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長崎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出島

高望半糖檸檬紅 | 2021-08-22 11:37:52 | 巴幣 1118 | 人氣 1956

(現在出島鳥勘圖)

       出島位於長崎鬧區之一的新地中華街周邊,雖然目前是陸地,只有前方有中島川流經,但江戶時期的圖片可以看出確實曾經是一個在海上的人工島,直到近代在周邊填海造陸下才成為今日的模樣。出島是江戶時期幕府鎖國政策的產物,1630年代幕府陸續頒布海外貿易的禁令,貿易對象侷限在中國與荷蘭,另外為了便於管理海外貿易而將據點限定在長崎一處,並建立出島來管理荷蘭貿易(隨後又建設唐人屋敷來管理中國貿易)。直到1858年被迫開放通商之前,出島成為荷蘭在日本的唯一商館。
(重建復原的荷蘭商館建築區)

       出島由於在鎖國時期的200多年中是荷蘭貿易(也是西洋貿易)的唯一據點,因此不論是日本貿易史與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地位。早在1922年出島就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家史蹟,但當時荷蘭商館建築已經不存。近年在日本、荷蘭政府與募集資金的支持下,開始復原荷蘭商館建築,目前第三期復原工程已經完工,復原的建築已有10多棟,每棟都有相對應的展示空間,加上近代的建築,展覽空間已有相當規模。本篇首先介紹出島的歷史,再來介紹現在出島的建築與展示。
(川原慶賀的「長崎港圖」,可看到當時為月形人工島的出島)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出島與荷蘭商館的出現

       荷蘭是1581年經由反抗西班牙統治,獨立出來的新興國家。1602年荷蘭成立亞洲貿易為核心的東印度公司,雖然是歐洲海外貿易的後起之秀,但靠者傑出與獨到的經營之下,迅速崛起成為亞洲貿易的強大力量。該公司在今天印尼雅加達的巴達維亞成立亞洲總部,以此為基地開展貿易網路,包含曾佔有臺灣在內,該公司長期獨佔東亞貿易,直到19世紀被英美等國取代。

       日本戰國時期與歐洲各國開始有貿易活動,直到江戶時期初期是海上貿易的鼎盛時期,幕府也利用「朱印船」制度鼓勵日本商人前往海外貿易。但江戶幕府建立封建體制後,海外貿易反而使金屬外流,造成政權不穩的危險,因此一步步緊縮貿易,這在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陸續頒布鎖國令後達到最高潮,尤其1635年全面禁止日本人出航與海外日本人歸國,正式進入鎖國時代,出島便在此背景下形成。

       出島是由德川家光命令長崎的有力人士出資,於1634年開始建造,2年後於1636年完成。出島最初收容葡萄牙的商人與家屬,後來1637-1638年發生由天主教徒為主的島原之亂,幕府害怕葡萄牙人會與這些教徒聯合,因此除了禁止前來通商外,並將島上的葡萄牙人驅除出境,葡萄牙的通商從此中斷,出島一時之間成為無人島。

       荷蘭僅是日本海外貿易鼎盛時期的貿易夥伴之一,而且因為日荷商人曾爭奪貿易利益而交惡,1628年發生在臺灣的「濱田彌兵衛」事件,還使日本斷絕荷蘭貿易關係,直到1632年才恢復。荷蘭之所以成為日本鎖國時代唯一的歐洲貿易對象,主要是因為協助幕府平定島原之亂,之後荷蘭商館長前往江戶向幕府效忠之後,貿易得以持續。1641年將荷蘭在平戶的商館關閉移往出島,就此確立了鎖國時代的荷蘭貿易體制。
(江戶時期出島圖,當時建築物可分為四大區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出島的建築物

       1641年荷蘭商館遷移到長崎出島上後,直到幕末開港的1858年,成為日本唯一的荷蘭商館,同時也是商館人員生活的地方。該島只有一座橋與陸地連接,且附近有高臺可以輕易看到該島的動靜,並可監視海上是否有走私行為。島上的西側有另一個貿易時期用來卸貨的出入口,在非貿易期間則關閉且嚴厲禁止出入。

       出島一開始由葡萄牙人居住,但時間甚短,資料也較少,不過應該建物不多,直到荷蘭商館遷移至此,才增加至約40棟的規模。由江戶時代出島圖,大抵可以把出島分成四個部分。右上的區域為出島相關人員的住宅,除了商館長的住宅以外,大多為日式房屋,1樓為倉庫,2樓作為住居。右下大多為倉庫,存放砂糖、蘇木(染料的原料)等物品。左上為菜園與飼養牛豬的小屋,作為商館人員的食材與物資。左下為商館長的休閒空間,包含別墅與庭園等。出島的重要建築物許多在近年復原完成,下面的景點介紹會再詳細解說出島的建築物。
(1817年攜帶家眷前來長崎的商館長布洛霍夫,但除了他以外都立即被遣返)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出島的人與事

