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雜記〈六十〉例外

十六夜郎 | 2021-06-11 03:46:13 | 巴幣 1454 | 人氣 470

  在我就學的時期裡,很早開始便在這集體生活中意識到:現在這裡的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只是成為一名普通人。無論他們怎樣生活,最後也只是平庸而已。

  後來我碰上寫作,在某些機緣巧合下,我的才能受到鼓勵與讚賞,產生了自己受某種幸運所眷顧的心思。

  確實的,很難說我毫無才能。當我意識到它的存在以後,貪婪的心就開始著眼於物質肉慾享樂以外的需要。

  換言之,精神層次終將不得不思考到自身生命的侷限性;而我得到的最佳解答,若不是突破狹隘個體的枷鎖,意圖塑造我們的周遭,就是掙脫有限的壽命,嘗試將影響延續至死後。

  想讓自己影響他人的這件事,至今想來確實是種虛妄,世界實在是太大了。我卻似乎唐突地了解到我在宇宙間身處的位置。

  尤其是當我意識到自己與旁人有所不同,以至於作品能在報紙上刊登時;代表學校參加寫作比賽時;被班導鼓勵棄理從文時;大學面試時被教授們鼓勵,甚至該校系主任打電話要我繼續創作時;大一被教授聲稱是這領域的人才時;被教授單獨請到她家中談文藝時;國內某報社主任看見我的文章,詢問我是否願意走媒體報導領域時;陌生網友受我一篇談青年求職的文章感動,問我要不要到他公司上班……還有無數令我感動的瞬間,使我誕生一種驕傲的責任。

  我唯一所能感受到的是自己,自己就是世界的全部。有那麼多的證據可以證明我確實有些不同。以至於每次落筆都有些許自己正在改變社會、在說實話、在奮鬥的傲氣,還有替我那自以為高尚情操的陶醉。

  後來我明白了。我明白自己何以那麼早便關注到超越個人,或者是人們大抵平庸的問題。因為侷限於個人或淪為平庸意味著複製,代表自己只是另一他者的橫向繼承,而普羅大眾只能受到個人的生活所限制,勉強達到支撐社會結構穩固的效果。

  有成就的人並不如此,某些領域的天才當然也一樣。現在經歷這些使我明白了。

  我是那麼害怕平庸,以至於這麼多年都與平庸的生活格格不入;我擔心世俗磨損了我創作的才智,但又無法截斷世俗的淺薄喜悅;我自認為自己特別,仗著比他人更多一點表述上的能耐,得到了這些經歷,換來了心高氣傲的自尊,認定一切都是我所應得,卻害怕有一天會被人所揭開當中其實一無所有。

  我明白我真的錯了。我擁有的僅僅只是僥倖,我還以為這是被眷顧的幸運。

  命運為了支撐我那虛假的幸運與自尊,在創作的燃料槽裡添加了柴火,給予我這麼多的好運與鼓舞。

  可那麼多年的幸運,好像只是為了在某個瞬間使我意識到這使我精神崩解的事實——我也是普通人。

  那些美好難道不是讓人陶醉的嗎?無論回想多少次,我都還能看見女孩拿著作品望著我笑的情景,以及聽見多少事情匯在一起,告訴我,文學需要我,社會需要我的聲音。

  它們其實只是為了在我最無防備的時候,給我那讓人深切意識到自己根本不屬於特殊族群的致命一擊?

