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天地創造設計部 第四級觀看心得(有雷 微科普)

博哥 | 2021-02-22 11:46:06 | 巴幣 2 | 人氣 254

一、天馬-如同第一集所述,天馬飛不起來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身體太重了,不論翅膀多大或是身體構造多強壯,也沒有辦法飛行。現實中較大的鳥類都沒辦法飛行的鳥類,像是世界上前幾大鳥類(目前大小分兩派,一派是以體重來分類),像是鴕鳥、鴯鶓、鶴鴕等等。補充一下,可能大家覺得企鵝也不能飛行,雖然這件事情沒有錯,但是企鵝游泳的姿勢,其實和鳥在空中飛行時,翅膀振動的模式是相似的。

二、蝙蝠-蝙蝠的飛行,除了翅膀不同以外,蝙蝠的起飛方法(有兩種)和鳥類不一樣,因為蝙蝠的後腿很短,沒辦法助跑加速到起飛速度,所以蝙蝠起飛主要有兩種方式:
1.直接從垂釣的方法落下

2.將兩手固定,身體一直往後(想像成彈弓),以彈弓的方法往前彈出,製造起飛的速度。據目前分析,古代的翼手龍,起飛方式應該和蝙蝠比較像,以目前化石所拚出來的情況,計算出重量及後腿長度,翼手龍只能是以彈弓的方式彈出,或是從高處落下(老鷹也會這樣起飛)。

其他會被誤會能飛的大型動物,像是飛鼠、飛猴、飛蛇,都是因為身體構造有模的形式,達到滑翔的效果,並不是飛行。

另一個蝙蝠的迷思就是吸血蝙蝠,其實會吸血的蝙蝠,並不像是一般的蚊蟲一樣,將翼跟管子伸到身體裡面,而是將動物的身體咬破,再用舌頭去舔剛剛咬破的地方,並且吸血蝙蝠的唾液,是能抑制凝血作用的,所以在蝙蝠進食時,傷口都是不會癒合的。

另外一種類似的動物為吸血地雀,不過這隻鳥類並不是吸食人類的血液,而是吸食同一座島嶼的鳥類;目前科學家推測會有這種習性,因為那座島嶼上的鳥類都有互相吃對方身上寄身蟲的習性,有一天吸血地雀將其他鳥類的身體不小心啄傷,流血出來後,從此愛上了這個味道,慢慢演變成會直接攻擊鳥類導致其流血,併吞時其血液。

動畫中的回聲原因,是因為蝙蝠是夜行性動物,並且長期居住在洞穴中,不過視力還是不夠好,所以改用了和海豚一樣聲波的方式,用回聲來辨識位子。

最後一段動畫有說到蝙蝠和馬是近親,但是這件事情,是和鳥類相比起來,因為蝙蝠是一種哺乳類,馬也是哺乳類,並不是演化中他們有相同祖先。



三、海膽-為之前第三集提到的海星以及海參的近親,都屬於棘皮動物門,海膽在世界上大約有1000多種,化石也有700種以上;大家對海膽的認知都是以食用為主;其實在二戰之前,目前主要食用海膽的國家日本,因海膽會破壞養殖業,認為海膽是害蟲。一直到戰爭結束才開始運用在飲食上,並且我們目前食用的海膽,都是在吃海膽的生殖腺。

海膽的防禦機制就是身上的毛,就是是刺蝟一樣,因為像是針狀,所以部分動物會直接避開,海膽還是有天敵的,就是海獺。海膽的主要進食還是以泥沙中的有機物為主。

動畫中有提到長拉文海膽,又稱為剛毛海膽,因為她身上毛的保育機制實在太長了,主要分布地方是西太平洋至印度,在台灣也找的到其化石,不過數量不多。

四、蜜蜂-動畫中只說明了蜜蜂的飛行方式,動畫做得很好,包括向後飛行的原因也有說明。

那這邊我來詳細介紹一下,其實大家對蜜蜂都有一種錯誤的認知,就在於分類,一般來說蜂類分成兩種,第一種是蜜蜂,第二種為黃蜂,大家平常認為的虎頭蜂、日本殺人蜂等等都是屬於黃蜂,比較一下兩者的差異,最大的差異就是,只有蜜蜂能夠生產花蜜,黃蜂並不會生產花蜜,那黃蜂怎麼會有蜂蜜呢?

其實蜜蜂的天敵就是黃蜂,先講一下身體構造,蜜蜂與黃蜂體長大約差了3~5倍,並且蜜蜂的針連結著其腸子,所以蜜蜂攻擊其他動物之後,會連帶著腸子一起跑出來,導致其死亡,而黃蜂並不會,他的針就是一個攻擊手段,使用後過段時間會再長出來,所以就身體構造而言黃蜂是完勝蜜蜂的,那就回到黃蜂怎麼擁有花蜜呢,其實就是他們會直接去找蜜蜂巢,找到蜜蜂巢之後,再回去通報夥伴,帶一坨黃蜂去攻擊密蜂巢,就上述內容,大家應該知道蜜蜂大部分情況會是輸的,那蜜蜂怎麼防治這件事情呢?

