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藉德國的數據來比較封城與疫苗的效果,以及台灣的疫情現況分析

Luke mS | 2021-06-06 15:23:34 | 巴幣 590 | 人氣 781


零、校正回歸的還原

台灣CDC在兩週前開始使用「校正回歸」的方式來呈現疫情的現況,這兩週鬧得沸沸揚揚
有人說是政府想蓋牌;有人說國外也都有類似的情況,這是相當正常的

校正回歸的呈現方式主要有四種
(一) 大量確診
(二) 負確診
(三) 大量死亡
(四) 負死亡

台灣目前只有第一種,但國外可精采了XD
這邊拿最具代表性的西班牙來講

在2020/5/25當天,西班牙的死亡案例數是-1918,難道這代表有1918個感染者復活了嗎?
其實就單純是之前誤報而以,西班牙誤把1918個病患當成是肺炎的確診者,因此在5月25日修正(來源)

這種單日死亡案例數為負的情況也有在不少國家發生,像德國、英國都有這樣子的紀錄
這四種校正回歸主要會發生在醫療量能緊繃的環境
原因很簡單,在醫療量能吃緊的情況下,PCR的檢驗會塞車,通報的流程會被耽誤
在判斷死因的時候也會因為人手不足、時間緊迫而誤判

台灣在這一週就有兩個這樣子的案例,一個「死亡案例」還活著,一個「死亡案例」被算兩次
在去年初疫情大爆發的時候這種場面天天在其他國家上演


拿今天的主角德國來講,在2020/4/11跟2020/7/6的時候也有出現負死亡的情況
選德國來研究是因為德國的數據有很明顯的校正回歸情形,但又沒像西班牙一樣誇張
而且死亡率跟台灣差不多,疫情爆發的情況也差不多

在統計上,像這種分佈零散的資料會用「移動平均」的方式平滑化
平滑後的曲線能幫助我們判斷趨勢,進而做出更準確的判讀
在算移動平均的時候會講明一個天數T
T日移動平均」是指近T日的數據平均,符號會寫做MAT


以德國2020/4/6~2020/4/12這七天的資料來講,取T=7
4/12的「死亡數7日移動平均」就是把4/6~4/12這7天的死亡人數取平均,並記作「死亡MA7
[226+206+333+258+160+(-31)+286] / 7 = 205.4286

根據平均數的原理,T越大,每一筆資料的影響力會越小,因此曲線會越平滑
因此T的選擇也很重要,如果T選得太大的話反而會讓趨勢變得不明顯
以現況來講,常見的T有7跟14兩種,分別對應到一週與兩週
我個人比較偏好T=14,因為有些國家用MA7來分析的話趨勢不夠明顯


先看一下德國的確診數死亡數散佈圖
資料採取範圍為2020/1/27~2021/6/3
(因為資料尺度的關係,圖中的死亡人數會變成本來的20倍,否則會看不出趨勢)

資料分佈挺凌亂的,不過勉強能看出有三波疫情


再看看MA14的散佈圖,並附上死亡率MA14做參考
(死亡率的範圍請看右邊的y軸)

MA14的圖型平滑得多,因校正回歸而造成的數據跳動也能有效地處理
從此圖可以看出,不管是確診數還是死亡數都有明顯的三個高峰
這就是校正回歸的還原方法


順便補充一下,其實德國的在週末的醫療量能是相對不足的
從數據的分布也能觀察到這一點
從表格中可以觀察到,德國在週日的確診回報數是明顯偏低的
然而藉由14日移動平均平滑後就能解決這問題

西班牙更誇張,從去年中開始,週末就完全沒有任何資料
不管是單日確診、單日死亡,甚至連單日疫苗接種數都不會回報
這數據亂到連7日移動平均都處理不了XD



一、死亡率分析

從這張圖看得出來,在確診數暴增的時候死亡率會跟著提高

原因很簡單,
確診數暴增
醫療負擔加重
感染者無法受到完善的照顧
死亡率提高

然而死亡率的高峰卻會比確診數的高峰來得晚一些
因為死亡案例會在確診一段時間後才死亡
以學理上來看,這個延遲會落在一週到三週之間




二、所謂「疫苗接種率」

換句話說,在疫情爆發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醫療系統崩潰,並看著一堆人死亡
然而這樣子的景色不應該出現在今年,因為疫苗已經開發出來了


德國在2020/12/26的時候開始為國人接種疫苗
不管是輝瑞(BNT)、莫德納還是AZ,都是設計成兩劑才能發揮完整效果
然而這三種疫苗在打了第一劑之後就已經有很不錯的防護力了,並沒有說一定要兩劑才能派上用場

截至2021/6/3為止,德國的疫苗接種率已經突破四成了
從圖中也可以看出,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升,死亡率的成長幅度也變的緩和許多

以相關係數來分析的話,疫苗接種率(至少一劑)死亡率MA14的相關係數為-0.5940
疫苗接種率(完整接種)死亡率MA14的相關係數為-0.5463

因此可知,疫苗接種率(至少一劑)的數據足以代表疫苗接種率
疫苗接種率(完整接種)僅供參考

由此圖可以觀察到,德國的疫情在疫苗接種率超過20%的時候有了相當大的改善
確診數、死亡數都開始明顯下降




三、封城與疫苗的效果比較

上圖有一條我沒提到的紫色虛線那條線代表德國封城


德國在2020/10/28時宣布2020/11/2開始封城四週,結果不斷延後結束時間
將時間範圍拉到封城開始當天(2020/11/2)到2021/6/3為止,觀察封城的效果
我們可以看到,在開始封城後的兩個月內,死亡人數完全沒有趨緩的情況
封城後約三個月才能看到疫情有明顯的趨緩