       荷蘭商館人員都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職員(1799年該公司解散,改由巴達維亞政府管轄),駐在出島者大約為10-15名,最高領導人為商館長,下屬有次級商館員(相當於副商館長)與商務員,另外還有倉庫人員、簿記員、醫師、廚師、木工等職員。雖然前來日本服務的職員全是男性,但也曾有2次以商館長夫人身分的女性來到日本,帶給長崎市民不小的騷動。

       商館長是商館的最高負責人,在鎖國時代前後共有157位,可見任期大多只有1年左右,也就是每年航行便進行館長更換。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因為荷蘭政局不穩,便有長期在任的館長,值得一提的是1803-1817年在任的道夫(ドゥーフ),在他任期時與中山時十郎、吉雄權之助等11名荷蘭語翻譯合作,編製俗稱「長崎ハルマ」的蘭日字典,是荷蘭語研究的傑出作品。

       次級商館員相當於副商館長,如商館長去江戶拜見將軍而不在長崎時就代理商館長的職務,通常也負責貿易品與進貢品的倉庫管理,有時也會在地升任商館長。其他商務員則負責輸出入品、出納、備品等帳簿管理,與其他貿易與商館的事務。
(對日本西洋醫學與學術有傑出貢獻的西伯德)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商館的醫生是由東印度公司特別雇用,不問國籍,因此許多並非荷蘭人。商館醫生除了為出島商館服務外,也會治療日本人,加上許多為飽學之士,在日本期間也會對日本進行學術研究,「出島三學者」的肯普佛(ケンペル)、通貝里(ツュンベリー)與西伯德(シーボルト)便是其中代表。尤其西伯德在日本停留時間較長,曾經開設醫療所對日本人治療,並教導西洋醫術,對日本的學術貢獻甚大(有關西伯德的生平會在西伯德紀念館詳細介紹)。

       幕府的長崎奉行為了管理荷蘭貿易事務,由長崎在地的高級幕僚「町年寄」統籌,手下幕僚「地役人」大約有200名,可以分為事務人員、翻譯與其他相關職員。事務人員領導人稱為「乙名」,通常為2名,負責貿易與出島相關事務,包含貿易品清單的製作與管理、監督商館人員生活與行動、出島與周圍的維護工程等。乙名在荷蘭船貿易期間居住在出島內的「乙名部屋」內,其他時間則在出島出入口的「乙名詰所」監看出島動靜。

       翻譯是荷蘭貿易事務另一重要職員,當時稱為「阿蘭陀通詞」。翻譯人數初期只有數人,但江戶中後期大增為數十人,1740年以後大多在50-60人之間。翻譯隨者時間職務逐漸細分化,以1750年的翻譯來說,大體上有大通詞、小通詞、稽古通詞三種職務,各職務還有「見習」、「助」、「末席」等,另外大通詞有「御用通詞」協助幕府將軍處理貿易事務,有「通詞目付」來監督翻譯人員事務等。
(川原慶賀的「蘭船入港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出島的日蘭貿易

       每年荷蘭商船入港的時間約為舊曆的6-7月,出港約在9月20日前,每次入港時長崎奉行所會派出2位「檢使」,1位上船檢查出航紀錄與船員,1位指揮將船上的大砲與火藥卸下暫時於特定處所保管。檢使檢查上列事項後,便將船上的貨物卸下到出島,經過檢查之後會做成目錄,重要的貿易品會運到長崎奉行所,由該所檢查。

       荷蘭貿易的主要輸出品為銀、銅等金屬,其中江戶時代初期銀占輸出曾高達九成以上,後來幕府害怕銀大量外流而禁止輸出,輸出主力由銅取代。荷蘭主要輸入品以蠶絲與砂糖為主,前者是初期主要輸入品,後來日本自製蠶絲增加後,輸入品以砂糖取代,尤其東印度公司所在的現在印尼產砂糖很受歡迎。
(荷蘭商館長前往江戶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出島荷蘭商館的生活

