樂曲是「天佑沙皇」(God save the Tsar),當時俄羅斯的國歌。這也象徵最後俄國取得戰爭的全面勝利。樂曲最後在燦爛的鐘聲和打起來好像不用錢的大砲中結束。

  這首曲子其實並不受柴可夫斯基本人特別喜歡,本人自述「它會很吵,我創作時沒有熱情」。平心而論從藝術性上來看也不是他最好的曲子。不過它通俗、它炫砲(各種意義上),又巧妙融合法國及俄國國歌,搭上19世紀後半葉的民族主義熱潮,從1882年公演後就一砲(其實不只一砲)而紅。作曲中其實還是有很多巧思,無怪會受到民眾熱愛了。

  有趣的是,這首曲子現在在美國獨立週年紀念日7月4日也常常被演奏,明明是描寫俄法戰爭,干美國什麼事呢?這是因為1812年歷史上發生另一件事情:美英間的1812戰爭,也稱(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美國並不是簽了獨立宣言後便能高枕無憂,從來沒有宣布獨立就能悠哉過日這種事。這場戰爭從現在想當然爾是美國獲勝,也因此美國人就借了這首同樣描寫1812年戰爭的曲子來用。但話說回來,也確實有部分美國人從作曲意圖認為用這首曲子怪怪的。

  那麼這次關於這首《1812序曲》我們就聊到這裡,希望大家喜歡。
  我是伍德,今日點播,我們下次見!

備註:
1. 伍德不是歐洲史的專家(巴哈上多的是人才),這裡就說個大概,有錯請指證。
2. 現在我們常調侃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但到頭來俄羅斯最大的武器似乎就是它的寒冬和廣袤的國土。不論是時間或空間上拉長戰線對於補給及兵力保存都極度不利進攻方。不只拿破崙,希特勒也是對俄國栽了跟斗。

補充資料:
1. 法國的國歌《馬賽曲》。有趣的是雖然1812序曲寫的是拿破崙時期,在拿破崙時期《馬賽曲》並不是法國國歌,甚至在1814-1830的波旁復辟時期被禁唱。直到1879年,馬賽曲才被法蘭西第三共和重新定為國歌,經歷多次共和保持地位、直到今日。

2. 俄國傳統民歌《U Vorot, vorot》,在1812序曲裡象徵俄國人民。

3. 柴可夫斯基最為人熟知的曲子可能是這首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情景」(Scene)。伍德個人比較喜歡《胡桃鉗》裡多樣的表現,改天我們再來聊。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10
留言

創作回應

-
期待伍德可以講講月光奏鳴曲(許願)(*′▽`*)
2021-11-21 17:20:56
伍德‧瓦懷特
貝多芬的嗎?這是他最知名的鋼琴奏鳴曲之一,當然會列入名單嘍!其實有人許願我還比較方便,不用每次想到底要介紹哪首呢(因為想聊的太多了XD)。
2021-11-21 17:23:25
ソケノ‧諾
那個大砲真的很有魄力XD
2021-11-21 18:26:01
伍德‧瓦懷特
其實我覺得柴可夫斯基寫到最後大概已經放飛自我了XD
就是種「再鬧」、「再大聲一點」、「再爽一點」的感覺(欸)
2021-11-21 18:34:48
鱷魚蘇打
當時音樂課上到1812序曲的時候,音樂老師說:「不過現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當然就不會開砲了。不然其實我個人是滿想聽聽看有大炮的版本。」
2021-11-21 18:48:49
伍德‧瓦懷特
有時國家重大節日跟軍樂隊合作時會開砲,不過至少現在有Youtube能聽大砲版呢XD
(順帶一提,平常沒有大砲就用大鼓代替)
2021-11-22 07:31:12
冰鳩向創作者進行贊助 ✦
戰鬥民族的文化果然少不了物理交流
2021-11-21 20:37:34
伍德‧瓦懷特
連樂器都用這麼有殺傷力的,不愧是戰鬥民族(欸)
2021-11-22 07:31:38
夜梓的臨殃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好多都浪漫又優美但也帶了點淒涼><
2021-11-28 00:25:43
伍德‧瓦懷特
柴可夫斯基的曲風和俄國的民間音樂連帶影響到後面的俄國五人幫,讓俄羅斯人的曲子聽起來都有種鄉愁或悲壯的味道。
2021-11-28 07:51:57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