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SOBI今年的熱度仍然非常高,連今年大熱的《我推的孩子》片頭曲也由他們創作和演唱!誰能想到現今在日本大紅大紫的YOASOBI曾經也失意絕望、想放棄人生?正是因為負責編曲作詞的Ayase曾經歷過人生最低谷,才能創作出如此引人共鳴的歌詞。而Ikura屢屢失敗的經驗,也為YOASOBI的歌曲增添了更多感情。
Ayase-重病加事業情場失敗終遇伯樂
Ayase自3歲起便由鋼琴老師奶奶教導彈鋼琴,更在小學時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到外面的音樂教室進一步學習鋼琴,參加了形形色色的國際鋼琴賽事,殿定了他在音樂路上的基礎。初中時Ayase被當紅Jpop熱門歌手aiko、「無限開關」啟發,決定朝着樂團歌手努力,與朋友組成了樂隊「Davinci」,並在16歲時寫了第一首歌《紅月》。
為了能有更高知名度,「Davinci」每星期都有約4場演出。再也不能兼顧學業和事業的Ayase向父母提出不再讀書,專心做音樂。本來他的父母怎樣也不同意,但是看到Ayase為了音樂付出的努力和認真,便放手讓他一搏。Ayase父母的開明才能使他在餘下的青春歲月裏專心鑽研音樂,提升技巧。
可是後來樂隊在東京發展不如預期,再加上突如期來的重病,使Ayase不得已解散了「Davinci」。與此同時,更悲慘的是Ayase的女友也向他提分手。事業情場兩失意加上病魔折磨,Ayase陷入整大的痛苦之際,仍沒有放棄音樂事業,以個人身份「Ayase」一年內推出8首歌。Ayase出最後一首歌時,因當時太過絕望,便以放手一搏、打算不成功便放棄的心境創作出《最後手段》,講述他的絕望崩潰心情。
在他的努力下,《最後手段》這首講述絕望的歌成功在日本小有名氣意外地貼合日本當時的社會狀況,引起網民共嗚。就在這時,SONY Music看中了Ayase邀請他加入「小說を曲にして歌うプロジェクト」(把小說寫成歌計劃),改變了Ayase人生。
Ikura-大型選秀只入4強精神崩潰
Ikura自小便看着爸爸在家彈結他。某年情人節,Ikura的媽媽寫了一段歌詞給她爸爸,她爸爸編起來,還用結他彈出來唱給Ikura的媽媽聽,令Ikura覺得音樂非常浪漫,啟發了她作曲,也更堅定想在音樂上發展。自小學起,她便和姐姐在YPA音樂樂團上課,更在小學6年級時寫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首歌送給轉學的朋友。
後來中學時期Ikura除了有加入交響樂社團外,更會每天在公園busking。在LiveHouse表演時發現了自己歌唱技巧的不足,開始到外面上課學習唱歌,也參加了許多不同的選秀,每次都在4強左右臨門一腳落選。
就在Ikura對自己聲音失去信心時,SONY Music的山下先生卻認為她是可造之材,邀請她加入「the LESSON」的培訓課程,Ikura更在後來加入了不插電音樂演奏團體「Plusonica」。
在考上大學後,Ikura也從沒間斷的作曲和沉浸在「Plusonica」的事業當中。後來Ikura在某個電視節目選秀《今夜、誕生!音楽チャンプ》,但是又在4強時落選了。在家人、朋友、觀眾的壓力下,Ikura幾近崩潰一度想放棄音樂。
就在這時Ayase看上了Ikura的清透的歌聲,向Ikura伸出了希望之手,邀請她加入「小說を曲にして歌うプロジェクト」(把小說寫成歌計劃),組成人氣2人組合YOASOBI。
曾經和Uniqlo聯乘的當紅組合YOASOBI,從日本紅到香港,即使不會日文也可能聽過他們的大名。早前更為《我推的孩子》創作演唱了《偶像》,在日本和香港都廣為流傳,更在紅白上帶領一眾日韓當紅歌手一起表現大唱《偶像》。但是其實YOASOBI只出道了4年多,為何他們會紅起來?又為何紅得這麼快呢?一文解答你YOASOBI的故事!