坦白說我不太清楚德國的封城(Lockdown)該對應到台灣的三級還是四級,不過肯定有一堆店家不會開
封城後的每一天,德國都在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樣子的日子持續了約三個月才得到改善
然而這種壯士斷腕的決策在當時卻是唯一的選擇,因為當時沒有疫苗這個選項

由圖中也可以看到,封城帶來的效果跟疫苗比起來根本微不足道
這也是為什麼柯P不斷強調廣施疫苗才是唯一解的原因,因為從德國的情況來看確實是如此
在英國、美國也能看到一樣的情況,當疫苗接種率突破兩成的時候疫情確實能獲得明顯的改善




四、台灣的現況分析

拿台灣近30天的數據來分析台灣的現況,資料採計到6/6為止

要注意的是6/4雙北因為超大雨的關係而讓檢測量能降低了不少
檢驗的能量變小,案例的數字就會跟著變少

因此這兩天確診數雖然有下滑的跡象
很可能只是因為雙北量能不足的關係,並不能說確診數開始趨緩
死亡數也開始明顯增加


另外,上文有提到死亡數的峰值會比確診數的峰值來得延遲一些
以台灣來說,這個延遲約為7天
(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死亡案例都是在確診後7天內死亡的)

這邊先不提苗栗這幾天的情況
既然台灣的確診數不斷地在創新高,死亡數又會在約7天後才會反映
那麼未來7天內死亡人數也會繼續創新高

7天後的情況我就不知道了,總之現在不容樂觀


現在這種情況還要看政府官員整天在那邊講幹話就覺得很無言
新增病例數連續兩天下降就說疫情趨緩,笑死
怎麼不看看確診平均跟死亡案例數一直在創高?

死不承認醫療量能不足,又硬要推國產疫苗
結果害國人每天也不斷地死去,全國也將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靠國外的疫苗應急,再靠國產疫苗維穩才是辦法
這錢到底怎麼用的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horse
雖然我不是台灣人,但看你分析才比較了解封城和疫苗的功效差異。香港如果有人早點拿出這樣的數據和圖表幫忙說服民眾接種就好了。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分析有人做也沒用,傳媒不會幫忙報導,只會誇大副作用,令人不接種疫苗。因為民眾的心理就是恐懼副作用,他們只聽到他們想要聽到的。傳媒則要迎合民眾口味。
2021-06-06 23:06:50
Luke mS
是哪一國人不重要啦 我台灣人一樣拿德國的數據來講啊XDDD
我覺得現在最不必要的就是恐慌 最需要的是實際的作為
2021-06-07 08:25:40
大角羊
封城算是沒解藥下為數不多的有效方案, 畢竟現代交通運輸如此發達, 要是圍堵不了任由重症熱區遍布, 光是醫療人員和物資的調度難題光是一般圖表根本表達不出, 就怕到時會變成各地都在非理性的攔截物資.
2021-06-07 00:03:53
Luke mS
恩 去年沒得選 但今年有疫苗這個選項了
目前看起來雙北不太可能封城 依照柯P的邏輯跟背景他會比較偏好疫苗

我有稍微研究一下 德國的封城效果算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差 不像其他國家很快就見效了
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苦惱手邊沒盛行率資料的原因 因為加入盛行率這個參數後就能更有效的分析
2021-06-07 08:27:48
綠膿桿菌
推看數據講話,但我個人是覺得疫苗還沒進來足夠的量也不是硬推國產的鍋,而是台灣身為才剛開始爆發疫情的邊緣國本來在國際上就不太可能是多優先領到大量疫苗的國家,所以現在還沒買到很多國際上搶成一團的外國疫苗並不奇怪。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政府硬推國產疫苗→所以沒有去做疫苗代工→導致我們現在只能看人家臉色拿疫苗所以沒疫苗是政府的鍋,那我是沒話說。我只是想說我們爆炸一個月內沒進口足夠的外國疫苗其實超級正常。

另外疫苗施打速度也是個大問題…我今年都在美國,一月才在打醫護,之後優先打老人,一直到四月才輪到我接種。現在美國的施打率好像也才五成,台灣之後疫苗真的開打可能也要好幾個月才能見效…
2021-06-07 06:47:17
Luke mS
前兩段...給個提示好了
「客運」

我什麼都沒說喔


美國施打效率算很高了 連Costco都有得打
台灣等疫苗量足夠後施打效率也要提高才行
2021-06-07 08:30:32
湛藍反噬--哆啦
大大對於校正回歸蓋牌如何看
2021-06-09 18:55:59
Luke mS
你說這幾天的情況嗎? 我覺得看起來現在台北市疫情確實開始趨緩了
現在在走德國去年底的劇本

我這幾天有想到一個估計盛行率的方法 算出來之後發現台灣現在的數字還算合理
只要能把新北 苗栗的疫情壓制住的話就可以開始期待確診人數跟死亡人數同時減少了
2021-06-09 19:07:21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