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1 GP

『Matt's Game Night』無解的死亡陰影,與屈辱及勇氣並行的輓歌「推薦軍事通」

作者:赤紅時夜│2021-04-05 23:06:48│巴幣:1,069│人氣:416

『Matt's 電玩之夜 Game Night』

《歷史穿越劇》

二戰如何處理心理創傷?多堅強的男人都敵不過,PTSD到底有沒有解?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是指人在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
  其症狀包括會出現不愉快的想法、感受或夢,接觸相關事物時會有精神或身體上的不適和緊張,會試圖避免接觸、甚至是摧毀相關的事物,認知與感受的突然改變、以及應激狀態頻發等。
  這些症狀往往會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出現,且持續一個月以上 。與成人相異,兒童(尤其是十歲以下的幼童)較不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孩童患者亦較少出現身心不適的症狀,但對創傷事件的記憶可能會在與他人互動時體現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的自殺風險較高。有時候也會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稱為創傷後壓力反應(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強調這個現象乃經驗創傷後所產生之合理結果,而非病患心理狀態原本就有問題。

  大多數人不會因經歷創傷事件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歷非人身侵犯性創傷(例如事故或自然災害)比較不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經歷因人際互動而造成創傷(例如強姦或兒童時期受到虐待)的人更容易出現這類的反應。
  強姦受害者近半數都會有這類的反應。在診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以患者在經歷創傷事件後出現的特異性症狀為基礎。

  除了自身受他人暴行侵害的經驗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外,自身成為加害者、從事殺害他人或動物等殺生行為的經驗,也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包括戰場上開槍殺死敵人的士兵、刑場上執行死刑的法警和以屠宰動物為業的屠宰場員工等有合理理由殺人和殺害動物的人身上,都有觀察到因自身殺害他人或動物而起的創傷後壓力。
  而自身傷害他人的經驗所導致的心理創傷,又稱「加害者創傷壓力」(英語:perpetration-induced traumatic stress,縮寫為PITS)。比起其他種類的創傷經驗,自身成為加害者、從事殺生行為的經驗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是更為嚴重的。

  若患者有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早期症狀,可以進行針對創傷的行為認知治療以進行預防,但若針對所有受到創傷者進行治療,無法達到預防的效果。
  目前用於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主要方法為心理諮商與藥物治療 。以個人或是群體方式進行的一些心理治療方式可能會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一些療效。

  選擇性血清素回攝抑制劑(SSRIs)類抗抑鬱劑是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一線藥物,半數患者在服藥後病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及心理治療。
  目前還不確定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是否會對患者產生更好的治療效果,其他藥物缺乏其用於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效的證據,甚至苯二氮䓬類藥物的使用還會使病情加重。

  在美國,每年約3.5%的成人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約9%的人會在其一生的某階段中患上此症。在其他國家,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每年佔整體約0.5-1%,而在武裝衝突頻發地區之比重可能會更高。

  總體來說,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 迄今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最早文字記載可追溯至古希臘時代。
  兩次世界大戰使學界增加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研究,期間此疾病有許多不同稱呼,包括「彈震症」(又稱:砲彈休克症,英文: shell shock)及「戰爭性神經官能症」(英文: combat neurosis)。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稱呼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被使用,其命名主要受越南戰爭後美國退伍軍人相關診斷影響。
  1980年在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DSM-III)中,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認正式認定為一種精神病。



〈陰影之下〉

我們生而負債,欠這個世界一次死亡。

  這是覆於搖籃之上的暗影。當你對這黑暗投出一瞥時,創傷便到來了。這種即將到來的毀滅不僅僅在於身心,也很可能在於這個世界。
  創傷是我們內在的野性表現,它摧毀的不僅僅是意識的完整性、自我之謎的神話、時間的經驗,也摧毀了我們與他人和平共處的能力。
  創傷像是一種病毒、一種病原體,它幾乎甚麼都不做,除了在這個世界上不斷地繁殖,直到世上只剩下這種東西。