組名的由來
YOASOBI是由Ikura和Ayase組成的日本音樂組合,他們在2019年相遇並開始合作。女生Ikura擔任主唱,而男生Ayase則負責作曲和編曲。組合的名字Yoasobi意指「在夜裏玩耍」。因為兩人在早上都有要做的事,Ayase要繼續自己的個人音樂事業和打工,而ikura則是白天要上學,所以兩人都只有晚上有空為組合努力,便把組合名改為YOASOBI(ヨアソビ / 在夜裡玩耍)。
輕快又憂愁的音樂自成一派
YOASOBI的音樂風格獨特,融合了流行音樂、電子音樂和日本傳統音樂等不同元素。他們的歌詞涉及許多關於人生和社會的主題,例如孤獨、失落和夢想等。這些主題和他們獨特的音樂風格可以輕易引起年輕人的共嗚,使人如有毒癮般無法停止浸醉在YOASOBI創造的灰暗氛圍中。
一出道便站上顛峰
兩人一出道便以《夜に駆ける》(向夜晚奔去)這首歌紅遍整個日本。靠着這首節奏輕快,歌詞琅琅上口的歌在YouTube上收集超過一億觀看,登上了Billboard Japan年度單曲,並作為第一個沒有出CD便可登上日本紅白歌合戰的組合。在後來,曾經有一段時期KKBOX的日本歌榜上頭十有8首都是YOASOBI的歌。YOASOBI的熱朝可謂是捲席了整個日本!
病毒式營銷極速捲席日本
其實本來Ikura就擁有固定粉絲群,有許多初中生和高中生fans。經過Ikura本人親自在TikTok中演唱宣傳,《夜に駆ける》在許多年輕人使用的TikTok中開始病毒式流行,並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在流媒體型音樂發行服務中收聽,《夜に駆ける》在2020年1月日本音樂發行病毒榜“Spotify”上奪得第一名。電視節目「CDTV」和「Mezamashi TV」見此便為YOASOBI開設專題,一下子擴大粉絲數量。
後來Ikura在「THE FIRST TAKE」這個號稱0剪接0修音的YouTube頻道中演唱《夜に駆ける》,不到一個月views數便突破1300萬,YOASOBI粉絲數量因此而增加了不少。相信在這個節目中獲得大成功是觀眾對Ikura聲音和Ayase作曲水平的肯定。
除此之外,YOASOBI的歌曲也在一些電視節目和廣告中廣泛使用,增加了他們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就連Honda也曾在2021年的廣告中用過《夜に駆ける》作為bgm,展示汽車如何在現代城市中穿梭,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非常貼切地表達現代都市中的孤獨和迷失。
YOASOBI就是靠這樣出色的病毒式營銷讓他們的歌能在日本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聽到他們的歌,人人都有聽過他們的歌。
小說音樂化成爆紅關鍵
SONY推出小說平台monogatary.com讓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投稿小說,隨後SONY會挑選投稿作品開發成影視、動漫、遊戲,其中一個企劃就是將小說音樂化。
YOASOBI組成後,將monogatary上的知名小說《タナトスの誘惑》(桑納托斯的誘惑)改編成歌曲《夜に駆ける》,Ayase用他苦練多年的作詞曲功力將劇情和台詞完美寫入僅4分鐘的歌曲,讓觀眾能從中感到小說主角當中的酸楚。正因《夜に駆ける》的歌詞寫得太好,心境完美反映小說主角,而且Ikura的歌聲也相當引人入勝,令歌曲爆紅,帶動原著小說《タナトスの誘惑》賣破10萬冊成為日本的暢銷作品。
後來YOASOBI亦持續將漫畫和小說音樂化引來大批fans,例如後來爆紅的《群青》便是改編自漫畫《藍色時期》、為超人氣動漫《Beastars》寫的《怪物》和為紅遍全港的《我推的孩子》創作的《偶像》等。這些歌曲都是改編自原來已有高人氣的漫畫或小說,使粉絲群轉移到YOASOBI。
負責小說音樂化項目的員工山本秀哉認為製作小說音樂化作品的關鍵在於創作出讓人們聽了一遍又想聽的歌曲,而且不能讓人感到膩煩。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要確保歌詞容易理解。例如由Ayase創作的《夜に駆ける》,他們曾經不斷討論和修改歌詞直到深宵,就是為了確保人人都聽得懂。
Ayase也不會按照自己的音樂品味去創作,而是研究年輕人喜愛聽的風格,例如研究TikTok上年輕人發佈和演唱的歌曲。YOASOBI日日夜夜鑽研讓年輕人會分享、喜歡、讓他們身體動起來、跟着唱的旋律。可以說是為了讓歌曲火紅,YOASOBI有着他們自己一套的方程式,也因他們努力研究流行元素才會使他們的歌都如此膾炙人口。
(出處來源:esqui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