  有時,看見那些有才華的人們,我常會給予他們最誠摯的鼓勵。尤其是與我友好的創作者,我要他們千萬不要放棄創造與戰鬥。

  但我實在無法再說上些什麼了。我的文字已經失去了魅力,我要的烏托邦,成為了只有我一人能踏足的土地。

  在好多時候,我們聽見過多數人在某項領域成功或失敗的例子,我們只是貪婪地專注著狹窄的門縫,以為看見了它,產生了自己將是例外的念頭。

  但問題很少有人是例外。

  我也不例外。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兔二:滾你奶奶的
冒犯的提一些想法。如果要處理「懷才不遇」的問題,首先先安心,知道自己有才,只是沒有符合市場需求,譬如行慈善事業之人,他們不會因此累積財產本身,可是卻能「因能助人而肯定自身之才」。那麼,就己可行之處,多助人亦可處理懷才不遇的部分議題。
2021-06-11 12:12:01
兔二:滾你奶奶的
此外,至於「懷才不遇」的另外一個問題,不被市場重視,意味著自己在職場不見得有對應自己期待的「高收入」和「高地位」。這倒是可以著手了解,自己的條件,譬如身世、關係、能力與性格,如何在適合的職場取得業績、鍛鍊能力和結交更多朋友。愚見是,此二者做到,可以部分彌補「懷才不遇」的兩個問題:薪資與社會地位,還有自我成效感。
2021-06-11 12:14:16
十六夜郎
感謝你。你提出「懷才不遇」的解方我覺得很受用,並且這是我自己也一定程度上傾向採用這種想法。不過我個人當前,或者是這篇文章的問題,則更偏向自己該如何用坦然的心境去進行「入世」,除了承認自己不足之外,還要接受它
2021-06-11 13:37:42
珀璠
好的,我了解了。

我閱讀的範圍其實不限,只要寫作需要,我都會去嘗試理解,或是找到專家詢問。幸運的是,我身邊總是可以快速找到我需要的資源。

我有興趣的範圍也很常隨著心情變動,實在是說不準⋯⋯總得來說,我興趣廣泛,卻是每個都只沾過一點。

我認同你的看法,我也知道舊觀新知的衝撞只要能成功融合了,就可以成長,雖然過程會是痛苦的。

謝謝你的建議,我會多去關注的。

另外想與你說的是: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痛苦時,找出來源,認知為我執,就需放下,方得平靜。
2021-06-11 13:30:53
十六夜郎
感恩。我這幾個月來也對佛學有點興趣,大致了解了一些。我執的概念太重,又太著於表相了
如果有相關的書籍可以推薦的,也麻煩妳了,沒有也無妨。祝好
2021-06-11 13:51:03
兔二:滾你奶奶的
這樣說起來,您的見解是:不坦然,來自於對自身不足的:1. 無法理解;2. 可理解但不能承認;3. 可理解與承認但不接受。就這三個劫境來說,無法理解自身不足,來自「無知」,但問題是「不願知」,還是「不能知」?這是好問題,不願與不能之間,存在某種互為因果,但著手一個地方突破,總有辦法,譬如更謙虛看待不同意見,更積極從其他事物對比尋找自身破綻。另外,至於是否能坦然,承認與接受自身不足一事上,一部分關聯於「知不足」程度,另外一方面則是「不足後能有何為?」我才有上文「懷才不遇」的解方。人不可能總是強,反過來,不可能總是弱,但主觀跟客觀上,能否認識才是首要問題,否則可能只是假謙虛,或者走入自我否定的死胡同,因為毫無憑據,只有瞬息萬變的生理感覺。一些淺見追述如上。
2021-06-11 13:58:52
十六夜郎
再次謝謝了,你這些話我再吸收咀嚼
2021-06-11 14:32:44
ヾ米哈伊洛兒☆
我的情況或許相似,但在心理層面上是相反的。教授總希望我投入區域研究,成為一名學者並用跳脫學派的思維打破固化的台灣學術圈。但往往我會先被來自內心對自己的不信任感給箝制,這時只要旁人給我幾句冷言冷語就能讓我抑鬱好多天。我害怕平庸,但更害怕擔起責任,讓我遲遲不敢踏出下一步。
我需要時間好好沉澱我自己,希望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2021-06-14 11:10:21
十六夜郎
感謝回覆。我看了妳的自介,深切覺得妳實在是謙虛了,或者,正同妳所說的,妳不如外面看來的那麼堅定
作為知識份子,我們需要處理各種精細的環節,但真正需要面對的,其實是面對問題的我們自身
我想我們還欠缺那麼一些勇敢,可這不打緊,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發現坑洞,總有時機填補,或跨過去的機會
祝好,健康、順心、筆順
2021-06-15 03:13:57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