  創傷是對真相的一瞥,但真相卻向我們撒謊:這個謊言就是,愛是不可能的,平靜只是一種幻覺。
  治療和藥物可以緩解痛苦,卻不能抽出血中的毒液,不能讓倖存者對那種黑暗視而不見,對潛藏在生活表面之下的秘密毫不知覺。
  不論現代神經科學做出了多少唐吉軻德式的主張,現實是,創傷沒有辦法治癒。一旦它進入你的身體,就永遠留在那兒了。

  創傷會啟動一系列複雜的化學機制,不僅改變受害者的生理,也會改變其後代的生理狀態。
  正如戰地記者麥克‧赫爾在其著作《派遣》中證明:一個人無法簡單地「讓意識倒帶」。
  創傷是贈與我們的特殊遺產,它像是一種背負著我們對於無常的認知的生物;正是我們對它的象徵性體驗讓我們有別於動物世界。只要我們還存在,這個世界就想方設法地要消滅我們。
  我們能做的就是包容這種痛苦,給它畫個圈、為它命名、讓它得到馴化,並且試著將那條線另一端的東西轉化成一種知識,一種關於失去的機制的知識,那可能會讓我們的後代獲益無窮。

  創傷並不是來自異國,也不是甚麼只屬於貧困地區的東西。它在現代並不特殊,儘管歷史已經證明,我們應對它的方式也在發展,但創傷本身──一位先驅稱它為「死亡印記」,卻是永生而普遍存在。



〈毅力的井〉

  神,不要離開我。夜已經暗了。夜已經寒了;而我僅有的一點勇氣已經消失。夜還長;神,不要離去,讓我強壯。
─朱利爾斯,越戰老兵


  許多專家認為精神耐力是戰場上的有限資源。在這換個說法,以「毅力的井」稱呼精神耐力。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水庫。一旦我們遭遇類似士兵在戰場上面對的恐怖、內疚、恐懼、疲憊與仇恨,我們就會從這個水庫中,以一定的節奏汲取自己的內在力量與毅力,直到水庫枯竭為止。

  水庫枯竭了,我們也就成了傷亡統計報表上的一個數字。

  相信這個「井」的比喻,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何近距離作戰時,百分之九十八的士兵最後都會出現戰場精神創傷。


毅力與個別士兵

  美國外交官、政治學者喬治‧肯楠告訴我們,「何謂英雄行徑?高加索山的住民說,就是能夠忍耐久一點。」
  莫倫伯爵在一次大戰的戰壕中體會到「才能是天賦,但勇氣這種意志力會用完的;用完的時候,這個人也就完了。沒有『天生的勇氣』這回事。所謂勇氣,其實是……控制恐懼的能力。」


毅力與憂鬱

  荷姆斯彙整了一份士兵出現作戰疲憊的症狀清單。對這些士兵來說,作戰讓他們從自己的私井裡面汲取了太多毅力,出現如下的狀況:

  一般來說,心智活動逐漸減慢,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對他們而言,完全看不到前景,軍官與士官的體諒與勸慰也沒有辦法把他從這種無助狀態拉回來……
  他反應變慢,記憶損傷非常嚴重,即使讓他口頭傳令也做不到……因此,他等於像植物一樣活著……他不是一直待在自己的散兵坑裡,就是離散兵坑不遠,就算戰爭吃緊的時候還是不動作,一直在發抖。


  這段話精確描繪出一幅嚴重憂鬱症的畫像。

  疲憊、記憶損傷、無動於衷、無助,以及其他種種就是臨床憂鬱症的精確描述,彷彿照抄自《精神失調診斷與統計手冊》一樣。
  以「毅力」而非「勇氣」描述這種情形更適當的原因也在此。吸走士兵的意志與生命,導致他出現臨床憂鬱症的,不是他對恐懼的反應,而是他對一群壓力源的反應。

  勇氣的反面是懦弱,而毅力的反面是疲憊。士兵的私井一旦乾枯,他的靈魂也就隨之乾枯。
  套用莫倫伯爵的話:

  「他盯著死神的臉太久了,已經因為疲憊而枯竭。這時他就像個火種,只要碰上一星點的恐懼火花,就可能將他點著。」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115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emonade1120隨便逛逛的你
隨便看看 隨便看 逛逛小屋 歡迎光臨 :)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5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