       在出島的荷蘭商館人員由於未經准予不能隨意離開,因此被稱為「牢籠」也不為過。商館長每年要去江戶拜見幕府將軍1次(後期改4年1次),算是少數可以離開出島的「福利」。每次前往江戶的商館人員約4人(包含商館長),但包含翻譯、警衛與協助搬運貢品等人員,加起來約有60人的陣仗,來往江戶大約90天。對商館長而言前往江戶是勞累又傷財的活動,尤其除了拜見幕府將軍以外也會有各式各樣的人前來拜訪,但這些交流往往也成為西洋學術「蘭學」的養分。
(長崎遊女的浮世繪)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商館人員未經准許不得離開出島,生活可以想見相當沉悶無聊,因此往往邀請「遊女」這藝妓到出島陪伴,有趣的是遊女也成為唯一可以進出出島的居民。據說遊女在西洋人面前會暫時擺脫日本人身分,使用接吻、握手等西洋交流的禮儀,這在當時應該是十分大膽的舉動。商館人員長期與遊女相處之下難免有私生子的出現,這些子女無法跟隨父親回國,往往生活坎坷。
(川原慶賀的「蘭館內酒宴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荷蘭商館每年重要的節日為「阿蘭陀冬至」與「阿蘭陀正月」,前者為西洋的聖誕節,後者為陽曆的元旦。該兩天荷蘭商館人員與乙名等奉行人員會彼此打招呼祝賀,之後會在商館舉辦晚宴,招待乙名等奉行人員。當時晚宴菜單許多有記錄下來,可以看出相當豐富,據說部分奉行人員在晚宴吃的不多,而把料理與甜點帶回去當作土產。
(川原慶賀的唐蘭館圖・玉突き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近現代的出島

       幕府末年鎖國政策在歐美列強壓力之下逐漸被打破,1855年日本與荷蘭訂定親善條約,荷蘭商館人員獲得可以出入長崎市區的權利。1858年日本與歐美列強訂定的「安政條約」,長崎成為開放通商口岸後,鎖國政策正式走入歷史,隔年出島的荷蘭商館也因此廢止,由外國商人所居住的「居留地」取代。

       出島原本是海上的人工島,在近代風貌有極大改變,主要是因為近代的港灣改良事業。第1次海灣改良事業將中島川的出海口改為現在的大波止,該河流經過原本出島的前方,之後便把原本的出海口進行填海造陸,出島東部便與陸地連接。第2次海灣改良事業將出島南側填海造陸,與東山手與南山手海岸連接,該工程於1904年完工後,出島已完全變成長崎市區陸地的一部分。
(1870年的出島)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出島在居留地時期成為外國商人的商館、倉庫、教會等,目前仍有留存者包含「舊出島神學校」與「舊長崎內外俱樂部」等。1899年居留地廢除後,陸續成為日本商店、倉庫等,等到1922年出島列為國家史蹟時,除了道路外已經都變成民有地,過去荷蘭商館的風情已經凋零。

       戰後初期在吉田茂首相與駐日荷蘭大使的呼籲下,開始出島的復原工作,但初期復原緩慢,只先把部分倉庫、庭園與居留地時期建物復原。直到1977年在駐日荷蘭大使的建議下,才決定將出島建築全面復原,並募集了超過10億日圓的復原基金。首先陸續將出島上的民有地陸續公有化,於2002年完成,之後陸續復原建築,目前已完成第三期的復原工程,已經把許多荷蘭商館時期的住宅與倉庫復原完成。由於出島與荷蘭貿易關聯甚深,是荷蘭王族或官員到日本訪問經常到訪的景點。
(現在出島鳥勘圖,可劃分為兩大區域)



(江戶時期復原建物分布圖)



(幕末至今建物分布圖)

出島景點介紹

       現在的出島可分為「江戶時期復原建物」與「幕末至今建物」兩大區域,前者集中在出島的西側,江戶時代時期是住宅與倉庫區,鎖國結束後已經都被損壞,直到近年才分期再度復原。後者集中在出島東側,江戶時期是菜園、牛豬畜牧區與庭園,鎖國結束後被居留地的建物取代,現存包含「舊出島神學校」與「舊長崎內外俱樂部」等,還有「迷你出島」與紀念碑的展示等。
(2017年重新復原的表門橋)

       出島目前全境列為國家史蹟,由長崎電車「出島」站下車後即可到達西側入口,除此之外還有靠近新地中華街的東側入口。不過最具代表性的依然是在2017年重建復原的「表門橋」入口,該橋復原自江戶時代出島與陸地的唯一橋樑,當時警備相當森嚴,除了遊女這藝妓以外不得隨意進出,進出者需要有出島主要事務負責人「乙名」所核發的通行證,附近也有警衛觀察出島周邊動靜。
(出島考古挖掘所出土物品的展示)