其實黃蜂要判斷是否為蜜蜂巢,只能進入巢中,當蜜蜂發現黃蜂進入之後,就會用一坨蜜蜂疊在黃蜂身上,一方面防止其飛出,另一方面就是要將其熱死,黃蜂熱死的溫度為42度,但是蜜蜂是43度,當溫度到達一定時,全部的蜜蜂要很快地離開剛剛疊的地方,不然就會像用刺攻擊一樣,還是會導致一堆蜜蜂死亡。另外,蜜蜂和黃蜂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針上都有毒素,扣除一些特定的蜂類,大部分蜂類要殺死人,真的要非常多隻,不然就只有痛而已。

蜜蜂如何傳遞花粉呢,其實蜜蜂的模樣,就真的和卡通一樣是一坨圓圓的毛,當蜜蜂在採集花蜜時,雄蕊上的花藥會分泌精細胞(花粉)黏在蜜蜂的毛上面,當蜜蜂到達下一朵花時,蜜蜂停下後就有機會將身上的花粉掉落在其雌蕊上,進行受精的動作,並且這也是植物繁殖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愛因斯坦曾說過:蜜蜂滅亡的時刻,人類也差不多了,就是這個原因。
五、蜂鳥-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和動畫中一樣,蜂鳥其實是可以往後飛的,而且也和動畫中一樣,現實中就有很多亮麗的顏色;但是蜂鳥因為體型太小,所以在近期有發現,蜂鳥會是螳螂的食物之一。

六、鴕鳥-鴕鳥為世界上最大的鳥類,目前大小有兩種分法,分別是:
1.體重
2.體長
大部分還是以體重為主要的,以這種分法,都是不會飛的鳥類為主,原因就像我第一集說的是會飛的鳥類都要將身體輕量化,所以在陸地上跑的鳥,身體都不太會做到輕量化這件事情,導致體動較重,目前陸地上前三名為1.鴕鳥  2.鴯鶓  3.鶴鴕,考古學中最大的鳥類為恐鳥,體型較大的鳥,蛋也比較大
此外,如果是以體長(鳥類以展翅長度)為基準的話,就是信天翁為第一名。另外一種不會飛的鳥名為鯨頭冠,很多低能遊客會去和鯨頭冠敬禮,去看鯨頭冠回禮,其是動物的一些特定動作,都是在威嚇或是求偶,敬禮的這個動作,對鯨頭冠而言就是一種威嚇,當鯨頭冠覺得被威脅時,就會攻擊人
因為體型較大的鳥類都是在路上行走,就和動畫中一樣,這些鳥類都有強勁的下肢,所以他們攻擊人也格外的恐怖。
七、斑馬-身上的條紋,其時在動畫中就是想表示保護色的部分,現實中他也有善用此條紋,在草原上,就和動畫中說明的一樣,黑白條紋超明顯,那要怎麼變成保護色呢?其實動物大部分都不太聰明,所以斑馬會在受到威脅時,一坨聚在一起,這樣狩獵方會誤以為前面有一隻超級大的動物,導致不敢輕易攻擊,畢竟體型還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之一。
八、熊貓-這隻動物真的是欠絕種,要不是中國保護他,不然今天可能真的看不見了。
雖然熊貓在生物學上並沒有明顯的天敵,但是牠的天敵比較像是自己的媽媽,因為目前認為熊貓本來是肉食性,後來因為基因突變(動畫中用海星詮釋),導致其變成雜食性。
熊貓很常進食的食物為竹子,但是竹子的營養很少,熊貓的體型又大,所以野生熊貓在大多數時間都在吃飯,熊貓在生小孩時,熊貓媽媽因為生育後的疲憊感,所以會更大量的做進食的動作,這導致熊貓媽媽在小孩出生時並不會特別照顧其幼仔,甚至很多時間會因為一個翻身,壓死自己的小孩,而且這件事情他還不會立即發現,要等飢餓感比較少時,他想照顧小孩時,才會發現。
九、采采蠅-和動畫中一樣,會帶來昏睡症,但是昏睡症並不像動畫中一樣,完全都是在睡眠,昏睡症主要是因采采蠅叮咬後所帶來的寄身蟲導致,昏睡症其實是身理時鐘失調,症狀會導致睡眠周期混亂,可能會白天睡眠,或是晚上想睡也睡不著發生。
所以動畫中熊貓全部睡著其實很怪,並且昏睡症並不會馬上就發生,通常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寄生蟲才會影響到大腦,畢竟睡眠還是與大腦分泌的激素有關的,在這段期間只會覺得關節痛、發燒、頭痛之類的,並不會很明顯影響作息,動畫中的內容這一點還是要斟酌一下,有一點點的誤導症狀。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