       從「表門橋」進入後便可看到左右兩邊的「舊石倉」與「新石倉」,前者是幕府末期外國商社使用的倉庫復原而成,現在作為出島挖掘調查所發現的考古資料展示,後者為遊客服務中心,並有介紹出島的影片展示。出島畢竟也有200多年的歷史,因此在復原建築前的挖掘發現不少江戶時期使用的物品,包含建材、瓶子、碗盤等,其中不少圖樣相當美觀,反映當時的生活水準。
(商館長住宅外觀)



(商館長住宅內復原的「15疊部屋」)



(商館長住宅內復原的「大廣間」,重現當時聖誕節的餐宴)

       表門橋入口的右側便是近年分期復原的建築物,首先介紹商館長的住宅。商館長的住宅是少數西式住宅之一,目前一樓作為體驗展示,二樓則復原商館長的住居。不愧是商館長的住宅,不但相當廣大且房間甚多,有做為事務與生活用的「15疊部屋」、平時為員工餐廳,特殊日子時作為宴客空間的「大廣間」、收藏圖書與調查資料使用的「圖書室」、作為日常交流使用的「居間」、陪伴藝妓使用的「女中部屋」等。大廣間值得注意的是餐桌上忠實復原當時的聖誕節宴會,可以看到豐盛的西式菜餚與美酒。
(「一番船船頭部屋」內復原的商館人員住宅內部)



(「一番船船頭部屋」內復原的商館人員住宅內部)

       除了商館住宅以外,其餘荷蘭商館人員住宅外表都是日式,目前有復原的住宅包含次級商館人員住宅、船長住宅、事務人員住宅等。其中最靠近西側出口的船長住宅「一番船船頭部屋」,該房間復原商館人員的住宅內部,可以看出雖然是塌塌米地板,但家具許多都是西式的。
(「拜禮筆者蘭人部屋」內的展示)


(「拜禮筆者蘭人部屋」內的「解體新書」複製品)

       荷蘭商館人員事務住宅包含「拜禮筆者蘭人部屋」、「筆者蘭人部屋」等。前者是高級事務人員的住宅,內部為蘭學與西洋學術交流的展示室。以日本荷蘭語翻譯而形成的「蘭學」,與荷蘭商館醫生為主對日本的學術研究,都促進日本與西洋的學術交流。館內展示的複製品包含1774年西洋解剖學的知名著作「解體新書」,與西伯德(シーボルト)1832年起在歐洲分冊出版的「日本」。
(「筆者蘭人部屋」內有關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據點展示,包含巴達維亞與今天的臺南)



(「筆者蘭人部屋」內有關荷蘭商館對日本各地影響的展示)

       筆者蘭人部屋作為出島與外國的商業與文化連結的展示室,空間比較廣大,展示包含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亞洲總部巴達維亞(現在的印尼雅加達)、該公司歷年的貿易據點(包含臺灣的臺南與日本的平戶等)、江戶時期各藩對出島荷蘭商館的交流等。除了長崎外,江戶時期出島的商品與西洋學術「蘭學」也對各藩產生影響,包含江戶、大阪也有精通西洋學術的蘭學家。
(復原的「乙名部屋」內部)

       由上可知長崎奉行派任不少職員來管理荷蘭貿易,包含事務管理的領導人「乙名」,輔佐乙名的「組頭」等。目前出島復原了乙名與組頭的住宅,其中乙名住宅「乙名部屋」是貿易期間乙名居住的地方,目前復原了日式風格的住宅內部,並有介紹乙名工作的展示。另外乙名也常駐在表門出口附近的「乙名詰所」來監視出入出島的人員,目前該所也復原完成。
(重建復原的「一番藏」、「二番藏」、「三番藏」外觀)



(「一番藏」展示的縮小出島模型建物)

       出島的建築除了住宅以外最重要的便是倉庫,目前復原的建築物包含「一番藏」、「二番藏」、「三番藏」、「十四番藏」、「銅藏」等。一番藏的展示包含復原出島建築的過程,由於出島建築都在幕府結束後被破壞,因此復原時參考過去文獻、圖畫、現存類似建築、挖掘調查出土文物等,包含還有某商館長當時所製作的縮小出島模型,由復原過程的展示可以看出復原工程的講究。
(「二番藏」有關荷蘭輸入商品與文化的展示)

       二番藏展示的內容包含荷蘭貿易與文化的交流。在荷蘭貿易時代輸入商品除了砂糖以外,也有蘇木、牛皮、錫、鉛等作為染料與藥材使用,與西洋學術研究用的書籍,及西洋瓷器與玻璃工藝品、望遠鏡等作為富豪的賞玩品,還曾帶來象、駱駝等奇珍異獸。西洋娛樂中的放風箏、撞球等也傳入日本,可藉由當時的畫作看出。
(「三番藏」復原的倉庫內部)


(「三番藏」內部砂糖相關甜點的展示)

       三番藏在江戶時期是砂糖的倉庫,因此館內也復原當時倉庫內部的狀況,與有關砂糖的展示。砂糖在日本戰國時代以前是極為珍貴的商品,直到西洋貿易開始之後才在日本開始流傳。鎖國時期砂糖由長崎運到今天九州北部的小倉,再經由船隻運到日本各地。除了長崎代表名產長崎蛋糕(カステラ)以外,包含羊羹、饅頭在內,砂糖影響日本的飲食文化甚深。
(「銅藏」內重建復原的輸出銅礦)

       置放輸出用銅礦的「銅藏」與輔佐乙名的「組頭部屋」是兩棟連在一起的建築,裡面的展示包含重現置放銅礦的空間與當時的銅礦貿易。江戶初期銀是主要輸出品,但鎖國開始後逐漸由銅取代,當時由大阪集結並且鑄造後,再輸送到出島或新地作為出口使用。當時一樓也作為組頭來測量輸出銅的作業空間。
(舊出島神學校)

       以上就是復原江戶時期的建築部分,接下來介紹幕末至今建物,首先是「舊出島神學校」。該學校是居留地時期的1878年由聖公會所建,教導英語與基督教神學,1886年該校結束後做為神父的宿舍使用,之後移轉給民間做為醫院,1972年由長崎市所有後,本來作為出島歷史與長崎歷史文化的展示,現在作為東側出口的收費處、賣店與休息空間。
(舊長崎內外俱樂部)



(舊長崎內外俱樂部一樓內部,供應西餐與下午茶)

       另一重要建物是「舊長崎內外俱樂部」,該俱樂部是由1899年由幕末企業家哥拉巴(グラバー)的兒子倉場富三郎所發起,作為日本與外國人的社交場所。該建築是在1903年由英國人所建,1968年由長崎市所有後,現在一樓作為餐廳,供應西式餐點與下午茶,二樓則有介紹居留地時代出島的展示。
(迷你出島的說明牌)



(迷你出島的左半邊,可看到並未復原的牛豬舍與商館長別墅)

       在該區域角落還有以15分之1比例的「迷你出島」,是利用1820年由川原慶賀所畫的「長崎出島之圖」所復原而成的模型。該模型可以看出上述已經復原完成的商館人員住宅、乙名部屋等其他住宅、倉庫等,也可看到另一側並未復原的牛豬舍、商館長別墅等。



       出島身為日本鎖國時代200多年來唯一的荷蘭貿易商館,在日本的貿易史與文化交流史的地位相當重大。雖然當時建築今天已經不存,但由政府將其劃定為國家史蹟,又不惜經費努力將其復原來看,可見對該地的重視程度。

       出島的復原建築已經相當多,甚至可以說是長崎最大的建築活教材形式的博物館。每棟復原建築都有相對應的展示,也有少數影片與動態展示(例如有一個是重現出島商館長生活的影片,相當有趣),因此內容極為豐富,如果仔細參觀的話至少需要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以上。雖然幾乎沒有中文解說與導覽這點相當可惜,但出島是來到長崎一定要前來的景點。

創作回應

一劍封邪兵燹
頭香 不錯看的圖+文 很期待下一次的圖+文.
2021-08-23 23:35:49
高望半糖檸檬紅
感謝支持
2021-09-14 16:46:37
村咲
大大介紹的很用心,讓人想去出島參觀
2021-08-25 20:00:51
高望半糖檸檬紅
感謝支持
寫出這樣的介紹是我這幾年的目標
也請期待這系列的其他文章
2021-09-14 16:47:53
河合艾梅莉
期待的出島細部介紹來啦!
我絕對沒說我最想看的是遊女的橋段(喂你

表門橋的復原看起來真的是深具代表性,當時只有這個出入口,出島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牢籠

原來過了這百年來出島早已化為長崎陸地的一部分,我還在想說明明是叫出島,怎麼沒看到島

感覺一二三番藏的展出都各具特色
下次去長崎的話,我一定要去這些地方看看
2021-08-25 20:06:46
高望半糖檸檬紅
描寫長崎遊女故事可是很多的
或許有機會可以找出相關作品來介紹

番藏因為是早期復原的建築
所以展示比較陽春一點
最近幾個復原建築的展示就比較精彩

在此透露一下
這篇應該是這系列最長的
每篇都寫這麼多我會累垮XD
2021-09-14 16:51:48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